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17課《觸摸春天》導學案教學設計PPT課件、教學反思
08-08
《觸摸春天》是第五組《熱愛生命》主題單元中的第一篇。 這篇文章曾經在2001年3月的《散文》月刊上見到,後來又在不同的選本中重見,現在居然又做了新教材的主打課文。不禁從另一個角度慨嘆專家對新教材的致力程度了。的確,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一個憑藉,是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替刷新的。 故事很簡單,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作者以別於常人的細膩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盲女的一個小小的動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這一小小動作所感動著。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新,「花繁葉茂」,有「桃花」,有「月季花」,還有「花香」。是多麼美麗的一個繽紛多彩的春天啊!「濃郁的花香」是作者注意到的「花香」,許多人或許會被那五彩繽紛的感官刺激而迷惑,而有誰能更注重於用心去體會的花香呢!也是「花香」才使那個早已喪失了「視覺」的安靜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花香」把一整個春天都給了安靜。一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一塵不染的盲女。她有一個「純粹自我的繽紛世界」,她「創造」了一個春天。「我」是在安靜「觸摸春天」之後才深深地感悟過來。原來,春天是可以觸摸的。「蝴蝶」,就是一整個春天。有時,許多東西不是要被擁有的。不一定擁有了就一定天長地久。安靜「感覺著春光」。她「張開了手指」,蝴蝶就飛離了。她自己創造了一個春天。好一個一塵不染的女孩,一個無利慾私心的女孩。她也許是要借著這個「蝴蝶」傳播著整個春天呢。在她的心上,「此刻一定划過一條美麗的弧線」。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純粹自我的繽紛世界。」一個盲童也有她生活的方式。但有時我們就老是把一種自我認為完美的生活方式套在別人頭上。作者細緻刻畫了小女孩「攏」蝶的過程。當女孩的手伸向那「一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時,「我屏氣凝息的生怕驚走了一個春天。但也驚訝得幾乎喊出聲來了」。那一剎那,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很純凈的一種感覺,一種蕩滌心靈的感覺。我像回到我童年的純真的時代。但我知道,她是在「創造純粹自我的繽紛世界」,所以「我沒驚動安靜」。直到現在,我才知道「春天是可以觸摸的」。每一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無論是跛子、聾子或者是痴兒。他們都有一個屬於他們的美好的世界,只是我們不能看到而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是互相尊重的。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諸別人頭上。當你困惑時,你站在別人的世界去看一看,便會豁然開朗了。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再讀這句話,感覺意味深長,對於殘跡人,我們是否應該換一種眼光去看呢,於是我的講課就定位在了這裡。體驗一個盲童的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聆聽心靈的翅膀飛翔時發出的輕響。 課開始了。 我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寫下「觸摸」兩個打字,解字入手,什麼叫「觸摸」,我們可以「觸摸什麼」,本來是想讓孩子從最直觀的體驗入手,然後引到「觸摸春天」這個抽象的概念上去,沒想到蔡欣達馬上就說出「和媽媽談話,觸摸到了媽媽的心靈。」初雲鵬又接著說了「觸摸春天」,孩子們自覺預習的習慣已經有一定的影響了。於是樂得再往深里潛一些,接著話題問,「觸摸春天你都觸摸到了什麼?」 「春天的風輕輕地從我身上吹過,感覺很舒服!」 「春天的花瓣摸上去軟軟的,嫩嫩的,舒服極了。」 「春天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甚至還有孩子說出了春天剛出生的小雞,說到了要往北飛的大雁,看著這麼細膩的表達,我高興不已,培養孩子對生活的敏感、對文字的敏感正是我一直躬耕不已的啊,很自然地就轉到了課文,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中說了誰觸摸到了春天的什麼。孩子們書讀得越來越好了,因為他們越來越用心在讀了。 讀後依然先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採用開火車的方式,這樣消除個別同學想發言又不好意思舉手的心理,然後再自由發言。從「不敢說」到「樂於說」之間有很長的一段過程,要有足夠的耐心,就像種下一顆種子後總是要經過一陣百爪撓心的期待。選了黃媛玲小組,黃媛玲最近學習狀態特別好,數學科代表被撤下來並沒有給她造成更深的影響,反而使她負擔減輕,跑得更快了。尤其上次把親情課上李校長誇她是401班讀書最好的同學的話在全班轉達後,她果然成了讀書最好的,典型的「羅森塔爾效應」。所以,教育者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不斷引導孩子發現自己並不斷強化,直至形成他自己的行為定勢。「春天來了,小區的綠地上花繁葉茂。桃花開了,月季花開了。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再一次感嘆,讀得真好。 「說說你們眼中的春天吧!」 「春天到了,百花盛開,萬紫千紅……」 「嗯,不要這些,說說你看到的最具體的春天,什麼花,什麼樣?最好通過你的描述能夠讓我們的眼前出現這樣的情景。」本來想在這裡用課件播放美麗的春景的,但是後來想到正好借這些既培養想像力又體味了盲童那種心情,豈不一舉兩得。語文課,還是應該引導學生在文字的春風裡舞姿翩翩。果然,比較細膩的描繪就出來了,雪白嫣紅的杜鵑,不知名的操場旁的小黃花,樓下那兩棵紅紅的石榴花蕾,還有樹上新爆的豆大的葉苞,然後再讓孩子們想像這五顏六色的一個新鮮美麗的世界,可是一個盲童卻看不到,會是怎樣的心情。 現在想來應該補上朱自清先生《春》里的片斷會更好了,「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名家經典作品的引領什麼時候都不顯多餘。孩子們在為安靜遺憾的同時也沒忘了告訴我,安靜很開心啊,因為還有「濃郁的花香」,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然後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每個同學扮演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春天裡的花,然後請同學來表演「在花香中流連」,張莉上來了,伸出兩手,身體硬硬的,大家笑,又一個同學上來了,依然是擺脫不掉「盲」的痕迹。然後這時我給大家讀了課後鏈接中海倫凱勒的那段話,告訴他們上帝是很公平的,他們使你失去了視覺,便讓你的觸覺和嗅覺特別發達,所以你有些角度來看反而比正常人受益很多。孩子們被那段很美的文字打動了,教室里靜得出奇。一片潤澤的氣息。然後再請盧修文來表演,盧修文就自然地在「花叢中」奔跑了,真的是在快樂地「穿梭」。 接下來就是安靜捉住小蝴蝶的一段了,拋出一個問題,你相信這個奇蹟的發生嗎?盧紫光、劉思遠、張曜雲等好幾個同學都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們認為,是安靜的內心世界聽到了小蝴蝶飛翔的聲音,所以她完全可以捉住一隻小蝴蝶的,這是一種「神奇的靈性」,實際上作者的意思也就是說要保持有內心的「平和安靜」,才能來到一個自己「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這也是盲童之所以叫這個名字的意思啊。別不再說,於是反反覆復來讀,體會蝴蝶在安靜手指間顫動的感覺,體會安靜內心深處那一刻的驚訝,體驗這一次對她來說全新的經歷。然後再次回顧海倫的那段話,想像安靜的手指觸摸花園中其它東西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比如柔軟的花瓣,筋絡清晰的葉片,這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在他們的體會中,往日封存的記憶被喚醒了,感覺變得豐富細膩了,他們也發現了安靜的生活中「數以百計的有趣的東西」。一隻蝴蝶就是一個春天,在拓展的時候又情不自禁給學生講了小蘿蔔頭在監獄裡放飛的那隻小蝴蝶,安靜的小蝴蝶帶著安靜對春天美好細膩的感受飛走了,小蘿蔔頭的小蝴蝶帶著小蘿蔔頭對自由勝利的滿懷嚮往飛走了,而這些,都讓我們聆聽到了生命的翅膀飛翔的輕響。然後,我們還補充了一篇《盲童的畫》,這是以前學過的一篇文章,在這裡再讀那張簡單沒有色彩的畫,體會的仍然是一顆熱愛生命的純潔心靈。 最後,在拓展的時候,我簡單介紹了張海迪和奧斯特洛夫斯基,希望同學們找書來看,還有貝多芬、史鐵生,並且讀了一段《秋天的懷念》中的句子,目的是想引起孩子去思考,安靜樂觀健康的心態來自於哪裡?「老師,今天晚上就可以在日記上寫安靜的故事啊!」居然是陳文豪大聲提議。僅此就已經欣喜不已了。 「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401班的孩子們,把這句話送給你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第1235季 【青春課堂】陸艷:從無聲到有聲——《孔乙己》教學設計
※問題引領下的閱讀教學設計
※《貓》教學設計 劉珩(省賽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