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現狀調查報告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轉載 點擊數qqq:44 更新時間:2010-8-28 22:03:37

四、思考與建議(一)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明確教師專業成長目標與方向。我們在調查中對教師專業成長現狀進行思考,就會發現極大一部分教師缺乏規劃設計的概念和意識,對自己要達到什麼目標、通過幾個階段達到自己的目標、現在自己處於什麼階段等問題,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有的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因此表現在工作和行為上,就是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多少自己的追求,發展被動。如果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事先有考慮和設計,則會把自己的行為置於理性的思考之中,才能形成主體意識,自動自覺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因此,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制定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教師制定合理有效的專業發展規劃。1、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提高了制訂規劃的實效。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實際上是教師運用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具體的行動方案。可通過研讀《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教師的成長與發展》等專業書籍,明確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應從哪些方面去設計自己的規劃,減少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規劃的盲目性。2、幫助教師客觀分析自身專業發展情況,明確其發展方向。教師專業發展歸根到底是為幼兒發展服務的。因此,教師要從哪些方面去發展,必須基於幼兒的成長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教師規劃的重點要放在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育實踐的改善上,不應單純地追求學歷提高、學習培訓等。(二)注重多種學習形式的有效性,多渠道、多方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了熟悉的教學理念、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等,形成了習慣性思維定式和行為取向。但是新《綱要》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變被動為主動,不斷自我超越,儘快適應教育改革,提升創新改變的能力,就必須不斷接受來自各方面、多形式的學習。要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理論培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不只是需要知道一些專業知識、技能及如何使用技能,更需要學會何時需要運用它,必須理解這些專業技能的內涵,知道如何使用才會有效,如何使用才能達到目的。例如,組織教師參加一些與教學實際密切相關的培訓課程或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創設模擬「工作」的情景,讓教師加以應用。只有多經歷完整的學習過程,就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2、集體培訓與個體交流相結合。集體培訓主要是就共同性、傾向性的問題,組織學習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基本理念,通過外請幼教專家及園內名師學科帶頭人講座等形式,進行參與式培訓。個體交流主要指教師在集體培訓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體潛能,通過個體的自我內化,自我表達,建立與專家、名師的經常性交流反饋,並在此基礎上加以集體範圍的擴展,達到學習的不斷深入與拓展。3、外出培訓和二次培訓相結合。加大幼兒園外出學習培訓的力度,創造條件,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短期培訓、外出觀摩、市縣各級教研學習等,並建立了外出觀摩學習彙報制度,提供時間與機會,引導教師邊學習邊反思,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三)搭建互動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師自覺、自主地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教師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教師的成長需要一個群體來共同分享,這個群體就包括同伴、專家等。從調查中我們也看到善於和同伴交流或者能在集體活動中積極發表見解,並能有效和同伴互動的教師,專業成長發展快。幼兒園要認識到交流互動的重要性,積極利用多種條件,搭建一個能促進教師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師自覺、主動地提升自身專業素質。1、組成「學習型小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以教師的三種類型為依據,組建「學習型小組」。我園教師主要分為:教學新手、經驗型教師、專業型教師三種類型。針對這三種類型,選取相應層次的導師與教師一同組建「學習型小組」。鑒於教師對理論學習的強烈要求和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要積極發揮師範院校的專家資源,將師範院校的專家請進幼兒園,真正有效地指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制度的建立上,可以採取「一對一」的形式,要求導師們指導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督促指導教師撰寫專業發展論文和相關案例、反思。針對教師出現的問題及時的給予指導和幫助。「學習型小組」的建立與完善,能較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教師們能獲得有針對性的指導,得到教育行為與教育方法、教育觀念上的有效發展。2、開展「自主式」教研活動,使教師真正進入教研主體的角色。 「自主式教研活動」是一種合理且有效的教研方式,具體做法為:改變過去教研活動中,教研組長「一言堂」的現象,讓教師學當主角。全體教師一起參與教研組制定計劃,然後讓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長選擇計劃中某一研討內容,作好準備,到時輪流主持教研活動。讓教師的理性在對話、提問、討論和交流中碰撞、升華。3、開展案例現場分析評比活動,幫助教師實現自我突破。組織 「教育基本功比賽」,採取教師隨機抽題、現場解答的形式,考察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為教育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三、調查結果與分析(一)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在「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的問題調查中,教師的選擇結果主要為:(1)有97%的教師認為要「具有良好的兒童觀,熱愛幼兒、尊重幼兒」;(2)有82%的教師認為教師要「認識、了解幼兒,有研究幼兒發展的能力」;(3)有96%的教師認為對自己的工作要具有「有效選擇、組織教育活動的能力」;(4)有74%的教師認為要「具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5)有69%的教師認為要「有一定的專業基本功和專業特長」。其中,有64%的教師回答的內容涉及上述3個方面,23%的教師回答的內容涉及上述4個方面的內容,13%的教師回答的內容涉及上述2個方面的內容。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1、教師們對應具備的自身的專業素質有一個總體的認識,知道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專業素質,也基本上反映了當前社會對幼兒教師的期望。2、單獨看各份問卷的描述,我們發現教師個體對問題的描述缺乏整體意識,教師個體對於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認識不夠全面與清晰。3、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對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的側重點主要集中在自己工作的能力與對待幼兒的態度上,有一部分教師忽視了專業特長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二)本人已具備和需提高的專業素質表1 教師具有的專業素質一覽表內容所佔比例具有不斷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有良好的教育觀與兒童觀,有研究幼兒發展的能力有紮實地教育基本功,能有效選擇、組織教育活動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能將理論運用於實踐中很強30%16%5%9%較好60%32%23%26%一般8%42%42%26%有待提高2%20%30%59%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1)教師們對自身的專業素質認識理性,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表1中教師對「具有不斷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一項選擇「很強」和「較好」的佔總人數的90%,表明教師對自身具有專業素質有很明確的認識,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優勢,大部分教師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很有自信,教師的學習慾望很強,渴望得到來自多方面的學習。(2)大部分教師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學觀。表1中教師對「有良好的教育觀與兒童觀,有研究幼兒發展的能力」和「有紮實地教育基本功,能有效選擇、組織教育活動」這兩項的選擇中,分別有70%和76%的教師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觀與教育基本功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成長。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已經初步形成了較好的兒童觀與教育觀,能認識到幼兒的發展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內容。但還有30%左右的教師在此方面認為自己還需要加強學習。(3)教育理論的學習是教師們欠缺和急需提高的。表1中我們發現,教師對「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能將理論運用於實踐中」的選擇中,選擇「有待提高」的比例是最高的,分別佔到59%。這表明,教師對教育理論的掌握欠缺,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不強,對理論的學習、理解和運用有要強烈的需求,是教師專業發展中急待提高的。(三)教師專業成長主要途徑在此問題的調查中,我們主要考察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主要途徑以及幼兒園現有的培訓內容和教研方式能不能滿足教師專業成長的要求。表2 教師實現專業成長主要途徑表內容所佔比例公開課、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等形式的教研活動100%外出學習、聽專家講座76%專業性人員的指導67%自我學習67%參加科研課題的研究56%同伴間的互助學習33%自我學習31%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園教師對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的認可程度。有100%的教師認為「公開課、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等形式的教研活動」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這說明教師能較好的認識到教研活動對自己的專業能力的促進作用,在活動中收穫教育觀念與教育經驗,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76%對參加外出學習、聽專家講座有強烈的需要,另外有67%的教師認為專業性人員的指導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 67%的教師認為自學研討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56%的教師認為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但是只有33%的教師重視同伴間的互助學習。調查結果表明,教師越來越重視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期待的成長方向有深入和廣泛兩個方面的擴展趨勢,期望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與指導,能藉此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表3 對幼兒園現有專業發展途徑的調查表內容具體形式所佔比例專業性人員的指導接受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專業人員指導27%接受過利用網路、電話、訪問等手段進行的專業指導33%參加科研課題的研究參與過園內的課題研究任務100%單獨主持過科研課題研究12%公開課、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等形式的教研活動形式的教研活動作為承擔者參加教研活動37%作為參與者參加教研活動65%在活動中進行反思或發表見解43%將活動內容整理、歸納成文字,提升教育經驗32%參加各項學習、聽專家講座參加過幼兒園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100%參加過多種形式的外出學習活動95%同伴間的互助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分享43%在幼兒園舉行的集體研討活動中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分享68%自我學習閱讀各種幼教理論書籍或雜誌87%參加專門機構的學歷提升54%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園現有專業發展途徑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和存在問題1、專業性人員的參與指導較少,專業提升的效果不大。在表3中,接受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專業人員的指導的教師只佔27%,接受過利用網路、電話、訪問等手段進行的專業指導的教師只佔45%,說明教師接受專業性人員的指導機會很少,主要原因是幼兒園請進來的專業性人員下到班級直接指導教師工作的機會太少;其次,沒有建立很好的網路平台和交流制度,導致教師信息閉塞;同時,教師在與專業性人員的交流中,有一種「專家權威」感,唯專家是從,缺少平等對話的機會,主體意識得不到體現,造成教師專業提升的效果不大。2、能在科研中成長,但缺乏獨立承擔課題的能力。在表3中,100%的教師承擔過幼兒園內的科研課題的研究,並能在科研中獲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獨立承擔科研課題方面只有12%的教師具有相關的經驗,這說明教師的整體科研素質還需要提高。3、幼兒園教研形式多樣化,但專業提升效果欠佳。從表3可以看出,37%的教師承擔教研活動的主要任務,說明一部分教師在承擔任務中成長了。但是也有65%的教師作為參與者參加教研活動,說明教師的主動性還需提高。有43%的教師在活動中能及時的反思或提出見解,說明一部分教師形成了自己對教學的看法。只有32%的教師會將自己的反思整理、歸納成文字,反映出教師還普遍缺乏深刻、有效的自我反思的能力。總的來說,幼兒園的教研活動開展形式多樣,但是教師在其中參與的積極性不大,專業提升效果欠佳。4、教師的同伴互助行為有所增加,但「學習型組織」還沒有真正形成。表3中的數據顯示,分別有43%的教師「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分享」,經調查發現這些教師的同伴交流大多發生在親密要好的同事之間以及帶同一個班級的幾個教師之間。68%的教師認為幼兒園舉辦的集體研討活動對自己的促進很大,但是,進一步的調查顯示這種集體研討活動對普通教師來說很難有真正的體會與心得,因而也難以對自己的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以看到,教師之間互助行為提升了工作質量,但缺乏形成學習型組織的某些基本要素,如交流與學習時的共同願望、系統思考等都需要進一步明確。(四)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遇到的困難根據加拿大學者的調查研究,教師職業成熟水平的一般經過:角色確認、角色適應、角色成熟、職業發展 「高原」、發揮骨幹作用五個階段。在教師專業成長遇到的困難的調查中,各個階段的教師所遇到的困難也不盡相同,具體的調查結果如下:表4 教師專業成長遇到的主要困難成長階段遇到主要困難描述適應期(教齡3年以內)人際關係緊張,不知道怎樣與人交流缺乏相應的教育經驗,不知道怎樣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有事業心,但不知從何做起成長期(教齡3—5年)有一定教育經驗,但不知道怎樣的方式與方法更適合孩子接受了來自多方面的理論知識,但是不知道怎樣運用於實踐當中教學的方式與手段不知道如何體現新觀念還未形成相應的教學專長成熟期(教齡5—10年)積累了相當的教育經驗,但是缺乏理論的指導初步形成了教學專長,但是缺乏專業引領參加了課題的研究,但缺乏組織與承擔課題的能力能組織公開活動,但是不知道怎樣進行有條理的反思精研期(教齡10年以上)有豐富的教育經驗,不知道怎樣將經驗提升為理論有了一定的教學專長,但是缺乏具有代表性的論文、課例等教育教學能力強,找不到更進一步的發展目標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從表4中,我們可以發現各個成長階段的教師所面臨的困難各不相同,教齡1-3年的教師的最大問題多集中在如何儘快適應工作,積累相應的教育經驗;教齡3-5的教師的關注點集中在如何能夠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學的方式與手段如何能夠體現新觀念等;教齡5—10年的教師則認為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要從經驗型教師成長為研究性的教師感到很困難;而教齡10年以上的教師大多感到自己像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找不到專業發展的「突破口」。除了上述問題以外,在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遇到的困難的描述中,普遍存在許多共性的問題,比如:教師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專門機構的培訓較辛苦、在進行學習的同時很難兼顧家庭、工作、學習三者間的關係、上班壓力大,工作量繁重,教師身心疲憊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是各個成長階段的教師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中普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四、思考與建議(一)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明確教師專業成長目標與方向。我們在調查中對教師專業成長現狀進行思考,就會發現極大一部分教師缺乏規劃設計的概念和意識,對自己要達到什麼目標、通過幾個階段達到自己的目標、現在自己處於什麼階段等問題,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有的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因此表現在工作和行為上,就是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多少自己的追求,發展被動。如果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事先有考慮和設計,則會把自己的行為置於理性的思考之中,才能形成主體意識,自動自覺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因此,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制定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教師制定合理有效的專業發展規劃。1、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提高了制訂規劃的實效。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實際上是教師運用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具體的行動方案。可通過研讀《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教師的成長與發展》等專業書籍,明確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應從哪些方面去設計自己的規劃,減少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規劃的盲目性。2、幫助教師客觀分析自身專業發展情況,明確其發展方向。教師專業發展歸根到底是為幼兒發展服務的。因此,教師要從哪些方面去發展,必須基於幼兒的成長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教師規劃的重點要放在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育實踐的改善上,不應單純地追求學歷提高、學習培訓等。(二)注重多種學習形式的有效性,多渠道、多方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了熟悉的教學理念、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等,形成了習慣性思維定式和行為取向。但是新《綱要》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變被動為主動,不斷自我超越,儘快適應教育改革,提升創新改變的能力,就必須不斷接受來自各方面、多形式的學習。要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理論培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不只是需要知道一些專業知識、技能及如何使用技能,更需要學會何時需要運用它,必須理解這些專業技能的內涵,知道如何使用才會有效,如何使用才能達到目的。例如,組織教師參加一些與教學實際密切相關的培訓課程或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創設模擬「工作」的情景,讓教師加以應用。只有多經歷完整的學習過程,就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2、集體培訓與個體交流相結合。集體培訓主要是就共同性、傾向性的問題,組織學習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基本理念,通過外請幼教專家及園內名師學科帶頭人講座等形式,進行參與式培訓。個體交流主要指教師在集體培訓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體潛能,通過個體的自我內化,自我表達,建立與專家、名師的經常性交流反饋,並在此基礎上加以集體範圍的擴展,達到學習的不斷深入與拓展。3、外出培訓和二次培訓相結合。加大幼兒園外出學習培訓的力度,創造條件,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短期培訓、外出觀摩、市縣各級教研學習等,並建立了外出觀摩學習彙報制度,提供時間與機會,引導教師邊學習邊反思,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三)搭建互動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師自覺、自主地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教師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教師的成長需要一個群體來共同分享,這個群體就包括同伴、專家等。從調查中我們也看到善於和同伴交流或者能在集體活動中積極發表見解,並能有效和同伴互動的教師,專業成長發展快。幼兒園要認識到交流互動的重要性,積極利用多種條件,搭建一個能促進教師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師自覺、主動地提升自身專業素質。1、組成「學習型小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以教師的三種類型為依據,組建「學習型小組」。我園教師主要分為:教學新手、經驗型教師、專業型教師三種類型。針對這三種類型,選取相應層次的導師與教師一同組建「學習型小組」。鑒於教師對理論學習的強烈要求和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要積極發揮師範院校的專家資源,將師範院校的專家請進幼兒園,真正有效地指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制度的建立上,可以採取「一對一」的形式,要求導師們指導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督促指導教師撰寫專業發展論文和相關案例、反思。針對教師出現的問題及時的給予指導和幫助。「學習型小組」的建立與完善,能較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教師們能獲得有針對性的指導,得到教育行為與教育方法、教育觀念上的有效發展。2、開展「自主式」教研活動,使教師真正進入教研主體的角色。 「自主式教研活動」是一種合理且有效的教研方式,具體做法為:改變過去教研活動中,教研組長「一言堂」的現象,讓教師學當主角。全體教師一起參與教研組制定計劃,然後讓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長選擇計劃中某一研討內容,作好準備,到時輪流主持教研活動。讓教師的理性在對話、提問、討論和交流中碰撞、升華。3、開展案例現場分析評比活動,幫助教師實現自我突破。組織 「教育基本功比賽」,採取教師隨機抽題、現場解答的形式,考察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為教育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推薦閱讀:

食話實說第68期:嬰幼兒醬油都是噱頭
幼兒教師個人發展三年規劃
幼兒教育在人生智力和習慣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
開學啦!幼兒園春季開學溫馨提示

TAG:幼兒園 | 成長 | 教師 | 幼兒 | 幼兒園教師 | 調查 | 現狀 | 調查報告 | 報告 | 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