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亞青寺覺姆島——世界上女性出家人最多之地
亞青寺的覺姆島——世上獨一無二的神奇世界
(圖片較多,請耐心等待…… 如沒看到圖片請嘗試刷新)亞青寺阿秋喇嘛仁波切念誦的頗瓦,經常播放,無數亡靈和中陰身可以得到超度,生者也可得到大加持,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殊勝因緣。 偏遠的白玉縣與西藏一江之隔,交通非常不便。距白玉一百多公里的一處美麗草原上,有座在藏區聞名遐邇的亞青寺。亞青寺是世界最著名的禪院之一,法王阿秋喇嘛是創始人,初建於一九八五年。來到山坡上,映入眼帘,是覺姆(藏族女性出家人的稱謂)密密麻麻的棚屋(與五明佛學院類似),滄涼蕭瑟的感覺更甚,仍是那麼的不可置信的簡陋!與五明佛學院不同的是,在這裡追隨法王阿秋喇嘛(被稱為當今藏地修行最高的上師)學法的眾多的修行者中,覺姆人數就過萬,是男眾數量的數倍。
據傳2008年春節前阿秋喇嘛示疾準備圓寂,後來,經過全甘孜州一百多寺院和亞青寺全體僧眾晝夜念經、懺悔祈請,阿秋喇嘛終於病癒。由於阿秋喇嘛已經獲得虹身成就,已經八十一歲高齡的阿秋喇嘛,住世的時間完全取決於眾生的願望和弟子是否持戒清凈。
去亞青寺的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覺姆因生活貧困需要救濟。眾多真誠善良的漢地居士們積極響應,他們不願看到亞青寺的出家人受苦。亞青寺冬天有半年時間閉關修行,覺姆只有土豆一種菜。但是她們仍夜以繼日地禪修,沉浸在法樂之中,生活上的貧苦又算的了什麼呢?據傳,每年冬天閉關結束,都有四十到六十位修行人得到阿秋喇嘛的印證成就。
楓菌子: 五月二日的亞青寺,天空在燦爛的陽光下飄著碎雪,山風凜冽。到達的時候,薄暮西垂,除了前往朝聖的我,這裡只有三個遊客、萬餘僧尼及二百隻狗。
我踏在海拔3800米的泥地上,四周是白雪掩映的群山。金沙江的一條支流在這裡拐了個彎,把寺地劃作兩半,然後湍湍西去。
河的北岸坡上散落著零碎成團的僧房,每間不足十平方米。這邊是扎巴們的聚居地,他們大約有三五千人。坡下有一大塊的平地,平地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講經堂。
河的南岸是廣闊的平原,寒磣的尼房沿河而建,一條逼仄的小徑把巨大的宿區劃作兩半,遠遠望去構成一個完美的心型。這邊是覺姆們的聚居地,於是我為它取名為「覺姆之心」。從北岸的坡頭望下去,千萬間棚屋壯觀無比。
河上有一座弔橋連接著南北,紅衣的僧人們往往來來。
這裡就是寧瑪紅教寺院,亞青鄔金禪修聖處,蓮花生大士福地。
我來的時候正是藏曆四月初四至十一的極樂法會的第三天,法會分別在河岸的南北的講經堂里同時舉行。北岸的講經堂是一座現代建築,它由六十四根三十公分直徑的鐵柱及十根二十公分直徑的鐵柱撐起,高約七米,上蓋鋁合金瓦,周圍用布簾圍上,地上鋪著綠色的地毯,總面積二千五百餘平方米。二十八排扎巴坐在裡面,共計一千八百餘人。經堂上首左右分別由八個覺姆點燃了一千八百盞酥油燈,燈的大小代表著僧人的級別,左邊有兩盞巨大的,百十盞中號的及八百盞小號的,右邊也是如此。
上首頂端有個平台,上面坐著四個十來歲的孩子,地位尊崇,法相莊嚴,象是認證出來的轉世活佛。廳堂中央,有兩個老年尊者戴著金黃色的雞冠帽,各自手裡舞著一面白旗,來回穿梭。一千八百紮巴同聲誦佛,音調婉轉飄揚,時而大呼,時而低吟,時而法器亂響,時而掌聲雷動。僧眾里,有高齡七八十者,也有黃口小兒,有白凈素麵者,也有漆面如墨者。今人稱奇的是,居然發現為數不少的白種人在此修行,真是奇哉怪也。
世俗的修行人圍坐在經堂的周邊,有順時針步行轉經的,也有匍伏著磕長頭的。手裡都拿著各自的法器,有抱著大經筒的,有搖著小經筒的,有數著佛珠的,有持著降魔杵的。年邁的柱著兩隻拐杖,年輕的抱著拖著兒女。這裡共通的東西只有一樣,那就是明亮的陽光與修行人純凈的眼神。我在紅塵的人世里,只從未諳人世的孩子眼中看到過,而在這裡的所有人的眼神都跟頭頂上那輪太陽的光茫一樣,明凈、溫暖、純粹,寬和。
南面的講經堂是一幢兩層高的磚混建築,跟北面的講經堂同步舉行著法會,規模卻要大過許多。這邊主要是覺姆,只有一小半的扎巴,總人數不低於四千,郎郎的誦經聲比北面要嫵媚柔順得多。吟唱的經文時而是男聲,時而是女聲,時而混合著,抑揚頓錯,婉若天籟。
法會上的僧人們都穿著黃色的僧衣,跟平時看到的紅衣大不一樣,昏暗的經堂里顯得分外奪目。這黃衣其實只是將平素穿著的紅衣翻轉過來的里子,而不是一件新衣,一件新衣對這裡苦修的僧眾來說是奢侈的。
我在經堂對面的三百米處看到兩幢新修的二層磚房,一些藏人在這裡從事著經營活動,賣些日常生活用品。小點的鋪面象農村山頭的「幺店子」,大點的則象是鄉鎮街頭的供銷社,只有一間是特殊的。
在這間店面的門外,曬著許多陳年的皮襖,店子裡面的貨品,卻是紛雜不堪,一時間裡我沒有看懂它的性質,直到同路的MM提醒我這是一家當鋪時才覺悟過來。我想在這裡淘些可以回去炫耀的寶貝,於是細細地觀察那些被當掉的物品。
門外的皮襖也許是因為夏天提前的到來吧,身上捂不住了,於是成了無用之物,就用來當掉了。我是這樣想的。而其它陳列的物什呢?有用來吃飯的銀碗、轉經的經筒、掛在脖子上的珠寶等等,這些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吧。還有破舊的手機、照明的電筒、老式的手錶,這些大約是奢侈之物吧。當我看到被當掉的還有速食麵、拖鞋、貼身舊衣物、甚至一本經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胸腔里最鮮嫩之處被人用小刀輕輕地划過,汩汩的鮮血浸了出來。
誰會把自己生存於人世的最基本的東西拿去當掉呢,那些人拿著當來的零鈔去換取了些什麼?是一把青稞面,還是兩粒感冒藥?
當我俯視著那巨大的「覺姆之心」的時候,遇見了一位坐在崖邊打坐的漢人。他今年二十四歲,來自四川廣漢。他說是因為感悟到自己的前世也是一個修行人,於是在三年前辭職離家來此繼續修行,他的宏願便是要修行成佛免除輪迴之苦。他的生活費用是每月二百元,由寺院安排他替人誦經超度而掙得.......咕嘟求劍: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覺姆之城」亞青寺(節錄) 亞青寺,位於白玉縣昌台鎮(阿察)附近的坡地中,昌曲河邊,白玉、甘孜、新龍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建於1985年,跟白玉寺一樣,是一個紅教寺廟。與藏區眾多動輒數百年歷史相比,亞青寺本身並無什麼「家珍」可數,建寺後的十數年間,並不為世人所矚目。但不知什麼原因,在1997年之後,亞青寺逐漸「浮出水面」。特別是近三五年,皆因這麼兩個字——「覺姆」,皆因這麼一個現象——「覺姆集群式閉關修行」,使亞青寺成為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誘惑中心」,不但「誘」去了與日俱增的覺姆修行大軍,也誘去了像我們這樣的「好奇客」。我們像探秘者一樣把自己探索的腳步和目光投入了這個叫亞青寺的地方。
立在路口的亞青寺路標,指向一個神秘的地方
順土路進去不遠,路中央立著一個亞青寺的牌坊,狀如進亞青寺的大門。
過牌樓即可遠遠望見卧在谷地中的亞青寺那一大片建築了。遠看似乎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那種震撼擬或是震驚的感覺是一定要抵近才能有,而且是瞬間湧上心頭——當你立定坡首,直面那片覺姆們居住的被河流圍繞的圓島,想不被震撼都不可能。那模樣,走遍全國無二。不,是走遍世界無二。
一輛載著覺姆們的小麵包車跟在我們後面到達亞青寺。從車上下來幾個提包扛袋的覺姆,看樣子她們不像新人初來,像是剛從外面採購生活用品回來。身邊沒有行囊。進出亞青寺的人很多都是這種私家小麵包車載入的,從甘孜、從昌台。
轉頭看見這個尚可稱為姑娘的女孩子,一看就是初來的,一臉素顏,一身素裝,身邊一個手提袋就是全部生活用品了。此刻,她坐在路邊等候親朋來接?擬或是先鎮定一下不平靜的心緒,先好好打量和熟悉眼前這個熙熙攘攘的新世界?據說每天都有這樣的女性源源不斷加入亞青覺姆的行列,使那支覺姆的隊伍這幾年迅速膨脹,已經著著實實把這裡建成了一座覺姆城!亞青寺入口處有一個很大的轉經桶走廊,建築上方塑有一排排整齊漂亮的小白塔。藏區寺廟的裝潢藝術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直勾得你不得不心往神移。
藏族的造塔藝術可以單開一個建築藝術門類了。這次我們川西藏區之行,形態各異、五花八門、五彩玲瓏的塔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印象中,川西的塔絕不在西藏之下。
來亞青寺轉經的民眾也不少,浩浩蕩蕩的隊伍。轉經,是藏傳佛教中進行祈禱的一種形式。通常認為,每轉動一次經綸,就等於念誦了百遍經文。菩提獅子上師云:「轉動經輪的功德,轉動一周者,即等同於念誦《大藏經》一遍;轉動兩周者,等同於念誦所有佛經;轉動三周者,可消除自所身、口、意所有罪障;轉動十周者,可消除如須彌山王般罪障;轉動一百周者,功德與閻羅王同;轉動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證得法身;轉動一萬周者,可令自他一切眾生解脫;轉動十萬周者,可速至觀世音菩薩海會聖眾處;轉動百萬周者,可令六道輪迴海中一切眾生悉得安樂;轉動千萬周者,可令六道輪迴眾生皆得拔出苦海;轉動億周者,功德等同於觀世音菩薩。」這是對轉經的一種典型的釋義。一說,很多人轉綸是為了獲得「解脫」;另一說,是為了「功德圓滿」。對我們這些局外人來,轉經,猶如密境般難以揣度。
轉經廊後面是一大片壯觀的嘛呢石牆,難以計數、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嘛呢石密密麻麻被千千萬萬雙手堆成整整齊齊的厚厚的石頭牆。有釋義說,放一塊嘛呢石等於誦一遍經文。每塊嘛呢石都是投石者向上天的一個祈願,千千萬萬的嘛呢石鋪成的石堆石牆,有如鋪下的一條通天路。
轉經廊的盡頭通往亞青寺大殿的路邊有個石板牆,上面雕滿五彩的佛像,非常精美。
從轉經廊旁邊的小路走進去不遠,就是亞青寺大殿了。此前,每次到一個寺廟,我們都急急地去看大殿,因為大殿就如這個寺廟的中心聖堂,精華全在裡面。但這次在亞青寺,我們似乎對這個大殿只是遠遠瞄了一眼,可以說一眼都沒有多看,匆匆而過奔向前方——因為在那裡,就可一望浩大的「覺姆之城」。別說我們對這個大殿沒有太在意,就連身前身後的朝拜者似乎都沒有在那裡多停留,一道人流順著腳下的小路直奔前方……。前方,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密境」。
過亞青寺大殿,隨人流登上坡頭,放眼俯瞰前方,一座無論是書本上銀幕中還是現實中都從未見過的城池——覺姆城,煙霧蒸騰、浩浩蕩蕩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好壯觀呀!這是我們對亞青覺姆城的第一眼印象。
亞青覺姆城是在亞青寺閉關修行的覺姆們的居住地。它三面被曲水河圍成一個大Ω形狀如孤島。我目測了一下,這個「覺姆島」長約500米,寬約300米,即使按矩形面積算也就0.15平方公里,一個覺姆告訴我,在這0.15平方公里不到的面積上居住的覺姆已經達到了兩萬人!「島上」覺姆們住的房子如同一個個小火柴盒密密麻麻擠在一起。「覺姆島」這邊隔河建有兩座橋,一座水泥橋連接主殿,一座弔橋連接右側的「修行山」。島底的一邊與一塊比較平坦的坡地相連,附近有一座專供覺姆集中修行學習的大殿,大殿附近及周圍山坡上遍布覺姆們建的紅色修行小屋。這,就是全覽「覺姆島」的情景。
一座水泥橋跨過昌曲河將「覺姆島」與亞青寺入口及主殿相連。初入覺姆島的人大多是從這座橋進去的。
籠罩在中午炊煙中的亞青「覺姆城」。裊裊煙霧中,密密麻麻的覺姆們居住的小屋清晰可見。
覺姆們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木板拼建的。屋頂由泥土覆蓋,一些屋頂上建有覺姆紅色的修行小屋。
站在弔橋上看到的鋪在小島上的「覺姆城」,願眼前這些飛揚的風馬旗能保佑那些覺姆們平安。
山坡上的風馬旗陣。是魂靈,也是藝術品。
「覺姆島」的一端隔河有一個弔橋與一座小山相連,山上遍布紅色修行屋。
修行山上的五色隆達(風馬旗)在我們頭頂上被風吹得嘩嘩作響,似有神靈在覺姆島上空飛揚。
五色隆達,據說「五色」對應的是金木水火土。
幾位覺姆在河邊洗衣服,山坡上晾曬著她們五顏六色的衣服。
亞青寺修行人住的地方分男界和女界
站在橋頭看到的亞青覺姆村。從這個角度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覺姆們居住的小屋的外觀。大多是木板拼起的,頂棚用塑料布和泥土覆蓋。
島上的覺姆們和她們身後的「蝸居」。
島上的小屋密集地擁在一起,除了幾道主巷外,都是狹窄小路,
走在覺姆島中。居住區域還算乾淨。
島的邊緣地帶有很多垃圾。
一位覺姆請人建造自己的家。從這裡可以看到覺姆屋的建築材料。
無庸諱言,這就是亞青覺姆們住的房子,非常的簡陋。
這些房子是用一層薄薄的木板拼起來的,用不起木板的就用更薄的板皮,在外面就能看到四處露風。漏風的地方用些塑料布擋上。粗糙的房頂沒有任何防水防晒的建築材料,鋪些塑料布,用泥土蓋上……。這樣的房屋怎擋風吹日晒?遇大風搞不好會掀頂,遇大雨會漏水,遇嚴寒會凍得受不了,遇盛夏暴熱相信裡面就是「桑拿屋」。 那麼惡劣的居住條件和環境,卻聚集了那麼多的女性義無反顧住進這個「家」,而且越來越多……
看過了覺姆們居住的外部環境,一個印象「簡陋」,兩個字「擔心」,勾著我急於想去看一下屋裡面的情況。
想進這條小路里找一家,忽被一陣狗吠嚇停了腳步。狗不大,還挺凶。
這位隔著布簾門望著我們的覺姆樣子非常友善,有門,提出想進去看一看,果然獲得許可。
覺姆羞澀地打開布簾院門,放我們進去。不住地道謝。
覺姆帶我們進屋,她不好意思地摘下帽子沖我們笑了笑,用手揉揉頭。屋門太低,連主人不注意都會碰頭。
從這幅圖上可以清晰看出房屋頂棚簡單的內部構造。注意房角透亮的縫隙,僅用塑料布遮擋怎能抗拒嚴寒風雪和夏日雨水。我看到的一些房屋中,這間還算是好的。 屋裡不大,從牆上到地下東西擺得滿滿的,但擺放得整整齊齊井井有條,收拾的乾乾淨淨。到底是女人的房間。與外面的樣子和環境形成鮮明對比。一張不寬的地鋪,上面鋪一條羊皮縟,再鋪上褥子,應當還算暖和,雖然牆薄冬天屋裡會很冷,但看到床尾那一大摞被子,睡覺應當扛得過去。只是坐在屋裡會很冷很冷。那裡畢竟是近4000米的海拔啊。估計深冬這裡的最低氣溫會達到零下20度以下,四面通風的房子如何取暖?如何抗拒風刀霜劍?一邊看一邊想,頭腦中巨大的問號! 寫到這裡的時候,窗外傳來一陣陣北風怒吼的聲音,北京在大風降溫。查了一下天氣預報,今天夜裡北京的最低氣溫是零下15度。這無疑是一個讓人望著就感覺寒冷的溫度。此刻,亞青的溫度是多少?零下20?零下25?今晚蜷縮在這個寒冷溫度下的覺姆們,該是怎樣在四面透風的小屋裡扛過整個隆冬?此刻的我坐在寫字檯前,「悄然凝寂,思接千里」……。 床頭一側擺著兩個衣箱,除了裝東西就是書桌了。衣箱和上面的木架上整整齊齊擺放著衣物和書籍,看得出主人的心很細很勤快很愛乾淨。衣箱上擺著幾個燭台,沒有注意屋裡是否有電燈,或許就省了。但點燭火,很有失火的危險。這,就是這屋主人「蝸居」的地方。印象:儉樸、乾淨、有條。感覺她在覺姆島上的居民中的生活水準至少在中間偏上層次。所以,她也很大方,不懼怕我們的「隨機抽查」。謝謝你,要是有辦法把照片遞給你就好了。 另一屋住的覺姆,一看就知道比前一個屋的主人年輕。想像的到,年輕的生命,一種常人難以想像的精神支撐。這個年齡的女孩,現在在城裡很多還把自己當作孩子,此時此刻可能正坐在溫暖的屋子裡,手上握著遊戲機的手柄,擬或坐在電腦前享受著「偷菜」的快樂……。多麼巨大的反差啊。如同處在兩個世界!
覺姆的廚具。簡簡單單卻又實實在在。有內地城裡來的背包客女娃對我說:看到這個場景。想哭。
看到她們的表情那麼淡定、從容,甚至一臉陽光,你想像不到她們生活的那個環境是多麼的艱苦!這是一支什麼隊伍一種什麼樣的人啊?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她們?擋不住的好奇。
亞青覺姆群 「覺姆」,我只是這次計劃要川西旅行才注意到這兩個字的。查了一下網上的資料,相關「覺姆」詞條如下: 「女性出家人叫做覺姆,也是昵稱,但通用於整個藏區。通常國王的媽媽、姐妹稱呼為覺姆,因此,把女性出家人稱呼為覺姆的真正意思是女人里的上等人」。 「覺姆,一個最肯出力的群體;一個最肯吃苦的群體;一個最容易滿足的群體」。 「藏區覺姆出家之後,家裡人一般也不提供食宿的供養,有些活佛為了不讓世人說是非,一般也不攝受覺姆弟子。這些覺姆有時候求法的障礙比藏族婦女還大」。有的活佛「有很大的功德,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為很多無處容身的覺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和修持佛法的機會」,有的「儘力為遠道而來的求法覺姆提供食宿的條件」。 「在藏區還有一個群體,他們的經濟水平和生存狀態比普通藏民還差,這些人就是覺姆,她們的生活真的是很艱難,修行也都很精進」。
「冰雪下的亞青寺,寺院里的僧眾都在閉關修行。故寺院看上去空無一人」;
「一部分新來的覺姆連房子都沒有,借住他所也是缺少被子」; 「覺姆詩:『心靈格外寧靜。不談前世,也不談今生。音樂可以樸素到只剩人聲。你拿到了你要的東西嗎?』」 看著上面這些對覺姆及她們生活的描述詞語,你能跟這張由我拍下並沒有進行任何挑選的組合照片上覺姆們的面龐和表情對上號嗎?生活如此艱辛,卻面帶微笑直面這個世界,為什麼?這是我對亞青覺姆現象的疑問之一。
先讓到一旁好好觀察一下這個人群,或稱「亞青覺姆一族」。這是一支前往覺姆大殿誦經的覺姆群。從我們身邊無聲地走過,源源不斷,一條紅色的河流,一片紅色的海洋。如果不去想她們的艱苦生活一面,這就是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
這支隊伍里有老人,但年輕人佔了絕大多數,這個人群的年齡結構在亞青覺姆隊伍中是有代表性的。查到一網上公布的生活極端困難需要援助的200名亞青寺覺姆名單,平均年齡26.7歲,其中最小的17歲。
不知是不是第一次從相機直接看到自己的模樣,羞澀的捂臉,開心的笑。
給覺姆拍照,好奇的有、像這樣捂臉笑的也不少,一臉冷漠躲開的卻很少見。
也有不少大大方方笑容洋溢在臉上的。
看到那回眸一笑,此時的你恐怕已經忘了前面看到的她們生存環境的艱苦。
覺姆們的吃苦耐勞也給我留下很深印象。所有「家務活」別管輕的還是重的都要自己做。手提,肩挑,背扛。別管你的身體是否柔弱。
洗衣服可以看作是女性的長項吧。只是在這裡沒有洗衣機可助力,一切都是手工。洗好的衣服就晾曬在山坡上。
吃水要自己從井裡提出來挑回家。幸好有井水可吃。上萬人的衣服在河裡洗,再飲用肯定不衛生。
往自己的小屋裡辛苦背柴草的覺姆
年輕力氣薄的往山上的修行屋運木板和水就這樣合作著抬上去。
去修理修行屋的覺姆
很重的鐵爐子要自己背回
生活用品都是這樣背上島 |
建造修行屋的木板要自己背上山
柔弱的臂膀,要扛起自己的全部。她的親人不知在哪裡。此刻,她無人助力。
勤勞的覺姆們從遠方背著柴草走上地平線,遠遠望去,背上的柴草有如蝴蝶的翅膀。亞青覺姆修行地
看過前面那些圖片,或許會以為那些覺姆是來這裡生活的,只不過環境艱苦些罷了。不是的,是為了這——為了進入這道用女性們的手搭出的靚麗彩門。彩門外是另一片天地。她們是為了這個而來!我們去看看吧。
茫茫大草甸上,濺落著一片紅色的星星點點,一直延伸到附近的山坡上。那是覺姆們的修行屋。在我眼裡,那猶如謎境般的另一個世界。覺姆們一到亞青,急著要去做的就在那彩虹般的花門外搭下一小塊屬於自己的天地。然後置身於內不肯出來,猶如織繭的春蠶,企盼有朝一日修行成就破繭而出,幻化成蝶!那蝴蝶要有雙金色的翅膀,能承載著自己的身和心擺脫昔日的貧困、煩惱和苦難,在幸福、快樂中展翅飛翔。
散布在草灘上的覺姆修行屋
綿延到山坡上的覺姆修行屋
覺姆正在搭建自己的修行屋。這是一種我前所未聞的奇異建築。
看到大甸子上有些覺姆正在搭建自己的修行屋,我走近仔細觀看了一下覺姆修行屋的結構和建造過程。從這幾幅照片上可以看到,她們先用木板釘出一個高約一米二、長寬各約一米的木框,外面釘上從紙箱上拆下來的硬紙板,再罩一層紅布。一個修行屋就做出來了。非常簡單和單薄。
修行屋的「殼」,從這裡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屋」的大小。這麼小的空間,要在裡面閉關數月、數年,不可想像。
連簡單的木板都置不起的覺姆,就在山坡上挖個土洞,洞口堆上幾個填裝進雜物的口袋,上面再遮些塑料布,再披塊紅布,一個簡易的修行洞就做成了。估計裡面會很潮濕,長期坐在裡面……,如何想像。
覺姆閉關修行小屋。大小僅能容一人坐下。結構簡陋,很難抵擋風雨和暴晒嚴寒。然而就在這樣的小屋中,覺姆們一坐就是綿長的歲月,不分春夏秋冬,風雨無阻。在亞青,凡是能聽懂我問「你要在這呆多長時間」的,回答竟都是「不走了」。讓我震驚。她們年齡大小不一,來自四面八方,所做的事都是一個:「閉關修行」。 我查了一下網上有關「閉關修行」的詞條,大意是,修持者把自己在房內關閉起來,「避谷、止語、禁光」,除護持者外,不與他人、外事接觸,摒絕一切,自己進行長時間的修行和入定,修習和領悟經書,就叫做閉關。所做的事圍繞「習」與「悟」兩個字。閉關的時間一般比較長,數年數十年甚至終生。按我淺顯的理解,就是苦其心志,勞其體膚,摒絕干擾和雜念,通過時間的休習領悟經法,追求或說修練成自己所嚮往達到的目標和境界。 我對覺姆們的「精進」精神和信仰給予極大的尊重。她們的吃苦耐勞和在惡劣環境下的頑強令我倍加感動。她們居住條件之差令人震驚。
新建的亞青覺姆大殿。連大喇叭廣播都用女聲。覺姆們能有這麼個地方集中修習,是好事。
午飯過後覺姆們陸陸續續來到大殿集體學習
進門的覺姆們每人都發一紙經文。
好大的殿堂,要是能趕上集體誦經就好了。上萬女聲齊聲誦經,那會是多壯觀的場面。
安靜的大殿有覺姆誦經聲輕輕縈繞
覺姆們對我們很友好。笑容長掛臉上。可惜她們基本上都不會漢話,非常影響我們的溝通。很遺憾,我的幾個疑惑不能在她們那得到答案。
長留對亞青覺姆們的敬重和好感。扎西德勒,亞青覺姆!希望你們能儘快過上好日子,夢想成真。
又見亞青主殿,我們從它的身邊走進來,又順著來時的路從那裡走出去。 再見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震撼的亞青寺。
推薦閱讀:
※三款神秘的防暑消夏小吃(組圖)
※神秘的「錢王」膜拜之後,財運亨通?
※神出鬼沒的戰地幽靈!全方位解析神秘的狙擊手之物品篇!
※揭開「骶管囊腫」之神秘面紗
※晒晒歷史上最離奇的巧合:詭異得讓人難以相信,真有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