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沒有中國人獲物理諾貝爾獎?如此差異需要徹底改變!

人類已經有長足的進入,從原子核心的深處到宇宙的地平線,從時間的最初到遙遠的未來。我像我們可以做個實驗了,這種實驗不需要實驗室,在自己的腦海里進行即可,它叫「想像實驗」。選一顆恆星,銀河系就有數千億顆恆星,而已知宇宙還有千億個星系。隨便選一顆恆星,或許就有數十顆行星與衛星繞著它運行,假設某顆行星有千萬種生命形態,其中某個物種還有智慧,那個物種的某個子群相信他們什麼都搞懂了,他們的世界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為他們而創造,而且該知道的他們都知道了,他們的知識已經完善。你會把他們的話當真嗎?

人類祖先相信宇宙是為他們而創造,我們自然會認為我們是中心,畢竟太陽星辰似乎真是繞著我們運行,我們現在還是說太陽「升起」,人類語言,迷思與夢想的架構都來自近代科學出現前的那個時期,哥倫布即將出航前人類所知道的地球是這樣的。1492年馬丁倍海姆做出第一個地球儀,當時這可是尖端科技,就跟所有人一樣,他相信地理學得拼圖已經完成,世上有三個大陸:歐洲,非洲和亞洲,中間則是浩瀚的世界大洋,馬丁倍海姆不知道北美洲與南極洲的存在。

事實是馬丁倍海姆對他的世界,即對地球的了解遠多於我們對我們的世界,即宇宙的了解。近期一個謙卑的教訓可以說明這點。1912年,維克托豪斯數度升上奧地利天空,他找到科學家的最愛,一個挑戰傳統科學智慧的謎。到現在,一個世紀後,我們還在尋找完整的解釋以說明豪斯的發現。

一種新的能量剛被發現:放射性,特定元素具有放射性,例如鐳,但它也在空氣里,即便附近沒有放射性岩石,它無所不在。這種奇特的能量究竟來自何方?沒人知道。維克托豪斯懷疑它來自地球上方,為測試這個假設,他把輻射偵測儀帶到高空,搭乘氫氣球危險升空,最後上升三英里多,抵達空氣稀薄,寒冷的大氣上半層時,他發現那裡的輻射比地面的輻射強兩倍以上,輻射一定是從上面來的,所以越接近地面強度越弱,地球的大氣把大部分輻射吸收掉了。

有人認為輻射可能來自太陽,為了測試那個想法,維克托豪斯在日食時升空,但輻射完全不受日食影響,維克托豪斯也發現夜裡的輻射跟白天的輻射一樣強,它是來自天空,只是並非來自太陽。維克托豪斯不知道的是太陽風移動速度沒那麼快,所以理由雖然錯誤,但他仍得到正確的結論。

維克托豪斯發現宇宙射線,即以接近光速划過宇宙的次原子粒子,要是少了地球大氣這層防護罩,它們可是會要人命的。有些宇宙射線攜帶的能量跟步槍射出子彈的能量一樣多。追溯那些宇宙射線數十年,會發現其源頭是超乎想像的橫死。

維克托豪斯在奧地利上空偵測到的宇宙射線是科學家無法理解的謎。地球的放射性礦物,如鈾礦,是因為原子蛻變而產生放射性,然而宇宙射線的本質不同,維克托豪斯的世界沒有那麼強大的物質。近些年,科學家納悶宇宙射線究竟是什麼製造出來的,而這個時候科學家弗里茨茲威基上場了,他是個最默默無名的傑出人士。

1933年,弗里茨茲威基和一名同事發現有些恆星會變得跟整個星系一樣亮數周,然後再次變暗,弗里茨茲威基率先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他正確推測出這是大質量恆星的死法,即炸成碎片彈進太空,他稱這種恆星的死法為超新星,並預測垂死的恆星會從那個一百萬英里寬縮小成十英里寬,死亡之後的恆星密度極高,裡面幾乎全是名為中子的次原子粒子,於是他替這些古怪的物體取名為中子星,弗里茨茲威基預測它們的存在三十五年後,天文學家開始找到它們,我們稱它們為脈衝星,因為它們快速旋轉,並發出規律的無線電脈衝,超新星與中子星可能製造多種宇宙射線,除了能量最大的宇宙射線,目前的科學仍然無法解釋它們。不過這也沒關係,科學就是這點好,我們不用假裝我們知道所有的答案。

人類與動物一個最大區別或許就是不斷地探索那些未知的領域。了解過很多國外的物理學家為了探索事物的真相,不惜冒生命的危險,進行長達幾年,十幾年甚至畢生的經歷去研究探索,之所以有這樣的動力,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到了這樣的文化,這種對未知事物永遠充滿好奇,勇於冒險去探索真相的文化。

目前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還沒有任何人拿到諾貝爾物理學家,不是我們不夠優秀,不是我們不夠努力,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失去了對未知事物想像和探索的動力,即使少數人擁有這方面的天賦,也會逐漸被淹沒在社會的主流文化中。想想我們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看到的情況,有多少家長敢於或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嘗試冒險,從小教育他們的孩子勇於去探索真相?

推薦閱讀:

海林部落: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嘴炮是世界上最沒有價值的武器
無脂無糖不等於沒有熱量
今年為什麼沒有「大年三十」!?
煲羊肉湯如何才能沒有膻味,烹飪是有技巧的!

TAG:中國 | 差異 | 中國人 | 諾貝爾獎 | 改變 | 沒有 | 物理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