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要看表面!其實是歷史上最大的敗家子
中國有幾百位皇帝,但向乾隆那樣花錢如流水,風流好色成性,大講排場,大修園林致使乾隆朝後期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起義不斷,叛亂不斷的皇帝,縱觀Z國歷史,自始皇始,溥儀止,也就他一人!如果說能有一人與其相匹敵的恐怕只有唐玄宗了李隆基了。都是由先祖把江山社稷打點好,只等著他來乘涼。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把江山發揚光大。
乾隆是個好皇帝,中國人都願意這麼評價,這麼評價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爺爺與他父親開創了盛世,他保持了二十多年,史稱康乾盛世。
我們就來談談康乾盛世。說康熙皇帝是個有作為的皇帝,沒人敢說半個不字,十四歲滅鰲拜;平三番之亂;收復T灣;降服葛爾丹;兩戰雅克薩;與沙俄簽訂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平等的《尼布楚條約》;親自設計實施治理淮河,發展農業;同時,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與梅文鼎等人編著了集樂府,數學,天文之大成的巨著《律歷淵源》等等不一而足。可惜後來重情重義,大講私人感情,致使吏治混亂,國庫空虛。老來體衰,身體欠佳,人們也能原諒他無暇一顧。
康熙的兒子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即位後,大力整治吏治,清查官員積欠國庫庫銀,推行『火耗為公』,『攤丁入畝』等政策,使國庫充盈起來,待一切走上了軌道之後,才把一個欣欣向榮的大清局面交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即位後,就是將他爺爺和父親『改土歸流』『火耗為公』,『攤丁入畝』的政策繼續推行,進行的非常徹底,興農業,發展生產。
國庫充盈了,乾隆不必康熙雍正,他好色成性,對追求女人很有一套,非常在行,每次南巡,都要發生一些風流韻事。相比大家都知道福康安吧,他就是乾隆皇帝與傅恆的妻子私通的結果。那年,他在圓明園碰到了傅恆的妻子,一見鍾情,不能自己,便將傅恆調到邊疆統兵,偷偷與其妻子尋歡作樂。
公元1749年(清朝乾隆十四年)冬,乾隆皇帝借為其母祝六十大壽為名,將湖山按照園林創意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與治理,把湖面向東北擴展,重築東堤,同時,把挖湖的泥土,按照造園布局的需求堆築在山上,使山體形象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蝙蝠,銜哺著酷似壽桃狀的湖水,寓形隱意,妙趣天成。公元1750年,乾隆改瓮山名萬壽山,西湖名昆明湖。統稱頤和園,頤和園總面積近三百公頃,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園內有古建築三千餘間,面積約七萬平方米, 作為自己理想的棲息之所。還題詩曰「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乾隆帝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當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發現承德這片地方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是滿清皇帝家鄉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於是選定在這裡建行宮。於康熙1703年開始在此大興土木,建成36景,並建好山莊的圍牆。雍正皇帝勵精圖治,暫停修建。乾隆帝在位時期,於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繼續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莊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莊外的外八廟,形成界牆內約佔地564公頃。
乾隆初期發展農業,國庫充盈,還免徵了一些地方兩年的賦稅,後來,大興園林建設,幾乎耗光了國庫庫銀,一直後來賦稅加重,很多地方民不聊生,農民起義不斷,反叛不斷,少數民族反抗不斷!沒有辦法,乾隆只能率軍平叛,還好每戰必勝,這也是很多人為乾隆加一筆豐功偉績的地方!乾隆愛聽阿諛之言,相信大家不會反對。和紳相貌俊堂,拍馬溜須天下只怕無人能及,官居極品,貪得無厭,乾隆深知而不加懲治。連當時身為太子的嘉慶皇帝都不敢動其分毫,直到乾隆龍裕歸天之後才將其之罪,竟搜得白銀8億兩之多!暫解了嘉慶皇帝的燃眉之急。這也是後來很多史學家不願意想明白的地方,說乾隆不懲治和紳的目的就是將和紳的銀子假手給了自己的兒子。可是這樣的證據並不充分,只能這樣自圓其說,我們也就信之妄之。
乾隆自己說,自己的爺爺做了61年的皇帝,我做皇帝的時間無論如何不能超過爺爺,說乾隆六十年退休,把江山交給嘉慶皇帝,自己做太上皇,結果呢,朝政還是在乾隆手裡把持著,嘉慶還是做了四年的傀儡,直到乾隆死後,嘉慶才開始親政。這個傢伙接了康乾盛世的尾巴,被很多人承認乾隆大帝,但實際想想,他純粹十個敗家子:
1、趕不上時代就不多說了,那個時代的Z國已經積習難返,倒也怪不到他的頭上,不過最起碼和別人一樣平庸,這個帽子他是跑不掉——這對「大帝」來說實在有些差勁;
2、官僚系統腐敗。清代的官僚系統徹底爛掉,正是在乾隆一朝——他老爹雍正拚命殺人,以被人罵幾百年為代價,總算是把財政和吏治弄得湊合,算是留給他的遺產,結果這傢伙好名聲,學他爺爺放羊——於是出了個和珅。他就沒想過,那他的時代和他爺爺的時代是不一樣的——康熙的時候動亂,自然需要安撫,所以康熙比較寬;等他那個時代大的動亂已經沒有了,結果他還寬——於是,清的財政和吏治都在他手裡崩潰了——到了道光的時代,清政F可以說完全仰賴於南方漕運了,這也是當時清政F那麼不禁打的一個原因;
3、喜歡花錢,喜歡惹事——乾隆的六次南巡,大家都知道,其中花的錢,肯定也少不了;其實,卻完全沒有意義(微服私訪那種東西只有電視劇才能YY,實際上,乾隆是絕對不敢那麼乾的,除非他不要命了——而且,大家都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怎麼矇騙來視察的領導,很多人都清楚,乾隆這六次南巡,到底有什麼意義,可以想像。);
六下江南遊逸揮霍,耗盡國力民財
乾隆皇帝和七世紀Z國歷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楊廣有一個同樣的愛好:那就是喜好去繁華似錦的江南遊玩。乾隆的南巡集團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歷巨大的浩劫。江蘇學政(教育廳長)尹會一曾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大為光火:「民間疾苦,你指出什麼地方疾苦?怨聲載道,你指出什麼人載道?」被乾隆封為「滿清第一才子」的皇家教師紀曉嵐曾趁便透露江南人民的財產已經枯竭,乾隆怒不可遏:「我看你文學上還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豢養罷了,你怎麼敢議論國家大事?」看看今天的影視劇《鐵齡銅牙紀曉嵐》,和真實的歷史相差究竟有多大?乾隆南巡的花費超過康熙百倍以上。如今天的影視劇津津樂道乾隆下江南時「微服私訪」的「美政」,何其可笑,將觀眾們愚弄於股掌之間。乾隆從不「微服私訪」,即使有也是出於「獵奇」和「瓢妓」的用心,絕不是因為了解民生疾苦。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時,就因為「微服出巡」,去秦淮河上瓢妓徹夜不歸,皇后在傷透了心的情況下把萬縷青絲一刀剪下,成為Z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截髮皇后。
乾隆除了下江南遊盪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筑崇台,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裡鑿池,那裡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緻,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從前秦二世胡亥築阿房宮,陳後主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隋煬帝營顯仁宮芳華苑,華麗也不過如此,所不同的是前兩位是著名的亡國君王。
乾隆的揮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搜刮的的「家當」很快被消耗殆盡。總之,以乾隆中期為界,清王朝開始走向它的衰弱。而到了乾隆末期,所謂歌舞昇平,「十全武功」的「盛世」已經宣告結束。在60年漫長的「盛世」之後,是成倍增長的人口壓力和尖銳的民族矛盾及階級矛盾,以及統治集團的徹底腐敗。如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說的:「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蘘卻已盡上來了。」清王朝已經像即將傾頹的大廈勢難支撐,而英國殖民Z義者的炮艦卻正在隆隆地駛近,Z國的歷史,即將翻開令人痛心疾首的一頁。
至於惹事,那就更不用說了,「十全武功」,乾隆自己很得意,但實際計算一下,其中固然有一些是鞏固統一的,但也有很多根本就是侵略戰爭,例如對緬甸的那次,根本沒有實際意義。而且,也有不少維護統一的戰爭,是少數民族發起,而這,根子卻在雍正時代的改土歸流,這就不用怪到乾隆頭上了,但顯然,仔細計算一下,乾隆的十全武功實際上意義不大。何況,乾隆一代農民起義頻繁,山東一代人口據說因此少了一半以上,顯然,如果真的是盛世,自然沒有多少人吃飽了撐得Z反玩。
4、個人道德不怎麼樣。這其實並不需要說,因為政治家的個人品德和成就其實是分開算的。但是,看到電視劇總是把乾隆塑造成一個多情而優雅的皇帝,我就覺得噁心——乾隆實際上根本就是濫情,至於他的文學成就,學文科的大概也都知道,其實不怎麼高,只是因為他是皇帝,所以出名罷了。何況,對於皇帝來說,在文學藝術方面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其實也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表現;
5、其實這點不算一點,主要針對的是《四庫全書》,雖然歷史學家都說四庫全書的意義僅次於《永樂大典》,但實際上,在我看來,這兩本書意義都不大——因為內容太廣泛了,雖然廣博,但深度不夠,無法作為專業工具書和參考書,而僅僅是一個百科全書的作用,可問題是,這書又流傳的不廣,永樂大典沒了就不說,四庫全書顯然真正流傳下來的也不多,在看來,他們的作用,還不如一本《康熙字典》,這些看起來歷史的大而全書籍,其實只對歷史學家有意義——可再考慮一下清代的文字獄,完了,《四庫全書》的可信性下降了。
綜上所述,個人看來,單就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來說(這次就不考慮這個盛世的真實性問題了),康熙顯然是名至實歸,畢竟,不管他經濟政策如何,政治和軍事成就,以及歷史意義絕對重要;雍正則是毀譽參半,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但很顯然,他對這個「盛世」的延續,起了決定行作用;至於乾隆,他實際的能影響後世的舉動,實在不多,而他爺爺和老爹留下的底子,也基本被他敗光了,所以,我認為他就是一個虛有其名的敗家子而已。
此時的國庫空了!全國的起義不斷!老百姓民不聊生!列強都對大清虎視眈眈!乾隆在世時一直反對使用火器,大炮,還不準人使用和發明!
乾隆死了,嘉慶皇帝為了改變這一切,只有一種辦法,節儉!居然還穿著有補丁的衣服上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