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最美的20幅經典油畫欣賞,最後一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梵高《星夜》。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作為表現性的後印象主義畫家梵高的作品,這幅畫有很強的筆觸。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線條繪畫,表現出一種寧靜;但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卻產生強烈的對比,在這種高度誇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出了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梵高《鳶尾花》。保羅蓋茲美術館內藏。《鳶尾花》(Irises)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進入位於法國聖·雷米的一間精神病院,後所畫的,目前收藏在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內。
梵高《麥田群鴉》。梵高博物館藏。《麥田群鴉》是梵高臨死前的幾幅作品之一,描繪的是法國瓦茲河上奧維爾鎮周圍鄉下麥田的情景。也許這幅畫是作者在極力表達內心的孤獨與壓抑,就如畫面上的麥田別烏鴉壓住的感覺,金黃色的麥田表現出勃勃的生機,亦如作者內心生的慾望。
梵高《桃樹花開(淡紫色) 》。此畫又名《盛開的桃花》。是1888年梵高為了紀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畫的作品。在給提奧的信中,梵高寫道:"我把畫架擺在果樹園裡,在室外光下畫了一幅油畫——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蘆葦籬笆,兩株玫瑰色的桃樹,襯著一片明快的藍色與白色的天空。這大概是我所畫的最好的一幅風景畫。
梵高《吃土豆的人》。阿姆斯特丹國立文森特·梵高藝術館藏。這幅《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接觸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作品。與前面以織布工為題材的作品相比,這幅畫的明顯不同在於人物成了主角。梵高在這幅畫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而不再拘泥於寫實主義的「冷靜旁觀」。
梵高《收穫的景象》。梵高於1888年2月離開巴黎來到阿爾勒,並很快愛上了這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 「瘋狂」。創作進入了高峰。雖受法國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影響。但他的作品已極具個性,這源自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性格。
梵高《蹣跚學步》。這幅作品是梵高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畫面是一個農村的耕地,背面是農民的房屋。畫的右方一位農婦扶著小女兒幫助她學步。左方女嬰的農民父親蹲在地上張開雙手鼓勵她向前走。
梵高《羅納河上的星夜(星空)》。奧塞美術館藏。這幅《羅納河上的星夜》中,星星和天空懸在上面,城中的煤氣燈閃著小仙女般的甜蜜,倒映在河中。他將這夜的瞬間轉化為自己長久以來的信念:人間和天堂的邊界消弭不見。
梵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奧特洛克洛勒·穆爾博物館藏。梵高經常在晚上光顧離他住所不遠的咖啡館。咖啡館的耀眼燈光和布滿天空的星辰,激發了他作畫的熱情。他在這幅畫上,用黃和藍來表現一種獨特感受。畫中被燈光照成黃色的咖啡座和藍色星空的對比,使整幅畫顯得很美,洋溢著一種平和的詩意。
梵高《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勒弔橋》。克勒勒·米勒博物館藏。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達法國南部的阿爾勒,住在卡列爾飯店。這一張是他到達後的3月間所畫。 這一張畫的色彩清澄而果斷,有如金屬管樂器奏出的嘹亮聲響。天空是一片藍,水波蕩漾的深邃運河,均遠離巴黎的喧囂,漫遊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聽到他自己快活的聲息。
梵高《阿爾勒的卧室》。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館藏。他選擇了式樣普通、格調不俗的傢具來布置,而他自己房間的擺設卻出奇的簡樸。提奧勸說高更去與哥哥同住。梵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裡,運用鮮明的黃色和淡藍色,描繪了自己的卧室。
梵高《夜間咖啡館》。克勒勒-米勒博物館藏。夜間室內咖啡座》是知名的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之一,他於1888年9月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所繪梵高當年在阿爾勒描繪的這家咖啡館如今依然矗立在拉馬丁廣場。梵高抵達阿爾勒後,一直住在這裡,後來懷著建造藝術家聚居地的希望,搬入黃房子,與高更共同生活了兩個月。
梵高《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梵高博物館藏。1888年6月,梵高來到離阿爾50公里的聖瑪利,這是地中海邊的漁村,他在此完成了幾幅以漁船為畫題的作品。他把眼睛所捕獲的色彩鮮麗的漁船,清晰地畫在前景,省略其他部分來暗示遠方,讓人感到這是採用了日本版畫中擴大空間的手法。
梵高《有垂柳的公園是詩人的花園》。在阿爾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圍,有三個公園,梵高為此畫了一些草圖和油畫作品,梵高分別從不同的視角畫出了公園的一角。這幅畫繪於1888年,色彩極其艷麗而清新,使人觀之眼前一亮、心曠神怡,繪製的應該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為數不多此類作品中的典範。
梵高《有絲柏的道路》。奧杜羅庫拉穆勒美術館藏。梵高自創的短碎筆法在這幅畫中展露無遺。梵高在阿爾勒時期的色塊運用,在此全轉成了線條。中置的柏樹主控整個畫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輝映。馬車和人物的位置則有平衡畫面的效果。
梵高《杏花》。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藏。這是他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期間所創作的,時間是1890年,那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年。他把《杏花》作為一件禮物,送給剛剛出生的侄子文森特·威勒姆,也就是他的弟弟西奧·梵·高與妻子喬安娜·邦格爾的兒子。梵高用杏樹的花枝作為生命的象徵體,這是因為杏花是最早開放的植物之一。
梵高《曳起橋與打傘女士》。德國,華拉夫理查茲博物館藏。1888年,梵高生活在法國南部阿爾勒。阿爾勒的朗格盧瓦橋,即曳起橋與打傘女士,梵高以它為主題畫了四幅油畫,另外還有一幅水彩畫,這一時期梵高將了常規繪畫技法和創造性進行了融合。充分利用的鏡框透視,用他在海牙時創建的精確線條和角度,以表現事物的獨特視角。
梵高《午睡》。奧塞美術館藏。米勒是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一位現實主義大師。梵高一向對米勒推崇備至,他對米勒的敬仰終生未改。梵高像米勒一樣關注世人疾苦,內心蘊藏著深厚的愛,並藉助作品來傳達愛。梵高對米勒畫作的臨摹和再創作,人們能夠體會到二者對同一主題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現手法,也能看出兩種繪畫風格的鮮明對照。
梵高《奧維爾的教堂》。奧塞美術館藏。奧維爾的教堂連同其它奧維爾的茅草屋、奧維爾市政廳等視梵高在北方的童年和青年時的回憶,教堂呈現著紫羅蘭色調,彩色的玻璃窗上閃著亮光,紫色和橙色相間的屋頂映襯著純藍色的天空。畫面的前面有著一些綠色植物和鮮花,粉紅色的陽光照射在地面上,這如梵高的墓地和老教堂等繪畫擁有著相同的表現手法,不過這裡的色彩表現力更為強烈、豐盛。
梵高《向日葵》 。東京安田·葛西藝術博物館藏。梵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為輕亮。《向日葵》打破陳規,強烈的對比顏色和厚重的色塊結合得天衣無縫,更創造出新的對比色系,對往後的藝術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