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調查與思考途徑

發表日期:2011年5月11日本頁面已被訪問 1253 次――以江西、安徽等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例自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由於政策的扶助,陝西省商洛市各類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壯大起來。作為農村金融機構,如何發揮好資金優勢,支持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最近我們在商洛市政府李雲飛副市長的帶領下,赴江西宜春的上高、宜豐和安徽宣城的宣州、涇縣等地及其所轄的漁業、竹製品、宣紙等產業基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一、基本情況所考察的宜春、宣城兩市的四縣區主要採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並利用農村種植、養殖大戶和城鎮能人的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優勢,發揮能人的示範和帶動效應,通過合作社的方式壯大產業,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據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末,兩市的四縣區經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註冊登記、取得法人資格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49家,社員21622戶,註冊資金總額8969萬元,產業帶動農戶96000戶。合作社按行業劃分:糧油生產加工的有77個,經濟作物生產加工的有55個,畜牧水產養殖的有56個,從事林特、果業的有38個,農機服務的有23個;在融資方面,主要是農信社、農業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給予了信貸支持,合作社累計取得貸款8.78億元,目前貸款餘額8488萬元,其中農信社支持份額佔95%以上。(四縣區專業合作社組建的主要情況見下表):縣區名註冊合作社數(個)註冊資金(萬元)社員戶數(戶)帶動農戶數(戶)貸款餘額(萬元)上高縣11893013000300004936宜豐縣38361148230000975宣州區5527103000200001298涇 縣3817185140160001279合 計249896921622960008488二、主要做法四縣區各種專業合作社的運作方式總體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架構下,結合各地實際進行了補充和完善,運作模式大致相同。本文僅以信用社支持的合作社為例,其做法主要是:(一)設計了「三融」模式。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多,但經營運作方式各不相同的實際,各信用聯社按照「宜社則社、宜企則企、宜農則農」的原則,採取了靈活多樣的信貸支持方式。以較為典型的上高為例:一是合作社統貸融資模式。對合作社社員整體授信,貸款資金全部進入合作社賬戶用以購買生產資料提供給社員,但內部以台賬的形式明確各社員的貸款金額,合作社統一出售社員產品後,用社員的銷售收入抵償其名下的貸款。二是通過合作社對接企業的轉貸融資模式。向與合作社對接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貸款,企業以提供生產資料方式為合作社墊資,合作社待社員向企業銷售產品時清償該墊款。三是社員直貸的融資模式。通過分散授信對社員直接發放貸款,社員銷售產品後歸還貸款,整個貸款發放和收回過程藉助合作社內部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完成。(二)推出了「三貸」產品。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的特點,各信用聯社注重在信貸產品上求實創新,積極滿足合作社及其社員的資金需求。主要有三種產品:一是小額信用貸款產品。對於管理相對鬆散、入社農戶資金需求較小的合作社,如吊瓜、薯業等合作社,對其社員進行信用評級後發放相應額度的信用貸款。二是農戶聯保貸款產品。對於管理相對嚴密、入社農戶資金需求較大的合作社,如牧業、漁業等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全體社員大聯保及若干社員組成小組聯保的形式,對社員發放聯保貸款。三是新型財產抵押貸款產品。對於入社農戶具有一定農用生產設備、機械、水域經營權、林權等抵押資產的合作社,推行林權抵押貸款,主要為宜豐信用聯社。(三)建立了「四銷」機制。為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需要,各信用聯社以機制建設為抓手,努力為合作社及其社員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一是建立貸款重點營銷機制。設立客戶部,配備若干名信貸員,專職負責合作社的調查授信工作,同時實行客戶部和基層網點雙層營銷模式,分別負責與合作社及其聯保小組的業務對接。二是建立貸款統一授信機制。組織貸款調查組對合作社社員的生產規模、貸款需求、還款能力、信用記錄進行調查,並統一進行評級授信,確定每位社員的貸款額度。三是建立貸款快速審批機制。對合作社社員提供「比非社員優先貸、在授信額度內隨時貸」的便利,同時前移貸前調查,簡化貸款流程,大大提高了審貸效率。四是建立利率優惠機制。將合作社社員貸款的執行利率均控制在基礎利率上浮60%的範圍內,遠低於農村信用社利率浮動的上限,較同行業非社員貸款可降低財務成本20%左右。(四)構築了「四控」防線。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風險可控、發展可持續的要求,各信用聯社制定了專門的風險管理辦法和操作程序,較好地發揮了風險防範和緩釋作用。一是由合作社社員分組進行貸款聯保。建立由4-7戶社員組成的聯保小組,小組成員對彼此貸款形成連帶責任,若社員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本息,小組其他成員須代為償還。二是在合作社內部建立聯保基金。社員貸款前需按其貸款金額的8%向合作社交納聯保基金,當聯保小組暫不能為其成員償還到期貸款時,由聯保基金代為墊付,事後用欠款社員的銷售收入歸還。三是對貸款資金實行封閉式管理。社員的貸款賬戶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只能用於購買生產資料,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轉讓或轉借給他人。四是將風險管理與合作社的激勵約束掛鉤。對年度貸款利息收回率達100%、本金收回率98%以上的合作社,以業務代辦費的形式進行獎勵;對年度貸款利息收回率在98%以下和本金收回率在95%以下的合作社,收回舊貸並停止發放新貸。三、主要成效從合作社的運作情況看,其初步成效主要表現為「四滿意」:農民滿意。一是減少了生產成本。各合作社社員通過合作社統一採購生產資料或銷售產品,成本大大降低。如上高縣的金農米業集團聯結該縣4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採購運送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統一產品收購,每畝可節省成本30元以上;通過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防病滅蟲,每畝可減少損失50元以上;合計每畝可減少成本80元以上。按上高縣合作社聯繫帶動面積15萬畝計算,年可節約成本1200萬元以上。二是提高了經濟效益。企業通過農業部門向合作社推介所需優質稻品種,提高了產量和品質,並且實行加價收購。如金農米業集團屬下的子公司聖牛米業聯結的泗溪鎮床里村合作社,有社員98戶,聯繫帶動面積800多畝,通過合作社向社員推廣種植的早稻優良品種「兩優25」、「兩優42」,收購稻穀35萬多公斤,不僅畝產比普通稻高出35-50公斤,而且品質優,每50公斤收購價比普通稻高8元左右,畝可為社員增收160元,僅此合作社就可為社員增收12.8萬元。三是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社架起了千家萬戶經營與千變萬化市場的橋樑,使農民告別了一家一戶的「提籃小賣」,走向了統一高效的市場,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載體,農民由分散走向聯合,由單一的生產者變為生產經營者,獲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擺脫了「小農」束縛,實現了規模經營,真正走向市場。四是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大部分專業合作社組織社員參加培訓,不但可以提高技能,還可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增強市場意識,加強抵禦風險能力,提高社員整體素質,從而促使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如曾被央視《致富經》欄目製作專題節目的上高縣漁業合作社,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社員到台灣、浙江等地參觀學習,大大地拓寬了社員視野。企業滿意。企業通過聯結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標準化、模式化的運作,並對農民實行二次分紅,穩定了企業的原料基地,減少了不必要的經營成本,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仍以上高縣金農米業集團為例估算,企業有穩定的原料供應,每噸可節約10元的環節費用;在產品上雖然每50公斤增加了8-10%原糧成本,但保證了原糧的質量,優質大米價格可提高0.4元/公斤,兩者相抵,企業每噸可凈增收20元以上,按金農米業集團年加工銷售優質大米20萬噸計算,兩項合計可為企業增收節支600萬元以上。銀行滿意。以前農民要想貸款,不但手續繁雜,而且由於擔保物的原因,很難解決資金需求的難題;而銀行看到農民有好的項目也因其償還能力不敢放貸。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後,由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與單家獨戶的農戶相比,向銀行貸款具備了較好的被擔保的條件,償還能力有保障。如上高縣漁業合作社,採取「信用聯保」的方式與上高縣信用聯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2007年爭取到1500萬元的授信額度和15%利率優惠。一方面農戶獲得了資金的支持,減化了手續,還減少了利息開支;另一方面銀行雖然利率給予了優惠,但通過合作社這個擔保平台,貸款投放率大大提高,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這種「信用聯保」的模式在宜春市得到了大力推廣,成為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政府滿意。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使政府找到了調控農業的有效載體,走出了以往用計劃經濟思維抓調整,只決策不負責,政府和農民唱獨角戲、「官逼民富」的怪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把廣大基層幹部從大量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搞服務、辦實事。如該地以往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縣裡要經過先召集鄉里開會,鄉里再召集村裡開會,村裡再召集組裡開會的過程,既費時且有關信息也不能及時傳遞到農戶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起來以後,縣一級可能直接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傳達到農民,既快捷,農民又易接受。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初步考察情況看,四縣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解決的問題:1、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一是在資本金上,以社員入股及合作社經營積累為主要來源的資本金有限,削弱了合作社的擔保及自身發展能力;二是在信貸資金支持上,目前主要融資渠道是農村信用社,而由於社員自身實力有限,加之合作社擔保能力限制,金融機構依然存在畏貸現象;三是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上,政府主要給予部分項目的貼息支持,其他財政支持非常有限。由於合作社及社員資金的相對不足,導致其發展的後勁不足。2、內部管理質量不高的問題。目前四縣區各合作社發展與運行質量很不平衡。從調查了解到的情況看,有些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管理人才,帶頭人素質不高,管理鬆散,經營粗放;有些合作社社員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完善;有些合作社入社的農戶數和生產規模所佔的比重還偏低,帶動農戶的能力不強,組織化程度不高;有些合作社還停留在鮮活農產品和初加工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上,科技含量低,經濟附加值不高,與加工企業聯繫也不夠緊密,社員不能從合作社取得更多的利益,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3、聯保基金抵減了可使用資金的問題。社員在貸款時須交納貸款本金8%的聯保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借款人利息負擔,又減少了周轉資金。五、對發展專業合作社的建議1、建章立制。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和有關制度,合理設置組織機構、社員股金結構,規範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健全檔案管理,實行社務公開,接受社員監督。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扶助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為他們提供信息發布、產品展銷、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支持;各級財政要按照政府的有關政策規定,積極做好對合作社的財政扶持。3、強化信貸支持。各級農村金融機構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部納入信用評級範圍,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信貸的重點,實行利率優惠,增加授信額度,簡約放貸流程,放寬擔保限制,積極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聯戶擔保等有效形式,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4、開展學習培訓。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做好對合作社的指導和對合作社管理人員的培訓等工作,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辦社能力。要積極選派年輕能幹的業務輔導員和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到大專院校研修深造,進行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高素質的合作社指導和管理本土人才。條件許可時,要積極組織合作社管理人員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開闊視野。5、強化環境建設。一是落實稅收優惠。要給予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銷售社員生產和初加工項目服務、購銷等方面的各稅種減免或優惠,扶持其發展壯大。二是建立良好的利益補償機制。對於金融機構發放合作社貸款產生的收入及利潤,應減免營業及所得稅;形成的不良貸款,應允許其增加撥備計提的比例和範圍,減少呆壞賬核銷的政策限制和審批環節。三是完善擔保機制。一方面要鼓勵成立各種公、私有形式的中小擔保機構,增加擔保實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林權及農村流轉土地、農村住宅等擔保制度建設,及時辦理各種產權證明,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評估、登記、交易等平台,為農村擔保開闢「綠色通道」。四是打造誠信環境。要以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為先導,以政府為主導,各方配合,合力建設好地方金融生態環境,嚴厲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為金融機構信貸的有效、持續投入奠定良好的基礎。作者單位:陝西省信用聯社商洛辦事處
推薦閱讀:

TAG:農業 | 思考 | 發展 | 合作 | 調查 | 合作社 | 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