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地——九華山十大寺廟04旃檀林
08-07
旃檀林是全國重點寺院。又稱「旃檀禪林」。位於九華街西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時寺尚存,咸豐年間兵毀。光緒十二年(1886)定禪和尚募化重建。據傳初建時,僧人伐寺後琵琶形山嶽上古樹,見其木質堅硬,紋絡纖細,酷具異香,喻之為佛家珍品——旃檀樹。謂琵琶形山嶽與佛經記述的南印度牛頭山(以盛產旃檀樹聞名)相似,因以名寺為「旃檀林」。民國初年住持僧福星擴修,居士易國干贈額「福慧雙修」。繼任住持僧鎮安擴建殿宇,安單接眾。1928~1940年住持僧蓮禪、渡海。1941年後住持僧常升。1946年住持僧蘊凈。1949年住持僧性朗。1958~1977年為九華山佛教大隊駐所。1978~1985年為九華山佛教協會駐所。1970~1988年僧普全、仁德、惟和先後住持。1989至今住持僧慧深。旃檀禪林為磚木結構,由4座廳堂式民居和宮殿式大雄寶殿組合而成。東為僧房、齋房,敞廳堂,3層樓閣,有內落水小天井。西為雲水堂,敞廳4開間,2層樓,小天井。僧房和雲水堂之間為前廳,內用板壁隔成彌勒殿和韋馱殿,進深20.5米。殿兩側是兩層樓閣。廳前有狹長形封閉院落,石板鋪面,後為四落水天井。其正南對大雄寶殿,殿高18米、長11.5米、寬15.5米。歇山大頂,飛檐翹角。大殿西側是花廳,兩層樓,有花院,名「山中天」。寺內梁棟、門窗、佛龕雕刻精美,藏有匾額、碑刻、法器、供器、瓷器、木器等文物。1982年九華山管理處重修殿宇,建築面積2849平方米。從1990年起,住持僧慧深尤感旃檀林過於破舊,難以為繼,遂發心規劃募建大雄、大悲、大願3座寶殿,移建旃檀林老殿,為弘法創造條件。在政府的關懷下以及海內外高僧大德、各方施主大力支持下,首先於1994年在旃檀林老大殿舊址東南側建成大悲寶殿。坐南朝北、宮殿式,重檐翹角,琉璃歇山頂。殿長、寬、高各19米,環廊長25米。建築總面積1104平方米。內供四面千手觀音菩薩樟木雕像,高9.19米(蓮座、蓮台3米,菩薩像6.19米)。東西兩旁供陀羅尼八十四像,後方供三十二應身、禪宗6位祖師像。1999年又在旃檀林老大殿舊址西南側建成大願寶殿。坐南朝北、宮殿式、重檐歇山頂。殿長、寬、高各19米,環廊長28米。建築總面積1340平方米。內供四面金身的地藏銅像,9.9米高。四維供120尊地藏菩薩坐像(金身銅像),高1.4米。按規劃在建的大雄寶殿,位於大悲、大願兩殿北側,佔地近千平方米。坐南朝北,宮殿式,脊高30米,長44米、寬32米。建築面積1660平方米(地上面積729平方米,地下室面積931平方米),殿內供華嚴三聖銅像,高14.8米(底座1.8米)。佛像背壁是巨幅海島群雕。殿內兩旁供十八羅漢塑像,高9米。旃檀林老大殿將按原貌移建於大願寶殿西南側芙蓉峰麓,佔地350平方米。屆時旃檀禪林將成為規模宏大的殿宇建築群。古剎重光,新殿輝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