標籤:

「父母」這一部大書你讀懂了嗎?(下)

「父母」這一部大書你讀懂了嗎?(下)

有一次我問女兒,你知道「風木之悲」成語故事的來歷嗎?女兒搖搖頭。我們這一代人,經過了「文革」的洗禮,有一句話很難忘掉,即「樹欲靜而風不止」。記得為了批判「走資派」還在走,這句話差不多都成了「造反派」們的口頭禪了。後來我才知道,在「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後面還有一句話,即「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也就是「風木之悲」成語故事的來歷。只可惜,好好的國語經典名句被拆開,胡亂地用在整人的所謂階級鬥爭上了。

據漢·《韓詩外傳》記載:說有一天孔子偕徒外游,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遊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這個哭者就是春秋時期的學子皋魚。孔子當場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感於風木之悲的人並非少數。這是因為,父母親給兒女們的總是百分之百,而兒女們給父母親的總是大打折扣,這就往往釀成了人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記得80年代初,當第一次聽到小程琳在大陸首唱侯德健的歌曲《酒干倘賣無》時,那凄婉動聽的旋律,撼人心靈的歌詞深深地打動了我。機關的一位「博士」對我說,你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嗎?在台灣有一個被稱之為「啞叔」的退伍老兵,因生活窘迫,靠撿破爛、賣空酒瓶子度日。一次看到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就抱回家裡撫養。到了女孩上初中時,由於她天生有個好嗓子,且人又長得漂亮,就被一家公司招用。公司對她約束很嚴,一般不准她回家探親。一次啞叔在電視上看到了女孩的演出,由於過分激動患了腦溢血。當女孩得知趕到醫院時,啞叔已經離開了人世。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她悲痛萬分,演唱時,一首聲情並茂、催人淚下的《酒干倘賣無》,撥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弦。

30多年過去了,每當聽到這首蕩氣迴腸的歌曲時,歌中「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總會令我一次次地震撼。我就會想到天下有多少這樣的父母,還在默默的為兒女付出一切;我也會想到天下有多少這樣的子女,還在承受著風木之悲的遺憾!

最近一個階段,鳳凰衛視特別呈現了一檔視頻節目,即《我的父親母親》。邀請了許多知名人士和著名的影視明星,回憶、座談自己與父母親那些永遠難忘的事情、場景和感悟。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表白:父母親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我們為父母親做到的太少太少;我們永遠不可能對等父母親所付出的回報,但可以在他們有生之年把關懷與愛給予他們;我們沒有能力使他們過上有錢人的晚年,但有能力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知名演員海青談起自己的父親病危期間(正趕上她領飛天獎)家人沒有告訴她時,十分動情地說:對我來說什麼最重要?不是我的獎盃,而是父母的健康。父親若有意外而我又不在他面前時,我這一輩子不會原諒自己的。「來世希望母親做我的女兒,父親做我的兒子,我要像他們照顧我那樣照顧他們。」

其實,這風木之悲的遺憾也存在於我的生活里。那是1986年的秋天,我在無錫部隊任後勤部長,這「糧草官」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要管,很難有時間回家探親。於是我就把父母接到部隊,安排在招待所里,由其他人幫我照看。一天下午父親獨自外出散步,四、五個小時還沒有回來。母親焦急萬分,在電話里說:「你父親年紀大,耳朵背,那該死的無錫話也聽不懂,肯定是迷路了」。還在外面工作的我,像受領了戰鬥任務一樣,立即通知部屬,組織20多人兵分四路,實施了地毯式搜尋。經過近兩個多小時的查找,最後在距營區20多里的地方找到了迷失的父親。這事把我嚇壞了,我想父親真丟了,丟人事小,若發生意外就抱憾終身了。現在父母早已不在了,每每回憶起這段往事,總是心存內疚。

都說父母是一部大書,年輕的時候讀不懂他,或者工作忙沒時間讀,但等到長大了、退休了,到了能讀懂或有時間讀的時候,父母卻不在了,這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可以說是人生的最大悲哀!讓我們不要忘記,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父母的愛。即便是人離去了,這種愛也不會消失,它會永遠留藏在子女靈魂的最深處!


推薦閱讀:

孩子與父母的因果輪迴!!
父母越守信,孩子越自信
孩子的血型和父母不同?
侯瑞鶴:理想小孩是父母製造的分裂孩子
【父母課堂】細節決定成敗

TAG: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