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大批教授離職,人才留不住,學校頹勢該如何挽回?
感謝邀請。
日前,回答過一個類似問題(http://t.cn/RHQDrFS),主要是從待遇方面分析我們學校高端人才的離開,當然待遇永遠只是人才問題的一個維度,待遇之外也需要其他因素的支撐。感謝大家對我的回答的關注。我也個人層面感謝大家對南京大學的關注,無論是鼓勵、還是建議、抑或批評都將對我們共同家園的發展和致力於實現「最好的本科教育」目標帶來助益。從未想到我的回答能夠得到這麼多的關注,感謝頭條號、悟空問答和各個公眾號的推廣,圍觀也是一種力量。
再次需要說明的是,近年來學校的確有若干老師離開,當然,學校也有一些人員引入,並且近年來在引人方面動作不斷,有成功也有失敗。當然,無論如何,人員離開與引入都是一個南大應該面對的敏感問題。
在55多萬次閱讀中,有我們的校友、江蘇本地和友校的朋友、我們的同事與學生,還有若干關注學科評估和對南大發展積極鼓勁的社會人士,更有若干南大學生的家長。
印象特別深的是,若干學生家長發表評論和來信對南大本次學科評估表示「痛心」與「扼腕」,也對南大目前的狀態心感焦急,希望學校能夠儘快走出目前的困境,但是沒有一位家長對將孩子送到南大感到後悔。
這種不看戲、共謀劃、同情感的態度令人欽佩;這種信任千斤重。
作為湖南省招生組的一名成員,我有著湖南省近兩年150多名南大學生的聯繫方式,這兩天沒有人向我抱怨南大騙了他/她,大多數人都給我留下了「南大加油」的信息,當然,我也佔了一個便宜,因為後面還有個「毛老師加油」。
口頭上不妄講情懷,不代表我們陷入了待遇低的哀嚎中不再振奮。
文字上檢討學科評估的「滑鐵盧」,不代表我們沒有信心而怨天尤人。
正因為跌倒了,所以要再次爬起來。
正因為有信心,所以要重新崛起。
我們應該做的是,檢討過失、汲取教訓、亡羊補牢、再圖振興。
我個人不想將A類學科評估數量列全國高校第六位作為我們的輝煌成就所在,因為與以前學科評估相比,南大的學科的確退步了。我也不願意將所有的視角都集中在A+學科的數量上,考慮到學科門類的設置問題,這樣的排名並不足以反映特定高校在整體實力上的位勢。我更不願意無休止地抱怨學科評估體系有問題或不科學等。
南大需要對當前的「情」進行反思,也需要對未來的「勢」做出對策。
就南大目前發展之「情」而言,第四次學科評估已經過去,雖然不能對一所學校蓋棺定論,但是,的確展現出目前南大各個學科發展在現行評價體系中的基本位置。對此,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或者嗤之以鼻。不管第四次學科評估的體系是否科學,其對學校、教師、同學、校友和社會各界的衝擊力都足夠強大。
南大現在需要著眼的是「勢」的問題,是慣性下滑還是逆轉上揚?可以說,南大最終的走勢依賴於各種條件系統地發揮作用,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江蘇省政府的財政與政策支持、南大自身的反省革新、社會與校友的繼續支持、以及南大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
就個人而言,我還是對南大未來幾年的發展和下一次學科評估保持信心,也希望學校能夠在某些方面做出調整以應對「不進則退」的高校競爭格局,以危機意識來挽回目前顯現的頹勢。
其一,從量上來說,南大學科中處於A類的學科數量還是不少,儘管有學科下滑,但是如果這些學科如果能夠汲取本次評估中的教訓,積極在人員培養、教師激勵和績效評估方面做出調整與整合,這些A類學科都是繼續提升衝擊更高層次的生長點;處於A類邊緣的若干B+和B類學科也可以重整旗鼓衝擊A類,壯大學科群的實力。
其二,南大在「雙一流」資助中的位勢比較有利,如果能夠高校利用「雙一流」的政策與資源支持,完成具有比較優勢的學科布局,以南大基礎文理的傳統優勢和近年來新興工科的發展勢頭,重整隊伍,不愁把握當前高校競爭與調整的戰略機遇期,完成追趕上位;當然,如果我們無法利用當前危機所蓄之「機」並作出系統改革,那麼只會繼續低落。這是我們走出困境的政策保障,要加以高效地充分利用。
其三,人的因素是學校發展的根本,高效的人員和誠樸的路徑是南大重振的基礎。可以確定的是,有人不一定有未來,但是沒人肯定沒有未來。從科研績效上看,南大有著極具競爭力和高效率的教師隊伍(雖然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有點小苦澀),希望學校能藉此契機全面呵護從標誌性大牛到非標誌性青椒的教師隊伍,在不阻塞正常人員流動和削弱整體學科布局的前提下,釐清人員離開的原因(如是否待遇問題),推動教師隊伍的重塑和團結,以此來進一步激勵和穩固當前教師的科研效率與教學質量。運用朋友的一句話就是:「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只要能過得去,誰願意四處亂跑呢」。
以第四次學科評估為例,南大有2000多名教師,參與了41個一級學科的評估,平均每個學科不到50人,根據報道,南大屬於是絕對好孩子的典型,基本上完全按照非常細的學科分類進行評估,而不是進行技術化打包求勝績(見http://jsnews.jschina.com.cn/jsyw/201801/t20180104_1317959.shtml)。即便如此,南大的學科優秀率還是超過了4成,如下圖,源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8107242749143613&wfr=spider&for=pc。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借口規模小來掩蓋學科評估中的問題,若干學校如中科大等規模也不大,卻得到了很好的成績。
就我所在的政府管理學院而言,我們擁有兩個一級學科,全部無保留地參評,政治學專業在76所高校中評估為B+,公共管理專業也在143所高校中拿到了B+的評估結果,不過,我們院規模很小,這兩個一級學科總共只有40多位教師。諸如商學院、物理學院等也都將若干學科分開來單獨參評,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科的整體實力。
其四,學校還應具備「千金買馬骨」的氣魄和「立木建信」的追求,吸引更多的國際與其他機構科研力量投入南大的懷抱,依賴於「硬待遇」和「軟待遇」的雙重提升全力消除南大的地理區位劣勢和周邊高校的銀彈衝擊,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一流人才隊伍。如我前面問答所言,學校也需要支持這些外來人才更好地融入集體,處理好內部人才和外來人才之間的關係,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其五,科研教學與行政體系的良性互動是南大重振的重要因素。我在上一個問答中實際上因為偏見犯了一個錯誤,沒有考慮到行政系統若干同事的待遇實際上也不高,工作壓力也很大。兩個體系不應該是對立的,兩個體系都需要在待遇的保障之下共同攜手前進,這也是「木桶效應」的一種體現,一個也不能落下,發揮兩個系統的乘法效應。
其六,我們有著最為令人感動的校友隊伍,這是南大重新出發振興的重要推動力。從人員流失與學科評估,國內外的校友一直在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對學校的科研教學提出了若干反省,也提供了若干有參考價值的建議。有著校友們的支持與激勵,作為南大的教師,我沒有理由不全力前進,相信其他同事也有類似的感受。在這些日子裡,我的若干同學與師兄弟也以校友身份與我交談,情真意切,提出不少建議,他們的初衷很簡單,希望南大好,比如說建議南大能夠進一步推動校友工作的進展,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向清華和上交等友校學習,開拓學校與校友互相提升的更佳發展模式等。
BTW:答題人所在的中心(http://capds.nju.edu.cn)便是我校鄭鋼校友捐資的「亞太發展研究基金」定向支持成立的科研機構,從自我做起,我們一定全力工作不辜負校友的期望。
南大加油!同事們加油!
不拋棄,不放棄。
要堅守,要聚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