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人是怎樣來到日本的(上)
老老王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過,先秦的中國沒有家貓,只有野貓。雖然華夏先民也曾經試過馴化野貓,但由於古代中國人對喵主子的跪舔力度嚴重不足,這一嘗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上古時代,中國的野貓都是這種豹貓
所以,哪怕以秦皇漢武之尊,也無貓可擼。縱然是趙飛燕、陳阿嬌這樣的絕世佳人,也不能靠逗貓來解悶。而初步成形於西漢時期的十二生肖之中,自然也沒有給貓咪留下位置。
一直要到東漢的漢明帝時代,天竺僧人沿著班超再次打通的西域之路,來到洛陽興建白馬寺,家貓終於跟著佛經一起從西域傳入中原,讓中國人結束了無貓可擼的苦逼歲月。接下來又過了五百年,到了南北朝時期,家貓才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民間常見的寵物。
與之相比,貓在日本的歷史就更加短暫了。東漢以前的中國人雖然沒有家貓可擼,但好歹還有野貓可以遠觀。而同一時期的日本列島上,乾脆連野貓都沒有,只有狐狸和狼。
因此,對於日本這個島國來說,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來物種。
——按照現代日本貓史學者的劃分,貓在日本社會之中的歷史,從前到後大致可以劃分為「唐貓時代」、「短尾貓時代」、「放養時代」和「萌喵時代」四個階段。
首先,讓我們說說日本的「唐貓時代」。
彷彿歷史的重複一般,正如第一批來到中原的貓,是跟著天竺僧人和佛經一起來的一樣。第一批抵達日本的家貓,也是坐在遣唐使的船上,跟著佛經和典籍一起渡海登陸日本的。
遣唐使
——當時,日本朝廷為了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不惜花費重金,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和學問僧來到中國留學,然後帶著大批佛經、典籍、字畫和筆記,從中原滿載而歸。
可問題是,眾所周知,無論什麼年代的海船上,都少不了老鼠的可惡身影。如此一來,日本遣唐使們攜帶回國的書籍經卷,很容易在歸途中被船上的老鼠咬壞,而這些都是他們留學多年才積攢下來的心血……在連續遭遇了幾次「書籍經卷化為紙屑、留學多年空手而歸」的慘痛教訓之後,後期的日本遣唐使們紛紛根據唐朝人的建議,在回國的船上養貓以驅鼠。於是,這些唐朝的貓咪就坐著遣唐使的船,跟著書籍經卷一起來到了日本。
具體究竟是哪一批日本遣唐使,首先從大唐帶回了貓,目前已經很難考證。但根據平安時代的一些書籍記錄追溯,早在公元八世紀上半葉,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之前的奈良時代,日本就已經有了貓。到了平安時代前期的公元九世紀,連貓妖的傳說也在日本出現了。
不過,一開始的時候,剛剛從唐朝進口來貓咪的日本人,並不管這些舶來的家貓叫做「貓」,而是跟當時的唐朝人一樣,把家貓的漢字標為「狸」或「狸奴」。至於「貓」,在唐朝前期和更早時候的中國,是山間野貓的專屬稱謂——就像現代日語里的「豬」專指兇猛的野豬,而肥頭大耳的家豬被日本人稱為「豚」,豬骨拉麵被他們稱為「豚骨拉麵」一樣。
日語中將家豬稱為「豚」,黑豬就是「黑豚」
但問題是,日本並沒有土生土長的野貓,只有從唐朝進口的家貓和逃出家門變得野化了的「野家貓」,於是沒過多久,「狸」在日本就變成了犬科動物「貉」(狸貓)的稱謂,而貓在日本則終於被稱為了「貓」——不過,這個釋義轉變的過程,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期間還有不少年頭是被日本人混用的。因此,日本平安時代那些詩歌和文獻里的「狸」,具體究竟是在說貓還是在說貉,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很容易張冠李戴。
後來,日語中的「狸」從貓變成了這傢伙
(突然有個腦洞,如果哆啦A夢坐著時光機來到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然後被古代日本人稱呼為「狸(狸貓)」,不知道還會不會惱怒生氣——那時候日本的貓就叫做「狸」啊!)
當貓傳入日本的時候,正值「唐風東浸」,唐朝文化和各種「唐物」在日本上流社會備受推崇。日本的公卿貴族紛紛以養貓作為身份的象徵,而貓在日本也被稱為「唐貓」。
最初來到日本的「唐貓」,並無確定的品種,毛色和大小不一,多數是雜交生出來的短毛土貓,估計是遣唐使在港口隨便找的。其中最受日本朝廷推崇的,乃是黑色的貓。
由於這些唐貓是跟著前赴中國學習佛法的留學僧、學習文化的貴族公卿一起歸來的。而作為異國來的珍稀動物,貓從一開始就送帶進了清幽的佛寺和尊貴的宮廷。因此貓這種動物從登陸日本伊始,就帶有宗教和文化的神秘感,被日本文人視為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由於在平安時代前期,尋常百姓是養不了貓這一稀罕物的,於是日本的貓就因為其珍貴,而自動沾染上了奢華的貴族氣息,這一點便與古埃及人對貓的「全民動員式」喜愛有所區別。
對於平安時代的日本人來說,貓與佛都是從大唐來的舶來品
因為「唐貓」要從中原漂洋過海而來,所以一開始在日本的數量非常稀少,乃是只有皇親國戚才能賞玩的寶物,以及皇宮御殿的座上賓。日本皇室關於寵物貓現存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寬平御記》中。《寬平御記》是日本平安時代宇多天皇寬平元年(公元889年)的日記,這位人稱「貓痴天皇」的宇多天皇,在他的日記中這樣描寫他養的大黑貓:
「……朕(宇多天皇)閑時述貓消息曰。驪貓一隻。太宰少貳源精秩滿來朝所獻於先帝(光孝天皇)。愛其毛色之不類。余貓貓皆淺黑色也。此獨深黑如墨。為其形容惡似韓盧。長尺有五寸高六寸許。其屈也。小如秬粒。其伸也。長如張弓。眼精(睛)晶熒如針芒之亂眩。耳鋒直豎如匙上之不搖。其伏卧時。團圓不見足尾。宛如堀中之玄璧。其行步時。寂寞不聞音聲。恰如雲上黑龍。性好道行暗合五禽。常低頭尾著地。而曲聳背脊高二尺許。毛色悅澤蓋由是乎。亦能捕夜鼠捷於他貓。先帝愛玩數日之後賜之於朕。朕撫養五年於今。毎旦給之以乳粥。豈啻取材能翹捷。誠因先帝所賜。雖微物殊有情於懷育耳。仍曰。汝含陰陽之氣備支竅之形。心有必寧知我乎。貓乃嘆息舉首仰睨吾顏。似咽心盈臆口不能言。」
——「貓奴」宇多天皇對這隻通體黑亮的大貓的一腔寵愛之情,由此躍然紙上。
如果說宇多天皇是「貓痴」,那麼一條天皇就更是近乎於荒唐了。一條天皇在自己的母貓生產後,不僅呼喚左右大臣,太后,妻妾為剛出生的小貓慶生,還為這隻小貓授予「命婦夫人」的稱號——這是日本史冊上第一隻有名字的貓。而「命婦」則是指當時宮中「從五位「以上的女子,從五位以上就算貴族,可以出入清涼殿,與天皇同座。
不僅如此,一條天皇甚至為這貓配備了一個婦女做奶媽……記得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西晉皇帝司馬炎的女婿王濟為求豬肉鮮美,曾經命令婦女用人乳餵豬,被後來的史家口誅筆伐,斥為十惡不赦的罪人。日本平安時代的這位一條天皇用人乳喂貓……又該算什麼呢?
更加令人無語的是,一條天皇給貓授予官爵的做法,非但沒有被日本朝廷的忠臣棟樑們斥為荒誕,反而從此成為了日本宮廷的慣例。未來京都天皇宮廷中的各種寵物,都要被授予官爵。到了江戶時代,大象這種動物第一次被西洋商船帶到日本展覽的時候,朝廷的公卿們也按照古代御貓的慣例,先給這頭大象封了個官職,然後才把「象官」牽去給天皇觀賞。
在描述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學作品《源氏物語》中,也有關於貓的記錄。故事的主人公光源氏四十歲時娶朱雀院三公主為妻,頭中將之子柏木才華出眾,深受源氏賞識,時常有機會到六條院作客,結果在機緣巧合之下窺見三公主的面容,從此魂牽夢繞,最終買通侍女與三公主相會,事後三公主懷孕,光源氏得知實情,冷落三公主。這段故事之中,為柏木與三公主牽線搭橋的紅娘就是一隻唐貓——這隻唐貓在奔跑的時候,脖子上系著的繩子將帘子高高掀起,屋外的柏木因此得以窺見帘子後面的三公主的體態容顏,並就此種下了刻骨的相思。
表現《源氏物語》上述場景的模型
——《源氏物語》的這段描寫,使得貓的形象在日本與美人、情愛掛上了鉤。結果,一直到江戶時代甚至是近代,日本人都在習慣上將貓看做是一種「魅惑之物」。江戶時代的不少文學作品和畫作之中,都喜歡在青樓女子身邊安插一隻貓來表現慾念。
總而言之,在平安時代末期以前,由於從唐朝運到日本的貓咪數量稀少,養貓的風氣局限于于宮廷和貴族之中,又因「唐物」在當時的日本是高雅的象徵,故而被稱為「唐貓」。
但是,貓是一種生育能力很強的動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貓咪在日本繁衍得越來越多,變得不再那麼稀罕,連尋常人家也能見到,甚至還出現了在野外遊盪的貓。而「唐貓」這個明顯帶有「舶來品色彩」的稱呼,在日本也就漸漸不流行了——就像如今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的中國人,早已不再把鐵釘稱為「洋釘」,也不再把火柴稱為「洋火」的道理一樣。
當屬於日本人的「平安時代」,在源平合戰的烽火刀兵中宣告落幕之時,屬於日本貓的「唐貓時代」,也隨之走到了尾聲。再接下來,日本的歷史進入了「武士崛起」的鎌倉時代,而告別「唐貓時代」的日本貓咪們,也跟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短尾貓時代」。
為什麼稱之為「短尾貓時代」?因為,或許是貓咪這種動物,天生就自帶神秘屬性的緣故,雖然日本和歐洲的社會人文環境截然不同,但生活在日本的貓咪隨著歲月的流逝,終究也一定程度地走上了歐洲中世紀的「邪惡」路線,與妖魔怪談牽涉到了一起。
——這便是日本傳統妖魔鬼神故事之中的 「貓又」傳說。
所謂的「貓又」,最早見於僧人景戒的《日本靈異記》,鳥山石燕的《百鬼夜行·陰之卷》同樣有載,其形象是一隻長著兩隻尾巴的貓妖——傳說中,那些在貴族家裡養了多年的喵星人,在機緣巧合之下會成精,表現為尾巴分成兩股,從此這隻貓就能講人話,能直立行走,把人變為貓。更恐怖的是還能讓人做噩夢,並且精通亡靈法術,能召喚死人起舞。
古代版的超難看版【貓又】
【貓又】繼續修鍊的話,就可以變成貓神,被供奉在神社裡了
現代萌版貓又——《東方幻想鄉》之中的八雲橙
橙喵:本喵真的不會那種玩屍體的亡靈法術啦!
從鎌倉時代開始,「貓又」的怪談開始在日本流行,並且被越吹越厲害,從而深深影響了日本的公卿貴族和上層武士。當時的日本人都很迷信,哪怕達官貴人也不例外,自然不想看到自己朝夕相處的愛貓,最後長成一隻妖里妖氣,成天製造噩夢和喪屍的貓又。
現已查明,製造這些喪屍的幕後黑手不是安布雷拉公司,而是日本的喵星人!
怎麼辦呢?有些腦筋簡單、手段粗暴的日本人,就把自家貓咪的尾巴切除,以防止這一異變。然而那年頭日本人的外科手術技術很糟糕,連閹割男人製造宦官的手藝都沒掌握——在唐朝的時候,日本朝廷也曾經試圖模仿唐朝,建立宦官制度。問題是閹人其實是一門高難度的技術活,從如何下刀,如何感染防治、到如何重建尿路等等都有不少絕活和技巧。而日本這邊是什麼都不知道就開刀動閹,結果是閹多少死多少,無奈的天皇只好不用宦官了。
因此,那些被割掉尾巴的貓咪,術後死亡率很高,而且就算活了下來,身體也會失去平衡,走起路來歪歪扭扭地好似發羊癲瘋,讓主人覺得還是給它一個安樂死算了。
幸好,一種基因突變的短尾貓進入了日本人的視野,然後在「貓又」怪談的影響下,迅速得到了日本貴族的喜歡——尾巴都短成這樣了,我看你還怎麼分叉啊哈哈哈!
日式短尾貓,這麼短的尾巴看你還怎麼分叉!
於是,短尾貓成為了日本貴族的唯一指定寵物貓品牌,最終進化成為獨特的日式短尾貓,西方稱之「Japanese bobtail」。我們今天常見的招財貓,就是一隻標準的日式短尾貓。
而那些長尾巴的貓,因為有變成妖怪的危險性,要麼被就地處決,要麼被丟到野外自生自滅。
天啦嚕!尾巴長的沒喵權啊!!!
就這樣,人類歷史的車輪繼續緩緩轉動,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相繼過去,而日本貓史的「短尾貓時代」,也漸漸走到了尾聲。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變遷,貓又的傳說漸漸變得不那麼嚇人,或者說不怎麼有人相信了。而各種長尾巴的貓咪,也重新回到了日本武士公卿等上流階層的宅邸里。
再接下來,大約就是在壬辰侵朝戰爭期間,李舜臣的龜船大顯神威之時,日本國內各大城市的鼠患據說十分嚴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於是,好大喜功的豐臣秀吉毅然下令,全日本的所有貓咪從此之後一律不得栓養,以便於「動員」全國的貓咪來捕鼠。
對此簡單解釋一下:當時日本的養貓人家,往往只顧著自己家的鼠患,用繩子或鏈子把貓栓起來,不讓它去捕捉家門外和鄰居家的老鼠,從而造成了「貓力資源」的閑置和浪費。豐臣秀吉則命令他們拆掉貓項圈上的繩子,這樣一隻貓就能消滅一大片地區的老鼠了。
——隨著豐臣秀吉的這道命令,日本的貓史,也從此進入了「放養時代」!
後來,德川家的江戶幕府,也沿襲了這一政策,使得日本各個城鎮的鼠患,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抑制。而放養的貓咪互相接觸機會增加,生育率隨之急速上升,導致日本貓咪數量暴增。此外,告別了戰國亂世,進入和平時代的日本人,也有了更充裕的財力來大量養貓。
自此,「舊時王謝堂前貓」,終於被豐臣秀吉驅趕著跑進了尋常百姓家。
養貓不再是日本上流社會的專利,而是大規模地走入了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如果覺得老老王的小文值得一讀,請按這個二維碼打賞,謝謝!
這隻黑喵據說是丘吉爾養的
推薦閱讀:
※日本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日本長崎縣壹岐島的島嶼
※郭釗佚:日本對華輿論收買的情況
※日本古代史一覽(1)
※日本46年的老字號來啦,海外第一家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