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邊城》的美——沈從文《邊城》賞析

來自《邊城》的美——沈從文《邊城》賞析作者:佚名時間:2007-11-8 12:09:42來源:會員轉發人氣: 21892   被  被譽為「現代文學史上最純凈的一個小說文本」,「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說中的頂峰之作」的《邊城》被遴選進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使高中學生得以領略沈從文筆下湘西世界的美。   《邊城》所寫的故事很簡單,然而卻極美: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   一、山水美   《邊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小說中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腳樓,那攀引纜索的渡船,那關係茶峒「風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鳥雀的交遞鳴叫,……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麗,優美如畫讓人如入夢境,無不給人美的享受。   二、風情美   沈從文在《邊城》描繪了一幅他童年記憶中、理想世界中的美麗湘西地域風俗畫。這幅風俗畫是優美的、精緻的、奇麗的,它蘊涵了湘西邊地的自然風光、社會風俗、人際關係、人情人性等等,積澱著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麗的楚文化。   沈從文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邊城》中就有了一個質樸而又清新的世界,一個近乎「世外桃源」式的鄉村社會,表現出仁厚、純樸的土性鄉風。他筆下的湘西是這樣的:中秋節,青年男女用對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傾吐愛意;端午節,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角樓觀賞龍舟競賽,參加在河中捉鴨子的活動,「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鴨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龍、耍獅子、放煙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樣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這種氛圍里生活的人們質樸而又善良,任何劍拔弩張在這裡都顯得格格不入。   在划船比賽中,勝利的隊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銀牌,在邊城之外,總會有人計較誰會得到它,但是在邊城人看來,銀牌不拘纏到船上哪一個人的頭上,都顯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榮。在邊城,沒有爭名奪利。   「從文出生於苗漢雜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熱愛。」施蟄存如是說。   三、人性美   邊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裡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著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在《邊城》裡面,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洒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在風日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著她,教育著她。」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邊城的風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個眉清目秀、聰慧溫柔,且帶幾分矜持、幾分嬌氣的少女。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儺送遠走他鄉,爺爺溘然長世,她痛苦悲傷但並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著擺渡的崗位,苦戀著並等待儺送歸來,充分表現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展現著柔中有剛的美,她懷著希望與自己坎坷命運作持久的抗爭。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裡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裡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慾;這裡有貧富區分和社會地位高低的差別,但他們都互相親善著、扶持著;這裡也有矛盾,但那決不是善與惡的衝突;小說結局是悲劇性的,但也絕非是姦邪之徒所致。   正如批評家劉西渭所說:「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衝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慾的情感。對於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   《邊城》在一首清澈、美麗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園牧歌中,為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為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因此,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更有著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與療補。
推薦閱讀:

觀音山賦:一等獎獲獎作品賞析
李應華山水畫賞析:可游可居,溫馨自然
唐宋名家詞賞析·敘論
《箱子岩》賞析

TAG:沈從文 | 賞析 | 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