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養生 生陽法
08-07
五臟陽虛的表現因為。氣,是陽氣的這個間斷性的劃分。如果不保養好,也就是氣虛,就損害了陽,就會陽虛,所以。氣虛是什麼呢?氣弱、脈弱、怕冷、身體發涼,這就是陽虛了。氣虛最常出現的是中氣虛,也就是。脾氣虛的表現就不想吃東西,吃下去不消化。中醫上叫做食少腹脹,這是脾氣虛的特點。如果還不注意,發展下去就會出現。發生脾陽虛,就會腹冷便溏,肚子發冷,拉肚子。所以小孩可以不穿衣服,但是,小紅兜肚得帶上,這是因為要保護脾胃不受寒。否則,長大了,就可能會脾陽虛。陽虛還有。心陽虛的表現就是胸部發涼,心臟部位發涼、怕冷,而且稍微勞累一點就心慌,臉色不好、氣短。的表現為生命萎靡不振,沒有生機。因為生氣是主肝,肝氣是主生髮的,中醫的肝和西醫的肝不是劃等號的,它是一種肝氣。還有。肺陽虛表現為肺部的陽氣虛。肺部的陽氣虛最大的特點,就是氣喘,所以動一點就氣喘、氣短,甚至咳嗽。最典型的癥狀,就是神疲乏力,最明顯的是面色發暗。沒有精神,沒有氣,這叫神疲乏力。另外,會伴有腰以下發涼。腰部是藏腎的地方,腎陽虛了,火種減少了,所以腰以下發涼。腰以下發涼最典型的一個癥狀是小便多,夜尿尤其多。陽虛會導致多種疾病,所以一生當中,都要保養陽氣。如果出現了上邊說的這些癥狀,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要讓氣虛發展到陽虛。三個要領 保養真陽陽氣對於生命而言是至關重要,但是陰氣的到來也是不可抗拒的,對於生命的盛衰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有三個要領。第一,和,從冬天到春天,陽氣開始生髮,從春天到夏天,陽氣最多,這叫陽長陰消,春夏養陽。養陽要和四時陰陽相結合,就是藉助天之陽氣,長養人之陽氣,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養陽氣最重要的就是,也就是說人的陽氣,和天上的陽氣是息息相通的,養陽首先就要曬太陽,這就是《易經》最深奧的道理,轉化為最簡單的養生方法。當太陽正在東方徐徐的升起的時候,我們就出來,用兩個手的勞宮穴面對著太陽,做深呼吸,這樣可以養我們的心和肺。第二,是在中午,尤其是冬天的中午,是曬太陽最寶貴的時間。在曬太陽的時候,要把帽子脫掉,沐浴陽光的時候,頭頂的,就把陽氣吸進去了,這樣可以養腦;還可以轉過身,低頭,讓太陽從進來,風池可以直接進入人體,陽氣可以貫通督脈。可以在腎精值班的時候,手握半拳,來叩擊腎。腎樞在肚臍眼正對著的這個地方,是命門是生命的火種,先天的陽氣就藏在這裡面,它再旁開差不多一拳,就是我們的腎樞。藉助上天的陽光,來補充我們日漸減少的陽氣。《易經》告訴我們一天之內有,養生合理順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為人體所用,事半功倍。當太陽在上午逐漸升高的時候,自然界是陽長陰消的,這時就要以動養為主,多運動。《易經》講「」,特別是陽氣虛的人,在這個時候養陽要比其他時間的效果可以說是倍增的。同樣,下午到傍晚這個時間,太陽慢慢下降,此時自然界的陰氣是逐漸增加,陽氣逐漸減少,那麼就應利用天時,進行靜養,「」,特別是陰虛的人,此時養陰是最佳時刻。凡是養生,夠順應自然,就會事半功倍。按照《易經》「陰陽消長」的理論,上午進行鍛煉,多動,養陽氣。西醫會告訴我們上午劇烈運動會造成心腦血管病,其實按照中醫來講,心腦血管病是中午才容易發作。保養陽氣重要的一個方面,第三要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孔子著《易經正釋》【大過卦】
※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談《易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易經》第四十八卦:《井卦》——畜眾養民
※不可不知易經小知識,每天學一點,先收藏,慢慢讀懂易經(二)
※為什麼要先學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