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勇敢
08-08
勇敢和富有冒險精神的孩子通常更容易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獲得成功,但生活中卻有不少孩子膽小懦弱,遇到困難畏縮不前。因此,如何讓孩子勇敢起來,成了一些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只要遵守幾個原則,讓孩子變得勇敢就並非難事。少一些無謂關心【生活鏡像】亮亮和小朋友做遊戲時不小心摔倒了,他沒有立即哭叫,正準備自己站起來。不遠處的亮亮媽卻滿臉驚慌地跑過來,一把將孩子抱在懷裡,喊道:「可憐的寶貝啊,摔疼了沒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來。【現象解析】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的過度關心和呵護成了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一大障礙。這些無謂的關心會讓孩子認為「原來這件事這麼嚴重,我肯定會很難過!」或是覺得「原來這件事這麼困難,我肯定做不到!」這種錯覺讓他失去對問題和自我能力的正確把握,即使面對一些自己能夠克服的困難,也會因沒有自信而喪失勇敢面對的勇氣。【視點提示】生活中,家長應適時「冷漠」,給孩子獨立面對困難的機會,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可以應付所遇情況,從而克服對家長的依賴心理,鍛煉獨立性和自信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況並不嚴重,家長就應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等孩子站起來後,再通過及時的誇獎來強化這種行為。這樣,當孩子下次再摔倒時,就會勇敢地自己站起來了。少一些威脅恐嚇【生活鏡像】玲玲不好好吃飯,媽媽哄了半天還是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發火了:「再鬧彆扭就把你送給別人!」玲玲嚇得乖乖端起碗來。以後,爸爸便常用這一招來對付玲玲。漸漸地,玲玲變得心神不寧,怕見生人,膽子越來越小了。【現象解析】孩子關於「恐懼」的體驗是後天形成的,來自家長的威脅和恐嚇是形成孩子恐懼體驗的主要來源。學齡前孩子對家長的依戀性很強,如果動輒揚言「不要你了」、「送給別人」,孩子容易產生被遺棄的感覺,變成內向膽小的「驚弓之鳥」。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經常用「狼來吃你了」、「妖怪來了」等語言嚇唬孩子,也會讓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視點提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講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脅和恐嚇獲得孩子暫時的乖巧,應該善於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同時善於理解和賞識孩子,不要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及時發現他的長處和進步。例如孩子吃飯時總是把飯菜掉到餐桌上,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細動作和自制能力還不完善,出現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然後通過賞識和鼓勵,促使孩子改進缺點,比如:「你已經比以前好多了,繼續加油,就能成為一個節約糧食的好孩子了!」多一點親身體驗【生活鏡像】下雨了,媽媽給4歲的明明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兒園。明明高興地跑在前面,忽然他發出一聲尖叫,小臉嚇得煞白,站在那裡不敢動彈。媽媽跑過去一看,原來路上有條蚯蚓。媽媽在蚯蚓跟前蹲下,對明明說:「蚯蚓是益蟲,不會傷害人,來,你碰碰看。」明明連連擺手說:「不要,我害怕!」媽媽用手指輕輕碰了一下蚯蚓,說:「不用怕,媽媽都敢碰,你是男子漢,還害怕一條小蟲子嗎?」在媽媽的鼓勵下,明明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捏了起來。「寶貝真勇敢!」在媽媽的誇獎下,明明高興地笑了。【現象解析】孩子往往會因為對事物缺乏了解而產生恐懼,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鮮艷的東西,有的害怕突然出現的小動物等。另外,孩子對某些事物的恐懼也來自家長的影響,比如,媽媽看到蟑螂時連聲尖叫,孩子就會因此覺得蟑螂是件可怕的東西。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遠離事物,不給他觀察和接觸的機會,只會讓他對這些事物產生更深的恐懼心理。【視點提示】孩子的這種膽怯大多是因為缺乏自信才產生的,而自信要建立在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上。當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時,家長應先教給孩子相關的知識,幫助他建立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讓孩子明白這個事物並不可怕,然後再通過親身示範,鼓勵孩子自己去感受和體驗,從而消除恐懼感。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動物,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關於小動物的故事,讓他建立對小動物的正確認識和良好印象,然後通過示範和這些小動物相處的方法,鼓勵孩子去親身接觸,這樣,孩子的恐懼就會煙消雲散了。多一點快樂冒險【生活鏡像】7歲的樂樂和爸爸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飛上了房頂,樂樂對爸爸說:「幫我搬梯子行嗎?我要爬上去撿球。」爸爸說:「我可以幫你,不過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什麼條件?」「爬房頂是很危險的,你一定要抓牢梯子,到了房頂不要亂動;另外,為了你的安全,爸爸要和你一起上去。」樂樂答應了。在爸爸的幫助和保護下,樂樂順利地拿到了球,小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現象解析】勇敢與冒險是緊密相聯的,適度的冒險是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重要方法。有些家長因為怕出危險,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冒險精神的培養,這樣會讓孩子滋生依賴性強、意志薄弱、責任感差等缺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當孩子對冒險性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家長千萬不要毫無理由地拒絕孩子,更不要訓斥和嚇唬他:「掉下來就沒命了!」「你想找死啊!」這會扼殺孩子可貴的冒險精神,使孩子變得膽小怯懦。【視點提示】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應該鼓勵孩子玩一些帶有冒險成分的遊戲,比如盪鞦韆、滑板、游泳、騎自行車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嘗試坐過山車、登山、跳水等。面對孩子的冒險活動,家長要從容對待,並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讚賞。當然,家長一定要事先給孩子講明活動的危險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必要時,和孩子一起活動,一起冒險,給他具體的指導和必要的保護。怎樣讓孩子勇敢勇敢和富有冒險精神的孩子通常更容易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獲得成功,但生活中卻有不少孩子膽小懦弱,遇到困難畏縮不前。因此,如何讓孩子勇敢起來,成了一些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只要遵守幾個原則,讓孩子變得勇敢就並非難事。少一些無謂關心【生活鏡像】亮亮和小朋友做遊戲時不小心摔倒了,他沒有立即哭叫,正準備自己站起來。不遠處的亮亮媽卻滿臉驚慌地跑過來,一把將孩子抱在懷裡,喊道:「可憐的寶貝啊,摔疼了沒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來。【現象解析】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的過度關心和呵護成了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一大障礙。這些無謂的關心會讓孩子認為「原來這件事這麼嚴重,我肯定會很難過!」或是覺得「原來這件事這麼困難,我肯定做不到!」這種錯覺讓他失去對問題和自我能力的正確把握,即使面對一些自己能夠克服的困難,也會因沒有自信而喪失勇敢面對的勇氣。【視點提示】生活中,家長應適時「冷漠」,給孩子獨立面對困難的機會,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可以應付所遇情況,從而克服對家長的依賴心理,鍛煉獨立性和自信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況並不嚴重,家長就應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等孩子站起來後,再通過及時的誇獎來強化這種行為。這樣,當孩子下次再摔倒時,就會勇敢地自己站起來了。少一些威脅恐嚇【生活鏡像】玲玲不好好吃飯,媽媽哄了半天還是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發火了:「再鬧彆扭就把你送給別人!」玲玲嚇得乖乖端起碗來。以後,爸爸便常用這一招來對付玲玲。漸漸地,玲玲變得心神不寧,怕見生人,膽子越來越小了。【現象解析】孩子關於「恐懼」的體驗是後天形成的,來自家長的威脅和恐嚇是形成孩子恐懼體驗的主要來源。學齡前孩子對家長的依戀性很強,如果動輒揚言「不要你了」、「送給別人」,孩子容易產生被遺棄的感覺,變成內向膽小的「驚弓之鳥」。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經常用「狼來吃你了」、「妖怪來了」等語言嚇唬孩子,也會讓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視點提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講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脅和恐嚇獲得孩子暫時的乖巧,應該善於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同時善於理解和賞識孩子,不要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及時發現他的長處和進步。例如孩子吃飯時總是把飯菜掉到餐桌上,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細動作和自制能力還不完善,出現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然後通過賞識和鼓勵,促使孩子改進缺點,比如:「你已經比以前好多了,繼續加油,就能成為一個節約糧食的好孩子了!」多一點親身體驗【生活鏡像】下雨了,媽媽給4歲的明明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兒園。明明高興地跑在前面,忽然他發出一聲尖叫,小臉嚇得煞白,站在那裡不敢動彈。媽媽跑過去一看,原來路上有條蚯蚓。媽媽在蚯蚓跟前蹲下,對明明說:「蚯蚓是益蟲,不會傷害人,來,你碰碰看。」明明連連擺手說:「不要,我害怕!」媽媽用手指輕輕碰了一下蚯蚓,說:「不用怕,媽媽都敢碰,你是男子漢,還害怕一條小蟲子嗎?」在媽媽的鼓勵下,明明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捏了起來。「寶貝真勇敢!」在媽媽的誇獎下,明明高興地笑了。【現象解析】孩子往往會因為對事物缺乏了解而產生恐懼,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鮮艷的東西,有的害怕突然出現的小動物等。另外,孩子對某些事物的恐懼也來自家長的影響,比如,媽媽看到蟑螂時連聲尖叫,孩子就會因此覺得蟑螂是件可怕的東西。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遠離事物,不給他觀察和接觸的機會,只會讓他對這些事物產生更深的恐懼心理。【視點提示】孩子的這種膽怯大多是因為缺乏自信才產生的,而自信要建立在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上。當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時,家長應先教給孩子相關的知識,幫助他建立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讓孩子明白這個事物並不可怕,然後再通過親身示範,鼓勵孩子自己去感受和體驗,從而消除恐懼感。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動物,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關於小動物的故事,讓他建立對小動物的正確認識和良好印象,然後通過示範和這些小動物相處的方法,鼓勵孩子去親身接觸,這樣,孩子的恐懼就會煙消雲散了。多一點快樂冒險【生活鏡像】7歲的樂樂和爸爸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飛上了房頂,樂樂對爸爸說:「幫我搬梯子行嗎?我要爬上去撿球。」爸爸說:「我可以幫你,不過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什麼條件?」「爬房頂是很危險的,你一定要抓牢梯子,到了房頂不要亂動;另外,為了你的安全,爸爸要和你一起上去。」樂樂答應了。在爸爸的幫助和保護下,樂樂順利地拿到了球,小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現象解析】勇敢與冒險是緊密相聯的,適度的冒險是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重要方法。有些家長因為怕出危險,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冒險精神的培養,這樣會讓孩子滋生依賴性強、意志薄弱、責任感差等缺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當孩子對冒險性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家長千萬不要毫無理由地拒絕孩子,更不要訓斥和嚇唬他:「掉下來就沒命了!」「你想找死啊!」這會扼殺孩子可貴的冒險精神,使孩子變得膽小怯懦。【視點提示】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應該鼓勵孩子玩一些帶有冒險成分的遊戲,比如盪鞦韆、滑板、游泳、騎自行車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嘗試坐過山車、登山、跳水等。面對孩子的冒險活動,家長要從容對待,並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讚賞。當然,家長一定要事先給孩子講明活動的危險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必要時,和孩子一起活動,一起冒險,給他具體的指導和必要的保護。勇敢和富有冒險精神的孩子通常更容易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獲得成功,但生活中卻有不少孩子膽小懦弱,遇到困難畏縮不前。因此,如何讓孩子勇敢起來,成了一些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只要遵守幾個原則,讓孩子變得勇敢就並非難事。少一些無謂關心【生活鏡像】亮亮和小朋友做遊戲時不小心摔倒了,他沒有立即哭叫,正準備自己站起來。不遠處的亮亮媽卻滿臉驚慌地跑過來,一把將孩子抱在懷裡,喊道:「可憐的寶貝啊,摔疼了沒有啊?」亮亮突然大哭起來。【現象解析】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的過度關心和呵護成了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一大障礙。這些無謂的關心會讓孩子認為「原來這件事這麼嚴重,我肯定會很難過!」或是覺得「原來這件事這麼困難,我肯定做不到!」這種錯覺讓他失去對問題和自我能力的正確把握,即使面對一些自己能夠克服的困難,也會因沒有自信而喪失勇敢面對的勇氣。【視點提示】生活中,家長應適時「冷漠」,給孩子獨立面對困難的機會,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可以應付所遇情況,從而克服對家長的依賴心理,鍛煉獨立性和自信心。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如果情況並不嚴重,家長就應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等孩子站起來後,再通過及時的誇獎來強化這種行為。這樣,當孩子下次再摔倒時,就會勇敢地自己站起來了。少一些威脅恐嚇【生活鏡像】玲玲不好好吃飯,媽媽哄了半天還是不起作用。爸爸忍不住發火了:「再鬧彆扭就把你送給別人!」玲玲嚇得乖乖端起碗來。以後,爸爸便常用這一招來對付玲玲。漸漸地,玲玲變得心神不寧,怕見生人,膽子越來越小了。【現象解析】孩子關於「恐懼」的體驗是後天形成的,來自家長的威脅和恐嚇是形成孩子恐懼體驗的主要來源。學齡前孩子對家長的依戀性很強,如果動輒揚言「不要你了」、「送給別人」,孩子容易產生被遺棄的感覺,變成內向膽小的「驚弓之鳥」。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經常用「狼來吃你了」、「妖怪來了」等語言嚇唬孩子,也會讓孩子的心理感到恐慌。【視點提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講究方法,不要依靠威脅和恐嚇獲得孩子暫時的乖巧,應該善於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同時善於理解和賞識孩子,不要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及時發現他的長處和進步。例如孩子吃飯時總是把飯菜掉到餐桌上,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精細動作和自制能力還不完善,出現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然後通過賞識和鼓勵,促使孩子改進缺點,比如:「你已經比以前好多了,繼續加油,就能成為一個節約糧食的好孩子了!」多一點親身體驗【生活鏡像】下雨了,媽媽給4歲的明明穿上雨衣,送他去幼兒園。明明高興地跑在前面,忽然他發出一聲尖叫,小臉嚇得煞白,站在那裡不敢動彈。媽媽跑過去一看,原來路上有條蚯蚓。媽媽在蚯蚓跟前蹲下,對明明說:「蚯蚓是益蟲,不會傷害人,來,你碰碰看。」明明連連擺手說:「不要,我害怕!」媽媽用手指輕輕碰了一下蚯蚓,說:「不用怕,媽媽都敢碰,你是男子漢,還害怕一條小蟲子嗎?」在媽媽的鼓勵下,明明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捏了起來。「寶貝真勇敢!」在媽媽的誇獎下,明明高興地笑了。【現象解析】孩子往往會因為對事物缺乏了解而產生恐懼,比如有的孩子害怕色彩鮮艷的東西,有的害怕突然出現的小動物等。另外,孩子對某些事物的恐懼也來自家長的影響,比如,媽媽看到蟑螂時連聲尖叫,孩子就會因此覺得蟑螂是件可怕的東西。如果家長因為孩子害怕就任由他遠離事物,不給他觀察和接觸的機會,只會讓他對這些事物產生更深的恐懼心理。【視點提示】孩子的這種膽怯大多是因為缺乏自信才產生的,而自信要建立在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上。當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時,家長應先教給孩子相關的知識,幫助他建立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讓孩子明白這個事物並不可怕,然後再通過親身示範,鼓勵孩子自己去感受和體驗,從而消除恐懼感。如有的孩子害怕小動物,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關於小動物的故事,讓他建立對小動物的正確認識和良好印象,然後通過示範和這些小動物相處的方法,鼓勵孩子去親身接觸,這樣,孩子的恐懼就會煙消雲散了。多一點快樂冒險【生活鏡像】7歲的樂樂和爸爸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飛上了房頂,樂樂對爸爸說:「幫我搬梯子行嗎?我要爬上去撿球。」爸爸說:「我可以幫你,不過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什麼條件?」「爬房頂是很危險的,你一定要抓牢梯子,到了房頂不要亂動;另外,為了你的安全,爸爸要和你一起上去。」樂樂答應了。在爸爸的幫助和保護下,樂樂順利地拿到了球,小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現象解析】勇敢與冒險是緊密相聯的,適度的冒險是培養孩子勇敢品質的重要方法。有些家長因為怕出危險,往往忽視了對孩子冒險精神的培養,這樣會讓孩子滋生依賴性強、意志薄弱、責任感差等缺點,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當孩子對冒險性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家長千萬不要毫無理由地拒絕孩子,更不要訓斥和嚇唬他:「掉下來就沒命了!」「你想找死啊!」這會扼殺孩子可貴的冒險精神,使孩子變得膽小怯懦。【視點提示】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應該鼓勵孩子玩一些帶有冒險成分的遊戲,比如盪鞦韆、滑板、游泳、騎自行車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嘗試坐過山車、登山、跳水等。面對孩子的冒險活動,家長要從容對待,並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讚賞。當然,家長一定要事先給孩子講明活動的危險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必要時,和孩子一起活動,一起冒險,給他具體的指導和必要的保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冬泳:勇敢者的遊戲
※勇敢的情話最動聽
※我,就想做一個勇敢去愛的人
※謝謝你曾經讓我勇敢!很疼很酸的話,卻很樂意讀下去!
※大班健康教案:想變勇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