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弈·圍棋里那些鮮為人知的中國文化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等),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志》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採納了中國古籍的說法,甚至將其確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這個就不知其實如何考究的了。
圍棋是怎麼發明的呢?一般認為圍棋的發明跟跟八卦、周易有關係。有人認為,古代的星象圖裡有成百上千的圈圈點點,那是圍棋的前身。吳清源先生說,圍棋最早是占卜的工具,這個說法也有道理。古代只有君王才能占卜算卦,根據八卦的規律組合推算,所以傳說堯用占卜的工具發明了圍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陰陽是很重要的內容,圍棋是「棋有白黑,陰陽分也」,裡面充滿了對立統一、陰陽調和的內容。
圍棋中所包含的中國文化
圍棋的棋子、棋盤含有「天圓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圓的,所謂「天圓而動」;棋盤是方的,所謂「地方而靜」。
圍棋棋盤有361個交叉點,表示農曆的361天。棋盤分為4部分,就是四季;每一個部分都有90個交叉點,代表一個季度3個月的90天。棋盤的中央是太極,棋子的黑白兩色表示陰陽。圍棋的這些形式都有非常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圍棋別名很多,也體現出中國的文化和智慧。古代稱圍棋為「弈」,現在下圍棋還叫對弈。人們還根據圍棋的形態給它起了個方圓的別名。根據棋子的顏色,圍棋還叫黑白、鷺烏。鷺鷥是白顏色的鳥,烏鴉是黑顏色的鳥,這樣的名字很文雅。下圍棋還叫手談——通過手來溝通,而非用語言交流,這層次就更高了。圍棋也叫坐隱,這是特別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名字。圍棋又叫忘憂,下棋可以忘記憂慮,這一點圍棋愛好者一定都能理解。圍棋還叫爛柯,這來自於一個神話故事:東晉的時候,有個樵夫在山上打完柴,回家路上看見兩個童子在下圍棋,於是就在旁邊觀看。當樵夫想起來要離開的時候,他砍柴的斧子的木柄都爛掉了。等樵夫回到家,已經過了很多代了。圍棋還叫木野狐,是說圍棋像木頭做的野狐狸,人一旦迷住就逃不了了。總之圍棋的別名太多了,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文化。
現在圍棋選手根據棋力的高低分為九段,其實早在隋唐時期也定了類似的九品:一品叫入神,二品叫坐照,三品叫具體,四品叫通幽,五品叫用智,六品叫小巧,七品叫鬥力,八品叫若愚,九品叫守拙。這些名稱也反映出中國的文化。
棋下得最好的,當然出神入化,能加入神仙的行列。第二坐照,就是下棋不用勞神費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接著是具體,意思是什麼都行,十八般武藝都能拿起來,但跟前兩個比境界就低些。第四是通幽,好像是找到了通向高境界的一條小路。第五是用智,就又有點刻意去追求的意思。下面叫小巧,是耍小聰明,是低層次的智慧。第七叫鬥力,顯不出智慧和技巧。最後兩檔是若愚和守拙。愚蠢、笨拙當然不好,然而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反而似乎是更高的境界。所以說圍棋這九品特別奧妙,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
圍棋的勝負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其他棋類的勝負都是「趕盡殺絕」,把「老將」殺死或把「帝王」抓走才算勝。但圍棋贏一目也是贏,贏半目也是贏,不是趕盡殺絕,甚至能和平共處。這體現了一種和諧、中庸的思想。中國唐代把琴棋書畫看做「四藝」,圍棋作為精神層面的藝術,必然有虛幻、模糊、抽象的內容,體現出中國的審美情趣。有的畫家說圍棋的黑白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畫,下棋的人也懂得圍棋有「好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