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留學生學中國經典
素有「小聯合國」之稱的北京語言大學裡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你都可能遇到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外國人,這也成為北語的一道風景。作為一名為外籍學生開設古代漢語和古文選讀課的教師,我對留學生如何學習中國經典,尤其是古代經典,有一定的觀察和感悟。
留學生學習中國古代經典,第一道藩籬是語言。
在留學生和這些經典之間,不僅隔著兩千年的歷史,更隔著母語到漢語再到兩千年前漢語之間的距離。有志於研究漢語史的烏克蘭研究生達拉斯就說:「閱讀經典是了解中國的最好方式,但倒文、倒字、倒句、省文、省字、異體字,以及古詩文跳躍性的表達方式是我閱讀的最大障礙。」這種情況下,現在通行的中外學生同堂上課,是利弊並存的授課方式。一方面,這種學習氛圍和語言環境對留學生是一種促進。但另一方面,對中文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不高的留學生來說,往往會出現這樣一幕:在課堂上,當老師和中國學生被《詩經》中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純美愛情所感動,為屈原上下求索而不得的愛國情懷扼腕嘆息的時候,他們只有茫然。
為避免留學生在以中國學生為主的課堂上有被忽視感,單獨為留學生開設古代經典課就更有針對性。為提高留學生的興趣,避免將注意力放在個別詞句的解釋上,將中國語言、文化、思想融為一體來學習也顯得非常重要。在學習陸遊的《游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我就聯繫中國古代思想中的五行說來解釋;在學習《木蘭辭》中「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時,就要搞清楚為什麼這裡寫作「火伴」。
以我的觀察,來自東亞、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比例是最高的。理論上講,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化更有親近感,也更容易接受。但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實際上,漢語學得最好的,對中國古代經典、中國文化最感興趣的卻往往是歐美學生,他們第一次接觸方塊漢字,會被它的美感和豐富內涵所吸引,也就有了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慾望,越學習就越能體會到中國幾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俄羅斯小伙大衛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漢語口語表達能力驚人,在北京高校外國留學生辯論邀請賽中獲得過冠軍。為了學好中國經典,他買來《小學生必備75首古詩詞》,每天讀,堅持一個月,不僅慢慢理解了詩的意義,也體會了古詩韻律的美感,甚至能吟出古體詩。他學習經典的方法不僅值得留學生借鑒,也適合向中國學生推廣。
「經典」一詞源自《漢書·孫寶傳》:「周公上聖,召公大賢。尚猶有不相說,著於經典,兩不相損。」起初它專指作為典範的儒家載籍,現在的範圍就寬泛多了,有權威的流傳於世的都可稱為經典。學海無涯,但書山有路,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就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科學部教授)
推薦閱讀:
※北美留學生護照國外丟失該怎麼辦!
※留學生務必收藏的6大英文網站,從此閱讀寫作不再困難!
※留學生眼中的日本物價
※開學了 來華留學生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