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理論界對勞動價值論所持看法的》 www.wenku1.com
我國理論界對勞動價值論所持看法的比較與分析
經濟學院九九級經濟學系 張浩
指導教師:孟傑
[摘要:]自從小平同志七八年提出堅持按勞分配,七九年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開始,經歷九二年的南巡講話,禁錮在人們思想上的枷鎖被打破,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向前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長期以來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的勞動價值論面臨著今非昔比的新環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針對此種情況,我國理論界百家爭鳴,掀起了又一輪價值探討的高潮。本文僅從一名學生的認識角度對幾種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作了不完全比較與初步分析,結合自己對當今經濟形勢的理解,寫下一點心得,失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斧正。
關鍵字:勞動價值論 理論創新 比較 分析
前言
序論
現在我們來考察勞動產品剩下來的東西,它們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靈般的對象性,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不管以哪種形式進行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這些物現在只是表示在它們的生產上耗費了人類勞動力,積累了人類勞動,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這是價值——商品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
在社會主義者的價值理論里,幾乎所有的理論都是錯誤的。關於價值的來源的論點的錯誤。價值本來源於效用而非勞動。
——弗〃馮〃維塞爾《自然價值》
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起草的《貫徹執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這篇文章我看了,寫得好,說明了按勞分配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不是資本主義的…
…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根據這個原則,評定職工級別時,這樣是看他的勞動好壞、技術高低、貢獻大小。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引論
駁倒價值理論是反對馬克思人的惟一任務,因為如果同意這個定理,那就必然承認以鐵的邏輯所做出的差不多全部結論。
——斯威齊1868年7月4日《德意志中央文學報》第28號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353頁
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最近,有的外國人議論,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打不倒,並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在武漢、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82頁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理論,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行的特點和基本矛盾。現在,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面對和研究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我們應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社會主義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當前中國理論界主流的幾種聲音
馬克思只有一個,勞動價值論只有一種,但人們對它的理解卻是仁者見仁,尤其到了與馬克思當時研究環境有天壤之別的今天,在深化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這一點上,更是眾說紛紜。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當前這些觀點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們不能籠統的以對錯論之,而應仔細分析其可取之處,本文根據在勞動價值論幾個問題上所持看法的不同,將其歸為幾類,分別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當然,由於問題的不同,一個人物可能同時出現在兩種觀點之中。
一、緣由
爭論緣自分歧
有關勞動價值論的爭論,20世紀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期曾經出現了三次爭論的高潮。如同目前的第四次高潮一樣都不是空穴來風,根本原因在人們在於勞動價值論實用性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毫無疑問,隨著歷史車輪的向前推進,勞動價值論遇到了難題。因此在對待再認識這一點上,大家是共同的,但這些難題能否解決,能否由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解決,明顯的分成了幾派。
右派觀點認為,事實上,你對馬克思的理解有多深,馬克思主義就有多深。並不是勞動價值論過時了,不能解釋現實了,而是由於我們的認識沒有與時俱進,沒有深刻的領會勞動價值論的本質,勞動價值論完全可以解釋現實的。要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深化的不是價值論本身,而是我們的認識,只要能準確深刻的理解勞動價值論的本質,就能解決所遇到的難題。主張堅決捍衛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反對想當然的篡改。
其代表人物衛興華在他的《論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一文中,開篇便闡明了本派的立場:馬克思的有關理論很豐富,有不少重要的思想觀點在一般的政治經濟學教材中沒有反映出來,特別是諸如關於在「整體勞動」中經理、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等的地位與作用的論述;關於資本主義管理勞動的兩重性…等等;這些思想觀點至今在有關經濟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討論中,沒有引起應有的注意,甚至出現了對馬克思早已講清楚的重要思想茫然不知,有的還將一些與馬克思本意相悖的觀點加之於馬克思的情況。我以為,對於馬克思關於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論述,無論是贊同和堅持,還是懷疑和否定,都應首先弄清馬克思講了什麼,怎麼講的,原意是什麼。總之,應當原原本本地理解和把握。
將其稱之為右派,並不是說其保守,這種觀點的確有一定道理。我們所接觸的馬克思、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真正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而是間接的勞動價值論。我們所了解的,大多是通過教科書一類的理論讀物介紹來的,是別人理解的馬克思。當今能把《資本論》結結實實讀完一遍的人能有多少?更不用說,讀完一遍就能否真正理解了。不知道馬克思說過什麼而臆斷其有無,進而認為勞動價值論過時的,其觀點不消辯駁,已是無本之木了。當我們對一些老前輩堅持勞動價值論的堅決態度嗤之以鼻時,確實也該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懂了馬克思嗎?衛興華在我們年輕人頭上敲響了警鐘。當然,不否認右派裡面也有對勞動價值論的愚忠者。主要表現為:
1、用馬克思得出的一些原理來「套」現實;
2、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地摘取一句話當作寶貝似的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3、根據個人想像,把馬克思沒有說過的也認為是說過的。認為勞動價值論 是完美的,具有超階級、超階段的普遍適用性,是亘古不變的真理。而西方的價格論是膚淺的,不值一提的。這種夜郎自大,對勞動價值論神化、教條化的理解,反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否定。
另一代表人物趙振華對此提出了研究勞動價值論的方法論,包括原創性、歷史性、實踐性、發展性和開放性。
右派人物大多是勞動價值論的資深研究者,長期以來從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歷史上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的觀點追求穩健,許多人是黨政機關的智囊團,在理論界也是相當有份量的。
在勞動價值論內部,左派觀點無疑是比較激進的,他們認為勞動價值論已經「過時」了。物質決定意識,任何一種理論都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真理。勞動價值論,是一百五十多年前馬克思根據當時資本主義的生產情況分析得來的,放在馬克思所研究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馬克思不可能預言一百五十多年後的事情,也不能死板的仍將傳統的勞動價值論作為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而必須依據市場經濟的實踐,矯正傳統勞動價值論的偏差,並以能夠反映當代經濟發展現實,體現時代特點和精神的基本理論取而代之。
較引人注目的左派代表人物是晏智傑。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理論方面取得的成果比較多的集中在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同時也是如何認識資本主義)和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些頭等重要的現實問題上。現在是需要著重關注基本理論問題的時候了。而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作為馬克思經濟學基礎的勞動價值論。
他以為,許久以來勞動價值論問題一直是一個不可接觸的理論禁區,長期無人敢問津的結果使這種理論僵化,愈發同我們的改革實踐相左。對國外理論界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能加以正視,更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之。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人們顧慮反思勞動價值論會導致對整個馬克思經濟學的否定,這也不是沒有一點根據的,關鍵在於從什麼立場出發,秉持怎樣的判斷標準看問題。
晏智傑極力批判那些顧慮帶來某種不期望的後果而不敢面對嚴峻的現實,拒絕對它重新加以審視,自欺欺人的理論家。他就象《皇帝的新裝》裡面的那個敢於說真話的小孩子,敢於言別人不敢言,並且對自己的話負責。他相信科學真理是批不倒的,不是或不再是真理的東西也不可能長久的存在下去。
晏智傑說:如果我們記得馬克思根本不認為社會主義還會搞或者應當搞市場經濟的話,那就更不能夠輕易地說馬克思經濟學是我們搞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對馬克思經濟學來說,完全是認識上和實踐上的一個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突破,或者也可以說是對傳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一個基本點的揚棄…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這種揚棄和突破是正確的,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局限性。
晏智傑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暗含了三個前提:
1、實物交換,而且是人類歷史上最初的原始的實物交換;
2、勞動以外的要素都是無償的;
3、生產商品的勞動是簡單勞動,如果是複雜勞動也被認為可以化為倍
加的簡單勞動
在這三個前提下,按照馬克思的分析邏輯,依據他的推論,馬克思的結論
不僅是必然的,而且是正確的。但這只是一個說明簡單實物交換比例決定的法則…如果越出了馬克思(以及古典派)建立勞動價值論時所設定的條件,這個理論是否有效,或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是否對其他領域的現象(包括一般社會財富和資本條件的價格等)仍然保有說服力,或者有多大說服力,還沒有得到證明。
左派中的激進派,則不只認為勞動價值論是有局限性的了,他們企圖從根本上說明勞動價值論的不科學性,並以效用價值論(價格論)代替之。這類觀點在目前學術界不能入主流,觀點大多見諸於網際網路上,分析也具一定邏輯。而晏智傑對勞動價值論的再認識卻受到了高度重視,亦有媒體評論,理論界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從此走上了一個新階段。
中派的觀點相對來說,就比較溫和了,他們走的是一條比較中庸的路子,人數比較多,也符合一般的思維。
他們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正確的,是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的,但在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勞動價值論的確不夠用了,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深化和發展。但又必須在堅持勞動價值論的範圍內,因此,最常用的作法就是將各種要素納入「勞動」概念內,將價值源泉的內涵和外延加以擴大,從而得出「擴大和深化」的價值論。既滿足了現實需要,又是堅持了勞動價值論,豈不兩全其美?
谷書堂、柳欣提出了「新勞動價值一元論」,之所以稱為新一元是因為在別人看來這個新的一元裡面包含了「非生產性勞動」和「非勞動生產要素」等原來人們認為是多元的東西。他們認為這樣既可以從馬克思的理論出發,有能對現實問題作出似乎更有說服力的解釋,而且堅信這屬於馬克思經濟學。這種觀點在中派人物裡面是較有代表性的。
以上是對勞動價值論適用性這個根本問題的討論,可以用三句話概括三派觀點:深化理解以適應現實,修改概念以適應現實,以新代舊以適應現實。雖然分歧很大,但共同的一點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使勞動價值論能解釋現實以維護勞動價值論的地位。這也是真正的科學態度。那些為理論而討論,單純為某一理論的正確性而狡辯的觀點,實在是沒什麼討論的意義了。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在其它幾個概念上的幾種觀點
二、概念
勞動——當第一塊石器被打制出來,人類就從猿變成了人
什麼是勞動?勞動這個概念的定義是勞動價值論里的一個關鍵問題,也是各家爭論的焦點之所在。馬克思在勞動價值論里說的是他所認為的勞動,而我們只有我們理解的馬克思所認為的勞動,理解不同,自然爭論起了。但大家在勞動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這一點上是沒有分歧的。分歧在於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勞動的形式越來越多了,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對它們的認識出現了差異,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價值
所有堅持勞動價值論的人在價值定義這個問題上分歧是不明顯的,即都承認價值體現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勞動創造價值,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分歧在於具體細節上。至於效用價值論(價格論)則是用同一個名稱定義了不同的事物,進而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另一個理論體系,與我們這裡的討論沒有什麼關係,不屬這裡的範圍了。
三、勞動是否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誰都不否認勞動創造價值,關鍵價值
第一文庫網是否是由勞動惟一創造的。分歧很明顯,是或不是。認為是的學者認為,勞動價值一元論可以解決當今面臨的問題,放棄一元論等於回到斯密的三要素說,是對馬克思的否定。而反對者認為,那種認為只有活勞動才創造價值,非勞動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的,是一種傳統觀點(蔡繼明)。袁恩貞則直接提出重新肯定斯密的「三要素」論,特別是重新認識資本也參與價值決定的問題。錢伯海則要委婉一點,他認為「一個企業的物化勞動(生產資料)是其他企業活勞動的成果,企業之間的相互提供生產資料,進行分工協作...物化勞動起著分工協作「接力棒」的作用。為此,從社會看的活勞動創造價值≡從企業看的物化勞動、活勞動共同創造價值。企業的物化勞動就是從社會看的活勞動,是凝結了的活勞動,可以為資本購買,但物化勞動並非就是資本。資本不能創造價值,但活勞動能,這種說法與右派相似,實際上是隱蔽的說法。兩派的爭論並沒有集中在一個問題上。後者集中精力於擴大價值源泉以解釋現實問題,而前者則大多集中於對後者偏離勞動價值論的批判。
四、什麼勞動創造價值
勞動創造價值,但並不是所有的勞動都創造價值。上面講的是物化勞動、資本、土地等是否是價值源泉問題,而這裡是講勞動內部,什麼樣的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分歧主要集中在非生產勞動是否創造價值這一點上。以蘇星、吳易風為代表的一派,堅持按照傳統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解釋當今現象。巫繼學和錢伯海的觀點雖有所差異,但他們都主張三次產業的勞動納入創造價值的勞動。他們認為,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才創造價值的觀點是傳統的觀點,是不符合社會生產發展的客觀實際的...生產勞務(服務)與精神產品的勞動也是同樣創造價值,而且由於這種勞動多為複雜勞動和腦力勞動,因此在同樣時間內創造的價值要大於物質生產勞動創造的價值。
五、什麼樣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
這其實是上面的問題引發出來的問題。擴大生產勞動內涵與認為非生產勞動也創造價值的觀點,實際上是一樣的。傳統觀點認為,只有從事物質產品生產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不從事物質產品生產的勞動就不是生產勞動。然而現在這種觀點正受到挑戰。第二種觀點認為物質生產勞動不僅包括生產物體形態產品的勞動,也包括提供不具有物質實在形態的某種能量或是提供某種物質性服務和生產性服務的勞動,這實質上是將物質生產勞動的外延進行了擴展。第三種觀點則更廣,提出各種勞動都是生產勞動。第四種觀點認為,現實的生產勞動應是在物質生產領域或非物質生產領域以物質產品、服務或精神產品形式為社會創造的具有國民經濟統計意義的社會有效勞動。第五種觀點從不同的角度考察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凡是生產物質產品的勞動都是生產勞動,既包括個體生產者的勞動過程(勞動一切職能結合於勞動者一身),又包括社會化的集體勞動過程,凡是參加物質生產過程任何一環節的成員,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都是生產勞動者。但不同意物質生產領域以外的是生產勞動者。第六種觀點跳出了這個圈子,認為創造價值勞動的規定性與生產勞動規定性沒有必然聯繫。這實際上並不屬於研究勞動價值論里生產勞動的範疇了。
研究什麼樣的勞動創造價值與什麼樣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其意義在於一點——揭示剝削。揭示資本家的監督勞動是不創造價值的,其佔有剩餘價值,除
了裡面有屬於工資的一點東西(生產管理勞動)外,其它都是剝削。不能因為其好象是參與了勞動,就說其參與了價值創造。考茨基在《馬克思經濟學說》一書中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有一個男孩,他見到一棵長滿蘋果的樹…蘋果的誘惑力一時無法抑制,男孩就費了許多力氣,爬著過籬笆,但他還沒來得及走到蘋果樹下,果園主人就出來了,問他憑什麼權利要摘蘋果。男孩回答說,我憑良心應該得到蘋果,我爬過了籬笆,蘋果是我做了艱難工作的獎賞。象這個男孩只有爬過籬笆才能摘到蘋果一樣,資本家一般地只有作為生產領導者才能得到剩餘價值。
六、與勞動價值論相關的其他問題(分配論、財富論)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按勞分配方式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工作和經營管理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在社會生產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2000年10月11日
導致掀起勞動價值論討論高潮的直接誘因之一,是尋找價值分配的理論支持。傳統觀點認為,價值創造是價值分配的依據,不參與價值創造而取得分配是不公平的。利用資本不參與價值創造而取得剩餘價值就是剝削。勞動價值論以及以其為基礎的剩餘價值理論就是分配論的理論基礎。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勞動形式並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必須為這種現象找到理論支持。於是產生了「要素創造價值論」,實際上是承認了要素創造價值說,而否定了勞動價值論。比如谷書堂等提出的多元論,其根源就在於想解決目前分配領域所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
然而,實際上,深化勞動價值論的認識以解決分配領域問題並不是要為按要素分配辯解,承認其創造價值。而是要改變以前傳統認為價值創造決定價值分配的認識。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實行的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並非馬克思所描述的共產主義社會。價值分配不一定非得按照價值創造來。馬克思認為,新創造價值的分配是由現存的所有制關係或所有權結構決定的。「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因此,只要存在所有權差別,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就要參與價值的分配,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胡家勇)。現階段多種分配形式並存是合理的,且有效率的。雖然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公平是按照價值創造者來的,但我們不妨視現階段的分配形式為走向共產主義式分配公平的一個必經的不公平階段。劉偉認為,「就理論本身來說,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並不是收入分配理論。收入分配受一系列社會制度因素和各種經濟因素決定,收入分配並不是直接根據其活動在價值創造過程中貢獻大小。但必須指出的是,包括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內的各種經濟學的價值論,都包含了對於收入分配原則的價值傾向,即為確定收入分配原則和制度提供經濟倫理和經濟哲學上的理論基礎。亦有觀點認為,價值分配是按照財富創造即使用價值創造貢獻大小而來的。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勞動決不是財富的唯一源泉。馬克思引證了配第的名言「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資本、土地等是不參與價值創造的,但他們卻無一例外地參與了財富創造。創造財富者得到收益,這對於目前我國存在的私營業主、三資企業等倒是一個蠻不錯的解釋。
後記:一點心得
以上是對勞動價值論中幾個焦點問題的分析。目前關於勞動價值論各方面的觀點仍有很多,諸如科學技術是否創造價值、供求對價值實現的影響等等。大都是由以上基本問題引發的,這裡就不再詳說了。
應該說我國理論界對待勞動價值論的態度是以深化認識為主線的。但在深化哪方面的認識以及如何深化方面存在不同的觀點,都有一定道理和一定的學者支持。目前稍佔上風的還是以擴大勞動價值論內各種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為深化模式。因為,繼續加深對馬克思原著理解以及用新的理論替代之,難度還是很大的。相對於一般人來說,短時間內很難有成果。而市場經濟的發展又產生了對理論的迫切需要,中派佔優也就不難理解了。2002年3月18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課題組在《光明日報》撰文《深化勞動價值和分配理論認識》,對勞動提出了三類四種的分法。三類即創新勞動、重複勞動和混合勞動。四種即生產勞動、服務勞動、科技勞動和經營管理勞動。認為勞動是人類在自身智能支配下,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創造社會財富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方面的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採取的就是擴大勞動內涵外延的方式。2002年8月,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刊登在《宏觀經濟研究》上的《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重要問題研究》上提到:近來,理論界在關於深化對勞動價值論認識討論中,有一類觀點自覺或不自覺地用西方經濟學的效用價值論來替代或否定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或者試圖把兩種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折中、調和起來。我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應把深化認識的著眼點放在研究社會生產力特別是以高科技產業為代表的當代先進生產力發展帶來勞動內涵及外延擴展。創新性、風險性、服務性勞動創造價值的作用及實現問題上。口氣也是明顯支持中派的觀點。
在對價值分配問題的認識上,雖還不能形成統一的意見,但逐步趨向於將財富創造、產權等因素結合進來考慮,不能不說不是一種好的現象。
七九年的改革開放、九二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帶來了巨大的難題,人們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化,懷疑產生了,發展了,增長了。有觀點認為勞動價值論已經過時了,不適應當代經濟發展了,主張用效用價值論或包裝過的效用價值論以取代之。但聲音不是很大,在勞動價值論理論界影響有限。其觀點也難以在重要刊物上出現,大多通過網路等平民媒體發表見解,年青學者比例要多一點。應該說勞動價值論發展所遵循的主線還是走以堅持和深化為主這條道路的。目前,對勞動價值論的深化認識還是可以解決大多數所出現的問題的,在看得見的未來,效用價值論(價格論)還不可能對勞動價值論的地位造成實質性威脅。但也應認識到,懷疑勞動價值論,並不是要否定政治經濟學,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態度。效用價值論也並非一無是處,一個現象可以有多種解釋,能解釋的合情合理使人信服即是好的理論,不能簡單的以對錯論之。任何理論都不是無所不能,亦非一無是處。效用價值論(價格論)在西方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在解釋均衡價格方面還是很出色的,我們在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再認識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它的部分成果,為我所用。
小平同志也一再強調,膽子要大一點,步子要快一點,不要被姓社姓資這個問題困擾住。我們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消滅貧窮。只要是有利於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發明的東西也可以拿來為我所用。他打破了束縛在國人頭上的市場=資本主義的束縛,使中國經濟步入快車道。今天我們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也應該把握住這個思路,大膽創新,走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論道路。
雖然擴大勞動價值論的內涵和外延為主的深化認識方式在目前佔據主流,但以打補丁的方式來維護價值論畢竟只是權宜之計。隨著市場經濟向前進一步發展,更多新問題的出現,可以預言價值論會走上一條嶄新的道路的。這條道路的方向就是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認識,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路標就是「三個有利於」。
參考書目:
1、《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中央編譯局
2、《28位專家學者談勞動價值論再認識》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1年9月
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一版
4、《經濟學導輪》 劉偉 中國發展出版社 2002年10月
5、《勞動價值學說新探》 晏智傑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
6、《勞動價值新論》 趙振華 上海三聯書店 2002年9月
7、《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胡鈞、樊建新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1年10月
8、《光明日報》2001年3月18日
9、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若干
10、《價值學說史》 何煉成、魏傑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4年4月
11、《勞動價值論與社會主義(關於當前重點理論問題的對話)》 劉永佶等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3年1月
12、《財富勞動與價值(經濟學基礎理論重構)》 白暴力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3年1月
13、《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 顧海良、張太雷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14、《勞動價值論》 錢津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年7月
15、《勞動價值論熱點問題》 白暴力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2年6月
聲明:作者對本文結構形式及內容觀點擁有版權
All rights reserved by ZhangHao?2003
注釋:
附錄:
本文由第一文庫網(www.wenku1.com)首發,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