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戀人和成功的父母做的是一樣的

常聞在親密關係里的挫傷和失敗都來自於「你不懂我」而做出的「你不愛我」的結論。在伴侶關係里,人們常常對對方有個期待:我期待你可以知道我想要什麼,當我沒有告訴你的時候。並且能夠自動滿足我。

當這個期待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發展出形形色色的行為來證明愛,或者放棄愛。

比如我的一個案主,當她離婚的時候,她問了丈夫一句話:你到底愛過我沒有?丈夫堅定的告訴了她:「不愛你怎麼會娶你呢?」。於是她難過的離婚了,覺得從來沒被愛過。

比如我見過的很多初婚夫婦的爭執。男的覺得我為家賺錢,付出了那麼多,女的一點都不理解而心涼。女的覺得男的過於冷漠不管不顧就知道忙自己的事兒覺得不被愛。

比如在我以前的關係里,當我生病的時候,我期待女票可以主動給我倒水,問我體溫。但是她沒有做,當我要她去做的時候,她也做了,但還是感覺很不好。比如有的女生希望男生主動做些什麼,但是男生沒有。情感專家會建議「你想要就去要啊」,女童鞋們還是覺得要來的沒意思,那不是愛。

比如熱戀中的男女在「今晚吃什麼」、「情人節有沒有送花」上數次爭執賭氣。男生的木訥和不懂人能讓女生目瞪口呆,女生的作和複雜也讓男生瞠目結舌。所以他們才吶喊出「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呼聲,對自己評價出了「我並不在乎物質,我只想有個人能懂我」。

在我剛開始學心理學的時候,我覺得這些人都有問題。因為他們活活的把愛情給作沒了,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單一化了愛的渠道,固執的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來索取愛。後來我幫助他們打開了愛的渠道,他們看到了愛其實一直都在,不必證明,是自己蒙蔽了雙眼。比如我上面說的案主,當我開始跟她工作一小段時間,她悔不當初。在她的世界裡,愛不直接表達,就不是愛。在老公的世界裡,愛說出來要比做出來難100倍。

我們都把自己從原生家庭裡帶來的模式和缺失放到了親密關係中,於是每個人都學會了不同的付出和表達愛的方式。當這個方式有差異,而且通常差異是必然的,的時候,他們的衝突就會產生。

很多人在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父母忙碌、孩子較多等原因沒有被過多的關注,就會造成了自己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關注的,而不斷想從伴侶那裡獲得,不斷索取和證明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一旦得不到,就像當年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一樣,覺得伴侶不愛自己。

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找到的伴侶,就是找到的另外一個父母。心理學家說,我們長大後和他人的關係,都是在重複早年和父母互動的模式。親密關係作為人際關係的升級版,尤為如此。當年我們怎麼學會了「怎麼不被愛」,我們就會從伴侶類似的行為中體驗到同樣的不被愛。

當這些人來到心理治療室的時候,心理諮詢師會對來訪者作一個評估: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小時候沒有做什麼,哪些是好的父母該做的事情而他們的父母沒有做。比如小孩子應該是被重視的、無條件接納的、安全的、被讚美的、被認可的、被看見的、被及時滿足的。但是他們的父母沒有做,這時候治療師就需要再為他們做一次,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是值得被滿足的,從而在體驗里修通他們的經驗,進而修通看到愛的方式。

因此治療師們常說:成功的治療師和成功的父母做的是一樣的。成功的治療師只做兩件事情:1.評估來訪者的父母當年什麼是該做的但沒有做。2.對於這些事治療師做了嗎?所以接下來的很常見的「移情」就會發生:來訪者很容易愛上治療師。

你不能說這種愛情是假的。他是來訪者身上切實的感受。愛就是這樣一種滿足感,你感受到和另外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全身都被點亮了一樣,心裡暖暖的,世界上因為有了另外一個人而自己也變得有意義起來。

基於這些原因,一直感覺不被愛的人可以去給他做修通。但是如果這些人沒有機緣來到治療室,他們是否就活該被情感傷害呢?

當然不是。既然治療師可以做,真正的戀人,為什麼不可以做好這些,自行維護感情呢?

在愛情中也是亦然,把握好治療師的那兩件事情,你就是個好的戀人。你要去知道你面前的這個戀人,他經歷了哪些傷,哪些缺失。哪些是他從小就沒有得到的,但是卻是人生一直都需要的。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的心理在發展過程中,相應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被一直延續下來,在其他客體身上尋求滿足,那個最靠近他的戀人就會首當其衝。因此你需要知道,這個伴侶他缺了什麼,需要什麼。當他與你產生衝突的時候,他必然在以他的方式索取他需要的心理營養。那是他變相了小時候哭喊的信號。

對於父母來說,並不是24小時陪伴和滿足著孩子才是好的愛。依戀理論認為,小孩子並不需要父母24小時的陪伴和滿足,他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時候,母親可以出現並給予就夠了。

我有一個案主,她對伴侶極度不信任,又非常佔有。需要伴侶時時陪著她她才安心。不在一起的時候信息要秒回,要天天打電話發簡訊才覺得自己是被愛的。我們探討到她的幼年的時候,她談到經常不敢睡去,一旦睡去後醒來就會看不到媽媽,她使勁哭,哭了好久,媽媽才滿身怨氣的回來。我們的常識知道,小孩子睡覺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確認媽媽的存在他才覺得安全。當他找不到媽媽的時候,他就會頓時覺得世界不安全了起來,自己被拋棄了一樣。這個案主就這樣,她無法自行確認媽媽的存在,所以長大後對伴侶的陪伴和在視線可控範圍內的需求就很強。這時候我給她做干預的時候,幾次都會在她體驗到自己被拋棄的時候,給予到她訊號「別怕,我在」。其實她男朋友如果能夠多一些耐心讓她意識到「別怕,我在」的時候,她的這種佔有就會降低很多。相反,她男朋友一直煩不勝煩甚至不願意回信息,有意無意躲避的時候,只會增加她的不安和被拋棄的感覺。

因此好的戀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並準備好給。

實際上她媽媽也不需要24小時陪伴她。完全可以在她睡著了的時候該幹嘛幹嘛去,問題就是:你要預感到小孩子什麼時候醒,並及時回來。這就說到了另外一個關鍵點:敏感性。

一個敏感的媽媽是能覺察到孩子的需求的,往高級了說就是「連接」、「心有靈犀」。媽媽會下意識的看看孩子在不在身邊,確認他的安全。會隔段時間就想看看孩子怎麼樣了,她能及時的意識到孩子此刻需要什麼。當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她就知道什麼時候該餵食,什麼時候該抱抱。當孩子一個小小的信號發出來,她就知道該去滿足了。

記得佛山的小悅悅事件悲劇,也跟這個不敏感的父母有很大關係。小月月被汽車壓了7次無人救援而死亡。我們不得不好奇:這麼久了她的父母就沒有意識到孩子不在身邊?父母就感覺不到孩子此刻需要他們?這就是敏感性不高。

在愛的人之間,是有這種敏感性的。母親對小孩子的愛很明顯。熱戀中的愛人也是如此,熱戀中,你能及時覺察到對方需要的是什麼,並願意去滿足。愛久了也是如此。你看那些多年的親密夫妻就具有這個特點,他們眼神一動,就知道彼此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他們結婚的時間越長,越懂得彼此的眼睛。在我課上的一個學員就曾經說:我老公一回家,我看到他的背影,就知道他今天心情怎麼樣,大概發生了什麼。實際上這種敏感性是可以,而且很容易做到的。只是需要你真的去用心培養。用心的基礎就是——你愛他嗎?你願意走進他嗎?

當你不願意的時候,就會去責怪伴侶: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

他不說,你也是可以知道的。你知道的途徑有很多,比如你的敏感性。他自己告訴你,只是最偷懶省勁的知道方式。

敏感性就是你知道了對方需要什麼,並在適當的時機去滿足。再比如當伴侶覺得不安全的時候,你要告訴他你一直在。當對方感受到不愛的時候,你要向他展示你是一直愛的。在需要敏感的時候,表達出的愛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我們也有理由說:維護愛情,往愛箱里存款,並不需要做太多事,也不需要消耗的自己精疲力竭。你只需要在對的時候做了對的事就夠了。

所以我依然有另外一個結論: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完全是可能的。很多情感專家在教育說不要把對方當成你肚子里的蛔蟲,能知道你怎麼想,能知道你要什麼。媽媽可以知道孩子怎麼想要什麼,心理師可以知道病人怎麼想要什麼,作為無比親密的戀人,有什麼理由不知道。所謂的不知道,大抵只是不想知道。不想走出自己的世界,對對方保留一定的埋怨和指責。實際上當你真的很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是願意走出自己的世界,真的去理解他的,理解他的缺失,並且願意滿足他。

我相信愛是可以超越價值觀的不同的。

當然這並不是你苛求另一半的理由,當他沒有意識到你的心理需求,不具備敏感性的時候,並不是他不愛你,只是他沒有學過如何去愛。他是一個愛人,但卻不是一個成功的愛人。我們這裡所謂的成功的戀人,是和成功的父母一樣,做的事情,是為了促進彼此關係和諧,能夠促進對方成長的人。

如果你的伴侶不是一個成功的戀人,你可以:先成為一個敏感的戀人,覺察他童幼年缺失的心理營養,教會他敏感,如何去愛。或者你也可以:換了他,來找我(如果你是個漂亮女生的話)。

很多人還會計較:我不是你的媽媽,我只是你的愛人。你媽媽欠你的,不該我還。道德上來說,無可厚非,你不該承擔這些。但是實際中,他媽媽欠他的,他媽媽不還,他的心理師不還,只能你這個戀人來還了。誰讓你要愛他,跟他在一起呢?


推薦閱讀:

奧運選手父母被接至賓館 奪牌無望無人管無人送
我希望我一直怕父母
全球1/7老人死亡的原因!快為父母留意一下吧
要想孩子「高人一頭」 父母有必要知道這些運動奧秘和方法
孩子出現了這4種情況, 父母一定要打! 千萬不要手軟!

TAG:父母 | 戀人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