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9成受調查者認為「以房養老」不可行
2013年09月24日 07:05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孫震 王聰聰
.share{float:right;padding-top:16px;position:relative;width:157px;overflow:hidden;}/*替換單頁樣式*/.share-bar-btn a{float:left;display:block;width:36px!important;height:28px!important;margin:0!important;padding:0!important;background:url(http://y1.ifengimg.com/e01ed39fc2da5d4a/2013/0722/sharebg.gif) no-repeat!important;}.share-bar-btn span{float:left;line-height:28px;}.share-bar-btn .bds_tsina{background-position:0 0!important;}.share-bar-btn a.bds_tsina: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14px!important;opacity:1.0!important;filter:alpha(opacity=100)!important;}.share-bar-btn .bds_qzone{background-position:0 -38px!important;}.share-bar-btn a.bds_qzone: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52px!important;opacity:1.0!important;filter:alpha(opacity=100)!important;}.share-bar-btn .bds_tqq{background-position:0 -76px!important;}.share-bar-btn a.bds_tqq: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90px!important;opacity:1.0!important;filter:alpha(opacity=100)!important;}分享到: .cmt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cmtTitle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47人參與 4條評論
原標題:以房養老:87.6%的人感覺不可行8.8%願嘗試
以房養老兩大障礙是房子產權年限問題與農村住宅難抵押變現
日前,國務院對外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我國將試點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即將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評估後獲得一筆款項,由金融機構按月發放給抵押人用於養老直到其身故。此舉引發公眾對「以房養老」的關切和熱議。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127815人參與),79.8%的受訪者表示一直在關注「以房養老」的相關新聞。93.4%的受訪者認為「以房養老」不能代替政府養老。
85.0%受訪者選擇把房子留給子女
山東省煙台市市民許常林(化名)70多歲了,老伴今年年初去世,唯一的兒子在北京,女兒們在煙台但都不與老父親一起住。他表示不會考慮「以房養老」。「我這房子將來給孩子們再住個50年都沒問題。活著不能只顧自己,讓家人過得更好才算有意義。」他感覺子女也不會贊成自己以房養老,因為之前他想去養老院,兒女們從心理上都接受不了。
福建省三明市50多歲的市民吳友華(化名)的女兒和女婿準備在廈門買房結婚,他最近剛給小兩口湊齊首付的錢。「女婿家是農村的,我家也不富裕,能給孩子供完房子就算兩邊老人的最大願望了。我們現在住的房子剛還完貸,如果臨退休再抵押出去,何時才算是我們的?再說,哪能忙活一輩子不給孩子留點財產?」
調查顯示,85.0%的受訪者選擇把房子留給子女,僅8.8%的被受訪者選擇把房子抵押給金融機構。
北京某研究所職員李海寧是位85後,他擔心養老金虧空已經到了比較嚴峻的地步,有關方面才會實行「以房養老」。雖然他現在工作不錯,但要在北京買房很有可能讓父母花光積蓄,「如果是這樣,等他們退休後怎麼辦?最終我們會不會被房市和養老拖入惡性循環?」
「『以房養老』並非權宜之計,這種模式在全世界是得到公認的。」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說,現在一些人對「以房養老」存在誤解,國家提倡「以房養老」是想更好地完善養老體系。養老應該是多層次的,「以房養老」是其中有效解決養老問題的一種方式。即便是社會福利較優越的西方發達國家也在推行「以房養老」,說明這一模式的需求和市場基礎是存在的。
她同時指出,在中國實施「以房養老」有很多技術層面的障礙,比如商品房有70年房屋產權年限,現在不少老人住在老房子里,而金融機構沒法接受產權只剩10年、20年的房子,「以房養老」啟動就比較困難。
目前我國實行「以房養老」有哪些困難?民調發現首先是「房子產權年限問題」(30.8%),其次是「農村房屋無法抵押變現」(21.1%),第三是「養老資源短缺,服務設施跟不上」(13.1%)。
接下來的排序為:家庭倫理難題(11.1%);房屋價值評估不完善(7.0%);房地產市場波動(6.5%);房屋質量不好,抵押價值小(4.1%);金融機構願意涉足地域有限(2.8%)等。
87.6%受訪者感覺「以房養老」不可行,專家意見相反
目前在美國讀研的江帆介紹,「以房養老」在美國實行15年了,有其實施的現實基礎。首先,老年人容易成為「房子富翁,現金窮人」,子女獨立後,有現金養老的需求;其次,國外的房產價值評估和保險金融體系相對健全,排除了人們對風險的擔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的房產不算支柱產業,年輕人奮鬥個5到7年就可以買下一套,完全沒有必要等著老人遺贈。
「而國內無論從觀念上、硬體上還是配套體系上都不完備,『以房養老』在現階段只能是適合少數人的養老方式。」江帆說。
雖然調查中多達87.6%的受訪者感覺,以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以房養老」並不可行。但是多位專家對這項養老措施表示了明確的支持態度。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經濟系博士生陸明濤認為,對於不少人擔心「以房養老」的家庭倫理問題,如果按照國際慣例開徵遺產稅後,「以房養老」將成為子女歡迎的養老形式。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遺產稅往往是高稅率的,以至於房產對於子女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父母將住房反按揭給銀行,將減少子女向父母支付的贍養費用,減輕子女的負擔。從中國的發展趨勢來看,遺產稅開徵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以房養老』只是眾多養老模式中的選擇之一,非強制性,也替代不了全面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烏丹星說,是否以房養老是房屋擁有者的權利,不是政府的權利也不是子女的權利。她提出,沒有房子的人不涉及「以房養老」,有錢的人不需要「以房養老」,「以房養老」最適合部分中間夾心階層的老人,他們有住房,但是手頭缺乏現金。有的地方,這部分老人可能有兩三套房,拿出一套來置換現金很合適;還有一部分失獨老人,不涉及財產繼承問題,他們可能更需要這種模式。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養老產業專家周燕珉表示,「以房養老」應該是解決養老問題的一個方向。它的適用範圍是中產階級以上的老人。50後、60後是目前房產的主要所有者,他們將來養老可能並不需要在市中心,就可以把自己位置較好的房子通過置換租給年輕人,自己拿著租金去郊外養老。這樣對雙方都有利,城市也會更加有效地運作。當然在郊外的養老設施一定要適合老人居住,環境、醫療條件、交通要跟上。
93.4%受訪者認為「以房養老」不能代替政府養老
在烏丹星看來,實行「以房養老」關鍵要有頂層設計。首先要完善法律,明確規定什麼樣的老人、金融機構和中介可以做這樣的交易,出了問題怎麼解決。否則在中國讓一個老人把房子抵押出去是很難的,不是沒有需要,是心裡沒底;第二要有市場共識,包括觀念、模式等。年輕人的養老觀念需要轉變,如何處理自己的房子是老人的權利。不孝卻爭房產是最要譴責的。「以房養老」模式需要成熟,比如怎麼評估、怎麼返款、如何在運作過程中糾錯等,都需要系統、專業化的研發,拿出一套適合絕大多數人的模式,才會慢慢形成共識,老人才會願意選擇「以房養老」的模式。
周燕珉指出,「以房養老」要設計多種形式供老人選擇。比如,有一些老人不願意把房賣掉,因為賣房子的錢分給子女後,有子女不願意養老,老人的保障薄弱了。所以更多老人願意租賃,就要設計租賃機制,可以由金融機構幫助管理,比如由委託機構裝修一下房子,價值就能提升很多。
「『以房養老』可以把不動產的價值用活,讓中產階級老人可以通過房子多一種養老選擇。而對於低保、無房等困難老人來說,國家仍要有另外一套保障系統支持。」周燕珉說。
調查中,93.4%的受訪者贊同「以房養老」不能代替政府養老。而對於政府亟需解決的養老問題,30.5%的受訪者首選「破除退休養老雙軌制」;22.5%的受訪者希望「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12.7%的受訪者期待「縮小城鄉養老待遇差距」。
(調查合作夥伴:手機騰訊網《立場》欄目)
推薦閱讀:
※黃祖斌:中國以房養老的五大障礙
※以房養老的圈套:誰把老人「扔」出家門
※「以房養老」試點遇冷 分析稱怕吃虧仍處觀望態勢
※「以房養老」全國試點2年投保僅59戶78人(11)
※銀行版以房養老 每月最高可得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