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雜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還真是這樣,東北的清明,開始下雨了,桃花此刻剛剛開,天仍是冷,地上的草,微微見了些許綠色。人們在微雨中,熙熙攘攘去上墳。

為何每年都要上墳呢?中國人為何有這種習慣呢?

思念逝去的故人,世界各國人都是一樣的,人同此心嘛,但是,論禮節,可能中國人是最講規矩的,這個上墳,就是一個規矩。

上墳,包括一些禮儀,比如如何拜祭祖先,如何燒紙,要供一些什麼食品,我到過有些農村地區,程序複雜得很。這些都是祭祀禮儀的一部分,這些內容,中國古人是極其重視的。

古人認為人去世後,仍然可以和我們溝通,更重要的是,他們那個世界,與山川之神、主宰天地之神是相通的,所以古人對故人非常重視,最基本的想法就是,祀奉好先人,則先人可以降福於仍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後人,這種想法源遠流長,比如,早在商代的時候,祭祀就有五種方法:一曰鄉,指的是伐鼓而祭;二曰翌,就是舞羽而祭;三曰祭,就是獻酒肉而祭;四曰壺,就是獻黍稷而祭;五曰脅,就是合併各種其他祭祀一起來拜祭。

可見,當時人們祭祀的內容,和今天的也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各種程序之中,最主要的,是為先人奉獻美食。

而這個過程,更是和「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個「禮」到底是做什麼的?《禮記禮運》裡面記載:「禮之初,始諸飲食」,意思是,「禮」是從飲食開始的。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今天所講的「禮」,和飲食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在人類還處於原始社會的時候,群居生活,一同打獵,打來了獵物,此時,如何分配去吃,則是大問題。在分獵物吃的時候,如果遇到那種不地道的主兒,自個兒偷著獨吞了很多,大家都餓著肚子,孩子都要餓暈了,這樣顯然不利於族群的發展——孩子們都餓死了,大家哪裡還有後代啊,這不是要絕種嗎?

所以,此時就開始設計規矩了,比如頭腦聰明設計圍獵路徑的首領吃多少,能幹的獵手吃多少,老人吃多少,各位大家都怎麼分這些食物,這種規矩,就是最初的「禮」。因此,「禮之初,始諸飲食」這話如此講禮的起源是有道理的。

接著,人類仍然在進步,除了溫飽,開始琢磨,怎麼才能獲得更好了,此時,單純的打獵之外,人們開始關心另一個世界的問題了,為何有時可以打到獵物,有時沒有,人們死去,都去哪裡了?於是,對另外一個世界的構思,逐漸成型。

這樣,分食物的時候,開始想著也要分先人一部分了,這樣可以保佑我們活得更好。

所以,最早的禮器,很多都是盛食物的,比如:鼎、彝、爵、尊、盤、觚等,都是裝食物或者酒漿的器物。而「禮」這個字原本也是「酒醴」的「豊」,就是食物類,左邊的「礻」則提示與神祗相關。

從此,人們開始了越來越繁複的祭祀之路,在古代,政府是有專門的官員來負責祭祀程序的,供的食物如果出了問題,那是大事兒,在上古時代甚至官員都會丟命的。

在古代,天命最大,一切權利財富都是上天賦予的,因此,可以推測,禮是先為上天神祗設的,然後才推及朝廷,以至於士人的。

而對神祗先祖的祭祀過程也越來越複雜,比如,周朝的時候,《周禮》裡面記載,祭祀天神,要「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祭祀地神的時候,要「奏大簇,歌應鐘,舞咸池」,祭祀先祖,則要「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等等,此外,各級不同的貴族和百姓,也是有著不同的禮儀的。

當然,我們今天還是比較簡化的,蒸幾個饅頭,買點水果,擺幾個火腿腸就不錯了。我前天上墳,就沒有見到擺著豬頭、羊腿的。因為程序已經從簡了。而且,還有很多附近的閑散人員在哪裡來回地逛,見到上墳的人離開了,他們會立刻把貢品拾走,然後在路邊再次賣給後面來的上墳者。物品循環,亦是前面上墳的人心知肚明,卻無可奈何者。我想,這些小販也都是物質第一的無神論者吧。

那麼,我們祭祀先人,僅僅是為了降福嗎?

往深層想,降福只是一部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感恩。

中國人有句話,叫「不忘本」,這個詞在古代,是不要忘記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不可能無緣無故地來到這個世界,我們之所以是我們,因為有很多先人在努力,所以要慎終追遠。

而「禮」,正是提醒我們要感恩。

所以,《禮記禮器》說得好:「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荀子也曾經說過:「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可見,禮是告訴我們,要記得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們,是上天、先祖努力的結果,我們要心存感激。

這種教育,我們現在仍然可以見到,比如我小的時候,經常聽父親提起,我們家的祖先,是如何從一個叫小雲南的地方來到山西大槐樹,然後來到山東,再從山東,移民到東北的(這個小雲南到底是哪裡,到目前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口口相傳如此)。我的母親,會給我講我的外公(我們東北叫姥爺),是如何翻山越嶺行醫的等等。這些都令我對祖先充滿了敬意,因此我每次給祖先上墳的時候,都會肅然起敬,像個古代人一樣拜了又拜。

那麼,我們為何會不斷提示後代這種心念呢?

我們現在經常有人罵祖先,比如酷愛進步的,罵祖先笨,吃屎的智商,牛頓的力學知識還不如任何一個現代大學的物理系一年級學生,李時珍的醫學知識不如大學一年級醫學生等等。

實際上,也沒有人說你一定比祖先笨,沒人說祖先永遠是最聰明的。但是,你要記得,生命是一條長河,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接力賽,一個接力棒丟失了,就不會有您了。

在生命的長河中,人類要面臨無數的挑戰,比如,過去的饑荒年代,很多人是要餓死的。過去瘟疫來臨的時候,多少人會死去,因此,這是一場險象環生的接力賽,期間充滿了驚心動魄,充滿了艱苦卓絕,為了生存,人們忍受了多少的無法想像生死挑戰。

而人類的知識,也是累計的,沒有前人不知疲倦的對對錯錯探索,以及這些探索對大腦神經元鏈接的不斷刺激,您的大腦就不會如此發達,也不會想到那麼多聰明的構思,但是,您不能用自己的聰明,諷刺古人的任何探索。這也是一個接力賽,人類的大腦,在不斷豐富,變得龐大,神經元在不斷增加鏈接,這是可達二百多萬年的生理進化過程,如此漫長,才得到了您今天這個小小的腦袋瓜。

現在,這個接力棒遞到了你的手中,你應該感謝之前所有人的努力,二百萬年的事兒您是見不到的,您能見到父親、爺爺而已,但是,你可能會想像到,之前的那麼多祖先,淡淡的影子,在遙遠的時空里,感謝一下,這是對生命之河的尊重。

按照學術思路來講,這是對生命序列的尊重。德國有個心理學家,叫海靈格,此人認為生命是有序列的,每一代人們的心理,都會形成一個集體潛意識,這個集體潛意識會向下一代遺傳。他的觀點是人們必須尊重家族生命的序列,如果違反,則會進入逆境。他很佩服中國的儒家講的「禮」的次序,也佩服老子對「道」的認識,對於海靈格,我們不多聊,但是我心裡知道,他都遇到了中國古人遇到過的什麼現象,以後有機會講講。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尊重整個生命長河的人,會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尊重自己。這樣的人,在未來的人類發展中,腳步會更堅實。

我想,這也是古人祭祀列祖列宗的原因之一吧。


推薦閱讀: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如果沒有信仰最好不要祭祀
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李曉璇:漢家祭祀的建立】
越南今日人山人海,只為祭祀這位中國皇帝

TAG:清明 | 祭祀 | 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