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發家史:他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他控制了美國石油工業,他把「觸角」延伸到了世界
文 |王才良 周珊
摘自《世界石油史話》
自幼有生意頭腦、愛記賬
約翰·D·洛克非勒,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名叫里奇菲爾德的小鎮上。父親威廉·艾弗里·洛克菲勒有一個不大的農場,但他不幹農活,在外地做雜貨買賣,做過木材生意。1848年,威廉(外號「大比爾」)因涉嫌強姦女佣人和與三個盜馬賊有牽連而出逃在外,靠當「江湖郎中」行醫騙錢為生。
小約翰自幼學習父親的「生意經」。8歲那年,他偶然發現樹林甲有個野火雞窩,窩裡有不少小火雞,他等老火雞離窩以後,把一窩小火雞抱回自己的房間去餵養,到感恩節的時候,把它們賣掉,把賺回來的硬,行存在自己的瓷撲滿里。
11歲那年,父親逃亡出去了,家庭農場需要勞動力。約翰是長子,理所當然要為家裡干農活。但是他把自己當作他父親的僱工。在土豆田裡幹活,每小時按3角7分計價。他每干一天活就在自己的賬本上記一筆,將來要同父親結算。
不僅如此,他把自己積攢起來的50美元,放貸給了附近的農民,年利息、按7.5%計算。他心裡有數,一年後可以拿3.75美元利自、。1853年,約翰15歲,由於父親行醫賺了一些錢,全家搬到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郊區的斯杜比爾小鎮。約翰則在克利夫蘭市裡上中學。1855年,他高中未畢業就離開了學校。他很明白:他沒有可能上大學,不如早點找個職業。
約翰進人了克利夫蘭的福爾索姆商業專科學校,讀了一期四個月的會計與薄記培訓班。然後在一家叫做休斯·泰勒的貿易商行找到了一份工作——當薄記員。上班的第一天是1855年9月26日。頭三個月是試用期。他的具體工作是審查單據和存貨,核對買進賣出的商品的每個項目,收取傭金。約翰兢兢業業,老闆滿意,便正式錄取了他,而且補給他試用期的50美元薪酬。從1856年1月1日開始,年薪300美元。不久他遇到了一件事,從弗蒙特運來的一批大理石料質量有問題。約翰找承擔運輸的三家鐵路、水路、汽車運輸公司交涉,得到了賠償,很受老闆賞識。第二年起,他的年薪增加為500美元。
約翰愛上了簿記員的工作。每天面對著賬目和一大堆數字,他並不感到枯燥,往往沉浸在工作中,主動加班加點。他認定,這是一門好職業。同老闆在一起工作,不光可以熟悉會計業務,還可以學習怎樣做生意,怎樣賺錢。就在他工作的第二年5月,他大膽地做了第一筆投資—房地產。
那是依阿華州夫蘭克林縣西南部的一塊土地。並且還向兩位老闆貸款1000美元,利息10%。
與此同時,他開始私下裡自己當中間商,向父親、母親、弟弟借錢,收購豬肉、豬油再賣掉。這是1858年的一筆買賣記下的賬:
付給父親:27.24美元;
付給母親:6.59美元,
付給弟弟:159.39美元
約翰從小養成習慣,他的全部收支,一筆不漏地計入賬本。許多年以後,當他成了五個孫子的祖父的時候,他也要求他們記賬。
1858年,兩個老闆之一退休,老闆休威特十分器重約翰洛克菲勒,要他不光負責會計而且負責對外聯絡業務。
26歲跨進石油的大門
洛克菲勒離開了休威特和塔特爾商行之後,同莫里斯·克拉克合夥。克拉克和他一樣,原先也是在經紀行中當夥計的。為了合作,每人要拿出2000美元作為投資。為此,他向父親借貸了1000美元,年利率10%。這家名為克拉克與洛克菲勒的經紀行於1959年3月18日在克里夫蘭開張,當時洛克菲勒19歲。
克拉克這樣形容約翰:「他有條不紊到極點,留心細節。如果有一分錢該給我們,他要去取來;如果少付給客戶一分錢,他要讓他們拿走。」兩人合作得很好,約翰當年分得的利潤是2200美元,第二年得了6000美元。
就在1859年的8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泰特斯維爾,埃德溫·德雷克鑽出了石油,美國乃至世界的石油工業誕生了。在賓夕法尼亞州(以下簡稱賓州),後來在其相鄰幾個州掀起了干石油的熱潮。井架一個一個地支起來;油井一口一口流出了原油;地上一個又一個土油池;周圍建起一座有一座煉油廠。
克利夫蘭所在的俄亥俄州離賓州不遠。搞油熱潮的消息不脛而走,激發著克利夫蘭許多人的心。商人們議論紛紛、他們公推年輕、精幹的洛克菲勒到油區去調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好的商機。
1860年秋天,也即第一口井出油一年後,洛克菲勒駕著馬車前去考察。他背若一支來複槍,跨過州的邊界,趟著雨後的泥濘,順著亞利加尼河向東去。首先來到石油城,他看見一輛輛馬車,裝載著一桶桶石油在路上行駛,他打起了算盤:一桶油的賣價是3.5角,而一桶油的馬車運輸費要3角——運距30多千米,運到鐵路上去。約翰心裡說:用馬車拉不合理。這裡有河,在河上用駁船運,運費會少得多。
然後他來到泰特斯維爾,這裡原本是一個小村鎮,而今己是繁華城鎮。郊外井架林立,井架邊上是破舊的小木屋。鑽井設備非常簡陋,是蒸汽機帶動的頓鑽。到處是土油池。
洛克菲勒在他的小本上記道:油井72座,日產1165桶(約159噸)。雖然,油井和產量還在增加,這裡是無政府狀態,誰也管不了誰。只要有幾百元錢,租一小塊土地,雇一台鑽機,就成了找油商。
回到克利夫蘭,洛克菲勒告訴人們,那裡一片混亂,油價眼看著向下落。他說,穩鍵的商人不會去投資生產石油。煉油方面可能有利可圖,但是也有風險。
克拉克有點躍躍欲試。約翰·洛克菲勒說,現在干石油為時尚早,大家在拚命挖油,挖出那麼多油而不顧市場需要,行情肯定要下落。約翰承認,石油是很有市場潛力的,不過現在的行情不行,投資石油的時機未到。
果然,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造成了生產的盲目擴大,1860年產油約8.87萬噸(約65萬桶),1861年產油12.28萬噸(約90萬桶),1868年達到41萬噸丈約(300萬捅)。油價降到了每加侖0.22美元,然而不光賓州,相鄰的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亞州也開始產油。
洛克菲勒在尋找商機,他又去考察了幾次。
機會終於來了。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密西西比河上的民用航運中斷。經過克利夫蘭興建了鐵路。紐約中央鐵路、伊利鐵路、賓州鐵路這三大家鐵路公司爭相延長自己的鐵路線。克利夫蘭成了交通樞紐。
此時,一位從英國移民來的化學家薩姆·安德魯斯找到了克拉克(他也是英國移民)。當時安德魯斯在一家煉油廠當工程師,讓發明了一種用硫酸處理石油生產優質燈用煤油的新工藝。他想辦一家煉油廠,採用新工藝。他想讓拉克出錢。克拉克猶豫不決,不料洛克菲勒倒很果斷:干!克拉克與洛克菲勒商定投資4000美元,作為新煉油廠的一半資金。新公司取名安德魯斯與克拉克公司。此時克利夫蘭己有12家煉油企業。
新公司上馬以後,資本不足。洛克菲勒就千方百計出去找貸款。他同克拉克的矛盾逐漸加大起來。克拉克謹小慎微,他看不慣洛克菲勒放賬給客戶太謹慎,卻冒大風險出去借錢來擴大煉油廠。
合夥的第二年,克拉克決定同洛克菲勒分道揚鑣。但是,煉油廠的資本是兩人共有的。兩個人中必須有一個人放棄經紀行,干石油,另一個則放棄石油,干經紀行。辦法是在內部拍賣這部分煉油廠產權。
拍賣從500美元起價,兩人互相竟價。克拉克最後報到7200美元,洛克菲勒報了72500美元,克拉克宣布放棄。於是,克拉克退出煉油公司,去干經紀行,洛克菲勒退出經紀行,幹上了石油。這一年他26歲。
1865年,公司改名為洛克菲勒與安德魯斯公司。當時的日產量達500捅(約25000噸/年)。安德魯斯是技術上的專家,當然主管生產和技術,而洛克菲勒揚其所長,管理公司的經營,從油桶到儲罐,從銷售到運輸,當然還負責資本運作。
當時的石油工業一片混亂。煉油工藝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簡易生產的煉油廠。賣肉的、烤麵包的、做蠟燭的都來搞煉油。而煉油的成品僅僅是燈用煤油(即火油),供人們照明。那時汽油沒有用,是討厭的副產品,只好扔棄掉。
原油生產情況更糟。1859年的原油每桶賣20來美元,1860年下降到每桶9.6美元,1861年跌到0.52美元,最低時一桶原油只賣1角錢。有些生產商、企業相互聯合,想商定油價,但是沒有用,誰也管不了誰。
原油價格極低,對於煉油商是有利的。但是,煉油業也是盲目發展。不用說在賓州已經有了上百家煉油企業,僅克利夫蘭一地,1862年已經有12家,1865年發展到52家。
引入投資者開拓市場
洛克菲勒與安德魯斯公司的煉油廠設在克利夫蘭西南2.4千米的伊利湖畔。它一面瀕臨大湖,可以利用水運,一面靠近鐵路,連接原油產地。
一天,洛克菲勒和他的好朋友弗拉格勒在月光下步行回家。弗拉格勒提出想參加他們的煉油生意。這倒提醒了約翰:弗拉格勒比他大8歲,也出身貧寒,當過給工人,做過小買賣,後來娶了富商哈格捏斯的侄女為妻,不僅是精明的經紀商,而且辦了酒桶廠,為哈格涅斯的威士忌廠製造酒桶。弗拉格勒可以在制桶上幫忙呀!他要求用硬木做油桶,以保證不漏油。第一批訂單給了弗拉格勒。藍色的、一樣大小的油桶出現在市場上,市價每隻2.05美元,而洛克菲勒只花0.96美元。
洛克菲勒嚴格控制生產成本,管理井井有條。他們的公司不久便出人頭地。克利夫蘭大大小小50多家煉油企業中,唯有洛克菲勒·安德魯公司規模最大,效益最好。1865年當年的銷售額就達到120萬美元。
他們決足把公司名稱改為「永精」(Excelsior),即精益求精的意思,要以產品質量取勝,並實行煉油與銷售分開管理。洛克非勒讓他的弟弟威廉·洛克菲勒開了第二家煉油公司—威廉·洛克菲勒公司,到紐約去開拓市場。
I867年,洛克菲勒和安德魯斯意識到,應該利用、發揚自己的優勢,擴大生產規模。參加進來的兩個新投資者,一個就是亨利·弗拉格勒;另一個是弗拉格勒妻子的伯父——史蒂文·哈充涅斯,此人是克利夫蘭一大財主。他不在公司中擔任任何職務,也不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只是給公司注入資本,而且,由於他在當時的影響,使新公司有更好的信用。新公司名為洛克非勒·安德魯斯·弗拉格勒煉油公司。
競爭使克利夫蘭的煉油業迅速分化,到1870年只剩下26家。
「標準石油」誕生
1867年弗拉格勒的加盟,使洛克菲勒有了一個志同道合的、精明能幹的合弗拉格勒加人後打的第一個「漂亮仗」是,利用鐵路公司的矛盾和本企業運量大的優勢,在減少運費上佔了大便宜。
當時,從克利夫蘭到石油產地賓夕法尼亞的泰特斯維爾,從克利夫蘭到紐約等東部市場,三大鐵路公司在相互競爭。克利夫蘭石油產品的運輸,必須通過平行於伊利湖湖濱的兩條鐵路:伊利鐵路和湖濱鐵路。前者的老闆是顧爾德,後者的老闆是凡德畢爾特。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他們公司把兩條鐵路上所有的油罐車和儲油設施統統包租下來,控制了鐵路運輸的車輛使用權。另一方面,利用鐵路各方的互相競爭,利用本公司在克利夫蘭是第一大戶、運量大的優勢,通過談判,使鐵路方面提供優惠運價。
這是弗拉格勒的好主意。《洛克菲勒家族》一書中記述了弗拉格勒對洛克菲勒的一段話:「原產地的石油公司只有需要的時候才用鐵路,不需要的時候就把鐵路甩在一邊。鐵路經常無生意可做,實在浪費。如果我們與鐵路公司簽訂合同,每天固定運輸多少油,他們一定會給我們的運費打折扣。這個秘密契約只能是我們和鐵路公司知道,對外不可走漏消息。這樣的話,我們就能擠垮其它公司。」
弗拉格勒很有信心,主動請戰去找鐵路公司談判。不料走漏了風聲,兩家鐵路公司都要求與弗拉格勒談判。
弗拉格勒先找湖濱鐵路公司的迪貝爾。「過不了多久,石油業就會不景氣了。那時,你就會腹背受敵。怎麼樣,我們訂一個每天運油60輛車的合同吧!我保證每天都有不小的運量。」迪貝爾果然上鉤。從原產地運來的原油,當時公共運價是每桶0.42美元;從克利夫蘭運往東海岸的成品油,每桶運費2美元。迪貝爾同意,承運洛克菲勒公司的運價分別優惠0.07美元和0.5美元一桶。
洛克菲勒高人一招,僅僅在運費上,他們比別的公司要多賺一筆。
1869年,煉油業受到原油生產的影響,進人了不景氣。原油價格同燈用煤油市價的差價很小,煉油業的邊際利潤很小。加上產量高於需求,銷路不暢,大多數煉油企業叫苦連天,一些小公司陸續破產。不少煉油商想加入到洛克菲勒的旗下來。
洛克菲勒看出機會來了。現在公司已經超出了有限的合夥經營範圍,要大發展,就要打開吸收資本的渠道。他與安德魯斯、弗拉格勒商盤後,三人一致同意,把公司改組為合資的股份公司。新公司在俄亥俄州註冊,1870年1月10日掛牌,改名叫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Oil Company)。資本金100萬美元,分為10000股。公司創始人五人:洛克菲勒為董事長,佔2667股;弟弟威廉·洛克菲勒當副董事長,弗拉格勒任秘書長兼會計,安德魯斯當廠長,他三人各持333股,弗拉格勒的叔父哈克乃斯不擔任職務,但有1334股。留下2000股作為給鐵路公司的贈品。
為什麼叫標準石油公司?洛克菲勒有他自己的主張。首先,他們的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必須以質量取勝。當時,許多煉油廠同時向市場上推銷各自的煤油產品,質量差別很大。有些產品中汽油的成分多,點燈容易著火。他們產的燈用煤油有嚴格的質量要求,應當成為市場上所有燈用煤油的標準。他就很快可以創出名牌來。其次,當時盛原油和成品油都用桶,這種桶大小大體都差不多,但是不統一。弗拉格勒原先擁有一家制桶廠,他們的公司一律用自己的大小統一的標準捅。而且事實上,市場上各家袖的尺寸都向他們的靠攏。
石油運輸壟斷以失敗告終
正當洛克菲勒和弗格拉斯在策劃如何擴大市場佔有率,控制煉油業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幾家鐵路公司互相勾結,企圖同大煉油公司聯合,來控制石油產量,統一鐵路運費,穩定和瓜分運輸市場。實際上,鐵路大亨們夢想藉此控制石油工業。
1871年的一天,湖濱鐵路公司董事長華特生晚上前來會見洛克菲勒。洛氏心中有數,這是一場鬥法。華特生告訴他,運輸石油的幾家鐵路公司都將攜起手來,當時只同各大煉油中心的大煉油廠商合作,結成聯盟。聯盟成員享受鐵路運費的秘密折扣。中小煉油廠商和原油產地的石油公司不能參加這個聯盟。
洛克菲勒接受了這個主張。送走了華特生後,他告訴弗拉格勒,參加聯盟一定要有條件,必須把領導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不能讓鐵路方面主導,否則,他們就可以提高運輸費。
這件事醞釀了一個冬天。最後達成協議,這個鐵路與大煉油商的聯盟用「南方開發公司」的名義-原先湖濱鐵路公司副董事長史考特於1870年開始辦了這家公司。聯盟就把它買了過來。這個招牌不引人注目。根據洛克菲勒的意見,「南方開發公司」的董事長由華特生擔任,他作為鐵路方面的代表。其他鐵路老闆不出現在公司的領導班子里。
南方開發公司資本定為20萬美元,分為2000股,每股l100美元。經過一番努力,洛克菲勒兩兄弟加上弗拉格勒取得了540股(三人各180股),成為股東中的第一大戶。
公司規定,各鐵路公司利益均分。它們劃分了各自的運輸量的比例。鐵路、石油運費各有上漲,但成員煉油公司有回扣(每桶40一50美分)。從克利夫蘭到東海岸的成品油運輸價統一定為每桶2美元,但可以拿到25~5O美分一桶的回扣。對紐約等地的油價也都作了相應的調整。
這一下,參加聯盟的幾家大煉油商儘管名義上運費提高了,但是比沒有參加聯盟的中小廠商好處大多了。
洛克菲勒沒有讓鐵路大王牽著鼻子走。儘管董事長是華特生,但是,煉油公司哪一個參加,哪一個不能參加,都是洛克菲勒說了算。他同弗拉格勒選中了全國各地的12家。其中匹茨堡地區4家,費城3家,紐約1家,還有洛氏的同學潘安開設的1家。洛克菲勒、其兄弟、弗拉格勒算3家。這12家之外的煉油企業都是不能享受運費優惠的。
這是地地道道的石油運輸壟斷。
一夜之間,石油運費漲了幾乎一倍。
南方石油公司大刀一揮,傷害的不僅是中小煉油企業,而且還有為數眾多的石油產地生產商。人們用各種惡毒語言詛咒南方開發公司。報紙連篇累牘批判南方公司這一作為。產油區歌劇院里召開了大會,會後舉行了大遊行,「殺死大蟒蛇」「埋葬章魚!」大會決定,恢復原油生產者協會,改名為石油生產商公會。所有成員拒絕同南方開發公司的成員做交易。大會宣布:
(1)所有石油生產主把產量減少1/3;
(2)不可以用炸藥及其他人造工具採油;
(3) 30天內不開任何新井。
他們團結起來了。他們的策略是對南方開發公司進行禁運封鎖,不給供應原油,看你煉什麼油?
原油生產商中湧現了一個領袖人物,叫亞吉波羅。他組織了自衛武裝在油區巡邏,不許任何產油商當「夜貓子」,偷偷給南方開發公司供油。
華特生特意去會見亞吉波羅,企圖軟化他、拉攏他,碰了釘子。
紐約地區的煉油廠也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煉油聯盟,同產油商公會聯手,共同對抗南方開發公司。
賓夕法尼亞的州議員們組織了對這一事件的調查。事後州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宣布南方開發公司不合法。
到1872年3月中旬,南方開發公司頂不住了。油罐里的原油快沒有了。
鐵路公司一見眾怒難犯,態度軟了下來。
1972年3月25日,鐵路公司聯盟、產油區產油商和紐約煉油商聯盟三方在伊利鐵路公司總部開會,鐵路方面作出讓步,宣布廢除同南方開發公司的秘密運費折扣協議,宣布運費對所有公司一律平等,任何公司都不再享受回扣。於是產油商集團宣布解除封鎖。
這一結果,使洛克菲勒和他的標準石油公司受了沉重打擊。一方面,名聲壞了,另一方面,沒有了鐵路折扣,最吃虧的是克利夫蘭這一帶的煉油商。因為產油區只有一個原油外運的問題;紐約等地區的煉油商只有一個原油東運的問題;成品油在當地銷售或外銷。而標準石油公司和其他克利夫蘭的煉油商,既要從原油產地把原油運回來,又要把原油運往東海岸。
兼并小企業獨霸克里夫蘭
南方公司的失敗,人們以為洛克非勒傷了元氣。可是,事實相反,在三個月的「石油大戰」中,標準石油公司並不是坐在那裡「挨打挨罵」。在「石油大戰」時期,克利夫蘭的煉油企業如同遭遇了大罷工,因為原油供應斷了,油庫里沒有原油可煉了,成品油運費大漲,多運出去一棲油要多花1~2美元。於是銀根吃緊,資金周轉不靈,而拿了標準石油公司贈迭的股票的銀行家們,又不肯給他們貸款。這是洛克菲勒的大好機會。
他首先向其中的較大企業開刀。
1871年年底,他結識了克利夫蘭另一家大煉油商-克拉克·潘安公司的老闆之一奧立維·潘安,說動了他前來入盟。潘安又說服了另一個老闆克拉克。
於是,標準石油公司在當地的第一大競爭對手消失了,潘安和克拉克成了標準石油的新股東。在此之前,標準石油公司已經買下了另一家煉油公司-克利夫蘭史坦利公司。
洛克菲勒並不咄咄逼人。對於他想要兼并的對手,總是客氣地邀請會面,友好地進行商談,說明企業兼并的好處,規模大了,成本低了,效益高了,我大,你也大。至於被兼并企業的老闆和經理,他都給以適當安排,比如,仍然當他原來工廠的廠長;其中一些很能幹的,如潘安等人,則進人標準石油公司的高級領導層,成為洛氏的得力助手。三個月里,克利夫蘭的25家煉油企業中,21家都被標準石油公司吞併了。洛克菲勒已經成為克利夫蘭地區的「石油大王」。
唯一堅決不加人標準石油公司大家庭的,卻是洛氏的另一個親兄弟富蘭克林·洛克菲勒。富蘭克林自幼倔強。南北戰爭中,他主動參軍,受了傷。退役後,他不肯同兄弟威廉一樣,跟大哥約翰一塊兒干,而是自己單獨干。他看不慣約翰的所作所為,罵他是「吸血鬼」。富蘭克林與別人合夥也開了一家煉油公司,約翰不止一次對他說:「我們要把克利夫蘭的煉油廠都買下來。我們給每個廠家入伙的機會,希望你明白,拒接合作的公司將會失敗,如果你不賣你的公司,它會一錢不值。」富蘭克林硬是不為所動,結果他的公司破產了,他自己成了窮光蛋。
控制美國煉油業
洛克非勒在克利夫蘭取得了全勝,就把目光投向全國。他要控制整個美國的煉油工業。
第一個目標是賓夕法尼亞等地幾個產油州油田附近的煉油企業。洛克菲勒早就看中了亞吉波多,就是那個帶頭組織原產地產油商封鎖「南方開發公司」的年輕人。
洛克非勒對此人很有印象。原來有一回,洛克菲勒到賓州泰特斯維爾石油城去,在賓館登記時,第一眼看見的是一個特殊的簽名:「約翰·D·亞吉波多,每桶4美元」。當時亞吉波多正領導原產地的產油商們維持每桶4美元的價格。可見此人利用一切機會來宣傳主張。
「石油大戰」令洛克菲勒看重亞吉波多的組織領導才能。他決心要把這位人物收羅到自己門下來。果然不久以後亞吉波多投入了洛氏的懷抱。1874年秋天,也即「石油大戰」後的第二年,亞吉波多在泰特斯維爾開設了一家新公司,名叫「艾克米」(ACME),按英文字面的意思:「十全十美」。
艾克米成立後,就開始收購泰特斯維爾地區各煉油企業的股票。這是洛克菲勒的一手高招,「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皮里」。由當地人熟悉的、以反對洛克菲勒出名的亞吉波多出面,比標準石油公司直接去辦強多了。那裡的大小煉油商大多數是年輕人,同亞吉波多年歲差不多,也都同他熟悉。
亞吉波多在他的家裡舉辦了一個盛大的宴會,把泰特斯維爾的煉油界人士都邀請去了。大家喝酒、談笑到高潮的時候,亞吉波多說話了。如今在產油區搞煉油,日子不好過,不少人已經破產了。看來,只有財大氣粗的大公司,像標準石油公司,日子才好過。你們不如跟我一起干,加人標準石油公司大家庭。你們不會有任何損失,而且,也不會丟失職務,繼續當你的廠長。有幾個亞吉波多的摯友,己經跟他上了「賊船」的,也在旁「敲邊鼓」,於是一個又一個煉油人投入了標準石油公司的懷袍。
第二步棋,是把東部發達地的煉油商網羅到自己旗下來。原先在組織「南方開發公司」的時候,洛克菲勒只選中了最大的一家加盟。在南方發展公司解體的時候,這家公司的老闆--紐約煉油界實力雄厚的波斯特維克已經同意,把他的公司加入標準石油公司。
1874年的一天,洛克非勒在他的薩拉托加別墅宴請費城、紐約和匹茲堡的大中型煉油企業的老闆們。弗拉格勒進行了動員。他分析當時煉油業面臨的情況。當時除標準石油公司外,波士頓還有3家,紐約有15家,費城有12家,匹茲堡有22家。標準石油公司的想法是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來發展生產,適度調節石油的供需,而不是聽任無序的惡意競爭,弄得兩敗俱傷。洛克菲勒則措辭張硬但又熱情。他宣布,己經完全控制了克利夫蘭的煉油業,別人插不進來。由於掌握了鐵路的石油運輸權,紐約也在控制之中。
為什麼標準石油公司成立不久,效益這麼好?原因就在干規模經營,克利夫蘭僅我一家。現在需要全國範圍的煉油業大聯合,就可以控制和穩定石油-從原油到成品油的價格。也可以壓鐵路公司給運費回扣,好處很大。
首先倒戈的是費城的大煉油商洛克哈特,他自告奮勇地去爭取費城和匹茨堡地區的煉油商。但是,洛克哈特還用原來的名義在經營,有利於做「統戰工作」。
不久,標準石油公司就「橫掃」了東部地區。它吞併了費城地區鼓大的煉油
公司,匹茲堡一半的煉油企業,還有紐約的幾家煉油廠。它已經成為美國煉油的「龍頭」了。
1875年,標準石油公司的資本擴大到350萬美元。他的日標是把全國的煉油廠都聯合起來,置於他的掌握之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成立起中央煉油協會。這個協會,美國所有的煉油商都可以參加。協會的管理人員由會員民主產生。它的宗旨是控制所有原油的買賣,規定成品油(當時主要是燈用煤油)的售價,並由協會出面代表煉油廠商的利益,去同鐵路方面打交道,爭取較多的回扣。協會的實際控制權掌握在洛克非勒手中。他終於把全國煉油界組織起來了。市場的無序混亂可以走向有序了。
這時,亞古波多在產油區,洛克哈特在匹茲堡,沃頓在費城,派克和羅傑斯在紐約,都在為標準石油公司收購,兼并當地的煉油廠.
1887年,標準石油公司在洛克非勒統帥之下,已經幾乎控制了美國整個煉油業,只有紐約還有幾家公司不肯參加。洛氏下令「停止進攻」。留下少數煉油廠商在外面,可以避免人家罵他一統天下搞壟斷,可以標協他不反對競爭。
到1879年,標準石油公司加工原油,已佔美國全部原油加工量的90%,1880年已經達到95%。同樣,它也控制了燈用煤油的市場--不光美國,而且是世界。
誕生托拉斯
標準石油公司已經控制了美國的煉油業,同時也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怎麼經營、管理好這麼多的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煉油企業?它們大小不一、強弱不等。洛克菲勒要看到的不是幾百家煉油廠的聯合體,而應該是步調一致、高效率運行的整體。這讓洛克菲勒費盡了腦筋。
標準石油公司的核心基地在俄亥俄州。俄亥俄州的法律規定,不允許本州的公司擁有其他州的公司股票。現在這種狀況是"非法"的。
洛克菲勒尋求過多種辦法來克服這個障礙。
當初,標準石油公司買下紐約州的波士維公司時,他分給波士維現金和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名義上老闆還是波士維,日常經營管理還是波士維,法律上這家公司是獨立的法人,但年終要向標準石油公司交利潤。
還有一家公司被標準石油公司收買以後,把這家公司的股票放在委託人弗拉格勒的名下。
洛克菲勒請蘭尼律師事務所來諮詢。按照他們的意見,成立一個三人委託小組,把公司所有股東的產權、公司及附屬企業的股份,全部委託給這三人小組管理。這三人沒有實權,只是每年年終把公司紅利分發給各個股東。
這麼做還是受指責。法院傳訊洛克菲勒,指控他兼并了別的州的工廠。
洛克菲勒想來想去,必須找一個精通法律的人來做自己的助手,並且一起策划出一套不違背州法律的新方案來。他想起了多德。
這裡有一點像齊桓公重用曾經射過他一箭的管仲的故事。多德是洛克菲勒的"仇人"。1872年,"石油大戰"過程中,多德曾經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制憲會議上揭批標準石油公司,指責它是"大蟒蛇"。多德還當過產油區一方的律師,指控過標準石油公司。多德顯示了他的才華。雖然他因喉嚨得病,講起話來聲音嘶啞,當場辯論起來口才不佳,但不失為一個精通法律,善於訴訟的人才。特別是多德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小商人時代結束,大企業時代即將來臨",這一觀點特別中洛克菲勒的下懷。於是他聘多德為公司法律顧問,月薪高達500美元,這在當時是很少有的。
多德上任後,給洛克菲勒提了三條"錦囊妙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創立世界第一個托拉斯。
所謂托拉斯(Trust),英文原意是"信託"。多德這樣解釋他的主張:我們的目的是合併成為一個強大的公司,但是,又不能違反州的法律。出路只有一條:各州的企業合併成為單一的公司,各州的公司財務分開,各有自己的賬目,有自己的股票和董事會。它們在各州都是獨立的企業法人,法律上他們是獨立的企業,因此也不必重複納稅。但是,各州的公司可以用一樣的名字,採取一樣的經營方式,上頭有一個共同的執行委員會來指揮。各州公司的股票委託給一個託管委員會來掌握。公司以託管的名義發行股票,所有的股東憑此股票分享紅利。這樣,名義上各自獨立的分設在各州的公司,都在託管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的控制下。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等人很贊成這個辦法。1882年1月2日,標準石油公司召開股東大會(被兼并的各家煉油企業的老闆都是股東),正式組成9個人的託管委員會。標準石油公司和各附屬企業的股票,全部委託給託管委員會掌握。這9個人當然包括約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弗拉格勒飛亞古波多等。託管委員會設在紐約。
美國乃至世界第一個托拉斯誕生了。
託管委員會成立後,標準石油公司發行70萬張面值100美元的新股票取代了原先的股票。所有股東持有的都是這種新股票。
標準石油公司總部從克利夫蘭遷到紐約。這裡是這個巨人企業的司令部。
這70萬新股票中,上述四個人就佔有其中的2/3。
這一託管委員會.同時又是標準石油公司的執行委員會。他們不僅控制了股票發行權,通過股票關係控制著分布各地的附屬公司。而且,它又代表標準石油公司,可以購買各附屬公司,可以增設或關閉煉油廠。
標準石油托拉斯擁有7000萬美元註冊資本。在美國擁有了一批不叫做子公司的地區公司--紐約標準石油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俄亥俄標準石油公司等等。投入標準石油托拉斯懷抱的共40家企業。其中14家的股票完全由它掌管;26家企業的部分股權在它手裡。
洛克菲勒編織了石油王國的大網。他成了名副其實的石油大王。
利馬油田冒險
到19世紀50年代中期,最早發現和投產的賓州泰特斯維爾一帶的"老油田"已經開始衰落,而燈用煤油的國內、國外市場已經打開,需求繼續上升。原油供應趨於緊張。洛克菲勒從20年的實踐中體會到,公司只搞煉油和銷售,沒有自己的油田,原油完全依賴市場供應的被動性大大,原油價格忽漲忽落,不利於公司的經營和發展。他意識到,標準石油公司需要進入"上游"領域,控制一定數量的原油生產能力。
於是,標準石油公司開始在東部收購一些油山。正在這個時候,在俄亥俄州的西部,靠近印第安納州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大油田-利馬(Lima)油田。產油商一擁而上,產量也急劇增長,1890年產量已經佔美國全國產量的1/3。然而,這裡產的原油含硫量高,煉出的煤油有一股令人作嘔的臭雞蛋味,銷路不佳,價格下落,1886年一桶賣40美分,1887年只賣15美分一桶。
洛克菲勒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主張乘機大量購進利馬原油.或者乾脆買進這個油田。當時,標準石油公司執行委員會幾乎所有的人都不贊成。亞吉波多甚至這樣說:如果利馬原油能煉出合格的油品來。他"保證把那兒生產的原油統統喝下去。"他還把他擁有的公司股票削價賣掉一部分。但是,格克非勒十分堅持,他強調,第一,賓州的油田供應原油將越來越少。第二,利馬油田地處邊遠,原油又臭,所以價格便宜,只要能夠脫硫,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第三,我們可以聘請專家來解決脫硫問題。他最後表示,你們如果還是反對,那我一個人來冒這個險,必要的話,我拿出200一300萬美元來。執行委員會只好屈從他的意見。此時標準石油公司中不少人憂心忡忡。利馬原油煉出來的燈用煤油,點燈附有臭味。但洛克菲勒自有打算。他聘用了一名出生於德國的化學家赫爾曼·弗拉希,為他建了一座實驗室--這也是世界石油工業第一座企業的研究實驗室。
弗拉希認為,原油中的硫是可以用化學法脫除的,經過一年多的反覆試驗,他找到一種辦法--用氧化銅作催化劑來脫硫。
標準石油公司於是專門在油田附近-印第安納州密執安湖畔的惠廷( Whiting ),建一座專門加工利馬原油的煉油廠,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煉油廠。由柏頓博士來實施這項專門技術。而且,專門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印第安納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洛克菲勒冒險成功了。利馬原油的價格迅速上升到30美分一桶,最高達1美元一桶。買進的利馬原油賺了一倍多。阿奇博爾德承認,洛克菲勒就是比他們高明,"他能比我們任何人看得遠,而且看到了拐過彎去的地方"。
短短的幾年裡,標準石油托拉斯在"上游"迅速擴張,到1891年它擁有的石油產量,已經佔全美產量的1/4。不過,洛克菲勒並不想前進得太多。讓成千上萬原油生產商去找油、採油,對他有利。賓州和利馬油田85%~90%的原油買主和所有者是標準石油公司。美過原油收購價的決定權,實際上操縱在標準石油公司手裡。
急流勇進
在19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美國興起了一股反對壟斷的思潮。作為最大的壟斷性公司,標準石油公司和它的領導人、最大老闆約翰·洛克菲勒當然首當其衝。
在1888年的總統競選中,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打起了反對壟斷的旗號。有一些州,包括標準石油公司所在的俄亥俄州、紐約州,州議會先後通過法案,反對壟斷。到1890年,美國已經有14個州在法律上規定取消壟斷或反對限制貿易。
1888年2月,紐約州最高法院傳訊約翰·洛克菲勒,因為有人起訴標準石油托拉斯。約翰十分冷靜,他認為這個問題有嚴重性。他回答了一些調查小組的質詢,聲稱標準石油托拉斯是由股東們的受託人組成的,9名受託人。700個股東。受託人三個月開一次會,等等。他拿出了1882年成立時內部寫的條約書。他還說,除標準石油公司之外,美國國內尚有多家煉油企業,說明標準石油公司沒有壟斷市場。這一場"官司"稀稀鬆松,開了幾次庭,最後不了了之。
1890年,在強大公眾輿論壓力下,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通過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謝爾曼是一名俄亥俄州的共和党參議員。這個法律宣布"凡以限制州際貿易或國外貿易為目的簽訂的合同、組織的托拉斯等聯合企業或兩人以上共同策劃的行為屬於非法。凡簽訂這種合同、從事組織這種聯合企業或參與該種活動的共謀者均屬不法行為"。這是美國反托拉斯運動的開端。
州檢察官大衛·華特森有一天到書店閑逛,偶爾看到一本書:《托拉斯--先進的聯合企業》。作者調查過標準石油托拉斯,認為別的州的人進入託管委員會,應屬非法。華特森正中下懷,就來"開刀"。他起訴標準石油托拉斯違反了俄亥俄州的禁止壟斷法。因為俄亥俄州的標準石油托拉斯的股票轉到了不住在俄亥俄州的人(委託人)的名下,這些委託人控制了公司的業務。
洛克菲勒請全美律師協會主席都德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律師來幫助他的多德律師,由亞吉波多前去交鋒。雙方進行了一番唇槍舌劍的鬥爭,結果是責備石油托拉斯一方勝訴。1892年月,俄亥俄州最高法院下令,廢止標準石油托拉斯的條約,托拉斯再也不得干涉各公司的經營。
洛克菲勒決定把托拉斯總部轉到新澤西州去,由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成為托拉斯的新中心。
新澤西州位於美國東部,面對紐約州,工商業非常發達,主張企業獨立的思想十分活躍。在別的州一個一個通過反壟斷法律的時候,這裡於1888年通了一項修正法案,規定"企業體的負責人可以以個人名義買得其他公司股份他按合法程序取得其他公司股份時,也同時取得該公司資產的所有權、礦產權"。這就是說,新澤西州法律允許該州的企業家、投資家取得別的州的企業的股權。洛克菲勒可以在新澤西"遙控"各州的公司,此外新澤西也有利於石油的出口。此時標準石油的煤油,大約有一半進人國際市場。
就在俄亥俄州最高法院宣判的第二天--1892年3月3日,標準石油進行了又一次"脫胎換骨",宣布托拉斯撤銷。各附屬公司分立。托拉斯證券換成地區性公司的股票。
與此同時,各地區性公司紛紛增加資本。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一馬當先,從300萬美元增為1000萬美元,增加的700萬股票,洛氏兄弟佔了大部分。他們又買進托拉斯的大量股票。在此基礎上召開股東大會,再發行600萬新股,擴大業務。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約翰·洛克菲勒任董事長,弗拉格勒任總裁。洛克菲勒這一安排,是把公司日常事務的管理交給弗拉格勒,他要超脫。
紐約標準石油公司也從500萬美元資本擴大到750萬美元,由威廉·洛克菲勒當總裁。
各地區公司仍然使用"標準石油"的名稱,只是另外註明地方名稱。
托拉斯解散了,名義上的領導不見了,但是各公司仍然保持步調一致。
各公司的領導人仍然定期(或不定期)到紐約來開會。洛克菲勒兄弟、弗拉格勒等人都在這些公司中有相當數量的股份。
於是形成了"影子內閣"。洛克菲勒是這一集群企業的"總司令"。而集群企業的核心是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不喜歡這種看上去鬆散的聯合,他還要把它們集結起來,成為一個高效運轉的整體。
既然新澤西州允許在本州的企業持有其他州企業的股份,利用這一法律空間,他想出了辦法--把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變為控股公司,而把各州的標準石油公司變成它的子公司。
經過多年的考慮、分析、醞釀、準備,1899年6月,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重新註冊登記,使它有權交換其他20家標準石油企業的股份,資本額從1000萬美元擴大到11000萬美元,並發行100萬股普通股,10萬優先股股票。於是,標準石油大家庭重新合法地成為一個整體,一個世界少有的巨人企業。
在反壟斷的聲討中,標準石油1911年托拉斯被迫解體,分解成38家新公司。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原先的控股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幾乎擁有凈產值的一半,後來成了埃克森石油公司,一直居於領先地位。居第二位的是擁有凈產值9%的紐約標準石油公司,後來成了美孚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後來成了雪佛龍石油公司。
激流勇退
約翰·洛克菲勒本人早在1890年就想到該退休了,雖然那時他才51歲。他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先是嚴重的消化不良,飯量變得很小,一天只喝牛奶加些麥片,還不斷發胖。而且,渾身長疙瘩、失眠。醫生診斷他患了嚴重的消化功能紊亂症,必須停止操勞。他不得不卧床休息了一個時期,而把公司事務交給亞吉波多去管。到1896年前後,長期的消化功能紊亂又導致脫髮症,不僅頭髮而且連眉毛都脫落了。他1893年就悄悄地在紐約州的波坎蒂科山買下一個農場,建了一棟木頭房子。1896年57歲的他悄悄地搬到那裡去住。他從此過上了退休的生活,但對外不作宣布,因為此時標準石油王國已經陷人了被許多人咒罵、攻擊和法律訴訟的麻煩之中。
約翰自己和他的親友都不曾想到,這個在石油界叱吒風雲的"石油大王"竟然是位長壽翁。還可以再活41年。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財富眾多的約翰·洛克菲勒就開始關注慈善事業。1889年,他拿出第一筆捐款60萬美元,用於資助建立一所教會大學--芝加哥大學,條件是芝加哥人應該募集另外的40萬美元。由此開始,幾乎每年都要捐錢,10年里先後為芝加哥大學捐了3470萬美元,這在當時也是很大的數目。1901年,他出資20萬美元成立了美國第一座醫學研究中心--洛克菲勒醫院研究所。1903年和1905年,他兩次一共捐款4200萬美元建立起經議會批准的"一般教育委員會",促進南方的教育事業。1909年,他拿出100萬美元,創立洛克菲勒衛生委員會,推動鉤蟲病等傳染病的防治。1913年,他創立洛克菲勒基金會,先後投入了18285萬美元。把慈善事業的慈善對象擴大到了世界上不發達國家。
1937年5月23日,約翰·洛克菲勒最終離開了人世,享年97歲。
今天的兩所美國頂尖大學:芝加哥大學與洛克斐勒大學都是他創辦的。現今的紐約市也有許多洛克菲勒家族出資建立的地標,如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菲勒中心等等。
洛克菲勒在86歲時,寫下了這首短詩總結自己的一生:
「I was early taught to work as well as play,
My life has been one long, happy holiday;
Full of work and full of play,
I dropped the worry on the way,
And God was good to me everyday.」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