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師之大,大在何處?

「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對文藝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時下的文化藝術界也許不乏大師,有點資歷的就敢以「大師」自居。「德藝雙馨」四個字說起來也簡單,似乎是張口就來的套話,但仔細想想要真想對得起這四個字並不容易。正是因為大師難得,這樣的大師才更珍貴更有價值。

文化藝術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可以是一門生意,有著巨大的市場,比如一部電影能有幾十億元的票房,一部暢銷書幾十年能賣上千萬冊,一部舞台劇能演出百場、千場……但與別的生意不同,一部作品不僅是一件商品,還附加著文化屬性,對人的精神世界產生巨大影響。文藝承擔著啟迪民智、引領民心的責任,這幾乎是與「生意經」完全相悖的一面。所以,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如果僅以生意論,忘卻了責任,一味追逐經濟利益,無底線地迎合受眾,就一定會向低俗、庸俗、媚俗方向發展。

撓痒痒和看喜劇都能使人為之一樂,為什麼撓痒痒不是文化,而喜劇卻是受歡迎的藝術形式?那是因為撓痒痒是通過感官刺激來達到讓人笑的目的,而喜劇則是通過戲劇的感染力,通過對人心靈的探尋,尋求劇中人與觀眾的共鳴,即使隔著台上台下、銀幕內外的距離,依然可以使人笑出來,好的喜劇作品更有繞樑三日、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效果。好的文藝作品通過適當的形式讓人的精神得到升華,靈魂為之一動,而撓痒痒卻只能使人一時之間笑一下,不會留下任何念念不忘的回憶和生動的記憶,更談不上精神的升華。

可惜的是,受利益的影響,時下我們的許多作品都更樂於「撓痒痒」,甚至把喜劇混同於「撓痒痒」,只要當時博得受眾一樂就夠了。似乎樂了就達到目的了,卻忘了喜劇真正的價值是笑過之後在人們內心深處留下更深遠的影響,笑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喜劇只是一個例子,音樂、戲劇、文學、影視、舞蹈、繪畫等各種藝術形式,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進行感官刺激達到表面的效果,卻忘了文化藝術應該是在更深層次播種真、善、美。如今影視界流行的大IP、小鮮肉,大多數不就是停留在感官刺激階段,用顏值換市值,披著文藝的外套卻跟文藝沒什麼關係嘛!

所以,我們需要德藝雙馨的大師,要有格調、有品位、有責任心。大師之「大」,就大在其有一顆海納百川、包容萬物的心,在於其肩膀夠「大」,能承擔起文化人的責任,在於其眼界夠大,能夠看得更遠更久而不只是眼前的利益。一個只會做生意的「大師」,絕不是真正的大師,也不會走得更遠。

推薦閱讀:

盆景大師點評盆景精品
印光大師一聲吼,呵去「念佛人的通病」
大師的啟示(上)
爵士小號大師 Chris Botti 的兩個專輯
扎西大師為了太極拳重開山門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