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製造速度滿足不了中國,是巨熊沒落了?還是雄獅崛起太快
本周,蘇-35戰鬥機來華的消息引發關注。據可靠消息稱,我國空軍飛行員已駕駛蘇-35戰鬥機「放單飛」,年前或將駕機回國。
據稱,首批交付的蘇-35為4架,後續會是何種交付速度,我們也不知。但顧及到換裝部隊的需要,小編看來,兩年大約能交付24架殲-11就非常不錯了。
實際上,俄國生產蘇-35戰鬥機的速度並不可觀,14年,交付了12架蘇-35戰鬥機,15年僅有14架。
相反,沈飛15年生產的各類型號殲-11系列飛機總共超過40架。
15年8月,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企業同國防部達成了協議,會在2016-2020年期間,每年向俄軍交付蘇-35戰鬥機10架。
如此一來,若從2016年起,若生產速度相當於2015年的話,將每年對外用戶交付4架的飛機,到了2020年能交付飛機20架。當然,在此期間,如果再提高產量或許還是可以達到的。然而,除非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將生產力提高至24架/年,那俄國才有機會和我國探討「第二批」蘇-35引進的系列問題。
換句話說,對於中國空軍訂購蘇-35戰鬥機的數量問題,不是因為我國不願意多多訂購,而是俄方的生產計劃遠不能交付過來。
因為T-50飛機的研製速度十分緩慢,如此速度這也就說明,若想在2020年以後所生產出的蘇-35飛機都用來外銷,這隻能是白想。
在21世紀初的幾年,俄羅斯空軍可以說根本沒能獲得像樣的戰機。當時,俄空軍主要的項目是通過為中國和印度研製蘇-30MK系列的多用途戰鬥機而研發的少量技術來改造自己的蘇-27S。
這便是蘇-27SM飛機的來由,此種飛機在俄羅斯空軍中地位相當於中國殲-11B採用了N-001V的雷達。
在99M1發動機裝備了俄軍後,俄軍對這種性能大家誇讚。99M1發動機質強,受到一致好評深。「禮炮」工廠進一步又推出99M2發動機,使該發動機在性能方面有了同117S相競爭的資格。
但好景不長,出於對「土星-留里卡」設計局的強烈情愫,蘇霍伊公司最終選擇「土星」為主來研製其第四代發動機。
同期,「土星」廠被俄國政府重新採取國有化,兩家企業在所有制上的差異便消失了。更嚴重的是,有才的「禮炮」總經理退休,這讓「禮炮」同「土星」兩家的形勢變差。使蘇-27SM飛機改裝工作最終草草結束。
期後,半道又殺出蘇-30SM,這種戰鬥機在俄軍紹伊古的極力推動下,大量進入了俄軍,連帶著它所使用的99M1發動機的產量也隨之提升。一系列的優勢使「禮炮」的盈利在2015年增加18倍。
而現在,據俄發動機聯合公司的努力協商,「禮炮」和「土星」兩家工廠在最新的「30工程」發動機的研製上各分攤工作量。實際上,存在於這兩家企業之間的競爭並不會由此停止。
「禮炮」公司最近幾年生產的99M2發動機性能已無法趕上字面上的數據,其他方面也很差勁。畢竟如今的俄羅斯可以先從國外買進設備,然而優秀的技術工人一時半會還是很難找到的,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說了這麼多,我們繼續來說說蘇-27SM,對於這個飛機,被俄羅斯先後改裝了70架,最終成為俄軍性能較好的飛機。
俄羅斯在後面還採購了12架蘇-27SM3戰鬥機,這12架飛機和蘇-30M2飛機是同一時期加入俄軍的。
21世紀的前十年,70架的蘇-27SM可以說是俄空軍增添的最主要的戰機,俄羅斯的兩家蘇-27系列飛機的主要生產廠分別為中國和印度製造飛機,其產量都不錯,但卻都沒有將其交付給俄空軍。
直到2010年後,隨著俄軍大量購置蘇-27SM3、蘇-30SM、蘇-35等機型,俄國的戰機出口數量極具下跌,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願做外貿生意,而是因為以國內訂單為先的態度。
然而,周末又爆出新聞,我國空軍的兩大主力的殲擊機師攜手掩護轟-6K,從台灣的南北兩側駛過,於台灣以東的洋面實現了「握手」。在此次出行活動前,我國空軍專門派出飛機驅逐日本的航空自衛隊飛機。而前不久參加了台灣「聯合演習」的新加坡的軍隊裝甲車竟然在香港被扣留,很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
此次的「懷抱」台灣演習,同俄空軍常進行的「環日游」相同,是對一些勢力的一個警告——台灣遲早都要回到祖國的懷抱,若某國家想不自量力地進行干涉,那麼,請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畢竟我們解放軍連遠在大洋彼岸的「勁敵」都準備一舉攻破,更何況是這類似於「鼻屎」的軍力?
推薦閱讀:
※新中國60年大事記
※中國短道一哥破世界紀錄!裁判這回沒法判了:領先太多沒身體接觸
※史料:中國古代帝王大全
※胡祖六:中國必須果斷擯棄官僚資本主義 | 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