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袁紹 被歷史塵埃所淹沒的三國英雄
大將軍—袁紹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門,然而其為庶出,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中地位是很低的。袁紹又生而喪父,幼年生活抑鬱。這兩者結合,養成了袁紹的孤傲性格。 袁紹深知其出身的弱點,因而極其注重自身的修養。東漢以孝治天下,袁紹喪母,以古禮守喪三年,又追服父喪,共六年,因而為人所重。袁紹將見許子將,去賓客車馬,單身而行。袁紹少年養名,以品行高潔名動天下,為將來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袁紹又好遊俠,因而結交天下豪傑。他有四個「奔走之友」:名列「八廚」的張邈、為友復仇的何顒、赴難不憚的許攸、仗義刺卓的伍孚。俗話說「物以類聚」,由此可以想見袁紹少年時的形象——清高正直、勇於赴難。三國諸侯袁紹和曹操差距在哪裡? 袁紹於各寨內選精壯軍人,用鐵鍬土擔,齊來曹操寨邊,壘土成山。曹營內見袁軍堆築土山,欲待出去衝突,被審配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不能前進。十日之內,築成土山五十餘座,上立高櫓,分撥弓弩手於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著遮牌守御。土山上一聲梆子響處,箭下如雨。曹軍皆蒙□伏地,袁軍吶喊而笑。曹操見軍慌亂,集眾謀士問計。劉曄進曰:「可作發石車以破之。」操令曄進車式,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分布營牆內,正對著土山上雲梯。候弓箭手射箭時,營內一齊拽動石車,炮石飛空,往上亂打。人無躲處,弓箭手死者無數。袁軍皆號其車為「霹靂車」。由是袁軍不敢登高。審配又獻一計:令軍人用鐵鍬暗打地道,直透曹營內,號為「掘子軍」官渡之戰徹底摧毀了袁紹的自尊心 從建安五年這個三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年說起,建安五年正月曹操進攻徐州的劉備,這個因為《袁紹傳》田豐的勸袁紹曹操後方,袁紹說小兒有病而推脫,及《魏武帝本紀》中貶袁褒劉的說法,讓廣大後來人無限遐想。 我們來仔細想下,劉備是帶著曹操的命令去打袁術的,結果把自己認命的徐州太守車胄,佔領了徐州,徐州和兗州非常近,劉備在徐州還是有點基礎,況且當時曹操攻佔徐州用兵是相當兇橫的,當地也有相當的反曹意識,曹操也了解劉備,在和袁紹決戰之前絕不能留這麼一個後顧之憂,當時的劉備的兵力還是不足的,雖然打敗了劉岱和王忠,所以在決戰之前還是應該儘快的解決劉備,上面也說了曹操在官渡早就開始部署,也不怕袁紹來襲。 一是袁紹不識大勢,坐失天時。在董卓亂政、攪亂朝綱被誅殺後,由於王允決策失誤,董卓的部下李傕等乘機作亂,劫持了皇帝和王公大臣,後來漢獻帝在楊奉董承的救護下倉皇東逃。這時,袁紹的謀士沮授獻策,要袁紹把漢獻帝這面旗幟搶到手,在鄴城建都,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沮授又勸說猶疑一定的袁紹道:「迎皇上不僅符合道義,而且是符合當前需要的重大決策。如果我們不先下手,一定會有人搶在前頭。取勝在於不失時機,成功在於敏捷神速,希望將軍考慮。」但是袁紹終於沒有採納沮授的意見,以致失去了一個極好把握「天時」的機會。然而,曹操卻毫不猶豫地帶兵「護駕」,把漢獻帝迎回到故都洛陽。 曹操為袁紹垂淚或為少老對手傷心,世人皆雲劉備愛哭,殊不知曹操也常流淚。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一向以硬朗、蒼健、氣勢恢弘的姿態處世,並卓爾不群地屹立於歷史長河。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有著吞天吐地之志的鐵腕人物,也常常為他人潸然淚下。在記載三國時期最原始、最權威的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本)中可見一斑。 「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太祖少與交焉。」曹操在年少時就與袁紹有交往,此後,他們一起討董卓、攻袁術,每次都取得了成功。再後來,二人在戰場上成了對頭,結果曹操獲勝。袁紹於建安七年病死。建安九年,曹操來到袁紹墓前祭拜,失聲痛哭。不以成敗論英雄——袁紹 再看這場戰爭袁紹有沒有明顯的戰略失誤呢有學者認為官渡之戰前兩次小的遭遇戰白馬,延津之戰使袁軍喪失顏良,文丑兩員名將,先不說這兩員大將是不是真如三國志上所說是河北名將,在官渡之前,也就是在袁紹取四州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看到這兩個所謂的名將。 因為三國志畢竟是晉人所寫,一點偏頗沒有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這兩員大將是名將,也如袁紹傳里所說紹軍大震。但是我們看最後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徙其民,循河而西和公還軍官渡。結果是曹操小勝但是卻退兵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紹以優勢兵力步步為營,逐步擠壓曹操,在戰略上是沒多大問題的。緊接著袁紹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不可否認也許袁紹採取沮授的「宜徐持久,曠以日月」更加穩妥。
推薦閱讀:
※中國十大將軍縣
※為什麼稱火炮為「神威無敵大將軍」
※再發大將軍墓|【 風水堪輿 】
※她是袁崇煥第17代守墓人,她的家族為袁大將軍守墓386年,守住了我們民族最後的忠義|三十立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