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相關知識(ZT)

基礎篇 簡介 山地車,英文名叫「mountain bike」,縮寫為MTB。起源於美國,是美國青年為了尋求刺激,在摩托車比賽的越野場地上駕駛自行車進行花樣比賽而派生髮展起來的車型。 最早騎山地自行車進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他是第一位將普通自行車改裝成山地車式樣的人。以後越野運動逐漸在歐美流行,並形成賽事。1990年國際自行車聯盟承認這項運動,1991 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 山地車的特點 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其主要特徵是:寬胎,直把,有前後的減震,騎行較舒適。寬而多齒的輪胎提供抓地力, 有減震器吸收衝擊。近些年來前減震的應用成為標準,前後減震的車輛越來越普及。一些山地車開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揚的把橫卻成為了時尚。 山地車,具有剛度大,行走靈活等特點,騎行時不必選擇道路,無論街巷漫遊還是休閑代步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騎車者可以在各種路面環境上盡情地享受舒適的騎行樂趣。 山地車,因其堅固、粗獷、新穎的外型、繽紛奪目的色彩、優越的騎行性能,很快成為都市青年追求的時尚。 山地車,各種部件均不同於普通自行車,具有緩衝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輪胎,牢固結實、材料鋼度大的車架,不易疲勞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夠暢快地騎行的變速器等,都使山地車更加適合與爬山越野、郊遊旅行。 山地車,車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以及27速。正確運用變速器,能應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頂風等複雜路況和氣候,比普通自行車快速省力得多。 長途騎行,應適時變換調速器,充分發揮山地車的特長。一般來說,應以腳下略感有力為宜,若覺得有點「空」,就應馬上換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應及時換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術,騎上山地車的感覺簡直就象個國王,在我們這個以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國度里,山地車可算是當之無愧的旅遊大哥大。 山地車的分類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因強度適中,可以追求輕量化。 2.雙人競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適合競賽級的高強度越野,但造價過高,都在萬元左右。 3.自由騎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叢林里玩,也可以飛台階,高強度要求,部分裝備接近DH。 4.飛躍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飛土包的車,騰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強度車架,前*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從山頂以60公里/時的速度衝下,擁有巨長的雙肩前*,超高強度要求,一般造價在3-5萬元左右,重心後移,不適合爬坡;又因重量過重,不適合一般的騎行越野。 山地車部件及選購 1.車架 一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適,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 車架大致分為兩種:硬車架、全避震車架。 硬車架:騎起來更省力,更輕巧,價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錯了。 全避震車架: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不用減速,不過騎起來有懈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一款優秀的後避震器,價格跟車架價格不相上下了。 2.前叉 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幾家廠的前叉不錯:Suntour(三拓)、 DDN、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個廠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號叉,而後兩種較少見,且 價格太高,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車友難以承受,買了也難以發揮其功效。 前叉的介質種類: ⑴、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膠:以阻力膠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阻力膠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最重,但是最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怎麼拆叉換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震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於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 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前叉的工作順序應該是:遇到障礙物——前叉被壓縮——到了極點——被回彈到原來長度(回彈的速度受阻尼的影響)——彈跳系統工作結束。 3.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包括剎車、剎把、剎車線。 山地車用兩種剎車:[V剎]、[碟剎],而普通自行車的[吊剎]不常見。 V剎:力量很大,因為是靠摩擦輪圈制動,所以輪圈一定要調整到位,且不容易形變。 碟剎:比起V剎,更不容易把輪胎抱死,高速行駛的時候,抱死很危險,會導致側滑。碟剎的價格很貴,好點的都在千元左右,V剎400元能買相當好的了。 碟剎又分兩種:油壓碟剎和線拉碟剎,油壓碟剎靠油去壓剎車片,獲得巨大的剎車力,這種剎車在速降車上很常見;線拉碟剎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動,其實用在XC上綽綽有餘了。 4.傳動系統 傳動系統包括牙盤、中軸、鏈條、飛輪。 牙盤:3個齒輪,都知道吧,FSA的不錯,便宜實惠的買個TV 的一百多,或者仿閃電的牙盤,幾十元。 中軸:有梅花孔中軸和方孔中軸兩種,長度也有所不同,必須依照梅花孔或方孔的牙盤購買。 鏈條:這個是個易耗品,斷鏈條是經常的,騎長途的話,一定要帶好備用的喲,免得在青藏路上灰溜溜的搭便車。 飛輪:這個要選擇了,有8飛24速的,有9飛27速的。長期以來的誤區認為,檔越多,用得也越多。其實車手是不會把所有檔用遍的,80%的時間只用一 個檔,但這個檔一定是最適應車手蹬踏力度和頻率的。由此可見,檔數越多的變速系統,車手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就越精確。27速的比24速的多3個檔,讓車手 有更多的選擇。 5.變速系統 變速系統包括變速指撥、前撥、後撥、變速線。 變速器,國內最常見的兩個牌子,一是喜馬諾Shimano,二是SRAM。 喜馬諾佔領中國市場很多年,新興的SRAM在性價比上的確優越一些,比如SRAM-7.0變速系統就是針對Shimano-XT設計的,但是價格便宜一半。還有要注意的是,Shimano跟SRAM有的零件不兼容,最好不要混用。 指撥:分兩種,一是剪刀變速器,二是轉把變速器,轉把變速器變檔時來得更快,有的人有鍾愛剪刀變速器,因人而異了。Shimano的變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的轉把變速器很有名。 還有一種是聯體手變,把指撥和剎車的閘把做成一體的了,這樣的好處是具有極高的兼容性和美觀,不足之處是,萬一閘把壞了指撥沒壞,還是得全部一起換。 前撥:錢多的往XT上走,錢少的用alivio。SRAM的很不錯,比較實惠 後撥:個人認為比前撥重要些,建議裝比前撥高一檔次的傢伙。比如Shimano的LX、XT系列,SRAM-7.0等,結實耐用。錢少的就裝Shimano alivio。 變速線:同剎車線。 附:Shimano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 XTR, XT, LX, Deroe, Alivio,Acera,Altus,Tourney SRAM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XO、9.0、7.0, SX4, SX5 6.車輪 車輪包括車圈、鋼線、前後車軸、外胎、內胎。 車圈:山地車應選用雙層圈。因為雙層圈比單層圈更結實,更能經受惡劣地勢對單車性能的考驗。車圈又分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優點是抗縱向的衝擊強,再大的強度也不會發生圓周變形,而橫向的變形是很好調整的;刀圈還能減小空氣阻力,適合業餘車手和訓練使用。缺點是重,不適合爬坡。 工型圈抗橫向的衝擊能力強些。  鋼線: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橫截面是圓形;另一種橫截面是扁的,能減少正面的風阻。 車軸:又稱花鼓。用碟剎的朋友,應該選擇碟剎車軸,因為碟剎片是固定在碟剎軸上的;用V剎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軸,如果以後想升級到碟剎,可先裝碟剎軸。 車軸分為[培林]軸和[珠檔]軸。建議買培林軸,滾珠壞了,可以更換。 外胎: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騎手在特定路面對車的操控。不同的胎紋適應不同的路面。 胎紋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強。光頭胎,適合城市裡平整的水泥路。 胎紋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強。 內胎:屬於易耗品。 檢查篇 自行車要經常擦洗,保持清潔。擦拭自行車,可用50%的機油與50%的汽油混合作為擦拭劑。只有把車擦拭乾凈,才能及時發現各部位的故障,抓緊修理,保證訓練和比賽的順利進行。 運動員每天都應該將自己的車子擦拭一遍。通過擦拭,既能保持自行車的清潔美觀,又能幫助檢查自行車各部位的完好狀況,培養運動員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檢查車輛時要注意:車架、前叉等部位不能有裂痕和變形,各部位的螺絲要族緊,車把能靈活轉動。對鏈條的每個節結都要仔細檢查,除去裂縫節,換掉死節,保證 鏈條正常運轉,不要在比賽時裝換新鏈條,避免新鏈條和舊齒輪不吻合而掉鏈,必須更換時,應將鏈條和飛輪一起更換;剎車系統各部件齊全,閘皮與車圈之間間隙 度適合,剎車靈敏有效;飛輪與變速器合作,每個檔位運用自如,傳動迅速,各彈簧的伸縮度適中,變速線光滑暢通。每次訓練或比賽結束後,應將變速裝置全部回 位,減少彈簧壓力,延長變速器使用壽命;檢查各軸承部位的轉動是否良好,有無損壞現象,特別注意旋緊右中腕螺絲;腳套、皮條及腳蹬要完好無損,車座要保持 與橫樑平行,不能傾斜,前後位置適中,座皮若有損壞,立即更換;車輪裝正,若有偏斜或變形,會使車輪上下跳動或左右搖擺,必須校正。 歷史篇 中國是一個自行車王國。可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即一次大戰後至二戰以前的那段時間,北京的高檔自行車都是進口的,英國製造的自行車佔了很大的優勢,英國的車全是手閘,而且是右手後閘,鋼絲帶的質量也特好,高車架者居多(按歐洲人的身材而設計的)。 英國藍牌,平把「K」字輪盤,手閘的閘棍是圓形的,閘皮似一塊硬方橡皮,這一特點,使人遠望便知。但是,這種自行車從二戰以後就不再進口了。 飛利浦車是大路貨,特別是輪盤上有英文飛利浦的字樣,有專為亞洲人製造的車架較矮的車型。售價輛很便宜,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所以很是暢銷。 韓牌、三槍均為英國的名牌車,車架均高,平把,個別的也有翹把,但價格十分昂貴。 鳳頭是一種裝備齊全的老爺車,翹把,全鏈套,前後脹閘,加快軸車頭還帶磨電燈,一般車身為深綠色。還有一種英國車,名「雙金人兒」,平把,高車架。北京那時進口的幾輛車全都鍍亮,特稱「白金人兒」,騎這種車子的人要有洋學者的派頭才行。 德國車有兩種代表性的牌子:德國的藍牌和G字(俗稱勾字兒)都是倒輪閘。德國車有個別的用大輪盤,其大小如小臉盆,混混兒們愛騎,正經人不敢騎。 變速的賽車進口的多是法國的「飛燕」牌的,因為老北京當時的柏油馬路特少,賽車瓦圈細,在土石路上騎容易變「龍」,所以騎者不多。 大把車多為美國進口,有一種木質寬瓦圈的,十分名貴,極為少見,它的實用性很差。 上世紀二十年代,李蓮英的一個孫子愛騎自行車,在地安門大街路東今新華書店處開了一家車行。因為他的個子矮,特從荷蘭進口了一批特製的二六車,是叫「錘手」的名牌車。還有一種倒裝燕式車把短手閘的二六賽車,形式新穎奇特,據說只進口兩輛,在京城視為珍品。 歐洲車,除了德國車外,都用鋼絲帶,所以載重能力差,但單人騎行輕快。 三十年代,日本車大量湧入北京。日本車大部分用壓邊帶,因而載重能力強。均用左手後閘,有的用倒輪閘。二六車型居多,二八車型也有。英國的二八車的標 准重量是18公斤,日本的比它要重10公斤左右。但騎起來也很快,再加上傾銷賤賣,比歐洲的貴族型車如鳳頭差兩三倍的價錢。那時,北京城裡的一些學生、職 員和小夥計們大都騎這一類的自行車。 日本車的代表名牌有菊花、僧帽、鐵錨、富士等。「菊花」二八男車是日本車中造型最美的,翹把,橫樑略前傾,輪盤圖案為三個花束十分漂亮,且騎起來也輕快,為日本車中的上品。 六十年代中期,我國一批永久錳鋼的車型與之相仿。可是矮、寬才是當時日本車的主要特點。 二三十年代的北京車行常常「攢車」(即現在的組裝車),用進口的英、日零件加上若干的國產件,拼裝成整車。冒充英國貨,五花八門的雜牌子,但不敢冒充 名牌,常取「鷹球」一類無案可查的假牌號,質量高低相差很大,售價不一。儘管造假的質量沒有保障,但總的來說也比英、德進口車便宜不少,不講究牌子的普通 市民都選擇這一類的自行車。 淪陷時期,盛行一種用德日車軸、中國自造車身裝配起來的「大把車」。這是從美國學來的樣式。它的車把大而長,中間用小橫架子加固,只有倒輪閘,沒有前 手閘。這種車多為雙橫樑,搬起來相當沉,騎起來大把兜風。它的實用性很差,適應範圍也窄,解放後,這種車子逐漸淘汰。淪陷期到解放初期那段時間,農村盛行 一種用自來水管焊成的車架,它不刷油漆,不加前後的擋泥板,載重量大且不怕磕碰,是一種典型的自造組裝的華北平原農村用車。 二戰以後,國民黨接收了天津日本人所設的自行車裝配廠,開始生產一種燕式把的二八自行車,稱為「中字牌」,這是華北地區第一種國家級廠牌的自行車。解 放後,中字牌改成飛鴿牌,燕把改常規翹把,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上海一帶則運輸到北京大批的冒牌英國的飛利浦車,解放初期便改為「永久」牌。 解放後,特別是五十年代,全國的自行車型趨向制式,牌子型號也就是那幾種。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所有的人騎的車全都差不多。 收藏篇 在北京這座已經擁有300多萬輛汽車的城市,車鈴在清晨划過街道的記憶,變得越來越遠。被譽為「自行車收藏大王」的王明璽老人近日把自己收藏50多年的 「寶貝兒」搬進霸州市華夏民間收藏館,並舉辦預展。今年10月,一座佔地2000平方米的霸州自行車博物館將在河北霸州建成,王明璽老人傾注半生心血收藏 的300多輛精品自行車將在此亮相。 其實,一些老牌自行車早已成為古董,它們的收藏價值正在凸顯出來。 上世紀50年代,自行車在中國普及。那時存車處劃歸公安局管理,也是從那時起,每輛自行車都需要有自己的身份證才能上路。自行車的收藏歷史和自行車的歷史一樣長。 「玩車」的人 霸州自行車博物館是在著名自行車收藏家王明璽先生的支持下建成的。年逾古稀的王明璽在京城的兩千多號玩車族裡算是個人物。他有「三絕」:一絕是收藏的自行 車不但數量多,而且每輛都是名牌。每輛車都有牌照,每輛車至少在八成新以上。二絕是他是老八級鉗工,再舊再破的自行車,到了他手裡,也能整舊如新。三絕是 不但收藏自行車,也研究自行車,自行車的發展史都在他腦子裡裝著。有這「三絕」,使他成為京城有名的自行車大玩家。 半個世紀以來,他把心思都用在天南海北地「淘」自行車上了。在霸州自行車博物館裡展出的自行車都是他一生的心血結晶。 在王明璽看來,作為無污染的輕型代步工具,自行車自18世紀誕生以來已經有200年歷史。在我國,自行車也曾引領了幾代人的消費時尚,不僅見證了世界機械製造業的發展,也承載著人們昔日的夢想與回憶。 王明璽自幼在長春和成機器廠學徒,歲數不大,但車、鉗、銑、刨就樣樣精通,那時他就對集焊接、衝壓、銑刨、噴漆等於一身的自行車很感興趣,發誓要將自行車研究到家,自己親手造一輛最好的自行車。 1953年,18歲的王明璽已經是8級鉗工,那時每月的工資是120塊錢,但每天身邊穿梭的一輛輛自行車總使他心裡痒痒,那時他最愛逛的地方就是信託商 店,每天下班都要去看看,終於有一天,他揣著480元錢走進商店,騎回了第一輛屬於自己的自行車——英國「鳳頭」。到現在他說起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臉上還 掩飾不住激動的神態,「那是一輛最普通的鳳頭,但是當時我喜歡得不得了,夜裡2點鐘起來擦車,把瓦圈擦得都照人,對於我來說,它可是個寶貝。這是1956 年的事,當時480元對於一個普通工人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從此,王明璽就與收藏自行車結下了難捨的情緣。 上世紀60年代,王明璽的家中就有五六輛自行車,收藏自行車的愛好經常使他手頭拮据,一次他在商店看上一輛車價格是700元,他回家湊上所有的錢也只有500塊,最後又讓愛人到她的親戚家借了200元才把車買回來。 為此,王明璽經常是買整拆零,一次他看見一輛飛利浦自行車的車座子,就花170元把整個車買了回來,拆下座子,又把車賣了150元,後來別人出150元要 買他的車座子,他都沒出手。在地震的時候,別人都往樓外跑,只有他回頭往屋裡跑——回去搬車,他說:「就是命不要了,也得把車搶出來。」就是憑著這股痴迷 勁,王明璽收集了一輛輛「稀世珍寶」。他的藏車集中了1910年初至70年代末世界各主要自行車生產國的代表品牌,包括傳動軸、皮帶和鏈條三大系列車型。 「賞車」的人 在自行車收藏界,「崇洋媚外」之風歷來彌久。事實也是如此。 如中國「玩車」的鼻祖——愛新覺羅·溥儀。據說這位末代皇帝騎自行車著迷不說,買車還上癮,甚至命內務府不惜從鹽業銀行貸款購買各國的名牌車。據清宮檔案 記載,溥儀經常留用宮裡騎著玩的自行車有二十餘輛,包括英國的「三槍」牌、德國的「藍」牌、法國的「雁」牌等。 普通人玩車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才興旺起來。當時,從東南亞地區歸國的一些華僑帶來了一定數量的洋車。英國產的「白金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輛車產於1910年,當時全國僅進口了幾輛。1975年,王明璽以1000元的價格買到了這輛車。 一次,他在一位80多歲的老人家裡發現了一輛1910年代製造的「白金人」車,王明璽三番五次地登門求購,每次都帶上厚禮,但同樣愛車如命的老人始終不肯 出讓,直到老人過世,他才花了1000多元從老人孫子的手中小心翼翼地把車接回家。這輛車也是他的藏車中年代最為久遠的。據說當年國內只進口了不到10 輛,留存至今保存完好的僅此一輛。1998年時,一位收藏自行車的英國老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曾「三顧茅廬」找到王明璽,先提出用10萬美元收購他那輛 「白金人」牌自行車,被他婉言謝絕;後又提出用一輛勞斯萊斯汽車來換,仍然被王明璽拒絕了。王明璽說:「汽車可以拿錢買到,老牌自行車多少錢也沒處淘換 去。」王明璽說,他的「白金人」是沒有車標的,當年還有一種「黑金人」,車身是黑色的,有一個小黑人的車標。但這種車已經找不到了。 有價值的自行車不僅貴在歷史悠久,更貴在其所濃縮的機械技術。這些技術甚至有的是迄今無法超越的。如王明璽老人的那輛「白金人」已快90年了,但電鍍還是那麼亮,不長銹。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電鍍究竟鍍的是什麼東西? 英國1887年成立的RALEIGH是一家非常有名的自行車生產廠家。它生產自行車所用管材,是英國人雷諾於1880年發明的不等壁管,以強度高、重量 輕、質量好、價格適中聞名。由於擁有良好的電鍍、油漆工藝,產品經久耐用,騎行幾十年還十分靈巧。其中有一款車的商標酷似傳說中的鳳凰的頭部,俗稱「鳳 頭」。這款車幾乎成了RALEIGH的代名詞。 在王明璽老人收藏的自行車中既有享譽海內外的英國產白金人、三槍等名牌自行車,也有人們熟知的國產四大品牌——紅旗、永久、鳳凰、飛鴿自行車,同時還有他輾轉周折收藏的德國藍牌、賓士自行車以及美國的哈雷自行車、台灣的捷安特自行車。 從一開始的技術興趣,到後來對自行車的痴迷,以至成為自行車製造技術、自行車收藏的名家。從老車再到現在滿大街跑著的各種別緻的新車,變化實在太大。在王明璽老人看來,這些車反映了我國自行車產業乃至輕工業發展的歷程。 隨著自行車博物館的入住,建築規劃用地面積5.5公頃,建築面積38887平方米的華夏民間收藏館又向著打造全國一流民間收藏館的目標邁進了一步,王明璽老人的藏品也找到了歸宿,該自行車博物館建成後也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自行車博物館。 「賽」車 18世紀末,法國人西夫拉克雨後在街頭漫步時,被經過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他驀然發現,應當把四輪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將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世界上第一輛木製腳踏車由此誕生。 自行車的民間與官方收藏史與自行車誕生同期。1817年的dandy-horse,現在仍存放在荷蘭奈梅庚Velorama自行車博物館。在日本自行車博 物館,日本天皇騎過的木馬自行車是鎮館之寶。2007年5月,黛安娜少女時期用過的一輛自行車在英國拍賣,以1200英鎊落槌。 中國雖然號稱自行車王國,但是自行車的生產和技術即便到了今天,也未能走到世界的前列。這也使國產自行車收藏的歷史價值減弱。早期的洋品牌被認為最有收藏 價值。「一漢(堡),二手(牌),三鳳頭」是一些藏家解釋老車價值的口頭禪。「手」牌車在收藏領域的地位僅次於「漢堡」。除了經常提到的「金手」,還有 「銀手」,即商標為鋁製,呈銀色;「錘手」為以手握拳的造型。 除了英國產的這些品牌,荷蘭產的「羚羊」(直譯:小羚羊、瞪羚,在天津被稱為「鹿頭」)、德國產的「鑽石」、法國產的「標緻」等,以及國產的「雙喜」、 「紅旗」、「飛鴿」等品牌自行車也有相當的收藏價值。產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八九成新的鳳頭牌自行車,市場價上萬元。這是由英國RALEIGH生產的。四 川藏家周慶英有輛這個年代的漢堡車,市價已到8萬元。 王明璽有一輛日本1930年出產的宮田車,這是一輛略顯笨重的二六型車,它的價值不僅因為它尚有八九成新,而且因為它是一輛徹頭徹尾的全標車,這在目前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全標車是指該車從標牌到螺母全部是車子出廠時的原裝貨)。 知識篇 山地車輪胎 山地騎行本身就講究安全性和抓地性。一條深胎紋的輪胎基本上可以滿足緊急剎車、碎石跳躍的騎行需求。山地車胎寬從1.5到2.3 不等。騎行阻力也是隨著胎寬度加大而遞增的。不過真正的比賽中,胎紋的選擇學問從雨天到沙土路面各不相同,這裡我們不用多想,只須選擇寬大深厚的外胎即 可。北京單車市場非常的不科學,買giant atx 740 的車輛居然配2.1的寬大外胎,使每個騎它的人都發出嗡嗡的風車聲,騎著它費力百倍。 影響騎行阻力的因素還包括輪胎外表的花紋結構。花紋越淺、中間部位稜角越少的外胎騎起來阻力越小(這裡可以理解為外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在騎行者壓力下的大 小變化,面積越大阻力越大)。同理,外胎兩側的花紋越高,下坡中拐彎感覺越好、平路快行越累。所以,知秋在這裡建議只要你不經常玩耍跳躍、落山的遊戲。一 條1.95以下(含)的外胎足以應付北京周邊的各種環境。 另外補充一點,輪胎騎行阻力的大小還與胎面弧度息息相關。試想一下,一個癟球肯定沒有一個充足氣的皮球滾得遠,說明了凸面與地接觸小自然阻力小。換作自行 車輪胎,道理同樣:優秀的外胎(例如:maxxis系列)可以將氣壓打得很足,而且中凸邊陷,行進輕快;國產的劣質外胎(受橡膠提煉技術影響)厚邊笨重、 兩邊突兀、騎起來嗡嗡作響,只能用作需求摩擦的DH。故此,我們在選擇外胎時,一定要綜合各種因素經驗試購。 市面上有一種平頭胎,價格大概80、90元一條,輪胎中間部分平滑順直,兩邊的部分突兀而強厚。直線騎行時縱向阻力不大,變向轉彎時橫向阻力加大,兼顧越野和公路的要求,很適合山地車騎手長期使用。 山地車小貼士:前胎裝平頭(光頭)輪外胎 + 後胎裝突紋外胎 = 平路省力兼顧越野。 三、輪胎的簡易保養 除了每次騎行之後都要仔細地為輪胎去除雜物,如石子、玻璃……之外,再說說之後如何辦:清理輪胎之後,用水清洗輪胎,再用乾淨抹布擦乾淨,要避免油脂、碳 氫化合物、腐蝕性物質粘到車胎上致使輪胎變質,也要防止陽光直曬。如果長時間不是用自行車,應該輪胎充氣到70-90psi(5-6bar)-----指 公路車,平衡放置. 另外一個原因:輪胎打氣不足的話不但容易爆胎速度也上不去,還有就是法式氣嘴的結構所致,氣越足越不容易跑氣。我現在要兩周才少量打一次氣。正規來說當然 是每次騎完都要放掉一部分下次騎之前再打滿,但我懶得這麼做了。正新的內外胎配合的很好,如果打氣很足就會封得很嚴實。我只有打不足氣的時候才會發現進 沙。 四、到底選擇一次性買貴還是隨時換新? 輪胎不像鋼架,始終敵不過尖利的物品 。200元一條的輪胎和70元一條的外胎遇到非常鋒利石子結果都差不多,內胎更是如此,別指望它能避過爆胎的風險。高價的內外胎肯定比較抗老化,但是用起 來始終沒有新的順手。如果你偏是覺得非那500元一對的公路車胎才像你用的,你真的把它們買回來了,也許有一天你會感到更失落...其實就用那些類似於正 新不超過70元一條的外胎,15元一條的內胎。那500元就足夠你買上5條外胎10條內胎還能再加一盒補胎工具。一出問題就把舊的不要換新的上陣多爽啊。 買米其林的胎我就也不相信其一條能讓你騎5000公里都安穩。 特殊說明:在15天以上長距離騎行中,一副高品質內、外胎還是可以減少你不少載物重量的。 健身篇 長時間的慢速騎行 心率一般不超過最大心率的65%。持續20分鐘以上,會「燃燒」更多的脂肪來供給能量,因此,比較適合以減脂為目的的肥胖者。 快速騎行 可使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85%以上。此時機體主要通過糖原無氧酵解的方式來供能,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無氧運動能力,幫助提升無氧閾值。也就是 說,劇烈運動後的身體不適感將會被推遲,有助於我們從事更高強度的運動,或在高強度運動時堅持更長的時間。此外,快騎對心肺功能也頗具鍛煉價值。 快慢結合的騎行方式 除了能兼顧有氧能力、無氧能力、心肺功能外,還能增加運動的樂趣。如能得到科學的指導,採用更合理的快慢結合鍛煉方式,還會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中速騎行 也就是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5%,是鍛煉心肺功能及身體有氧運動能力的好方法。 健身時最好將以上幾種方式交替進行,但以其中一種為主,同時輔以其他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 此外,健身者剛開始鍛煉時,騎行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一般為20-40分鐘,其間如感覺疲勞,可隔一段時間慢速騎1-2分鐘以恢復體力。經過一個階段後,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長途旅行車該如何配置 1. 車架 論通用性,鋼架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適用性,一旦發生損壞,任何一個小縣城,或者是汽車修理,都可以得到解決。只是現在重量適中,結實耐用 的鋼架子已經非常難買到了。雖然鋁合金架一旦損壞就只能找特種焊接的地方來修理,但因為輕量,廉價,一直在運動自行車市場上大行其道,而其強度也隨著工藝 的提高,達到了一定的標準,所以鋁合金架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選擇鋁合金架子,請盡量選擇帶補強的,對於一些抽管較多,重量較輕的要慎重選擇,它們不 一定會在焊接相連的地方開裂,但是很有可能在抽管的地方受到意外的撞擊後開裂。碳和鈦以及其他材料暫時不予討論。提醒你注意的是,不少架子出廠後,後尾鉤 的螺絲都沒有鎖緊,一定記得擰緊,否則,後爪鉤脫落該有多麻煩,就不用我細說了。 2. 前叉 選擇軟叉還是硬叉,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硬叉顯然效率更高,重量更輕,但是遇到顛簸路面,震的手臂發麻也是常有的事情。軟叉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來自地 面的震動,但是自然犧牲了效率,且重量較重,一旦發生故障,維修也很困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應該根據長途沿途情況來與針對性的選擇,如果主要是在平 坦公路上跑,硬叉完全可以勝任,如果路況非常差,軟叉是必須的。選擇一根質量不錯的帶鎖死的避震前叉是個通吃的好主意,買哪根,聽聽山地達人的意見吧,我 對山地的叉子是一無所知。如果要裝前貨架或擋泥板的話,一定要注意購買的叉子是否有對應的螺絲孔。 3. 碗組 現在的碗組質量都比較好了,哪怕是最普及的VP,正常使用也很少有損壞的,但是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安裝好碗組後,一定記得固定好碗組蓋上的固定螺絲,鎖 的太緊,轉向發皺,影響操控。太鬆了,碗組很容易被來自地面的震動導致變形損壞,架子頭管就很容易在叉子的攪動下裂開,那損失就更大了。另外,跑一定公里 數後,就記得把車上所有應該鎖緊的螺絲檢查一下。 4. 車把 毫無疑問,蝴蝶把是最佳選擇。缺點是偏重,但是考慮到其對舒適性的大大改善,可以隨意選擇握把姿勢,能有效的緩解長途中上半身的疲勞,這點重量上的付出是 完全值得的。理論上來說,燕把比直把應該有更好的彈性,但是實際使用中,我並沒有特彆強烈的感覺到這一點,這2種把用來跑長途也是可以的,加裝副把效果更 好,但總的重量也自然接近蝴蝶把了。 5. 把立 選擇可調角度把立。其效果不僅僅是可以調整角度,其實也有效的調整了上管等效長度,能夠更好的適應路況的變化,做有針對性的調整。只是這種把立結構稍微複雜一點,重量也要重很多,市場上可選擇的不多。實在買不到,找個尺寸合適,強度足夠的把立也行。 6. 座桿 是否該選擇減震座桿?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減震往往帶來的是騎行效率的降低,所以很多人不太喜歡,但是長途旅行舒適第一,效率其次,放棄了舒適性,往往 會讓人難以忍受,而最後被迫放棄計劃。減震座桿可以有效緩解長途顛簸,值得考慮。現在幾乎所有的品牌旅行車上,都把減震座桿做為標準配置,相信是有自己的 道理的. 7. 把套 蝴蝶把自然要選擇那種長長的把套了,那樣你就可以用任何一種你喜歡的姿勢趴在車上。其他車把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海綿的把套不是特別耐用,很容易破,但是 吸汗,硅膠的硬一些,但是握持感很好,也比較耐用。可根據個人喜好或大家的共同推薦來購買。長途旅行,帶一對備用把套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東西也很輕便。 8. 貨架 長途旅行車可以通過安裝前後貨架來達到大量負重的目的。貨架一定要結實,且負重能力強。必須是在後三角上用螺絲固定的那種,通過座桿固定的那種長途旅行非 常不可取,不僅不能大量負重,而且對騎行影響很大,非常容易失控,還容易導致座桿斷裂或車架變形。不少前叉還有配套的螺絲孔,可以安裝前貨架,能進一步的 提高車子的負載能力。 9. 輪胎 或許你喜歡1.50的光頭胎帶來的高速感覺,或許你喜歡2.35甚至更寬的胎帶來的抓地力,但是長途旅行,這些都不是最好的選擇。26X1.95的內外胎 是最常見,也是最通用的選擇,內胎應考慮美嘴的,法嘴的適用性太差,另外,準備兩個美嘴轉英嘴(大街上最常見的那種氣嘴)的轉接環,這樣,隨便找人借個氣 筒斗可以打氣了,尤其是在你沒有氣筒或工具不能用的情況下。700C絕對不是一個是好的選擇,試問:一旦你的輪胎出了任何狀況,在大街上隨便找一個修車 攤,能拿得出700C的內外胎嗎?長途旅行事事難料,在偉大的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穿行,選擇26寸輪胎的山地車,絕對是最穩妥的選擇。 10. 牙盤 寬大的褲腳是非常容易被牙盤刮到的,甚至卷進去,所以,帶護盤的牙盤是個不錯的選擇(帶護盤的牙盤多見於一些低端入門產品,有的牙盤也可以額外安裝護盤, 只是不太容易買到),但並不強求,因為你完全可以用一根束腿帶來達到同樣的效果。個人非常推薦在牙盤上多加投資,強度好的牙盤可以顯著的提高效率,而且很 少變形和快速磨損,需要提醒你的是:牙盤上如果有盤釘的話,一定要記得自己再鎖緊一次,而且長途途中最好定期檢查一下,這是非常容易鬆動的地方,當你發現 的時候,往往螺絲已經丟失,而丟失了一個,其他的也會跟風,旅途難免半途而廢。 11. 中軸 拆裝過車子的人都知道,中軸是非常難安裝的,不僅需要使用專用工具,而且,稍不留意,就會損壞五通的螺紋,所以,在長途旅行中,你幾乎沒有機會換中軸的,應該盡量選擇結實耐用的,強度第一,對重量不必過分要求,畢竟這點重量,比起行李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2. 中軸螺絲 選擇一對防水中軸螺絲吧(注意:有方孔和ISIS等不同規格,需要和中軸配套使用),雖然不一定有什麼太顯著的防水效果,但是無論是鎖緊還是拆卸,用內六角就可以操作,是非常方便的。 13. 腳踏 非自鎖腳踏較好,如果使用自鎖,推薦自己準備修補件,開拓者的培林腳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請一定注意,第一次上腳踏一定要上緊,否則在大腿的驅動下,鬆動的腳踏會損壞曲柄上的螺紋,最後螺絲孔損壞變形,腳踏和牙盤都會報廢,長途騎行也就變成戶外徒步了。 14. 傳動搭配選擇 很多人認為用大盤帶小飛能跑的更快,或許這可以獲得一個更快的極限速度,但是絕對不會提高你的平均速度,甚至說,這是個完全錯誤的選擇,大力氣,低頻率的 蹬踏,往往肌肉很容易酸痛,短暫的速度或許很快,但長途絕對跑不起來,保持一個合適的頻率,均勻的發力,往往能讓你跑的更遠。而要做到這點,就要選擇合適 的傳動搭配,所以,牙盤推薦42-32-22這個範圍左右的,後飛選擇11-30左右範圍的,這幾乎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地形,千萬不要選擇48-38-28 對11-21等類似這樣變態的選擇,你會很快的疲勞,而且無法堅持下去。 15. 該選擇幾速的問題 到底多少速才夠用?21速,24速,甚至27速?有多個檔位的組合,自然可以讓變速更細膩,能更好的適應你,但並非檔位越多越好。3*7和3*8速都是常 見的選擇,並不推薦3*9,因為太專業的東西,在高檔自行車並不普及的中國,其實是非常冒險的,而且配套的鏈條太薄,太脆,往往沒有7速8速的鏈條來的粗 壯和有韌性。 16. 花鼓 一直有人擔心,快拆的花鼓是否安全?是否會在路途中脫落?實際使用中,只要安裝得當,我還沒有發現有快拆斷裂,導致人受傷的事情發現,而用螺絲固定的花 鼓,也並不一定就堅固的很,考慮到快拆帶來的調整和修補的便利,這點冒險還是值得的。至於SHIMANO為代表的滾珠花鼓,還是NOVATEC為代表的培 林花鼓,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滾珠花鼓不像你想的那麼脆弱,幾千公里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培林花鼓修復性固然好,但是沒有專業工具和配件,你也一樣不好保 養。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真的選擇SHIMANO的花鼓,盡量選擇檔次高一點的,大家有口皆碑,認為比較耐用的,而培林花鼓的話,前2後 4的強度理論上來說比前2後2的要強度更好,修復性更好,雖然實際使用當中,這種體會並不明顯,考慮到價格差距不大,前2後4的更好。 17. 剎車 毫無疑問,V剎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沿途道路非常泥濘,甚至可以考慮吊剎(當然,現在好的吊剎不是很好買到)。我沒有說公路的夾器,因為我前面已經說過, 跑長途最好還是用山地車,不推薦碟剎是因為不好維護,我有朋友的車在長途中,受到輕微的碰撞,就導致碟片變形了,騎行非常費力,後來只好拆掉,慢行,才勉 強對付回來。 18. 車圈 一定要購買雙層圈,至於是刀圈還是平圈看個人喜歡,我個人長途旅行比較喜歡平圈,強度不一定比刀圈差太多,但彈性好一點,能非常有限的緩解一些路途的顛 簸,現在基本都是鋁合金的車圈了,越貴的圈不一定越好,只是可能更輕量而已,便宜的圈不一定強度不好,只是厚重一點而已。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圈編製的好, 只要特別便宜、質量太差的圈,都可以支撐很長時間不發生較明顯的偏擺。 19. 輻條 不一定非要使用特別昂貴的輻條,輪組強度其實更關鍵在編製,很多人抱怨車子的輻條總斷或是輪子過一段時間就偏擺了,其實很多時候,這並不是輻條質量的問 題,更不是圈的強度的問題,而完全是編圈技術不過關。一般來說,幾十塊一套的輻條帶條帽就可以了。找一個手藝出色的老師傅(別去路邊攤,他們連編圈器都沒 有)幫你多調整幾次,輪組基本就穩定了。另外需要提醒你的是,不要用新輪子跑長途,一般來說,因為物理特性或者是磨合等情況,一般新編製好的輪圈使用一段 時候後,都會有一點變形,再重新調整一次兩次,就很少會發生斷條或嚴重偏擺的情況了。 20. 鏈條 首先你的鏈條要和你的其他零件配套,雖然9速的鏈條可以用在7-8速上,但 9-10速的鏈條往往更薄,沒有8速的來的皮實。還有一個小秘訣可以告訴你的是,萬一鏈條斷了或壞了,把損壞的那幾節拆下,在修車攤找一段國產變速車的鏈 條裝上,也可以支撐一段時間,足夠你找到新的修補零件。越專業的東西,針對性越強,通用性就越差,行走江湖,還是低調點好。 22. 指撥 和變速配套就好了,轉把和指撥完全看個人喜好。個人喜歡指撥,一檔是一檔,心裡感覺乾淨利落。轉把也很有特色,變速快,而且總給我一種騎摩托的感覺。 23. 前撥 前撥的類型和種類實在太多了,而且又偏偏要說山地的前撥,這是我最一竅不通的東西。總之,要和架子和牙盤配套,有的前撥是上拉的,有的前撥是上下拉都可以 的,另外還有安裝在五通上的E型前撥等,而且有的前撥只支持最大42齒,有的可以支持48齒,SRAM的前撥還好些,數量不多,SHIMANO的產品線拖 曳前後二十年,型號多如牛毛,估計他們自己的技術人員,隨便抓一個前撥和牙盤過來,都不敢一口咬定是否能夠配套使用。可能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前撥和牙盤是 一套的,或是找老李這樣裝車經驗豐富,擅長「八國聯軍」的老同志討教一番才好。 24. 後撥 現在的高檔自行車變速系統已經幾乎完全是SRAM和SHIMANO的天下了(camp等也有山地變速系統,但是國內很難買到),建議後撥至少應該選擇A系 列以上的(比如ALTUS、ACERA、ALIVIO),TY系列質量其實也不差,變速一樣很准,但它們多數用於無後爪鉤的架子等,而且一般最多只支持到 7速(也有例外,比如,TY22等就可以很好的支持8速),時間一長後,也難免不太好用,至於更高級的變速器,則是看個人經濟情況了,它們同樣耐用,只是 可能在精度和重量上有所突破而已。 25. 水壺架 有的車架可以裝3個,有的可以裝2個,還有的只可以裝1個,架子的選擇看個人喜好,但一定要記住選擇儘可能結實的,以用手大力的擠壓不會變形的為好,否則使用幾次,就變形,讓人的確鬱悶。 26. 飛輪 一個飛輪正常的使用時間是多少?要針對使用環境和使用強度來說,但一般情況下,足以支撐5000公里,完成長途旅行不成問題,個人推薦HG50或同類檔次 以上級別的飛輪,這其中有點個人原因,我朋友上西藏用的使HG30-8的飛輪是新的,在途中居然發生了斷齒。新飛輪和新鏈條一般不會跳鏈,舊鏈條和舊飛 輪,問題也不大,但是飛輪和鏈條新舊搭配,往往容易跳鏈,所以需要磨合。 另外要說的是,我並不推薦給飛輪和鏈條什麼的上太多的油,適可而止。否則,太多的油飛濺出來會弄髒褲子,而且可能沾染更多的沙子和泥土,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27. 車線 車線是易損耗品,一般幾千公里就要更換一次,但長途在外,車線的修補件不好找不說,就是有,更換也不是很容易的,(你至少需要鬆開不少地方,然後重新截線 管和掐線),請一定注意車線的潤滑和線管的防塵,還有接頭一定要用線封掐緊封好,否則一旦散開,不僅不美觀,而且容易鬆脫。看看下面這些小東西,他們只增 加很少的重量,卻可以為你減少很多麻煩。 28. 前後泥板 這個東西其實看路況,如果你確定沿途天氣和路況不會太差,不裝也完全可以,如果趕上雨天或是泥濘的道路,無論怎樣防護,一要會弄得渾身是泥。 29. 包 請你一定明白:永遠不要背著包騎行。騎自行車的過程中,除非挺直腰板和向後仰著,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身體向前傾的姿勢,這已經給了腰部一定的負擔,如果 再背著一個厚重的包,距離腰肌勞損的日子就不遠了。旅行應該是快樂的,雖然過程可能艱苦,但你完全應該過的更舒適一些。長途騎行能否成功,往往在於你能堅 持多長時間,意志再堅定,也不一定能抗得住身體的疲勞。東西不多的話,只選擇後馱包就可以了,最大容量有80升的,如果還不夠的話,還可以在前叉上裝貨 架,安裝前馱包。2個加在一起容量足有120升,而且前後都負重,可以有效地避免頭輕腳重(否則上坡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後空翻)。有人喜歡裝個車把包,這 是可行的,地圖、相機等常用的小東西,完全可以裝在裡面(有的車把包還有地圖袋,展開地圖夾在裡面,低頭隨時就可以看見),但千萬不要裝太多的東西,否則 車把太沉,轉彎會很困難,容易發生危險。 30. 車頭燈 頭燈主要用來幹嗎?自然是夜間照明,但嚴格來說,我是非常不推薦夜間行車的,尤其是在漆黑的夜晚,騎行在國道上,無數瘋狂司機駕駛著超載的貨車,還可能不 開頭燈或尾燈就呼嘯而過,而且再強的頭燈也很難看清路面的詳細情況,總之,夜間騎車非常容易發生危險,不過旅途難料,如果真的要趕夜路,也沒辦法(這裡提 醒各位,做旅途計劃一定要周密,你要確切的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具體里程來制定計劃,不可貪多,同時做好兩手準備,如果趕不到,在哪裡提前休息,都是要考 慮的問題)。車頭燈不一定需要照多遠,十幾米已經足夠。但應盡量選擇電池容易買到,且亮度高,照明面比較大,而且密封比較好的,最好多準備一套電池和備用 燈泡。至於究竟該買哪種,市場上大把的選擇,在這裡不作具體推薦。 31. 車尾燈 尾燈絕對不是用來照明的,而是用來提醒別人注意避讓的。單純的反光鏡遠遠沒有一閃一閃的紅燈更能引起別人注意。這並不需要多大的亮度,但是最好有很好的穿 透力(這些正好與頭燈相反),能夠在霧天也讓別人注意到你(有人在白天霧天騎車的時候,也把前後燈都打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提醒了別人,也保證了自 己的安全)。所以盡量選擇一個穿透力強,一閃一閃的尾燈吧,還有,一定要選擇安裝牢固、不易脫落的,長途的顛簸,容易導致尾燈丟失,而你也很難能及時發 現。 32. 反光帶 反光帶的效果同樣是通過反光引起別人注意,而且安裝方便,粘貼或捆綁後不容易脫落,價格也很便宜(雖然效果還是沒有車尾燈來的好),你完全可以在車上,騎行的衣服上都貼上一些,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3. 騎行褲 有不少人抱怨說,騎行褲子並沒有什麼效果,造成這種原因,往往是穿著不當,或是褲子的造型不好、襯墊太薄造成的。多投入一點,買一條COOLMAX襯墊厚 一些,做工好一點的褲子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騎行類的服裝多是滌綸面料的,透氣性好,容易洗滌,而且乾的也比較快,長途旅行的話,穿一條,帶一條,兩條輪 換足夠了,需要特別提醒你的是:穿騎行褲是不穿內褲的!我是非常喜歡穿帶背帶的長褲的,因為背帶褲不會對腰部有束縛感,很放鬆,而長褲可以有效的避免腿部 皮膚的灼傷(儘管我皮膚本來就很黑),唯一的問題可能是方便的時候有一點不方便,其實不是太大的問題,這種衣服的彈性都很好,如廁的似乎後也不會太費勁。 有一種騎行內褲也不錯,像普通內褲一樣穿在裡面,外面套一條運動褲子,至少從後面看上去,視覺上不會覺得臀部那裡太齷齪。 34. 騎行上衣 上衣並不一定是必需的,一件貼身的滌綸外套也一樣可以替代,好的騎行上衣,只是更透氣舒適,樣式更美觀,外形更專業,後面可能還有3個小口袋,可以讓你放 點零食而已。我還是比較喜歡長袖子的,還是怕被晒黑。另外一個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如果選擇騎行服,胸前的拉鏈一定要選擇開的比較長的那種,因為高強度的 騎行會導致大量出汗,而開口過小,散熱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5. 頭盔 我不想再強調頭盔的重要性了,不帶頭盔不一定出事,帶頭盔不一定就沒事,但有總是要比沒有強的,人民幣可以論張數,頭卻只有一顆。長途旅行還是非常有必要 帶頭盔的(長距離的上坡騎行,有不少人都不帶頭盔,甚至一些環法車手也是這樣,上坡往往速度較慢,可以理解,但最好還是佩戴為妙)。帽子並不是一個好的選 擇,幾乎對頭部起不到任何保護效果。選擇一個輕量、堅固、透氣的頭盔是應該的,有碩大的透氣孔,通風效果自然好,內有合金骨架,強度可靠,帶 COOLMAX內襯,佩戴舒適,有的頭盔前部還有防蟲網,是一個很體貼的設計。過去,山地和公路頭盔的一個很大區別就是,山地頭盔有帽檐,公路沒有,但現 在越來越多的頭盔設計成可拆卸帽檐,而越來越多的人戴頭盔都不裝帽檐了,其實帽檐的主要作用是遮陽,但一定的負面作用是遮擋視線,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調和 的矛盾,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至於怎麼樣選擇頭盔,在我的不少帖子中都有過說明,這裡就不贅述了。 36. 碼錶 其實你完全可以路碑來確定自己的里程數,但是很多地方沒有路碑,很多地方路碑不準(這種情況我遭遇過多次,最神奇的一次是剛才還是80KM,突然就變成 50KM了)。所以碼錶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可以根據它計算距離,調整自己的行程和安排,而且有的馬錶甚至還有背光功能,在夜間也能看的清楚(SIGMA 的新款碼錶在這點上做的非常之好,就是有一點點費電)。我並不是很推薦無線的碼錶(我的那套無線的,很容易受到干擾,經常能看到我以轎車的速度前進),有 線的理論上更安全可靠一些。SIGMA和CATEYE是國內賣的比較多的2個牌子,質量都不錯,防水也很好,值得推薦。另外提醒你的是:不要相信大超市裡 面三四十塊錢的那種做工粗糙的碼錶,我和我的朋友買過和用過幾乎所有的類似這樣的廉價碼錶,遺憾的是,它們都因為種種不如意和質量問題,被丟棄了,得不償 失。便宜不一定沒好貨,但太便宜了,質量的確值得擔心。 37. 眼鏡 如果視力正常,那麼恭喜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騎行眼鏡,外表很酷,又有一定的實用效果,還可以防止小飛蟲或灰塵進入眼睛。如果你是近視眼,那麼很遺憾, 你還是就老老實實的佩戴你的近視鏡上路吧。個人非常不推薦佩戴隱形眼鏡,戴騎行眼鏡騎車,長途旅行不比平時,風吹日晒,不幹凈不說,眼睛也很容易乾澀,加 上不透氣,對眼睛損傷極大。我曾經買過多副可以安裝鏡片的騎行眼鏡,但是很遺憾的說,沒有一個能讓我滿意,騎行眼鏡貼近臉部的設計和近視鏡片的安裝本身就 有很大的衝突,而且這往往帶來眼鏡重量的顯著增加,鏡片也非常靠近眼鏡,不僅效果不好,也非常容易進水氣,讓眼前一片模糊。最後要提醒你的是,有的眼鏡是 多種鏡片可換的,顏色不同,用途也不同(具體內容參考我其他的帖子)。另外,如果選擇騎行眼鏡,一定要根據臉型選擇,現場佩戴比較好,好看的鏡子戴不上, 戴上的鏡子卡的頭疼都是常有的事情,鼻托一定要是那種柔軟有彈性的,而鏡腿可以保證大角度的彎折也不折斷的比較好。 38. 手套 我太喜歡這個東西了,每次出行都會佩戴,地面的振動很大一部分會通過車把傳遞給騎手,劇烈的長時間的振動,很容易讓你肩膀酸麻,手臂僵硬,手掌積血,把套 固然可以緩解很多震動,而配合騎行手套共同作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我經常長短各準備一套的,長手套可以保暖防風,短手套,適合天氣溫暖的時候佩戴,手指 露在外面,操控手感也更好。選擇做工結實,用料好的手套就是了,另外,手套也分尺寸的,最好親手佩戴選擇適合自己的尺寸,否則,太大松框,太小壓迫手掌, 血液循環不暢,容易疲勞,還可能導致凍傷。 39. 工具 行李已經夠多了,還要我帶大量的工具?這簡直太難為人了。所以,長途旅行,還是選擇結實耐用、小巧方便的組合工具吧,我最喜歡的是SIGMA的PT16口 袋工具和JET的鋁管氣筒。PT16的好處在於,小小的工具幾乎集成了所有自行車上最常用的幾種尺寸的工具,而且還帶有拆鏈器和翹胎棒(這裡要指出的是: 那拆鏈器並不是很方便使用,而翹胎棒居然是塑料的,我已經折斷好幾個了,氣筒選擇鋁的比較好,我過去那個塑料管的已經壞了,而且該氣筒帶有氣壓計,可以比 較方便的控制輪胎氣壓),再準備3根金屬翹胎棒,一套補胎套裝基本就夠了。 40. 胎墊 長途騎行,扎胎是難免的,但一副好胎墊可以降低扎胎的幾率(你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每次扎胎的時候,都檢查一下內胎扎在什麼地方,是靠近車圈的一側還是靠 近輪胎的一側,如果是輪胎一側的話,屬於正常情況,安裝前一定要記得檢查一下外胎內側,看是否有什麼雜物殘留,如果有發現,一定及時清理,如果是內胎靠近 車圈的一側破了,則很有可能是胎墊的問題)。如果我還沒有講清楚的話,請參考下面這個精華帖子:http://www.chinabike.net /newbbs/ ... 031&replyID=&skin=0裡面已經寫的非常詳細了。 41. 管夾 管夾用於固定坐管,選擇合適的高度後鎖緊就可以了,主要有內六角螺絲固定和快拆的2種。多數情況下,坐桿的高度一旦固定,就很少調整了,長途旅行中,調整 坐墊的機會也不多。所以,選擇固定的管夾或許更適合,快拆管夾不使用工具就可以很方便的調節高度,但是鎖緊強度差一些,而且如果夾的太緊的話,下次拆開時 往往很難拆開。考慮到長途旅行是一定會攜帶工具的,所以非快拆的管夾是個更穩妥的選擇。 42. 撐腳 撐腳,顧名思義,用來支撐車子,我用過很多種撐腳,卻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特別結實可靠的(28大杠的撐腳設計是最棒的,但是現在的車子好像很少有這樣的設計 了),又要支撐有力,又要靈活摺疊,而摺疊機構本來就不是很可靠。經常是時間一長,就開始變形,或是摺疊或固定機構開始鬆動,有時甚至會因為重力原因突然 鬆脫,造成安全隱患。如果行李非常多,那撐腳更是很難支撐住車子的重量的,何況腳撐的重量都不輕,長途旅行也是個不小的負擔,所以,請慎重考慮是否安裝腳 撐。個人建議是:多數情況下,你並不需要。真的要停靠車子,找個乾淨的地方靠邊放倒也一樣可以。 菜鳥篇: TREK---FX7.3——城市旅行車TREK 的FX 系列車型是08年最新引入中國市場的,原來主要投放歐洲市場。 FX系列車型設計的主要考慮是:介與山地與公路之間的運動用車,兼容城市通勤、運動鍛煉、長途旅行,三種功能一體。 車輪的尺寸為700C,與公路的輪子一樣大,比較大的輪徑,每轉動一圈的路程也就更長。 外胎的寬度為32C,比公路車胎寬,比山地車胎窄,並且是光頭胎,騎行時阻力就非常小,但也不會想公路車那樣容易扎破胎,用著山地車騎行的穩定優勢,又有公路車的輕快優勢。 牙盤齒數為 48-38-28,也是比山地齒盤大,比公路齒盤小,比較合適城市與長途的騎行踩踏頻率。 整車重量非常輕,大概是11KG不到,比山地車輕很多。 此車設計時考慮到長途旅行的需要,有專門的後貨架安裝孔,還有前貨架安裝孔,也可以安裝檔泥板。平時騎行不必安裝,走長途是裝上就OK了。 前叉設計為硬叉,沒有避震器的能量損耗,提高了傳動效率以及騎行速度。 此款車適應路面需要排除顛簸的石頭路。基本上全國都能騎,就是不能去西藏。西藏的路太過顛簸。如果是去西藏旅行。不推薦此款。有別的款可以推薦。

實用篇 怎樣給鏈條上油+ 個人心得 1 首先講最常見的毀車的情況: 一般我們新車上都是有層油的----我是指鏈條上, 不過那個油不是潤滑油, 應該是做保護的機油,是為了考慮到存儲鏈條可能時間比較長,避免鏈條生鏽腐蝕,這個油可不是潤滑油。 騎行一段時間後, 需要上油, 上油的宗旨是:「過猶不及」,這點一定要記得, 大家可能見到過有些人的車鏈條啊,飛輪啊都是黑色的,油汪汪,粘乎乎的樣子, 這可是最忌諱的,這樣就典型的是屬於上油多了, 這樣的車子在騎行的時候非常容易粘灰,不管是國道還是山路, 長時間騎行下來更加骯髒,粘上在鏈條和飛輪上的沙子會和車子轉動一起參加磨合,這將大大增加自行車行走系統的磨損速度,記得我們維修的一個客戶的車 3000km不到, 一套deore9段27速的行走系統就磨損得跳齒了,後撥導輪摩得很尖!鏈條間距很大,飛輪的齒和前齒盤的齒也磨損得很尖,導致騎行時候大力的情況下嚴重 跳齒。如果按照正常保養上油的話,這樣的系統至少可以跑7,8km以上,也有客戶跑了10000多km,所以不要輕易懷疑你的變速行走系統的壽命。 2 油是肯定要上的: 不上油也不行, wolf『s 自行車潤滑油, 縫紉機油,wd40萬用潤滑清潔劑,高檔自行車專用潤滑油,這些都可以使用在自行車鏈條上,各有優缺點 ,世事沒有完美,只有合適我們的需要和用途, 而且要注意使用方法, 但是什麼摩托車機油什麼的就算了,舉例, 、比較粘; wd40 清潔效果很好, 但是潤滑性不是很強, finishe line 專用潤滑油挺好, 有些還摻加了特伏龍,vax 臘制什麼的, 不臟褲子, 潤滑保持性好, 但是價格貴, wolf,s 潤滑油小瓶體積合適,價格便宜,效果一般。。。。等等不一而足。 3 如何上油: 3.1 只能向鏈條上油, 其他車子任何地方不要上油,切記! 極端錯誤的毀車行為--往花鼓裡面噴油,往中軸裡面噴油,套用一句時髦的話,上述做法都是人間悲劇了。 3.2 千萬不要噴在外胎上, 不要拿到wd40亂噴一氣,用個抹布在鏈條下面檔著,向鏈條上面上油。 3.3 高級的上油的境界:「干飛濕鏈」。 什麼意思呢?好的上油是讓人看不出來上過油, 而不是油汪汪的,只要鏈條活動的關節之間有油(一般有110幾個關節呢,哈哈),其他的地方都不要有油露在外面的樣子,那些露在外面油很容易粘灰和沙子上去,切記,所以最好上了油呢, 用抹布擦擦, 這樣就行了。 3 上油的頻度: 總是保持鏈條關節之間有些油就行,不要多,有點就行。 缺油的情況就是後撥鏈條騎行起來兮兮嗦嗦響,甚至上面有銹跡斑斑,這樣是需要上油的,如果你今天打算出去騎行個100km的越野,也可以之前上些油,明顯 這一天騎行輕快多了,這裡說一句, 如果是wd40,即使你早晨出發前上油,然後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去青龍山的100km 很惡劣的路況越野,那麼在你回程的時候這些油就差不多了,如果是finishiline , 就沒有問題了. 可能上面的這篇文章很多車友都看過,或者轉載過.我剛買車的時候也看過這篇文章,每次給鏈條上油的時候都按照上面所說的那樣盡量達到高級的上油的境界: 「干飛濕鏈」。我一直用的灰色finishiline,每次上油的時候也都非常的仔細,每次都是一個關節一個關節的上油,因為害怕上多了,所以每次都是一 個關節一滴油的樣子.以前總是聽見騎行的時候轉動機構發出相聲,但是總沒有找出原因.今天騎車出去突然想到會不會是油沒有上夠,於是趕緊回到家,又不鏈條 所有的關節上了遍油(這次上的要比往常多一些,幾乎多了一倍)。上好油後試了一下,以前煩人的聲音已經基本沒有了,而且傳動也很順暢了。 這車買來騎了近1400公里我才明白今天是第一次把油上夠。 通過這些事,我也有很多的體會:1、雖然 上油的宗旨是:「過猶不及」,但是也不可像我剛開始那樣上的太少,但是也不宜太多,特別是夏天,塵土比較多。2、鏈條清洗過後上油,要比一般情況下稍微多 上一些。3、上油盡量仔細,一個關節一個關節的上,只需點在關節處,一般至少兩小滴。4、一般現在用的最多的是finishiline、wolf『s (屋伏石)自行車潤滑油、縫紉機油這三種,其中以finishiline最好,當然價格也較貴,縫紉機油最便宜,但是很黏,很容易粘灰。如果是到塵土較多 的山路等地方,最好是不要上縫紉機油。5、關於上油的周期,有的文章里說是200公里左右上一次油,我個人認為無須按照這樣的死理辦,自己可根據騎行的路 況,天氣等多方面的因素給自己愛車的鏈條上油,當你感覺車子的轉動系統發出較大的摩擦聲音,騎行中感覺不太順滑的時候,那說明你該給鏈條上油了。6、既然 說了上油的周期,那就的說一下清洗鏈條的周期,到底什麼時候該清洗鏈條?我認為這個時間是很模糊的,沒有什麼特定的時間,並且這和你所使用的潤滑油有很大 的關係,如果你要的是finishiline之類的潤滑油,那清洗的周期相對就要長一些,如果是用的縫紉機油,那就得洗的稍微勤一些了(因為縫紉機油很 粘,很容易粘灰)。7、最後說一下怎樣清洗鏈條。我一直是用煤油清洗(買不到的朋友,我可以幫忙買),效果很不錯。如果你的鏈條裝了魔術鏈扣,那麼直接拆 下來放進裝煤油的瓶子里搖幾下,過兩分鐘拿出來晾乾,然後裝上上好油就可以了。如果你的鏈條和我一樣沒有魔術鏈扣,那你就只有拿一個較深的小碗,把煤油到 在裡面,然後放到鏈條下面(車輪一定要用報紙擋住),把鏈條一段一段的放到碗里,不停的搖動,你會發現碗底很快就有一沉澱。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指正。當你熟練的掌握了上油的技巧,能合理的給你的愛車鏈條上油,你會發現上油良好的鏈條會使 你在騎行中感覺到順滑和舒適,同時雜訊也更小,不至於讓那煩人的雜訊影響你愉快的心情.[給愛車的鏈條上油是一件看似簡單,卻又有些複雜的工作,熟能生 巧,希望大家都能達到高級的上油境界! 發展篇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一九七七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當時,一群熱衷於騎沙灘自行車在山坡上玩 樂的年輕人,突發奇想:"要是能騎著自行車從山上飛馳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於是便開始越野自行車的設計製造.正式命名為山地車則是在兩年後的事。從 此,"速降競技"作為體育比賽中的一個新項目嶄露頭腳.運動員騎山地車沿規定的下坡線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為勝,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 自行車雖然始於歐洲,但美國人發明的山地車卻一掃傳統的自行車概念,將一股新風吹遍全球。 在爬山單車運動中,法國選手在當今國際賽事里已發展成一般新勢力,與其它勁旅如美國、澳洲等成為了此項運動中的領導者。法國首先在今年世界錦標賽的下坡項 目(Downhill Event)中高奏凱旋曲,其中車手富爾洛斯(N.Vouilloz)及加舒特(Gachot) 分別取得男子下坡賽的冠,亞軍。女子下坡賽方面,舒(A.C.Chausson) 則替法國在青少年組的賽事中贏得另一面錦標,值得注意的是,她在這組別中奪魁所做出的時間,竟然比高級組的選手所做出的紀錄更快,可見法國在下坡項目中實 力非常強大。 越野賽項目方面,荷蘭的班贊斯(B.Brentjens)力壓群成為男子組冠軍,女子組 桂冠則由加拿大女騎士仙黛(A.Sydor)取得。這批新加冕的世界「山路之王」,在今次征服了德國黑森林之後,明年將要接受一個更大的挑戰--爬山單車 已獲國際奧委會正式排准,並已在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首次登場作為競賽項目。 爬山單車的賽事共分為3個項目:下坡賽(Downhill Event)及雙人彎道(Dual Slalom)與滑雪比賽同名項目十分類似--前者是車手分別滑下一條下坡的賽道然後計算最短時間完成者勝出。後者是兩名車手在兩條並列的下坡道上同時滑 降,以Z字型邊行駛邊飛躍土坡,最先到達者為勝。至於越野賽(Cross-Country)顧名思義是在野外的大自然環境下進行,賽程全長通常大約在16 至24公里之間,其中不少於1/4的賽道是未經任何人工修葺。所有比賽的訣竅都是恰到好處得沿著既定的軌道,避免多走冤枉路。 一名可卡因毒販步出美國西雅圖市商業區一家破舊的旅館,走向他的汽車。他上車時,一名警察向他走去,他立即啟動引擎,一踩油門,把車開進街上的車水馬龍之 中,他認為自己已安全逃脫,因為他在以30公里的時速行駛,徒步的警察是無法趕上他的,而交通擁擠的街道又過於狹窄,警車無法超到他的前面。 那毒販沒有料想到西雅圖警察局配備了最新武裝:自行車。毒販在路上左穿右插,也始終無法擺脫騎著21速登山自行車的警察梅斯。毒販轉入一條橫街之後, 梅斯用無線電話通知在另一條附近街道巡邏的一名警察,叫他騎自行車接力追趕。那傢伙每轉入一條街,都發現有騎自行車的警察在追他。最後,那汽車開進了一條 死巷,毒販成了瓮中之鱉。自行車巡邏隊又建一功--迄今為止,他們已抓獲了3000多名罪犯。 利用自行車幫助抓捕罪犯,只是自行車革命的其中一項。由於製造自行車的技術改進,加上人們對環境保護和健身的日益關注,騎自行車已從便宜的代步方法轉變成為既時髦又健康的活動。 70年代中期美國出現了一批騎自行車的加州人,他們騎著21速的登山自行車沿著山間小路蜿蜒登山,成了一項新穎的運動。一些越野運動愛好者相互挑戰, 在北加州一條山路舉行驚險的自行車競賽。他們把這種比賽叫做"加油",原因是自行車跑道極其陡險,每次比賽完畢,制動器中的潤滑油都會全部耗盡,必須重新 補充。傳統的自行車過於單薄,禁不起碰撞,於是人們紛紛將車改良,譬如加固車架,改用較寬的輪胎,增加5到10個變速檔,使用強力懸臂制動器等。到了 1980年,首批山地自行車在加州上市。 山地車(Mountain Bike)的名稱則是一位來自聖·巴巴拉的自行車狂熱份子吉姆·麥克里姆首先使用的,他建議將這類型的改良式自行車命名為山地車。 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山地車越野競賽名叫雷派克(Repack) 。是在一九七九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在美國北加州泰馬派山的一條防火道上舉行的。在美國境內有許多的高山,有些有路,而有些沒有路可以供人登山,但是它一 定會開闢一條可供救火車行駛的山道以便森林火災發生的時候可以上山救火,這條山道往往非常簡陋,沒有柏油路面,只是就地取材,用碎石子鋪成,反正只要救火 車能開就行了。泰馬派山的這條防火山道全長2900米,垂直高差400米,最小的坡14度最大的20度。第一次比賽時,賽完全程的改良式"老爺車"到達終 點時(從山上往下沖),剎車部份的剎車油已在下山猛剎的過程中耗盡,冒出陣陣白色的濃煙 ! 為了紀念這一次比賽,從此泰馬派山的這條防火山道便被命名為雷派克路(Repack Road),所以雷派克競賽可說是現代山地車競賽的開篇。 有著生意頭腦的日本自行車組件製造商日旅公司和島津公司搶先生產了山地自行車。島津公司以製造當時的換檔變速器著稱。這種換檔變速器主要用於多用途自 行車,和傳統的那種不同。傳統的換檔變速器換檔時,需用手去拉或推車架上的槓桿,島津公司的換檔變速器則是裝在把手上的,用手指一推就行,在山區顛簸的路 上最為理想。該公司對換檔變速器又做了一些改進,使自行車在全速前進時也可換檔。隨後,他又把山地自行車的"騎士"喜歡的強力懸臂制動器加以改進,使其效 率更高。到了1988年,島津公司須傾全力生產,才能應付市場需求。1990年,該公司自行車組件的銷量上升到原來的4倍。 1986年,山地自行車(又名越野自行車)在美國的銷量為150多萬輛,占自行車總銷量的12%。1990年就上升到50%,在歐洲則佔35%,銷量最多的是法國和義大利,佔45%。 有人曾經騎山地自行車到非洲吉里曼加羅山頂,也有人騎這種自行車橫越撒哈拉與戈壁大沙漠,在中國長城飛馳。歐洲至少有9個國家舉辦全國性的登山自行車錦標賽,巴黎--達卡越野自行車大賽成了一項著名的國際大賽。 由於越野自行車比賽盛行一時,許多職業運動員藉此以維持生計。這種比賽有時還十分危險,車手在泥土跑道上騎車下山時,速度每小時達到90公里。 工藝的改進也有助於把登山自行車熱潮擴展到城市。越野自行車的車架結實,能負載騎車人所購買的物品,也能應付道路上的坑窪。車座彈性良好,而且設計的 讓騎車人可以直著腰板坐,使騎車者感到舒適。還有,它的重量比普通自行車輕了約3公斤。當踏板平均每分鐘轉80圈時,如果把變速器調到18-21的最低 檔,車速為每小時10.5公里左右。如果調到最高檔,車速可達每小時42公里左右。在交通擁塞的城市例如倫敦、巴黎和羅馬,交通繁忙時,汽車的平均時速還 不到18公里。 重量與速度間的相互關係,促使自行車製造商不斷設法使產品的重量減輕,大部分優質自行車架都是用鉻鋁合金鋼管製成的,這種賽車用的合金管,厚度已經減 到0.4毫米。專家相信,比鋁還輕的鎂是製造車架的更理想的金屬。近年來環法自行車大賽用的自行車有一部分就是用鎂製造的車架。在義大利米蘭的一家小工廠 里,自行車製造商已選定用碳纖維和加固的工藝聚合物來製造自行車的車架,使這種由一個革命性傳動機構提供的自行車重量不超過1.3公斤。 最新推出的山地自行車輪子的直徑只有43厘米(傳統的為70厘米),輪胎的氣壓達到每平方厘米6.2公斤,蛛網狀的車架像桁架橋。因為小輪車比較堅固、輕盈,轉彎比較靈活,加速也比大輪車快,桁架式車架把各部分連為一體,而且比目前任何別的車架都結實。 自行車的速度越來越快,勢將成為更具有吸引力的交通和運動工具,不管它的形狀如何,也不管它是怎樣製造的,明日的自行車必定比過去任何時候的都更容易騎,並能提供更多的樂趣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保養篇 判斷你的車是否正常的幾個簡單方法: 1.花鼓 *沿橫向搖動車圈也不產生鬆動的為佳. 2.鞍座 *上下左右搖動也不產生鬆動為佳. 3.剎車 *操作剎車把時,左右剎車桿進行均等位移的為佳. *剎車塊能夠正確地與車圈接觸為佳. 4.輻條 *輻條拉力均等,不鬆動,不生鏽為佳. 5.牙盤 *旋轉曲柄時無橫向及縱向偏移的牙盤. *為了保證良好的變速性能,牙盤及齒輪不應該有明顯的磨損及缺損. 6.腳蹬 *上下方向搖動也不會產生鬆動為佳. 7.中軸 *沿橫向搖動曲柄也不產生鬆動,迴轉平順的為佳. 8.變速內線 *選擇無鬆弛變形,筆直的內線為佳.變形的變速線不能保證正確的調整. 9.前變速器 *牙盤與前變速器導板處於平行狀態的為佳,並且與導板的間距應為1-2mm. 10.把手 *左右方向搖動也不產生鬆動為佳. 11.氣門 *氣門與車圈盡似成直角狀態的為佳. 12.車頭碗組 *前後方向搖動手把也不產生鬆動為佳. 13.剎車手把 *輕握剎車手把時不發生扭曲變形為佳. 維護與保養須知 1.對著自行車噴水將泥土塵埃衝掉,如果髒的不厲害,用布擦凈即可. 2.細小難擦的部位請使用刷子刷凈. 3.鏈條是最易便髒的零件.使用廢布擦乾淨後塗好潤滑油,擦淨餘油. 4.用干布將水氣擦乾. 5.在零件的各活動部位上點注潤滑油,這樣可使其活動靈活,並能起到防鏽的作用. 5.*注油的部位 @齒輪和鏈條 @變速桿內部及剎車手把 @變速器 @腳蹬軸部 *注油時請注意不要將油滴濺落到車圈上。

第 0 帖

低檔車整車介紹(轉) 按廠家順序來: 1、 Decathlon 迪卡儂的東西總的來說偏貴,但是有兩款迪卡儂的入門山地車性價比很高,首先拿出來說一下。 一是499的維他命山地車,硬叉、傳動變速系統都是最低檔的,實際上介于山地車和菜車之間,但是它的性能絕對對得起這個價格。至少架子的大小是標準的,強度也足夠,變 速也好歹能用,而這個價格上的其他代步車往往都是五花八門的異型架,騎上去腿能不能伸直都是個問題。這款車對於騎車出遊完全是足夠的,而且同樣價位上很難再找到類 似的車。 二是1299的rockrider 5.2,配置和比同價位的車相比出現了質的飛躍。這麼說是因為價格與之相近的Giant的ATX 670、690,以及Merida的勇士pro的傳動系統用的都是7速旋飛 ,旋飛的強度不高而且將來換用其他運動用車標準配件的時候需要做很大的改動,嚴格地講用旋式飛輪的車還不能算是合格的運動用車。變速系統上面個人感覺rockrider 5.2 的裝車理念也不錯:指撥用好一點的(EF50),前後撥為了節約成本低一檔(前C050,後Atlus),畢竟指撥對精準變速的貢獻還是要大一些。另外據說rockrider 5.2的車圈 也更好一點,沒有認真比較過。Rockrider 5.2的弱點在於前叉,調節幅度幾乎可以忽略,而且偏軟,公路上高速騎行會比較吃虧。另外據用過的人反應rockrider 5.2的胎墊比 較差,建議換一個。 Decathlon的低端車還有799的入門山地,其實就是499的維他命加一根極菜的前叉,不是很推薦。Rockrider系列再往上還有rockrider 6.3、8.1 、9.1,其中rockrider 8.1有 人用過以後說不錯,不過已經不屬於入門車了,介紹從略。 至於公路車,迪卡儂1999的公路性價比確實很高,可惜車圈是650C的,內外胎購買不易,在有roadstar的情況下還是用roadstar好一些。 2、Giant 說實話Giant的入門車自從07年1月全面提價之後已經沒什麼值得推薦的東西了。以前硬叉的bora和hunter作為600元左右低端車還是很不錯的,可惜這兩款車也停產了。現在感 覺捷安特唯一的優勢也就是車店較多買起來方便,至於售後服務沒有經歷過不太好說。不過還是簡單寫一下常見捷安特入門整車的配置和價格: 捷安特近年新出的1000元左右的"城市山地車"五花八門,比如Oyea、Lava、Hunter 1.0/2.0、Hawk等等,價格一般在千元左右,我對這些車不是太了解,如果有人有興趣可 以認真寫一下。總的來說還是不太推薦用這些車作為入門車輛,因為它們的定位本來就不是運動用車,性價比和ATX系列或者美麗達的勇士相比都有較大的差別。如果非要買的 話可以挑這些系列裡面不帶任何避震的款式,因為這類車加一個低端避震前叉的款式往往要加上200-300塊錢,非常不值的。另外不推薦買帶後避震的Ucan系列,那個後避震的 架子絕對是雞肋,平地上瀉力,拿去玩速降或者飛台階強度又遠遠不夠。 ATX 670:好像已經漲價到1298還是1398了,車架可能強度好一點,套件用的還是Tourney的後撥和SIS的前撥,其他東西也沒什麼值得說的了,指撥是EF-29的,飛輪是6速旋飛 ,並且沒有快拆。 ATX 690:漲價之後ATX 690已經賣到1500多了,據說有些地方還賣1590,非常無語…… ATX 690比670整體高一檔,後撥換成了Atlus,剎車換成了TEKTRO的,鏈條、車圈、坐墊等等也都有提高,而且前後輪都有快拆了。可惜飛輪還在用7速旋飛,非常雞肋的地方, 應該是最貴的裝旋式飛輪的車了吧?另外690和670的架子都可以安碟剎,當然換的話花鼓也要一起換。 ATX 750:居然漲了200塊錢,現在要1898了,其實漲價以前和美麗達的公爵還是可以比較一下的,現在…… ATX 750比690又高了一個檔次,可以算是標準的運動用車了,8速卡飛,後撥換成了Acera,前撥還是SIS,可以升級到碟剎。 ATX 770:其實就是以前的ATX 755,後來型號改為770。本來覺得770還不錯,Alivio的前後撥,新款Acera的牙盤,Manitou可調前叉,這個配置賣到1998元還是可以的。現在 漲到了2198,不知該怎麼說。 以上提到的是捷安特入門山地車的新系列,車架是梯形管架。另外已經停產的型號有ATX 660、ATX 680和ATX 740,分別相當於ATX670、690、750換上老式的圓管車架,可能其 他地方也有一些小的改動,沒有認真比較過不好說。這些都是曾經的首選入門山地車,現在應該只剩少量庫存了,價格上大概比它們的換代產品便宜100-200,以前的價格大概 是ATX 660: 998元, ATX 680: 1298元, ATX 740: 1698元。 再介紹一下捷安特的入門公路車: 還是先從speeder-x這樣的偽公路車說起,畢竟speeder-x可是滿大街都是的車。捷安特的低端"公路車"款式實在比較雜,近年推出的windspeed系列我都沒有親自騎過,疏漏之 處還望指正。 Speeder-1:其實就是單速的speeder-x,只要398塊錢。speeder-1可以看作彎把的28大杠。其實還是有性價比的,不過屬於市場上絕跡多年的車型,不多說了。 speeder-x:街上最常見的"公路賽車",分02款和05款,02款比較常見。speeder-x的配件相當低檔,車圈是27寸,架子不標準,700c的輪組要使勁敲才能裝在speeder-x上面, 再就是speeder-x的剎車較差,制動能力堪憂,變速精準更無從談起。02款的speeder-x以前賣698,現在應該早停產了。05款的speeder-x要貴100塊錢,車架、剎車均有改善, 車圈換成小刀圈了,看起來更像一輛真正的公路車,但是實際性能的提升有限。speeder-x確實可以騎到較快的速度,但是由於以上原因,不推薦把它作為入門公路車。當然,s peeder-x有點像28大杠,還是比較皮實的,拿到路邊的修車攤上也能修,如果不怕手疼的話拿來改造一下當旅行車還湊合,應付普通的自行車自助游更是完全足夠。 speeder-lx:升級版的speeder-x,車圈換成了700c的,原裝外胎寬度是25,但700c*23的公路外胎一樣可以用。另外變速、剎車的改進都很大,當然配件仍然在用shinamo最低 檔的東西,中軸也不是密封的、飛輪是旋飛,另外還帶一個橫著的副剎把。想玩公路車但是實在預算緊張的人還是可以考慮一下speeder-lx的,新的賣998。要注意的地方有兩 個,一是高速狀態下伸手去撥梁變容易失控,二是真正的公路車是沒有那個副剎把的,剛從speeder-lx換到公路車的時候很可能會四處摸索那個副剎把然後摔出去。 當然,speeder-x和speeder-lx也屬於停產車型,庫存不知道還有沒有得買。 Windspeed 700:沒有真正騎過,屬於speeder-x的換代產品,應該和05款speeder-x差不多。 Windspeed 900:屬於speeder-lx的換代產品,比lx好看不少,性能上差別不大,不過貴了一些,漲價以後好像是1158,未經確認。 接下來簡單說一下風標系列,曾經很經典的入門公路車。 windmark、windmark-1、windmark-2都是相當古老的車型,如今基本上只能在二手市場上看到,01版的老款風標則幾乎早已絕跡。 01版的老款風標大概相當於speeder-lx,不過車架是很輕的鋼架,windmark幾個字是花體的,偶爾可以在二手市場看到它。 windmark:以前賣2998,停產多年了,幾乎用了全套3300套件(好像只有牙盤不是sora的),鉻鉬鋼架。很好的入門公路車了,套件上面基本到位,但是輪組比較菜。 Windmark-1:以前賣1999,也已經停產了,用了半套sora,曾經是最便宜的帶手變的入門公路車,當然零件也都使用的最入門級的。另外好像還有不帶手變的風標-1,便宜400 塊錢。 Windmark-2:以前賣1298,也已經停產了,現在似乎有人拿來當菜車…… windmark-2沒有用sora,用的是更低檔的2200套件,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風標-2的飛輪還是旋飛 ,強度不夠高,很可能搖車衝刺幾次飛輪就不行了。 windmark-x:1598塊,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買到,和風標-2相比架子輕了很多,飛輪用了卡飛,可惜中軸仍然比較菜。另外不知道為什麼還是加了一個橫著的副剎把。不管怎 么說,風標-2或者風標-x都勉強算得上入門公路車了,之所以說勉強主要是因為沒有手變。公路車不帶手變的話一方面反應慢而且不安全,另一方面比賽中如果伸手去撥變速 桿那麼後面的車手對你的意圖將一清二楚,進攻的隱蔽性根本無從談起。公路車比賽中場面瞬息萬變,足夠靈敏、精準的變速非常重要,所以才會出現Dura-ace和Record這樣 昂貴的變速系統。 風標-2200/2500:風標-1和風標-2停產後的替代品好像是風標2500和風標2200,漲價以前分別賣1398和1598,這兩款車我都沒有騎過,只是因為學校里有人拿它們當菜車才有 機會認真觀察過。風標-2500是2200套件,飛輪8速,後撥是一個從沒見過的型號,不是sora;風標-2200看上去和風標-2差不多,梁變、7速旋飛。 接下來的OCR系列仍然算是入門車,不過我對OCR系列不是很清楚,只能簡單說說。 OCR 3500:算是OCR系列裡面最熟悉的車了,我第一次比賽就是借的OCR-3500。架子是Aluxx的鋁架,有人說OCR的架子軟,不過我沒騎過好車也比較不出什麼來。其他地 方都是中規中矩的入門公路車配置了,sora的8速系統,雙軸夾器,Giant rim的低檔輪組,漲價以後居然賣到了2758,接近美利達roadstar race的價格了,汗。另外還有OCR- 1,比較老的款式,沒見過實物,搜了一下圖片好像和OCR 3500差不多,據說和OCR-3500隻有前叉不一樣。 OCR-2:不帶手變的OCR,用的2200套件,飛輪也是8速的。以前在路上見過有人騎。另外好像還有用4400套件的OCR-7,以及OCR-3和OCR-3300,可惜都沒有見過實物,不好 亂說。 ZIP: 好像還分ZIP-1和ZIP-2,不過常見的只有ZIP-1,一般被當作公路車來用,速度也不錯,但是嚴格地說屬於公路越野車,寬胎、V剎、避震座桿。ZIP-1從設計上來看算是很好的 長途用車,當然零件的檔次並不高,還在用SIS系統和旋飛。 ARK: 很標準的旅行車,以前價格在1700元左右,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得賣。ARK的設計主要是針對持續很多天的長途出行,700C車圈、蝴蝶把、避震前叉和座桿、山地用的Acera變速 系統、擋泥板都只為了這個而設置的,這樣的車速度不快,但負重能力強,騎起來舒服,跑長途比普通山地車更有優勢 Merida: 不知為什麼,美利達千元以下的低端車幾乎見不到,因此從勇士系列開始介紹。當然事實上美利達千元左右的山地還是不少的,比如雄獅,誰如果比較熟悉的話可以補充一下 。 勇士:最大的優勢在於價格,998塊錢。大概對應捷安特的ATX 670,tourney後撥+低檔鋁架+3*6速指撥+一根菜前叉,不過前輪是帶快拆的。另外還有一種勇士DX,用的是轉把 ,便宜100塊錢,沒有見過實物。 勇士pro:非常普及的車型,屬於勇士的增強版。後撥換成了Atlus的,前叉可調(調節幅度很小),前後快拆,1298元,性價比很高。和迪卡農同樣價格的車相比不足之處在 於07版勇士 pro的飛輪還在用7速旋飛,強度有問題而且升級的時候需要大換血。(06版勇士pro是卡飛,但前叉比07版差一些) 勇士 comp:換上線控碟剎的勇士pro,要1699,如果不是經常通過極端泥濘地段或者茂密草地並且預算實在有限的話還是別考慮了,這個價格的碟剎山地車實在是…… 公爵(Duke):性價比相當高的車,價格1600左右,06款和07款都很常見,07款的車架作了強化處理。公爵屬於比較標準的運動用車了,8速系統,密封中軸,TGs可調前叉,後 撥是Acrea的。 另外公爵系列也有公爵 pro,公爵pro用了rockshox J1前叉,後撥是alivio的,M465線碟,2600左右,已經不算入門車了。再就是2007年公爵和公爵pro之間又加了一檔公爵RS ,可惜從來沒見過什麼樣。 另外美利達的入門山地還有亞歷山大和維多利亞兩款女式車,價格和配置分別對應勇士pro和公爵,只是架子換成了斜梁架,塗裝也比較女性化,這裡不再拿出來仔細說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拓荒者,專門的旅行車,價格1700元左右。優點:有發電花鼓帶的前燈、座墊鬆軟,避震坐桿,舒適性好、蝴蝶把,提供多種抓握方式,長途騎舒服、無上管, 適合後面馱包很高的情況下從前面下車、五通上面有把手,提拎方便、有擋泥板,下雨不會甩水、 前後都能放馱包。缺點:牙盤容易變形、蝴蝶把海綿雨天吸水、重量大、中 軸是10元那個VP的、前後輪不是快拆、前叉也較差。 接下來介紹一下美利達的公路車 這一部分非常難寫,一方面美利達千元以下的低端公路車很少見,確實無從了解;另一方面美利達的入門公路車命名系統非常混亂,比如常見的903、904、905都有ROAD系列、 EXTREME系列和歐版三種,因此難免有一些疏漏之處,希望有人能出來補充。 按照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順序來介紹: 急速(EXTREME)系列: 急速900:我騎過的第一輛公路車,和speeder-x一樣屬於底端產品,以前售價648元,絕跡多年了。架子是鋁的,比較輕但是強度不高,車圈強度更差,剎車也不好,當時騎了13公里 莘庄就追尾了,車圈嚴重變形。 急速901和902我都沒騎過,特別是901,只在車店見過一次,估計是庫存貨,只要598。902見過兩輛但是都沒認真看,感覺也是speeder-x這個水平的車。 急速903:我曾經的座騎,也是老車型了,但似乎還有庫存可買,1298元(渠道合適的話據說可以更便宜)。急速903是定位類似於風標-2的入門公路車,車架是鋼的,很重,變 速也是梁變,中軸是菜中軸,輪組是非常重的大刀圈,夾器是單軸夾器,很難收拾。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急速903的飛輪是7速卡飛而不是旋飛。 急速904:和903相比車架換成了鋁架,當然也貴了200塊錢。 急速905:急速系列的其他車都是01年的老型號,但是急速905是04年新出的公路車,7998元的低檔公路,已經不算入門車了,這裡不再提及。 Road系列: Road應該是02或者03年的型號,作為急速系列的升級版而出現的。 Road 903:不太常見的車型,平把公路,平把公路用的r440指撥+2200套件,2198元,可惜我只看過照片,其他的東西不好亂說。 Road 904:所謂的9042,roadstar的前身,價格和roadstar一樣都是2248元。這應該算是真正的美麗達入門公路車了,也是當年相當普及的車型。配置是很標準的入門公路配 置:大半套sora套件,低檔刀圈,普通鋁架。 Road 905不算入門車了,這裡不再提及 F開頭的新系列: F-800、801 放在一起介紹了,一個568元,一個648元,急速900和901的替代品,美麗達最低檔的"公路車",很便宜但是個人不推薦買。車架是鋁的,車圈是看上去很漂亮的刀圈,論速度可 能比speeder-x快一點,重量也輕,但是實際碰撞結果表明美麗達這個檔次的車遠沒有speeder-x結實。 F-810、F-820:僅僅是傳說中的車,在車店找來找去沒看到。F-820據說是和speeder-lx類似的車型,998元。 F-830:1500以下入門"公路車"的首選,和903相比提升非常大,車價是鋁的,輪組比903要象樣的多,換了雙軸夾器、密封中軸,除了沒有手變以外作為入門還是不錯的。 05年以後新的系列: Roadstar(流浪者):Road 904的換代產品,非常正統的入門公路車。架子塗裝很漂亮,一樣是中規中矩的入門車配置:大半套sora、TREKO雙軸夾器,普通牙盤,普通刀圈輪 組,和ocr相比優勢主要在價格,2248元。需要注意的是roadstar的車架是壓縮架,即上管相對長,因此上身短、腿長的人可能會不適應。 Roadstar Race:升級版的流浪者,手變換成了高一檔的R500,牙盤、花鼓也有升級,價格是2998元。如果有比賽的需要並且預算充足的話還是可以考慮的,畢竟sora反應確實很慢。 另外美利達還有一些不屬於入門車的公路車性價比也很高,值得一提的有6998元的幻影及其07版的換代產品迅雷。 幻影:半碳車架、碳叉、105套件(不全)、鈦弓座包、Alex 320輪組 迅雷:TFS鋁架、碳叉、套件是5500和5600混用的、Shinamo R561輪組 著名的平路輪組Alex 320不多說了,R561輪組是R560的升級版。值得一提的是國外做的一個高檔輪組測評報告中竟然提到了R560輪組,報告中列的其他產品的可都是ZIPP 808 這樣的頂端配件啊……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喜得勝,這個牌子的車塗裝花哨,外形很像高檔車,並且價格低廉,400多就可以買到"24線輪組高檔公路跑車",800多就可以買到"高拉力鋼車架、前後避 震、雙肩前叉、前後碟剎、shinamo18速高檔越野車"……但是這些車的質量實在實在是不敢恭維,屬於典型的中學生裝B車,最好還是不要把這種車買回來當作你的運動用車, 珍惜生命,遠離廢鐵。當然,也不能說喜得勝完全是靠這種劣質車在騙錢,據我所知近年來喜得勝也確實認真做了幾款比較像樣的山地車,可惜對此實在沒有研究,不好多說 ,以後真的有誰買喜得勝的車的時候再來補充吧。 至於其他的國內品牌,比如永久、鳳凰、三斯、飛鴿……很不幸我還沒有發現可以拿來做自行車運動入門車的型號。不得不說的是國內的自行車行業是非常畸形的,盲目追求 廉價和花哨,曾經認認真真地做運動車的中華大名反而早早地退出了中國市場。以前國產的"仿運動車"還只是形形色色的後避震,現在慢慢的四連桿車架也有人敢仿造,而且 一眼看去還挺像NRS的架子,幾百塊的車也敢裝碟剎,街上500塊不到的"公路車"居然也敢用24根輻條的"輪組"。對於這種車,還是那句話:珍愛生命,遠離廢鐵。

經濟版自行車旅行攻略 一、認識篇 單車旅行為戶外運動的一種方式,以此方式旅行,其優點在於行動自由、豐儉由人,可以簡單、快樂的享受旅行,覽盡沿途風景,廣泛近距離接觸風土人情、歷史地理! 你可以有一千一萬個理由讓自己開始單車旅行,但無論什麼理由面對旅行的本身都是無力的,當你完成旅行,你將認識到其本身就是一種財富,原本的理由都不再成 立!要正確的看待旅行,最重要的是他帶給你的感受,他給你的人生態度帶來的改變,這樣的經歷值得紀念和回味,最好不要抱有其他目的!同時我提醒諸位即將邁 入這個行列的驢子,騎車旅行是很容易上癮的,離開喧囂的城市,在農田、山野中穿梭,呼吸的空氣帶著泥土花草的芳香,你就會戀戀不捨了!欲罷不能的時候千萬 不要罵引你入行的人! 二、裝備篇 個人認為裝備永遠不是最重要的,當然很多職業玩家的裝備很考究、很昂貴,他們有自己的樂趣!不必羨慕他們,作為貧民,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窮人有自己的裝備、自己的快樂! 自行車:這是旅行的基本工具,在旅途中最重要的是生命,其次就是你的車了!貧民選車必須恪守經濟實用的原則。「不求最好只求最貴」那是那些牛叉富人的目 標,我們要的是實惠,在適用的基礎上越便宜越好,所以買車以前最好多找幾個人問問,通常諸位老驢都諳熟當地的車店,或者熟悉網路上的淘寶之地,若得到他們 的幫助,你就省錢又省心了!不過若是裝備發燒友,那你就慘了,數來數去,兜里的銀子也不夠買個輪子! 建議新手買一千元左右的品牌車,國內可靠的牌子無非是阿米尼、捷安特、美利達,其他諸多有名沒名的牌子和他們都有較大的差距,新手對於零件和保養都不熟悉,選擇品牌車可以使整車比較合理,又有一定的售後服務保障! 車型的選擇則看你的行車路線,山地車的適應能力毋庸置疑;旅行車是中庸的選擇;公路更輕便,但對路面的要求過高,如果一直是在國道上走,不走偏遠、艱苦的 地方到也可以!一千元左右的車只能說夠用,而不能說是好,這個價位上山地不可以飛山,公路也不能飆速度,實際上你選擇的是一種經濟耐用的全地貌車! </p><p 頭盔:必須!頭盔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視,而他非常重要,戴頭盔就像買保險,最好是用不到,一旦用到的時候就是出現危險的時候。也許你騎20年車也不會出現一次危險,也許你騎一天車就出現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麻痹大意。< 馱包:像白求恩的藥箱一樣,這裝備是從馬背上演變過來的!買成品要幾百元不等,如果自己改裝就便宜的多,買兩個或者三個軍用背包,改裝一下,算上加工費, 有100元左右也能搞定了,結實還防水!如果你看起來也像個軍人,那軍營綠的馱包或許在旅途中給你帶來些方便!如果不帶很多東西那一個背包就足夠了,千萬 不要背上,你的肩和背會受不了,用彈性的膠皮繩固定在後坐上,不要用繩子,不管綁的多緊在旅行的顛簸中都會鬆動,丟一兩件東西就夠你哭的,取東西也不方 便!彈性的膠皮繩就是摩托車那種,綜合市場里就有,2--3塊一條! 工具:都是蠻重的東西,所以要精簡。兩個活扳子(10--15元)、扒胎起子(3個10元)、多用螺絲刀(基本型號的六角、花螺絲刀、平螺絲刀、輻條扳子 等25元)、阿米尼打氣筒(20元)、備胎(一條10元)、多用工具刀(包含鉗子、錐子、刀子、起子、螺絲刀、措等)。 碼錶:西格碼的具有即時速度、總里程、當前里程、時間幾項功能就可以!也有幾十塊的車表,功能少一點,但也夠用,防水性能如何不得而之。如果太窮可以免去,有一個會方便很多! 地圖:一份詳細的地圖是旅行的必須品,不要省,30多元的全國公路地圖冊夠用了!比起GPS這不算奢侈。地圖盡量選擇新版,各級公路分的越清晰越好,最好是不同顏色標註,各城鎮之間有公里數! 窮人的裝備總是簡簡單單,實用夠用就行了!不過必要的裝備還是要捨得投入,不然會在路上給你帶來麻煩,那你付出的可能要更多了! 三、旅途篇<br/> 建議沒有做個長途旅行的新手先做些距離適中的短途作為適應性的訓練!距離以200公里以內一天往返為宜,具體距離依據更個情況而定!個人認為距離和強度因逐漸增強,在路上你要經受的考驗的不只是旅途的辛勞,如果旅途的疲憊就已經讓你受不了,那麼就沒什麼樂趣可言了! 自問,你是否是個願意苦中作樂的人?旅途的本身必定是艱苦的,你要忍受各種各樣的困難,諸如飢餓、寒冷、暴晒、缺水、蚊蟲叮咬和來自交通、人群、野生動物 等各方面的威脅,當然不必害怕,在一次旅行中,很少有人會遇到以上所有的問題,但你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做好身體上的準備來應對旅途中的氣候條件變化和運動 的強度是必要的,做好心理準備是更必要的,往往人的精神力量可以超越本身的力量,只要你堅信可以做到,堅持下去那多半會成功。 長途旅行一定要做詳細的計劃,這時就要充分利用你手裡的地圖,計劃好每天的行程和落腳點。地圖最好能顯示出高度的差異,然後依據你本身的體能、坡路的多 少、天氣的原因等會造成影響的因素去制定和修改計劃,落腳點最好選擇比較一些小城鎮,消費低,又具備一定的居住、補給、安全等條件。 保養篇 1.保護自行車電鍍層: (1)經常擦拭。一般說來,每周宜擦拭一次,應用棉或軟布把灰塵擦掉,再加些變壓器油或機油擦拭,如果遇上雨淋水泡時,應及時用清水洗凈,擦乾,再加點油。 (2)騎車不宜太快。平時,飛快的車輪會將地面上沙礫掀起,對車圈形成很大的衝擊力,使車圈受損。車圈嚴重的銹洞,大都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3)自行車電鍍層不能與食鹽、鹽酸之類物質接觸,也不宜放在煤煙熏烤的地方。 (4)電鍍層如有銹跡可用少許牙膏輕輕拭去。自行車鍍鋅層如幅條等不要擦拭,因為表面生成的一歧暗灰色的鹼式碳酸鋅,能保護內部金屬不受腐蝕。 2.延長自行車輪胎的壽命:馬路的路面大都是中間高兩邊低,自行車行駛時,必須靠右側。因此,輪胎的左側常比右側磨損得厲害。同時,由於重心靠後,後輪一般比前輪磨損快。如果在新輪胎使用一段時間後,把前後輪胎調換使用,並調換左右方向,這樣便可延長輪胎壽命。 3.保養自行車外胎:自行車外胎耐磨性好,承受負荷大。但是,使用不當常常會加速磨損,出現龜裂、爆破等現象。平時,使用自行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充氣要適量:內胎充氣不足造成的癟胎,不僅阻力增大,騎車費力,而且加大了車胎與地面摩擦面積,使外胎加速磨損折裂。充氣過足,加上日晒,胎內空氣 膨脹,胎內簾線容易被脹斷,會縮短使用壽命。因此,打氣要適量,寒冷天氣可足些,夏天要少些;前輪氣少些,後輪氣要足些。 (2)不要超載:各種外胎的側面都標有它的最在載重量。如普通外最大載重量為100千克,加重外胎最大載重量為150千克。自行車載入和車子本身重量是由 前後兩個車胎分擔的。前輪承受總重量是1/3,後輪為2/3。後書包架上載重幾乎全部壓在後胎上,超載過重,加大了車胎與地面摩擦,特別是由於胎側的橡膠 厚度比胎冠(花紋處)要薄得多,經常重載易變薄出現裂口,在胎肩處爆破。 4.自行車鏈條打滑處理法:自行車鏈條使用時間長了會出現濃牙的現象。這是由於鏈條孔的一端磨損造成的,如採用以下方法,可以解決滑牙問題。 由於鏈條孔有四個方向受磨擦,所以只要打開接頭,翻個個,把鏈條的內圈變做外圈,受損的一面不直接同大小齒輪接觸,就不再打滑了。 揭開超低價位的「高端車」面紗~ 前段時間到我們這裡賣自行車的一條街轉了轉,忽然發現便宜的「高端車」越來越多了 四五百就能買一輛前後避震喜馬諾變速系統的車子,而且看起來強悍結實~~~~ 還看見一款忘記了什麼牌子,前後避震帶後碟剎居然只賣680元~!~!~!~! 汗。。。:001 :001 如果是在以前,或者在還沒有接觸美利達捷安特的高端車之前,我也許會選擇這樣的車子來作為自己的愛驢 不過就像一個車友說的,這樣的車子勾引mm和小偷還不錯,真正使用就不行了。。。。 以下是轉自車友論壇總版主老李的見解~~: 現在的很多民用車除了仿冒專業車架的外形外,剎車,避震,車架,傳動都是到了破銅爛鐵都稱不上,稱為費鐵倒是更加恰當,因為車上連鋼都很少採用,我們在車 店就常碰到這樣的用戶,他們常拿我們車子的外形來和那些車做比較,比如你這個車子沒有我在某店見的300元車子漂亮,或者就是用鈦合金車對鐵車進行比較, 比如你這個車子這麼貴要幾千,別人那裡可以買10台了,有的時候真搞的我哭笑不得。 其實就破爛的價值,一斤的廢鋁還能買15斤廢鐵的價格,且自行車這個東西也決不是越重越好,現在由於整個國內自行車工業都在盲目的比價競爭中,使得生存在 這樣的夾縫頂端的高檔自行車在價值不受人接受認識的時候更是難上加難,普通車行業已經不再把車子的耐用性,車架合理性,制動可靠性,器材的輕量等考慮在 內,而是從零件的偷工減料粗製濫造下做文章,往往新購買車的用戶首先考慮的是價格,而這種消費觀點使得那些車廠生產出來的車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唯一取勝 關鍵就是誰價格最低誰車賣最好。 高檔自行車市場其實有時也是如此,有強勢媒體宣傳的品牌往往賣的快賣的好,而品牌宣傳不夠的東西,即使做的很好很好,也會從市場上淡出,比如大名車就是個 典型的例子,那個年代大名的axis-r採用了整套xt套件,馬委克車圈,wtb輪胎,3次抽管的k2車架,價格僅3700元,如此有競爭力的產品就是今 天的組裝車配件成本銷售都不可能搭配出來啊,也就是這樣的產品也會從市場上消亡,可悲的是在其消亡後的數年,很多資深的自行車ds才認識到它是多麼經典的 產品,騎不爛的車架,很多訓練配置在axis-r車架上改來改去,改到最後才知道那個原先搭配的才是最合理強度最好的,這樣才能認識一個品牌可悲啊! 出現這樣300元的前避震車在今天好像是個驚喜,但是在你玩車多年後你可能觀點會和今天有所轉變,你可能會可悲的認為這種產品的出現是中國自行車工業的恥辱 ================================ 看了之後的確有很深的感受。之前提到的那輛四百多元的前後避震喜馬諾變速系統的車子,後來和專業人士去看才發現喜馬諾是假冒偽劣的。不過這樣的車子的確是 很有市場,而且市場定位相當的好,滿足了大部分人愛面子又貪便宜的心理。不得不佩服單車公司的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做的不錯。 但是這樣的車子如果真正被剛入門的不知情的車友作為入門車來用的話後患無窮。萬一哪位朋友騎著這樣的車子走青藏線,可能剛出格爾木軸就不行了,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同時也可能泯滅了一顆熱愛單車的心。。。。。。

經驗篇 1.確認你的補胎工具里有個氣嘴的塑膠蓋子.如果氣嘴不幸漏氣了這個蓋子還可以補救. 2.備胎時把氣嘴卷在裡面,這樣放在衣服口袋裡就不會被氣嘴刺到了. 3.裝外胎時把商標跟內胎的氣嘴裝在同一邊.這樣從內胎破的地方就容易找出外胎的破洞. 4.破胎後把外胎翻過來仔細查看裡面有無小刺.用指甲把小刺從顆粒面挑出來. 5.不要用補胎組裡附的砂紙或金屬磨刀.清潔內胎用一條濕潤的毛巾就足夠了. 6.把新內胎稍微打氣到有點鼓起.裝進輪胎里.放置好氣嘴後把外胎一邊塞進去,再塞進另一邊. 7.在塞較硬的外胎邊緣最後的部份時,把旁邊塞好的拉一點出來然後再塞進去最後的部分. 8.塞外胎最後的部份是在內胎和輪框靠的最密的地方,即使你用工具也不用擔心會戳破. 9.在路上或是家裡,都用同樣的步驟來維修你的輪胎.你越熟練比賽時你就可縮短越多維修時間. 10.如果你用輕量的內胎不要用輕薄的輪框保護帶,用22mm的Velox或是OE的全寬塑膠條. 11.輪框保護帶要維護.每次外胎拿掉後都要檢查.如果膠帶翻起或是縮到中間就要換掉. 12.剛換無內胎輪胎時練習充氣時不要用保護補胎劑.練習到上手後最後再用補胎劑練習一次. 13.如果輪胎上的箭頭指示胎紋應面向前,相信他.輪胎裝相反的方向不會讓你爬的或煞的更好. 14.你想要立即的避震效果嗎?換個高容量2.0或2.1外胎.大的輪寬用的氣較少而且避震也較好. 15.如果你還想要更多的避震效果,用2.0或2.1無內胎輪胎.即使是一樣的胎壓無內胎騎起來會比較軟. 16.在騎鬆軟或硬土上覆蓋軟土的地方,不要用1.9或更細的前輪.細小的顆粒會埋進土裡導致失去前進的動力甚至摔車. 17.把藥用酒精裝在個乾淨的小噴瓶里.噴一下帽子,鞋子,和鞋墊使氣味清新. 18.騎完車後把鞋墊拉出來清乾凈.如果你穿SIDI的鞋子檢查鞋底和扣子螺絲是否上緊. 19.放點滑石粉在鞋裡可以保持氣味宜人,也腳容易套上鞋子. 20.不要相信卡踏片的定位標示最好還是互相比較左右腳.如果你有好幾對,比對不同廠牌的卡踏片來找出一致性. 21.洗衣服前把車衣上有魔鬼沾的部分好好蓋上.以防止跟其他衣物或棉絮黏住. 22. Simple Green (美國品牌去污清潔劑,見圖)是個很好不傷布的漂白劑.也是個很棒的單車去污劑.一般清潔使用加水稀釋1/2. 23.你的鞋子又濕又沾滿泥土嗎?把他們沖乾淨後放在水熱式電暖爐上過一晚,早上就會幹了. 24.你的硬尾巴(單避震)的坐墊把你搞的受不了嗎?可穿兩件萊卡的褲子或者在一般短褲內加一件有襯墊的內褲. 25.穿著車鞋靠牆站立.用一本書貼著牆比到你的跨下,把書的高度標示在牆上,這是你坐墊的高度…(接續) 26.把這高度乘以0.883.這個就是從BB(bottom bracket)中間量起貼著坐桿到坐墊應設定的高度. 27.這是個一開始的高度.如果你經常坐在坐墊前方,把坐墊壓低1/8吋.如果你常滑到後方,把坐墊拉高1/8吋… 28.當雙手放開騎時,坐墊的斜度應該可保持你的位置.如果你會往前滑,稍微提起坐墊鼻子. 29.立可白是個便宜,方便又到處都買得到的東西.可用來標示你的標準坐桿高度,方便鬆開快拆後調回原位. 30.立可白也可用來標示調整夾器之前(clamp)變速和煞車導線的位置.這可更容易量出導線移動了多少位置. 31.標出避震器阻尼調整鈕的中央位置.把這標示對準在避震器上,前叉腿(fork leg)上或是前叉肩(fork crown)上的另一個標示. 32.喝光水袋內的水後,往水管吹氣把水袋撐開.你會得到一些額外的水. 33.如果你的水袋裝了運動飲料,騎回來後馬上把水袋清洗乾淨.把吸嘴拿出讓水完全乾掉. 34.拿個掛衣架扭成細條狀.裝進水袋裡面後掛起來晾乾. 35.在工具里至少多帶一個卡踏鞋底的螺絲.在你遇到最慘的機械問題後一小捆的鐵絲及尼龍扣條(Zip Ties見圖)可幫助你回家. 36.出去騎車絕對不要沒帶萬能膠(Super Glue).它除了可備用作最後的修理工具,也可以黏合傷口. 37.電線膠帶也是一個很棒的水袋工具.一卷就有很多,可幫助修理單車. 38.如果爆胎後只能繼續騎,把電線膠帶纏繞輪胎跟輪圈好幾圈.這樣可固定住輪胎降低輪框損傷. 39.出外騎車時你最好帶含有打鏈器的摺疊工具組.多帶幾顆鏈條可讓你不用截短鏈條而犧牲檔位. 40.確認你修理完後可以認出哪些是傷到的柳釘(pin).回來後請車店用鉚釘工具壓好. 41.我們曾成功在Shimano的中央鉚釘式鏈條(center-punch-riveted chains)把鉚釘推出後再裝進去.回家後再用Rohloff』s工具修好那根鉚釘. 42.在袋子裡帶個SRAM的連接用鏈條(見圖) .當你鏈條斷掉把壞掉的那節壓出然後用這個接上去. 43.只有當你沒有把鉚釘完全推出鏈條後面才可以重複用.鉚釘推出鏈條後面5/32吋長時停止… 44.這時有1/32吋的鉚釘在鏈條裡面.把鏈條拉開.重新接上鏈條時鉚釘也會自動卡上. 45.你常騎泥巴路嗎?用12-34齒輪比. 12較不會堆積泥巴,而且鏈條不會像在11的齒輪上會誤跳. 46.如果太陽大到可以把你的腳烤焦,單車裝在車頂上時記得拿下手把上的電子器具.太陽可以把螢幕都烤壞. 47.每次你把螺栓轉下來時就上點潤滑油.這樣可準確的旋上螺栓而且不會鬆脫. 48.把坐桿裝進車架前薄薄抹上一層潤滑油.這樣就不會生鏽把坐桿與車架黏住. 49.可是某些坐桿會滑–干或上油的.把坐桿清潔好然後把要裝進車架的部分塗上粉筆.這樣就不會滑了.如果正好發生在騎車的時候,就用泥土. 50.檢查零件用6mm或更小的螺栓是否栓緊,先把螺栓扭開再栓到合適的緊度. 51.把SPD腳踏轉軸拿掉,把凹槽塗滿潤滑油然後再裝上.當上緊轉軸擠出潤滑油時也會施壓到軸承. 52. BB會嘎嘎叫嗎?拆開BB清潔全部的零件(cups, cartridge, shell threads).在threads上層薄薄的潤滑油然後裝好… 53.把BB軸承及曲柄螺絲也上油,裝上扭好後就會恢復平靜了. 54.拆開跟裝上BBcup最簡單的方式是把車子躺在地下.這會讓你的工具在BBcup上更好施力. 55.如果你用的是鈦螺絲,在拆掉曲柄後先用箇舊的鋼螺絲把曲柄扭緊再換回鈦螺絲. 56.保養好多鍵式的BB(splined bottom bracket)後,先裝上連齒盤的曲柄.左曲柄就可輕鬆的對準裝上,不會被齒盤干擾. 57. BB下方如果沒有洞,那就小心鑽個約1/8吋大的洞.水就不會積在裡面傷害軸承. 58.拆卸輪子前把檔位放到第三小的齒盤上.有些Horst Link (編按:雙避震車架設計的一種,後避震連桿軸位於後齒輪前方較低的位置.這是Specialized的專利.在避震時後連桿軸帶動齒輪往前移保持後下叉的 長度.這樣的好處是避震較靈敏. )的設計在最小盤時鏈條會被連桿軸拉起. 59.你使用不了前變速器嗎?有經驗的技師能特別把變速器彎曲甚至磨變速器讓齒盤容易活動. 60.偶而檢查一下鏈條齒盤轉動的情形,將輪子逆轉,觀察三個齒盤的準確度. 61.用塑膠榔頭輕敲齒盤或尖嘴鉗轉一轉,檢查固定齒盤的螺絲. 62.轉動車輪看著卡鉗.如果碟煞需要調整,慢慢轉動輪子,注意看著碟盤若接觸到煞車片,這時將輪子停止. 63.取下車輪,用手輕輕的扳一下接觸到碟片的碟盤,用一點點力量就好了,車輪轉動時,碟盤不應該接觸到煞車片. 64.留著塞在卡鉗煞車片間所附的塑膠片,當車輪碟片離開卡鉗時,可用來防止煞車片跳出. 65. Shimano和Magura的油壓碟煞需使用礦物油,其他廠牌的油壓煞車,則可使用一般汽車用的DOT3或4的煞車油. 66.在緊急時,可使用石化油當做礦物油的替代品,5wt.(黏度單位)的單車或摩托車前叉油都可使用. 67.將車子倒立放置,用車把跟坐墊支撐,如此放置會較穩定,比較容易拆卸曲柄,擺臂和其他較大的螺絲 68.假如是油壓碟煞的車子,不要讓它持續倒立著,因為若有空氣在油碟內,車子倒立時很容易讓空氣跑到油管或卡鉗里. 69.騎車時,假如油碟煞把沒有始點(freeplay始點:煞車時,煞把會先按一小段行程,這個行程過後持續按壓煞把,煞車才會開始作動),這是有些空氣跑到油壓碟煞系統內所造成的問題,泄掉一些油,這很容易做到. 70.藉由放鬆快拆,左右擺動車輪,推回煞車片,重新設定油壓煞把的始點,然後再持續按壓煞把多次. 71.中心B型螺絲卡鉗(就像AVID油壓碟煞的卡鉗固定座),可藉由稍微放鬆卡前固定螺絲,夾住煞車,重新上緊卡鉗於中心位置. 72.確認V-夾煞車線的末端位於煞車片外且朝向外側,如此可避免摩擦到胎壁. 73.當調整V夾煞車片時,放開壓迫於煞車臂的彈簧,輕微接觸輪框,如此會較容易調整. 74.調整完煞車片後,從V夾前方或後方看一下,為了有良好的作動,煞車片的角度和高度應該左右對稱. 75.煞車片與輪框的距離不宜過大,煞車片到輪框的最大距離,應該是在未煞車時不磨到輪框即可. 76.利用粉筆塗在輪框上,可以防止煞車時新輪框產生長而尖的噪音;當新煞車片用一陣子後,也可用粉筆清潔輪框壁. 77.當調整圓錐型套環還是很難將煞車片調整至適當位置或角度時,使用小刀切除煞車片上突出不平的部份,這樣煞車片跟胎壁會有合適的間隙,與輪框也有較好的接觸面. 78.在最後鎖緊之前,穩定的握住煞車片,逐漸施力鎖緊,以合適的鎖緊力道,維持良好的調校 79.當放開煞車時,煞車外管未端彎管及塑膠蚯蚓套管滑動不順,會影響車輪拆除和安裝,多上點潤滑牛油. 80.剪煞車線外管之後,將外管末端修整,如此煞車時會較穩定,煞車手動調整螺絲調整時也較平順. 81.當移除後輪時,不需要拆掉煞車片螺絲,滑出輪胎,使輪胎外側花紋通過兩個煞車片之間. 82.重新上緊煞車/變速線時,先從變把開始,變速器,然後才是煞車手動調整螺絲. 83.重新安裝變速線時,將變速線外管試著繞過車架頭管,這樣可以讓變速較順,兩條變速線外管大約交叉在頭管下部. 84.不要將煞車/變速線鎖的太緊,上到穩固的緊度就可以了,免的以後要退線時,線已壓扁而無法使用. 85.確定煞把的始點;換新煞車線外管時,用力按壓煞把十次,使煞車線外管確實到定位,鎖定煞車線固定螺絲. 86.安置變速線外管和測試變速線是否固定,用點力將變速線變到最大的緊度反覆十次. 87.將變速線完全插入變把前,塗抹些稀的潤滑牛油在手動調整鈕未端,這樣將有助於變速時變速線在變把內的轉動. 88.再次確認」低防止掉鏈」螺絲調整;轉動踏板,用手將後變向前平行推動. 89.隨時準備一些線尾在家,每次剪煞車/變速線後,都要套上線尾,沒有比損壞煞車/變速線更糟糕的. 90.調整煞把的始點,當煞車開始做動時,手指位於合適的角度;如此煞車片與輪框的間隙及煞把的調校能有最大的容許度. 91.編一個新輪框最容易的方法是拿著舊框比對,拆掉一條舊框鋼絲後接上新框,依序下去,不過銅頭應該換新. 92.首先使用板手放鬆銅頭,然後從輪框內部,使用起子鬆開銅頭. 93.當騎乘時會發出喀吱喀吱響,使用WD-40潤滑每一根鋼絲於花鼓勾住處,這個噪音將會停止. 94.調教輪組時,不需使用止松膠(threadlock)來對待輪組,僅須注意鋼絲是否有鬆脫現象. 95.假如要分解舊輪組,來使用原來的鋼絲,噴些潤滑液在銅頭上,然後轉一轉輪子. 96.擁有碟煞輪組並不意謂輪框的調較不重要,為了讓它跑的更精準,隨時保持輪框在緊且直的狀態. 97.不要把快拆鎖的太緊,每次拆除後沾點潤滑牛油在螺紋上,偶而也用WD-40潤滑快拆柄的轉點部份. 98.快拆應牢固的鎖上,但並不是拚命的鎖緊,快拆於一個合適的緊度,輪子轉動才會順暢. 99.即使快拆緊度正確,也可能壓迫到花鼓的軸承,調校可調整式輪組時,要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100.有些快拆,需要注意快拆柄與碟盤之間的空隙,如果懷疑間隙過小,將快拆柄置於輪組的另外一側.

推薦閱讀:

高速行車需謹慎 高速變道事故引發的思考(全文)
旅行車-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flash透明素材】騎自行車
這才是行車記錄儀的正確安裝姿勢!
最有效的自行車健身法

TAG:知識 | 自行車 | 行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