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_第61章 癲癇_中醫世家

第61章 癲癇第一節 癲癇治療的一般介紹

癲癇是發作性腦波失律伴腦功能障礙,可伴以或不伴以下列常見的臨床表現:意識障礙(失神、昏迷),運動障礙(痙攣和搐搦),感覺障礙(麻木、疼痛),植物神經障礙(面色蒼白、潮紅、心悸、胃腸蠕動增強、兩便失禁),精神障礙(夢境、記憶模糊、醉態、興奮、狂怒、幻覺、錯覺)等。

癲癇的發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為5‰,在神經精神科病人中為29.6‰。癲癇持續狀態若處理不當,則可危及病人生命。

癲癇是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綜合征。迄今90%難以查清病因,僅10%能查到明確的病因,包括先天性發育障礙、家族遺傳性腦病、產傷、後天性顱腦外傷、腦炎、腦膜炎、腦寄生蟲病、腦血管病、腦瘤等。

一、分類

1.全身性發作(大腦中心性發作)

(1)大發作 包括強直-陣攣發作、強直性發作和陣攣性發作。

(2)小發作 包括失神型、失動型和無強力型。

(3)肌陣攣 嬰兒痙攣、兒童期肌陣攣、Lennox-Gastaut綜合征、青春期肌陣攣。

(4)癲癇持續狀態 大發作型、小發作型、精神運動型、肌陣攣型等。

2.部分性(皮層性、局灶性)發作。

(1)簡單部分性發作 運動性(局灶性)、體感性(特殊感覺性、眩暈)、植物神經性、精神性(夢境、時間觀念失常、語言障礙、思維梗塞、幻覺、錯覺、暴怒、恐懼、自動症)發作。

(2)複雜部分性發作 ①簡單部分性發作繼以意識障礙或自動症;②意識障礙:僅有意識障礙或伴自動症。

(3)部分性發作轉為全身性發作 ①簡單部分性發作轉為全身性發作;②複雜部分性發作轉為全身性發作。

3.一側性或主要為一側性發作

4.不能分類的發作

按1980年馮應琨教授2810例分析,各型發作頻率如下:大發作58.5%,精神運動性發作18.6%,肌陣攣17.5%,嬰兒痙攣14.2%,局灶性發作8.7%,混合型發作6.0%,小發作4.3%(其中失神發作佔68.3%),植物神經性發作3.6%。

二、抗癲癇葯的葯代動力學

傳統的藥理學注意藥物的提純,分析其化學成分,研究該葯對各器官的生理和毒理作用。近半個世紀來,人們注意大部分抗癲癇藥物在機體組織的吸收、分布、生物學轉化及排泄,這樣更利於癲癇的治療。

(一)吸收 大部分抗癲癇藥物以非離子的形式被吸收,通過胃腸道粘膜、血流、血腦屏障礙、神經細胞各間隙、細胞膜而入神經元。其吸收速度等取決於pKa及該葯的脂肪溶解度,溶液的pH,該葯的濃度及給葯途徑。

(二)分布 ①在血漿中,0%~90%藥物與血漿蛋白(尤為白蛋白)結合,遊離的和結合的藥物濃度處於一種動態平衡,撲癇酮和乙琥胺可能不與血漿蛋白結合;②藥物的血濃度取決於藥物轉移到組織的速度,它的生物學轉化和排泄;③非離子化部分能自由通過細胞膜而離子化部分難以進入神經元,故神經元內、外液的pH遞度的pKa,腦脊液的分泌率及運行均可改變該葯的濃度;④主要能透入組織,起作用的部分是該葯在血中的遊離部分,故應同時測定抗癲癇藥物的遊離和結合部分的血濃度;⑤一般用藥幾天(至少2~3天)後才能達到穩定的血濃度。其葯在組織中的濃度取決於用藥劑量,在肝內的代謝率,及同時服用幾種抗癲癇葯間的相互作用。

(三)生物學轉化 ①抗癲癇葯作用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它在體內的生物轉化度。一般先產生作用較弱的代謝產物,如撲癇酮能分解成苯巴比妥和苯二丙二酸鹽,後產生極弱或無生物活性的代謝物;②大多數抗癲癇藥物於肝臟線粒體、內漿網進行分解代謝。苯巴比妥,若快速給予,因通過競爭同樣的代謝酶而使苯妥鈉血濃度增高;若緩慢長期給予,則因通過活化肝酶,提高苯妥英鈉代謝率而降低苯妥英鈉血濃度增高;若緩慢長期給予,則因通過活化肝酶,提高苯妥英鈉代謝率而降低苯妥英鈉血濃度。醋氮醯氨不受肝酶分解。

(四)排泄 ①大多數抗癲癇藥物,或以原形,或以與葡萄糖或硫酸結合的形式,自尿中排出;②因多數抗癲癇葯為弱酸,於pH較高的環境中大部分藥物分子離子化,腎小管的回吸收率降低,故鹼化能增加多種抗癲癇藥物的排泄。

三、幾種常用抗癲癇葯介紹

(一)苯巴比妥

1.用途 全身性發作、部分性發作,有時對肌陣攣發作有幫助。

2.優點 安全、價廉、起效快、毒性小,可與溴劑合用。

3.葯代學 口服後12~18h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為4天,10~21天能達穩定狀態。有效和中毒血濃度分別為10~30μg/ml和40~70μg/ml。

4.劑量 兒童4mg/(kg·d),成人2mg/(kg·d)。

5.副作用 偶見有固定性皮炎、剝脫性皮炎、小兒興奮、疲倦、思睡、胎兒畸形、新生兒凝血障礙、低鈣、葉酸減少。

(二)苯妥英鈉

1.用途 全身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有效,小發作無效。

2.優點 價廉、起效快、無鎮靜作用。

3.葯代學 口服後1.5~3h或4~12h可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為24h,4~7天才能達穩定狀態。

4.劑量 兒童7~8mg/kg體重(即每日300~400mg,分次服用)。成人5mg/kg體重(即每日300~400mg分次服用)。

5.副作用 胃腸道癥狀、皮疹、齒齦增生、多毛、眼球震顫,共濟失調、大細胞性貧血,葉酸缺乏、白細胞減少、淋巴結腫大、精神癥狀、低鈣、胎兒畸形、新生兒凝血障礙。

(三)撲癇酮

1.用途 全身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有效,小發作無效。

2.葯代學 口服後3h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為4~12h,1~4天才能達穩定狀態。有效和中毒血濃度分別為5~10μg/ml和10μg/ml以上。

3.劑量 10mg/kg體重。2歲以下:每次25mg,每日2次。2~4歲:每次25mg,每日3次。4~6歲:每次125mg,每日3次。6歲以上:每次250mg,每日3次。

4.副作用 皮疹、嗜睡、噁心、嘔吐、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

(四)痛可寧

1.用途 部分性發作和精神運動性發作。

2.優、缺點 能改善情緒反應,能止痛,但價格昂貴。

3.葯代學 口服後6~12h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成人為23h,小兒為5~27h,2~3天才能達穩定狀態,有效和中毒血濃度分別為1~4μg/ml 和8.5~10μg/ml。

4.劑量 兒童為10~20mg/kg體重。6歲以下:每日100mg,6~12歲:每次100mg,每日2次,以後每1~2歲增加100mg,最高不超過800mg,成人為20~30mg/kg體重,每日量400~800mg,分3~4次服用。

5.副作用 皮疹、倦怠、胃腸道癥狀、黃疸、再生障礙性貧血、體內水分瀦留(因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五)丙戊酸鈉(Sodiumvalproate)

1.用途 失神、頑固性癲癇、青年肌陣攣、全身性發作、嬰兒痙攣。

2.葯代學 口服後1.5~2h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為12h,服後1~3天才達穩定狀態,有效和中毒血濃度分別為50~100μg/ml和100μg/ml以上。

3.劑量 先用15~20mg/kg體重兩周,後每周增加5~10mg/kg體重。

4.副作用 胃腸道癥狀、無力、共濟失調、震顫、出血傾向、倦怠(50%)、脫髮(0.5%)、肝臟損害。

(六)安定(Valium)

1.用途 癲癇持續狀態(靜脈注射),鎮靜,改善精神癥狀。

2.靜脈注射 當即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為27~37h,有效血濃度為0.16~0.7μg/ml。

3.劑量 兒童:2.5~5mg,分3次用。成人5~10mg,分3次用。

4.副作用 睏倦,白細胞減少,黃疸。

(七)硝基安定(Nitrazepam)和氯安定(Chlornazepam)

1.用途 小發作失神、嬰兒痙攣、Len-nox-Gastaut綜合征有效。全身性和部分性發作無效。

2.葯代學 口服後1~2h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為23~24h。

3.劑量 硝基安定:兒童3~6mg,成人15~30mg。氯安定:0.1~0.2mg/kg體重,不超過0.5mg/kg體重。氯安定的有效血濃度為25~30μg/ml。

4.副作用 增加支氣管的唾液分泌,可致肺炎,睏倦、激怒、躁動、眩暈、頭痛。

(八)溴化鉀

1.用途 器質性全身性發作,可與苯巴比妥並用。

2.優點 作用時間長、價廉。

3.缺點 超效緩慢,有腎病者需慎用。

4.葯代學 口服後有效血濃度為1~2μg/ml,半減期為12天,服後6~7天才達穩定狀態。

5.劑量 3歲以下,每次160mg,每日2~3次,3~6歲,每次300mg,每日2~3次,6歲以上,每次300mg,每日3次。成人,每次500mg,每日2~3次。

6.副作用 疲乏、嗜睡、痤瘡。因其排泄較慢,故有腎功能障礙者不宜使用。

(九)乙琥胺

1.用途 小發作失神,Lennox-Gastaut綜合征。

2.葯代學 口服後1~4h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成人為55h,小兒為30h,口服5~6天後才達穩定狀態。

3.劑量 20~40mg/kg體重,兒童日量250mg,成人日量500mg。

4.副作用 誘發大發作、鎮靜、嗜睡、皮疹、胃腸道癥狀、粒性白細胞減少。

(十)三甲雙酮

1.用途 小發作失神發作的特效藥。

2.葯代學 口服後0.5~2h達最高血濃度,半減期為12天,有效血濃度為475~1200μg/ml。

3.劑量 6歲以下,每次0.15g,每日2次;6歲以上,每次0.35g,每日2次;成人,900mg分3次服用,最高日量2.4g。

4.副作用 羞明,粒性白細胞減少。

(十一)醋氮醯氨

1.用途 對大、小發作有效。作用機理為抑制碳酸酐酶。

2.葯代學 半衰期第一期為1~6h,第二期為4~6h,有效和中毒血濃度分別為10~14μg/ml和20μg/ml。

3.劑量 6歲以下,每次0.065~0.125g,每日3次;6歲以上,每次0.125~0.25g,每日3次。

第二節 癲癇持續狀態

癲癇持續狀態(statusepilepticus,SE)的發生率,在癲癇病人中為11~140‰,在普通人群中為0.3‰~8‰;病死率為10%。SE確為神經科重要的急診,若處理稍有不當,就會給病人帶來終身殘廢,甚至危及生命。

一、定義

由於癲癇頻繁,反覆或相繼連續發作所致的一種固定而持續的狀態稱癲癇持續狀態。

二、分類

臨床和腦電圖相結合的分類較為實用。

(一)全身性抽搐持續狀態

1.強直-陣攣持續狀態 這一類病人的抽搐70%~80%由身體某局部開始。一般表現為,歷時約20s的15~25HZ高波幅、多棘波爆發,全身強直;繼以約40s的4~5HZ慢波,全身陣攣;後為60s的平坦腦電圖,衰竭狀態,最後昏睡。發作間期意識不清。

2.陣攣-強直-陣攣持續狀態 與強直-陣攣持續狀態相仿,唯在強直之前有陣攣。發作間期意識不清。

3.肌陣攣持續狀態 在4~7HZ背景活動上有1~2HZ多棘波-慢波綜合爆發,棘-慢或尖-慢波綜合,有全身性、反覆發作性短暫肌肉收縮。有時可發展為陣攣-強直-陣攣或全身性陣攣發作。

4.強直性癲癇持續狀態 表現為發作性強直,遠較強直-陣攣性持續狀態少見。

5.一側性癲癇持續狀態 以一側半球為主的兩側同步而不對稱的異常放電,偏側或兩側交替發生的陣攣狀態。常見於年輕人。

(二)簡單性部分型癲癇連續狀態 一側局灶性棘波或慢波爆發,由大腦皮質特殊區域病變所致的持續性部分型軀體感覺、運動、特殊感覺、認知、精神、情感或植物神經障礙,但意識清楚。

(三)小發作連續狀態 包括嬰兒痙攣持續狀態、運動不能性發作持續狀態和經典的失神發作持續狀態,故小發作持續狀態和失神發作持續狀態並非同義詞。只有當兩側對稱、瀰漫、同步棘-慢波綜合伴持續的朦朧狀態時,兩者才可通用,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兩側對稱、同步、3HZ的多棘或棘-慢波綜合,大腦前部較著,可呈高度意識障礙、朦朧狀態,或伴自動症。

(四)複雜部分型癲癇持續狀態 即一般所說精神運動型癲癇持續狀態。顳區、尤為蝶骨電極可見4~7HZ的Q活動。先是少動、少語、完全無反應、凝視,繼而自動症、刻板動作、健忘,反覆連續出現。若處理不及時或不當,可致嚴重記憶障礙。

小發作持續狀態可有嘴和四肢小的刻板運動、自動症、發作時意識不清。但有時可間以短暫的意識朦朧,當時尚能遵醫囑執行簡單動作,外觀似乎行為離奇,若稍不注意,就易與複雜性部分型癲癇持續狀態相混淆。但下列兩點有助於鑒別:①小發作持續狀態呈典型兩側對稱、瀰漫、同步的3HZ棘(或尖)-慢波綜合。複雜性部分型癲癇持續狀態於顳區可見4~7HZ波。②相對來說,小發作持續狀態的內容較簡單、歷時稍短;而複雜性部分型癲癇持續狀態的內容較為複雜,多為系列成套動作可伴內臟癥狀,歷時較長,甚至可長達7天。

三、儘快控制發作

抽搐性癲癇持續狀態的持續時間與其預後密切相關。發作持續時間越長,控制越難,合併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發作持續平均13h者,一般多死亡。SE持續20min,大腦皮質氧分壓降低,細胞包素α、δ、З還原酶減少,局部供氧不足,於是加重神經細胞損傷。故有人把此20min稱之為「癲癇持續狀態的移行期」。SE持續1h以上,腦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器質性損害,故應儘快控制其發作。

臨床病理和動物實驗資料顯示,抽搐持續60min後,于海馬、杏仁核、小腦、丘腦和大腦皮質發生器質性損害。儘管在用氣管插管人工通氣以保證供氧,用其他措施以保證供給能量及糾正其代謝障礙的情況下,實驗動物於SE後仍發生上述部位(除小腦和杏仁核外)器質性損害。故SE時,由於神經元持續放電、代謝要求提高致神經元損傷和死亡。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揭示此種損害為三個連續的階段①星形細胞及其突起的腫脹,粗糙內質網擴大而有微空泡形成;②缺血性神經元改變;③細胞溶解和消失。上述易受損部位,在持續數次抽搐後,由於脂肪酸環氧酶和脂氧合酶的氧化反應爆發而致局部前列腺素、白三烯和廿碳四烯酸過量積貯,神經元鈣離子濃度增高而致局部腦水腫,腦細胞損傷乃至死亡。其他如血漿催乳素、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胰島素、高血糖素、腎上腺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高也使其損傷加重。

若抽搐持續60min,則可引起繼發性代謝障礙,乳酸積聚,明顯酸中毒,腦脊液壓力增高,出現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高熱、出汗過多、脫水、先高血壓和高血糖而後低血壓和低血糖,最終休克。肌肉持續過度收縮致肌溶解,重者可致下腎單位腎病,心血管、呼吸和腎功能衰竭,死因多為高熱、循環衰竭和下腎單位腎病。

四、治療和藥物選擇

治療SE的理想藥物,應能立即制止SE,於腦內停留時間較長而可防複發,對意識、呼吸和血壓很少有、最好沒有抑制作用。但迄今尚未發現如此理想的藥物。機體方面影響藥效的因素是癲癇的病理生理過程,而非癲癇的慢性過程和嚴重度。由抗癲癇藥物過量所致的無抽搐昏迷,比用量小的淺昏迷或木僵偶伴抽搐更危險。故了解抗癲癇藥物極為重要。

靜脈注射安定,除強直性癲癇持續狀態外,對其他各型癲癇持續狀態均有效,對強直陣攣狀態、陣攣-強直-陣攣狀態、肌陣攣持續狀態和一側性癲癇持續狀誠的療效更好。強直性癲癇持續狀態,靜脈注射安定可能反而加重。應靜脈注射苯妥英鈉或苯巴比妥。簡單部份性癲癇持續狀態,靜脈注射安定、苯妥英鈉和苯巴比妥均有效。

(一)安定 是治療SE的首選藥物。約90%SE病人有效,33%和80%病人分別於靜脈注射後3和5min內抽搐停止。血濃度於靜脈注射1~2min後達高峰,20min後減半,靜脈注射速度為1~5mg/min。首次劑量,兒童為0.2~0.4mg/kg,成人不超過20mg/次。由於此葯很快分布於身體各器官和組織而血濃度迅速下降,故一般於10~20min後抽搐復現,必要時15~20min後可重複一劑;也可把200mg安定稀釋於5%葡萄糖水500ml中靜脈滴入,以維持有效血濃度(0.2~0.8μg/ml)。肌內注射吸收慢,血濃度於1h後才達高峰,且較靜注者低,故肌注不適用於SE。有青光眼者忌用。由於安定易被塑料製品吸收,故不宜用塑料注射裝置。

氯基安定需緩慢靜脈注射,1min內起作用。劑量,成人每次1~8mg,多數每次用0.25~5mg,可獲滿意療效。

(二)苯妥英鈉 約30%病人在靜滴10min(相當於約400mg/h)抽搐停止,在20~30min(足量時)達最大抗癲癇效果。靜滴速度一般不超過25~50mg/min。首次劑量,兒童為15~20mg/kg,成人為500~750mg(10~15mg/kg),給葯速度不超過1mg/(kg ·min)。6h後改為維持量,6mg/kg體重,分2~3次給,次要時可按10~15mg/kg體重分4次給。因靜滴需1h才能達最高血濃度和腦脊液濃度,故需與快速起效的安定合用。

苯妥英鈉與葡萄糖相混易沉澱,故應先用注射用水稀釋成5%~10%溶液後靜注,或再用葡萄糖鹽水稀釋後靜滴。主要副作用為低血壓、心臟傳導阻滯、心力衰竭,這些於老年人或靜脈注射過速時更易發生。故應監測血壓和心電圖。

(三)巴比妥類 當用苯妥英鈉20min後,其抽搐發作仍不能制止時,可選用巴比妥類藥物。溶液應新鮮配製。對有心、肝、腎、呼吸功能障礙,和合併重症肌無力和粘液水腫者應慎用,尤如已用過安定治療的病人,應警惕發生呼吸抑制。

1.阿米妥鈉 對治療SE來說,要比苯巴比妥鈉好。劑量為成人0.5~0.8g,把1g阿米妥鈉溶解於20ml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中,用23號細針緩慢靜脈注射,並密切觀察病人呼吸,當出現下列任一情況時,應立即中止注射:①病人由興奮、躁動或抽搐而轉為安靜入睡;②注射總量已達0.5g;③出現呼吸抑制,應立即停止注射,並行人工呼吸,一般片刻即可恢復自動呼吸。必要時6~8h後,可再重複一劑維持量。

2.苯巴比妥鈉 靜脈注射,兒童10mg/kg,成人0.2~0.3g/次,速度不應超過60mg/min。若仍有發作,20min後可再靜注0.1~0.2g。必要時,以後可肌注0.1~0.2g,每2h一次,直到總量0.8~1.0g/24h。發作控制後12~24h,可用4mg/kg體重維持。

當用安定、苯妥英鈉和巴比妥類藥物仍不能控制其發作時,在抗抽搐藥物中應考慮用副醛和利多卡因。

(四)副醛 脂溶性,可直接通過血腦屏障而入腦脊液。用2%~10%製劑靜脈注射有效,速度為20mg/(kg·h),首劑200mg緩慢靜脈注射(2min以上)。靜脈注射2min內,當血濃度達12~33mg%時致麻醉,但靜脈注射過速可致心臟抑制、低血壓、血栓性靜脈炎、呼吸抑制、呼吸暫停、咳嗽、肺水腫、大塊肺出血、紫紺等。因肌內注射有時可致無菌性膿腫和坐骨神經損傷,故應於臀部作深部肌內注射。劑量為成人5~10ml,兒童:6歲以上,3~4ml,嬰兒1ml(0.15~0.3ml/kg),不超過5ml,每一注射部位不超過2.5ml。肌注20~30min後,血葯濃度達高峰。因直腸粘膜吸收很慢,故不宜用灌腸來治療癲癇持續狀態,因該葯不夠穩定,應新鮮配製。鑒於此葯可溶於一些塑料製品中,故應避免用塑料注射裝置。

(五)利多卡因 靜脈注射可用2~4mg/(kg·次),其速度不應超過25~50mg/min,其作用僅能維持20~30min,故應以3~10mg/(kg·h)連續靜滴1~3天後漸減量。治療期間應監測血壓和心電圖。

癲癇發作是神經系統神經元同步或幾乎同步的過度放電,當神經元水腫時就利於放電和癲癇發作。抽搐發作時常伴腦缺氧,繼而血管擴張致腦水腫,後者又加重抽搐,於是形成惡性循環。故經用上述治療無效的頑固癲癇持續狀態病人,應用脫水劑有利於其SE的控制。

(六)糖皮質類固醇

1.作用機理 ①非特異性的細胞膜穩定劑;②有助於重建細胞內、外液Na+、K+的正常分布;③具有穩定(保護和修復)血腦屏障的功用,對血管源性水腫更為重要,它既可直接影響細胞膜,也可間接通過其抗5-羥色胺作用而穩定毛細血管的緊密連接部,從而防止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④減少腦脊液的形成。

2.製劑與劑量 以地塞米松的抗腦水腫作用最強。常用量為16~24mg,分次肌注,因其半減期短(140~370min),故以6h投藥1次為宜。重症者可用超大量(96mg)。

(七)高滲脫水劑

1.作用機理 通過靜脈輸入高滲溶液,使血漿滲透壓高於腦組織的滲透壓,又這些滲壓物質只能緩慢通過血腦屏障,使血漿與腦之間的滲壓差可以維持相當長的時間。這種脫水僅見於血腦屏障完整的腦組織。因為在血腦屏障已受破壞的病灶及其周圍,由於滲壓活性物質的不斷流入,不可能形成滲壓梯度。故對血管源性水腫來說,高滲脫水劑並不能使病變組織脫水。

2.副作用

(1)「反跳」:在高滲溶液輸入期間,腦組織的滲透壓必將逐步提高,而一旦停止輸入,血漿滲透壓就會暫時低於腦組織,故水分子將逆轉由血漿流向腦內,顱內壓回升,出現所謂「反跳」現象。滲壓性物質通過血腦屏障的速度是「反跳」現象的關鍵因素。

(2)增加心、肺負擔:快速靜脈輸入高滲溶液,使血容量急速增加,血粘稠度降低,腦血流量也隨之增加。故老年、循環功能不全者慎用,以免發生肺水腫等合併症。顱內活動性出血者也宜慎用。

3.藥物選擇、用量及用法尿素和甘露醇均可通過血腦屏障,但其平衡時間不同,尿素約6~12h,甘露醇超過24h,故應用同一分子劑量的尿素和甘露醇,後者的作用持續時間要長些。但另一方面,尿素分子量為60,甘露醇為182,故30%尿素溶液的滲透壓為同等容量20%甘露醇的4.5倍。故尿素的初期效果較快較強而甘露醇的「反跳」現象較輕,故於搶救時,尿素更有效些。又尿素能迅速通過細胞膜,而甘露醇卻幾乎完全存在於細胞外,且於體內不被代謝,於是增加血容量的作用更強,故甘露醇就力求用小劑量。

(1)尿素:30%尿素150ml,靜脈點滴,速度為60~150滴/min,10~15min起效,30min作用達高峰,持續3~10h。反跳發生於用藥後12~18h,持續約24h。腎功能衰竭時禁用,每日應測血尿素氮。

(2)甘露醇:20%甘露醇250ml,靜脈點滴,30min內滴完,每6h一次。20~30min始起效,持續維持5~8h。一過性血容量增加,重者可引起下腎單位腎病,嚴重腎功能衰竭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禁用。

五、治療總則

(一)準確的診斷和分型,選用相應的抗癲癇藥物 抽搐型癲癇持續狀態宜用對意識、呼吸和循環抑制較小的苯妥英鈉靜脈點滴作為基礎,臨時加用其他作用時間短的抗癲癇藥物。

(二)抗癲癇藥物首劑應當用足量 若有條件應測抗癲癇藥物血濃度,以供其後用藥之參考。

(三)合併其他治療方法 當用一、二劑抗癲癇藥物無效時,應加用脫水劑,並注意去除癲癇持續狀態的誘因。

(四)儘快控制SE 持續抽搐不應超過20min,若超過30min應全身麻醉,若有條件則應轉入加強病房(ICU)行加強醫療。

(五)病因和誘因治療 ①在癲癇病人中,由藥物中毒所致的癲癇和癲癇持續狀態分別佔1.8%和0.25%。癲癇持續狀態的常見誘因為驟然停葯或換藥過快,感染、戒毒或戒酒、和藥物中毒。②應維持正常的心肺功能,把血糖、水電解質、酸鹼度及體溫應儘可能調節到正常水平,感染用抗生素,腫瘤用化療或手術等。

六、診療程序

(一)常規檢查 若病人由外院轉來,並已用過抗癲癇藥物,且無發作,則不急於用抗癲癇藥物。「發作時之護理」詳見前述。急診取耳血查血常規,取靜脈血查血糖、非蛋白氮、肌酐、電解質、抗癲癇藥物濃度,取股動脈血作血氣分析。靜脈輸液維持靜脈通道,以備搶救時急用。

(二)控制發作 若為抽搐性癲癇持續狀態,應靜脈注射安定並同時靜脈點滴苯妥英鈉。若仍抽搐,則用苯巴比妥類藥物或安定,加脫水劑,同時氣管插管。

(三)消除誘因、試行麻醉 了解有關化驗結果,若不正常,應予糾正。若仍無效,應請麻醉科醫生用2溴-2氯-1.1.1三氟乙烷和肌肉鬆弛劑作全身麻醉,硫苯妥鈉0.3~0.6g肌內或靜脈注射。在等麻醉科醫生期間可試用靜脈注射利多卡因。配合人工冬眠(慎用或忌用氯丙嗪,因據報道它可誘發癲癇)降低腦細胞代謝,給予能量合劑(輔酶A、三磷酸腺苷和細胞色素C)提高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注意人工通氣、供氧,以減少腦損傷。

(四)給予維持量 於發作被控制直至清醒前,一般由鼻飼給維持量抗癲癇葯,因有時病人煩躁很難鑒別是病人將醒還是又要發作,常用魯米那0.03g和苯妥英鈉0.1g各每日3次。若鼻飼有禁忌,則可每6~8h肌注苯巴比妥鈉0.1g,直至病人完全清醒能口服為止。

(五)檢查原因 當發作控制後,尤為無家族史、成年起病、有先兆、發作後有Todd麻痹者,應詳查病因。

以上診療程序需因人而異,如頭部外傷等病人,意識觀察頗為重要,應儘可能單用苯妥英鈉。複雜性部分型癲癇持續狀態也可用上述程度處理,小發作持續狀態最好是靜注安定,繼以口服乙琥胺,或丙戊酸,或兩者同用;也可靜注苯妥英鈉,靜注或口服三甲雙酮,因過度換氣可誘發癲癇,故應吸入含10%~20%二氧化碳的混合氧氣。


推薦閱讀:

真菌多糖在醫學界的影響?
醫學三字經 附錄
風疹濕疹,逃不出這四招!這是中華醫學傳家寶
尿酸:進化的選擇,健康的殺手
中國整脊學(韋以宗著)——金字塔醫學在線圖書

TAG:醫學 | 中醫 | 世家 | 急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