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晟東:我對全球化和全球化過程中文化問題的看法

邵晟東:我對全球化和全球化過程中文化問題的看法

根據座談錄音整理

我今天講兩個問題:

一,全方位看待全球化

二,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問題,包括文化碰撞(我不太喜歡文化衝突這個詞,我覺得文化碰撞更好一些。碰撞過程中既有衝突也有融合)。

先講第一個問題。

這些年來我接觸到的關於全球化的各種看法,基本上集中於經濟領域,我覺得過於狹隘,應該從一個全方位的視角來研究分析全球化的問題。

我想先講一下歷史大背景,從人類起源說起。現代基因科學已經證明,全人類所有的人是一個共同的祖先。過去人們認為,不同民族,不同人種之間有著根本的不同,因此常常歧視甚至敵視其他民族。極端的如希特勒,認為有些民族是劣等民族,要把他們都消滅掉。中國過去也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說法。

現在,從基因的角度看,所有的人不但是一個祖先,而且基因結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不同種族可能會略有一點差別,但是綜合來看,沒有什麼優劣之分。

按照基因科學研究的成果,人類的共同祖先最早是在非洲,後來逐步擴散到全球。擴散之後,早期人類能力很弱,活動範圍很小,受地理環境的約束,分成了許多群落,互相之間很少來往;但後來,人類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原來分散的、很少來往的群落之間開始接觸,交往和碰撞逐漸增多。

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活動範圍都已經覆蓋全球。我認為這是研究全球化問題時需要考慮的大背景。全球化換個說法,實際上也就是人類的一體化。人類從分到合,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我認為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合的階段。

從人類同祖的角度看,現在有些民族性的尋根問祖的活動,以長遠的歷史眼光看,沒有太大意義。現在有些所謂弘揚炎黃文化的活動,就有些狹隘,局限性太大,沒有考慮到與炎黃文化沒關係的其他民族的感受,更沒有考慮到人類有一個共同祖先。

除了歷史背景,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全球化過程所涉及的各個方面。

全球化是隨著人的活動範圍擴大而產生的一個互相接觸、互相碰撞、互相融合的過程。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在幾個世紀前開始加速。加速的原因,比較明顯可見的,就是人類科學的進步。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基本上是得益於科學技術,它帶來的變化,可以說有目共睹。

有兩種對科學的錯誤看法需要提一下。

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看法認為,科學只涉及物質層面,其作用不過是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而已。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其實,科學是人類對自然和自身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重大影響。布魯諾當年為什麼被燒死?因為他堅持的日心說動搖了天主教的世界觀。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和人類理性的提高,深深地影響著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科學自身也絕不是僅僅涉及物質,至少在一個世紀以前,科學就已開始進入人文領域。心理學、教育學、犯罪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等,在傳統的人文領域中,幾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科學的身影。

另一種錯誤看法能更普遍一些,就是認為科學是西方的東西。有些人開口閉口西方科學如何如何,東方文化如何如何。尤其在中國人當中,這種說法很盛行。當然,現代科學發端於西方,而且到目前為止,西方取得的成就也是最多的,這都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現代科學之所以發端於西方,是許多因素綜合決定的,並不是絕對的必然。科學實際上是人類理性發展的必然結果,沒有西方,也一定會在其他地方出現,而且不會有什麼不同。例如牛頓定律,元素周期,不管是誰發現的,都只能是一樣的,不會有任何民族的和地域的特色。另外,如果從長遠一些的歷史角度看,就會發現,西方在科學領域僅僅領先了幾百年,以前其他地區也領先過。而從現在人類科學的發展趨勢已經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科學正在成為全人類的科學。比如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各民族的人都有,包括我們華裔也有不少。現在的科學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人類科學」的階段。其實早就進入了,不過現在越來越明顯。這一點以後會看得越來越清楚。隨著中國的復興,我相信中國人今後一定會為人類科學的發展做出非常巨大的貢獻。

科學的發展給全球化提供了條件。隨著人類能力不斷提高,人類活動範圍越來越大,現在幾乎所有國家的活動範圍都已經覆蓋全球。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全球化是一個必然趨勢,而且它涉及方方面面,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全球化。比如剛才提到世界觀的問題,我們可以看一下,現在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學生們都學習現代科學,而且學的內容基本上都一樣。由於人類的本性是一樣的,那麼在共同的知識基礎之上,必然會產生共同的世界觀。這也是全球化的組成部分。

經濟顯然是全球化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最初,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是一些貿易往來,後來發展到互相投資,國際分工,然後又發展到互相參股、跨國公司等。現在全世界還有哪個國家的經濟是完全獨立的?幾乎沒有了。前不久我看到一條消息,說中國的幾個大食品產業已經讓外國人控股了。當然,中國在外國也有投資和控股,也涉足了外國的大量經濟活動,而且覆蓋面非常廣。我剛剛看到一個報道,就在埃及這麼一個不起眼兒的國家,都已經至少有近千家中國企業。從經濟領域看,全世界實際上正長在一起,血肉相連,互相之間再也難以割開。當然,有個別國家還沒有融入世界經濟的整體,但是我想他們也不會長期如此。

從環境的角度看,人類活動能力增強對環境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越來越大,已引起科學家和其他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很多人都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可能給人類自身帶來災難,如果不及時制止,甚至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問題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對這樣的問題,全人類必須攜手共同應對。這也是促進全球化的重要因素。除人類活動之外,地球自身也在變化。這個變化雖然緩慢,但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這種變化也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只能大家聯合起來,一致行動,才有可能對付。

還有人類自身的和平共存和安全問題。這方面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就是核武器問題。人類掌握的核武器,可以把自己徹底毀滅很多次,人類曾處於自我毀滅的邊緣,但是在關鍵時刻,人類的理性發揮了重大作用。在美國和蘇聯那樣嚴重對抗的局勢之下,沒有爆發核戰爭,這是人類理性的勝利。美國和蘇聯的對抗,我想四十歲以上的人大概都有印象,那是全方位的對抗,從意識形態到政治制度,從經濟體系到軍事體系,都是完全對立的,而且關係非常緊張,雙方都揚言要消滅對方。在這種情況之下,理性居然佔了上風,沒有爆發核戰爭,這充分說明了人類理性的力量。另外,核武器的存在,也讓人類認識到,必須妥善處理自身的矛盾和衝突,才能共同生存下去。核武器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但我們看一看現在核裁軍的局面,也能夠感受到人類理性所發揮的重大作用。人類為了共同生存,必須有所克制,相互協商,並共同採取某些行動,這其實也可以看作是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個方面。

剛才提到世界觀在共同知識基礎之上的趨同,價值觀也有同樣的發展趨勢。人類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加深對自身的認識。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基因科學的發展。對世界和對人類自身的共同認識,必然會導致大致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這是全球化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全球化的組成部分。

全球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同民族的血緣融合。不同民族之間的通婚,自古就有,但最近有明顯的加速趨勢。我周圍關係很近的人當中,就有五個跟外國人結了婚,其中三個已有了混血的後代。從統計數據看,全世界的異族通婚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我估計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簡單地說,全球化其實就是涉及人類生活幾乎所有重要方面的人類一體化過程。

第二個問題: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問題。

在全球化過程中,文化碰撞是不可避免的。這種碰撞是很複雜的過程,不同文化之間不只是有衝突,同時還有借鑒、有吸收、有融合。

中國現在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同時存在著兩種完全相反的極端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基本上,甚至完全是糟粕,中國未來的出路只有全盤西化。而另一種觀點則恰好相反,認為西方文化有嚴重的問題,西方文明已經面臨嚴重危機,最極端者甚至認為,西方文明有待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去拯救。

持這兩種極端觀點的朋友我都接觸過,他們都很明確,很堅定,而且都振振有詞。對他們的觀點,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覺得,主張用中國的傳統文化拯救人類的朋友,絕大部分,幾乎是全部,對西方的文明缺乏足夠的了解。有些人甚至簡單地認為西方文明就對立,就是衝突。還有人甚至認為,西方科學是簡單科學,中國科學是遠高於西方的複雜科學。而另一方面,主張全盤西化的朋友,也是絕大部分,幾乎是全部,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有些人甚至認為中國文化只講貴賤尊卑、君臣父子。其實,中西方文化各有自身的優點和問題,簡單地否定一方,抬高另一方都是不可取的。

我認為,中西傳統文化各有優劣,而最重要、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宗教的地位。了解西方的都知道,宗教在西方傳統文化中居於主導地位,它不僅統治人的精神領域,而且在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都有巨大的影響。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雖然也有各種宗教,但這些宗教從來沒有像西方的宗教那樣起過那麼大的作用,更沒有過政教合一的現象。

這種差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百年的所謂「軸心時代」。在那個時代,中西方的先哲們都對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他們之間又有所不同。為了解答人們心中普遍存在的最大困惑(如有關生、死、靈魂和神的問題),也為了有效規範人的行為,西方一些先哲創立了宗教,而中國的先哲們則訴諸人的理性。我們可以看一看先秦諸子,各家各派雖然差別很大,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講道理,基本上都不談鬼神,不談生前死後。

為了創立宗教,西方的先哲們編了一些故事。大家可以看一看聖經里的創世紀,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我的說法:那是在編故事。不過,總體而言,宗教在歷史上還是起了相當積極的作用,它讓人的心靈感到有所歸屬,對維繫道德,規範人的行為和傳承文化也功不可沒。但這樣做也留下了一些問題。

中國的先哲們沒有編故事,他們不說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學生也問過關於死的問題,但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迴避了這個問題。對鬼神的問題也是一樣,迴避。他不願意說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這個迴避,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你不回答這樣重要的問題,就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困惑和遺憾;從維繫道德的角度來講,也缺乏力量。看過摩西十誡的朋友,大概還會記得摩西最後是怎麼維繫希伯來人的道德的。他靠的是神的力量。他藉助神的權威,才約束住了人間的非道德行為。而中國的先哲們沒有藉助神的權威,他們訴諸人的理性和情感;雖然相對而言,顯得比較缺乏力量,但另一方面,這種老實態度也有它的好處。

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現代科學的發達,人類理性逐漸成熟。人們很快就發現,舊的宗教所編的那些故事是沒有根據的,是不足為憑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信仰危機實際上已經開始有了苗頭。很多人大概不知道,西方的信仰危機開始的很早,從羅馬教廷燒死布魯諾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從那以後,宗教的影響力就開始逐漸地、緩慢地、平穩地下降。到上個世紀初期,這種情況已經變得非常明顯。以至尼采說,上帝死了。在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我們已經很難看到上帝的身影了。那個時候講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失敗者就不配生存。實際上,在兩次世界大戰的背後,就有宗教影響力下降這一因素。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是佛教。佛教自漢朝進入中國後,發展非常迅速,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本土的先哲們,在生前死後的問題上,在靈魂歸宿的問題上,給人們心靈中留下了真空,而佛教恰好填補這個真空。還有道教,也有相當影響。但是,無論宗教怎樣發展,像西方那樣,宗教在精神領域一統天下的局面,在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在中國各朝各代的知識分子當中,上層比較優秀的那些知識分子,基本上保持了先秦以來的實事求是傳統。這種傳統在歷史上曾經遇到過危機,因為它自身畢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科學發達以來,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現代科學幾乎動搖了所有舊宗教的基石,但是對中國的主流文化卻沒有構成任何實質性的衝擊。你可以說中國的先哲們不懂這個,不知道那個;沒有這個,缺少那個;但是你找不到他們在自己的未知領域編故事的情況。我覺得這是一個優點。換個說法,就是它與現代科學沒有衝突和矛盾。它缺少科學,但它的基本精神與科學精神不衝突。

西方傳統文化的優點就不多說了,它的主要問題在於,隨著宗教影響的下降,信仰的危機逐步顯現。這種危機雖然不是爆發性的,發展比較緩慢,但影響卻是很深的。我們中國人可能很難感受到,但如果你有機會深入接觸的話,可能會發現。我曾經問一位英國的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在英國,像你這樣虔誠的教徒現在佔多大比例?她說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英國基督教是國教,幾乎所有人都是基督徒,但是現在很多人已經不那麼虔誠了。他們信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或隨大流。我曾經在大學講過英美概況,英國人上世紀70年代編的教材中就提到,維多利亞時代周末教堂里擠滿了人的那種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前不久,我還在參考消息上看到,西方的一位宗教學家哀嘆說,如果按現在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基督教離滅亡也不遠了。當然,我覺得離滅亡還遠著呢,他這樣說,可能是為了引人重視吧。

另外,西方文化中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就是像美國這樣最發達的西方國家,也有自己問題。這些問題除了與剛才說的宗教有關之外,還跟他們的主流價值觀有關。不過,他們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們那種制度的自我調整能力非常強,不管出現什麼問題,大批有聰明才智的人,很快就會想辦法解決。這次金融危機也是一個例子。很多人以為這次金融危機不得了了,美國就要完蛋了。但現在看,才一年多時間,就差不多已經過去了。我覺得在金融危機這個問題上,人類理性又一次展現出了它的力量。在危機面前,全世界協調一致,共同應對,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關於中西文化比較,就簡單講這些。下面講一下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現狀的看法。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曾經非常輝煌。比如在漢唐盛世的時候,中國在世界上絕對是遙遙領先,同時期的西方文明是比不上的。但是今天,我們歷史上的輝煌已經不存在了。現在很多人志復興傳統文化,但我想,我們首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一個多世紀以來,很多人把中國的落後歸咎於傳統文化,對其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以至很多人都拋棄了傳統文化。現在,傳統文化給人一種幾乎斷檔的感覺,接不上了,很多人連古文都讀不懂了,甚至連繁體字都不認識了。這是復興傳統文化要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

而我認為,更嚴重的一個問題是,想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當中,有一些人心態不好。他們拒絕了解其他文化,固步自封,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最完美,就是承擔著拯救人類文明的使命。這些年中國經濟稍微好了一點,有些人更是有些忘乎所以,更覺得世界等著中國去拯救呢。有一些觀點比較極端的人,他們的一些不恰當的作法引起人們的反感,實際上是在給傳統文化的復興幫倒忙。比如有人提出要立孔教為國教,有人大搞連孔子都會反感的庸俗祭拜儀式等等。他們自己都沒有把握住傳統文化中優秀部分的基本精神,只會在已經過時的形式上做文章,結果適得其反。真想復興傳統文化,首先要知道哪些是精華,同時還要有所創新,否則是不可能成功的。

下面我講一下前景展望。我覺得,了解了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內在原因,就很容易理解,全球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不是任何人設計出來的,也不是任何國家或集團發起的。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任何人、集團、國家或組織都不可能阻擋全球化的進程。

那麼,發展下去,前景如何呢?我認為,既不會是狹義的全盤西化,更不會是中國傳統文化拯救人類。全球化實際上是所有傳統文化包括西方傳統文化的「殺手」。人類現在已經面臨一個全新的時代。在新的知識和進步的基礎之上,一個屬於全人類的新文化正在孕育之中。儘管現在還看不清楚它的形體,但這個趨勢已經可以看到了。我前面提到的將在新的知識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大致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就是人類新文化的基礎。當然,新文化一定會吸收現有文化的優秀成分。新文化產生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可能是新的信仰的建立。舊的信仰在衰退,但新信仰的建立卻是非常緩慢,非常艱難的。但我相信,它一定會產生,因為這是人類的需要。

全球化過程中,中國會怎麼樣,會起什麼作用,我認為有兩種可能。比較好的一種是,中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與其他國家一起共同創建新文明,共同進入全人類和諧共存的一體化的新時代。如果是這樣,那將是中國之福,也是全世界之福。

但是,也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是因為中國太大了,她有可能自行其是。現在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苗頭,我剛才提了一下,這些年中國經濟稍微好了一點,很多人就有點忘乎所以了。最近有一個說法,說中國經濟總量馬上就要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國了。於是,很多人就開始議論中國即將領導世界的話題了。我認為這是一種很不好的心態。我們不妨冷靜考慮一下,中國的經濟總量趕上日本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的人均水平是日本的十分之一,這個差距太大了!從應該的角度講,我們中國哪點不如日本?從歷史上看,從人種上看,從我們的天賦上看,從我們的國土資源上看,我們不應該比日本差,歷史上我們歷來是比日本強的。現在不說比它強,至少應該跟它一樣吧?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好,我們能跟日本一樣的話,我們的國力應該相當於10個日本!相當於4個美國!那時候我們才可以說跟人家拉平了。現在經濟總量剛剛要跟人家相等,人均才相當於人家的十分之一,有什麼好得意的呢?

由於中國太大,就存在這麼一種可能:如果當中國的經濟實力成為世界第一的時候,中國的文化、制度依然落後,而中國的引領者們不能擺脫狹隘民族主義的影響、不能做出正確選擇,要利用中國的力量去「改造」世界的話,中國就有可能在全球化過程中起一種消極作用。如果這種可能性成為現實,全球化過程就會有一些曲折,不過我相信,最終人類還是會一起進入一個和諧共處的新時代。

我希望中國能夠真正復興,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而不僅僅是經濟總量的第一。在文化上,中國也應該成為世界新文明的倡導者和建設者。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覺得除了認真學習其他民族和國家的長處之外,特別需要發揚我們傳統文化中真正優秀的部分,比如「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博愛精神和博大胸懷,做人的高尚品德,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等等。

我相信,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一定能夠迎來自己真正的復興,並和其他國家一起共同建設並融入一個屬於全人類的新時代。


推薦閱讀:

我對小說的看法
一個出軌的男人對於 出軌女人的看法: 婊子都不配!#UC訂閱號#
單身久了,會有怎樣異於常人的想法?男生女生看法都差不多嘛
流年吉凶看法
李靜和正官格行運喜忌的看法

TAG:文化 | 看法 | 全球化 | 問題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