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卡爾 威特的教育》筆記1

正文 一 歡迎你,我的孩子 教育孩子,首先從改造孩子的母親開始。——義大利·達芬奇 為了自己和後代的幸福,很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選擇身體健康、內秀、善良的女人做妻子。 如果酒後受孕,胎兒往往發育緩慢,智力也較為低下,特別是婦女飲酒,後果尤為嚴重。因此夫妻雙方至少應在受孕前三個月開始戒酒。母親的教育對孩子極為重要,從我有限的知識來看,歷史上的偉人往往有一個善於教育孩子的母親。正文 二 兒子的天生稟賦與後天教育 b 天才的失敗來自於父母的極度催逼 但遺憾的是人們對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敗的。父母總是只著眼於孩子的天賦,而不注重全能培養,對他們過分挑剔,要求太高,最終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壓抑與怨恨。因父母施加的壓力過大而半途而廢的天才不是少數。 「孩子的前途當然重要,可是不要忘了,你的這種觀點根本不可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相反,它只會使孩子既沒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也不會學到他所必需的一切知識。要知道,任何的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帶來一種結果,那就是毀了孩子。」我肯定地說。 英國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穆勒的父親在他少兒時期就無情地催逼穆載,不允許他有假日,惟恐破壞他天天刻苦學習的習慣,也不給他絲毫的自由,事無巨細都對他嚴加管束,不允許他有「隨意的」愛好。穆勒在青年時期經常精神抑鬱,終生都感到有心理障礙。在自傳里,他痛心疾首地回憶了受父親壓制的情景。 如果實施了錯誤的教育法,不要說稟賦一落千般的孩子了,就是擁有高超稟賦的孩子也會被扼殺掉。 人如同瓷器,幼兒時期好比製造瓷器的粘土我認為培養孩子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更需要有足夠的智慧。特別是對於我這個不幸的父親來說,因為我面對的是惟一一個天賦並不高甚至還低於正常人的孩子。因為我相信嬰幼兒時期的教育足以克服那些所謂的天賦不足,我堅信合理的教育能夠改變一切。 而一個人的品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幼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如何。所以說國民的道德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如何柏拉圖曾經在他的《理想國》中對他心目中的未來的理想國家有過全面的描繪。在他所勾勒的那個理想國中,「子女教育是社會的基礎。」這一見解實在高明。 :「幼兒是成人之母。」此言確實千真萬確,我們誰也無法否認,成人的基礎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開始得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長為接受完美的人我的教育理想就在於使兒童的潛能達到十成 我的教育理論的核心是:對兒童的教育必須與兒童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而時下流行於世的主導思想是:兒童的教育應當開始於七、八歲。這種論調為人們所深信不疑。除了此一論調之外,還有一種讓許多父母感到十分恐懼的觀念, 那就是早期教育有損於兒童的健康。面對這些錯誤觀念我常常感到軟弱無力。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 。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這就是兒童潛在能力的遞減法則。 例如小雞「追從母親的能力」的發達期大約是在出生後4天之內,如果在這期間不讓它發展,那麼這種能力就永遠不會得到發展了。所以如果把剛生下來的小雞在最初4天里不放在母雞身邊,那麼它就永遠不會跟隨母親了。小雞「辨別母親聲音的能力」的發達期大致在生後的8天之內,如果在這段時間裡不讓小雞聽到母親的聲音,那麼這種能力也就永遠枯死了。小狗「把吃剩下的食物埋在土中的能力」的發達期也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在這段時間裡把它放到一個不能埋食物的房間里,那麼它的這種能力也就永遠不會具備了。 我們人的能力也是這樣。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國司各特伯爵的兒子。司各特伯爵夫婦攜帶他們的新生嬰兒出海旅行,行至非洲海岸時遇到大風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遇難,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婦帶著兒子爬上了一個海鳥。那是個無人的荒島,島上長滿了熱帶叢林。司各特伯爵夫婦很快就被熱帶叢林里的各種疾病奪去了生命,只留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後來一群大猩猩收養了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司各特,他就跟著這班動物父母成長。二十多年後,一艘英國商船偶爾在那裡拋錨,人們在島上發現了小司各特,他已經長成一位強壯的青年,跟一群大猩猩在一起,像大猩猩那樣靈巧地攀爬跳躍,在樹枝間蕩來蕩去,他不會用兩條腿走路,也不會一句人類的語言。人們將他帶回英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科學家們像教嬰兒那樣教導小司各特,力求他學會人的各種能力,以便他能夠重歸人類社會。他們花費了十年功夫,小司各特終於學會了穿衣服,用雙腿行走,雖然他還是更喜歡爬行。但是,他始終也不能說出一個連貫的句子來,要表達什麼的時候,他更習慣像大猩猩那樣吼叫。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學習語言的能力的發達期是在人的幼兒時期。小司各特當時已經二十多歲了,他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小司各特當時已經二十多歲了,他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他的這種能力永遠消失了 即使生下來具有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放棄教育,到5歲時就會減少到80,到10歲時就會減少到60,到15歲時就會只剩下40度了。 ,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之點就在於要不失時機地給孩子以發展其能力的機會,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儘早發揮其能力。 從兒子出生那天就開始教育 事實上,從生下來起到3歲之前,是個最為重要的時期。因為這一時期,孩子的大腦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後簡直不同。對3歲以前的嬰兒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嬰兒對多次重複的事物不會厭煩,所以3歲以前也是「硬灌」時期 他的大腦還處在一個白紙狀態,無法像成人那樣進行分析判斷,因此,可以說他具有一種不需要理解或領會的吸收能力。如果不把你認為正確的模式,經常地、生動地反覆灌入幼兒尚未具備自主分辨好壞能力的大腦中的話,他也會毫無區別在大量吸收壞的東西,從而形成人的素質。所以,模式時期決定了人的一生。給3歲以前的模式時期「硬灌」些什麼呢?大致是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反覆灌輸語言、音樂、文字和圖形等所謂奠定智力的大腦活動基礎的模式;另一方面則是輸入人生的基本準則和態度。 總的來說,生下一個健壯的孩子,這只是父母親走出的第一步,以後的路更長,事情更瑣碎,責任更重大。因為,從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須擔起教育者的負擔。正文 第三章 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一)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我從兒子四個月時起,在吃母乳前,先給他點密柑汗,後來又添加香蕉泥、蘋果泥、胡蘿卡泥、青菜粥等等。再過一段,開始給他喂湯,吃煮熟的雞蛋、馬鈴薯等。大多數孩子愛吃穀類食物,這是他們的最好食物。然而,我兒子卻不愛吃。我認為愛吃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給他吃喜歡的食物。但是在他兩周歲之前,不讓他吃肉。 食物同人的性格確有關係。曾經有人主張「菜食療法」,他們說選擇不同的食物,就能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給孩子多吃胡蘿蔔,牙齒和皮膚就會美麗;吃馬鈴薯就能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吃菜豆就通報發展孩子的美術興趣;吃洋白菜和花菜會使孩子思想簡單,成為平凡的人;吃青豆易形成累率的性格。因此,可以讓厭惡數學的孩子多吃馬鈴薯,讓缺乏美術興趣的孩子多吃菜豆,沒常性的孩子禁食豌豆,精暴的孩子禁食洋白菜。 兒子出生後的頭半個月,我們堅持定時給他餵奶,喂水,使他的生物鐘一開始就形成規律。直到他能吃飯後,兩頓飯之間仍然只許喝水不許吃別的,免得他的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也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腦。如果讓孩子的精力只用於消化,那麼大腦就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另外,吃過多除了阻礙腦部發育,也有害於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胃腸疾病。人們總以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知識。其實,這些僅僅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看來,一個孩子從初生的嬰兒漸漸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範疇。吃得過多,必然有礙大腦的發展,還會使孩子從小大腦就充滿吃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概念。因為對於嬰兒一說,最令他難受的除了生病之外就是飢餓。如果嬰兒一餓就給他大量的食物,讓他吃得過飽,就會使他認為吃東西、填飽肚子是排除難受之感的惟一途徑。在他長大之後,這種「吃」要領會轉化為過於依賴物質的概念。 一切都要有個限度,包括吃東西 疼愛孩子並非是一味地呵護他,一味地順從他,我們應該以謹慎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因為培養優秀的孩子正是要從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做起。我們不應該忽視任何一點那所看起來微乎其微的東西。 :「不同的胃,會造就不同的人。它可以決定這個變成樂天派或厭世者。」保持兒子健康的心情 「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全的身體」,這是有根據的。 愉快是健康的關鍵。我首先把兒子周圍的環境有布置好。周圍的氣氛陰鬱,孩子必然會消化不良,身體不健康。因此,孩子居住的房間從最初起就應是令人心情愉快的。 我相信世上大多數人都是疼愛孩子的,然而,懂得疼愛孩子的人並不多。 一個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縛,哪怕這種束縛看起來很舒適。如果水溫過高或過低,孩子就不願洗澡,所以,我一開始就注意調節水的溫度。我和妻子每天都給兒子洗澡、按摩手腳,這樣既能發展他的觸覺,又能促進血液循五和肢體的靈活。從兒子一歲時起,我就教他洗臉、洗手刷牙,一天要洗幾次,早起和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刷牙。他吃完干硯後,也讓他刷牙,並且從小時起就教他用手絹擦鼻涕。 從小讓兒子體會到乞求不可能得到歡樂 小孩子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哇哇」大哭。人們總認為小孩子哭就一定是肚子餓了或生病了等等。其實,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他想提醒我們不要忽略了他。」 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小卡爾感覺到贏得別人重視是啼哭和哀求所辦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在得不到別人重視的時候自己也應該為自己找到快樂。 從訓練他的五官開始 兒子嬰兒時期的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與開發,就永遠也不會得到發展。因此,我決定從訓練他的五官(耳、目、口、鼻、皮膚)、刺激大腦發育開始。因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觸覺,是人類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礎。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能夠促使大腦的各部分積極活動。如果孩子大腦的各個功能區都能發揮出最大效能,就會成為一個聰明伶俐的人。 在五官中,首先要發展耳朵的聽力,因為嬰兒的聽力比視力發展得要早。訓練聽力時,母親的悅耳歌聲是極其重要。兒子滿一周歲時就能背誦《艾麗綺斯》第一卷的前十行和《他的逝世》了。我雖然不會唱歌,但卻經常給他朗誦詩歌。在此我要強調,讓兒子背詩絕不都是強制性地硬灌,而是讓他順其自然地學會 反《他的逝世》為例,由於兒子非常喜歡,他每天晚上都像做祈禱似地背誦它,因而很快就能熟練記住了。 有效地訓練眼睛,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一步。 一些五顏六色、鮮艷奪目的布制小貓、小狗 在味覺方面,除了給兒子各種味道的刺激之外, 兒子滿月之後,在床上能夠抬起頭來了,我就用手推著他的腳丫,訓練他爬行。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儘早學會爬,因為俯邪路是最適合嬰兒的活動姿勢。嬰兒爬時,其頸部肌肉發育快,頭抬得高,可以自由地看周圍的東西,受到各種刺激的機會也增多了,這就會大大促使大腦發育,使孩子變得聰明。 孩子的視覺發達起來以後,就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這有兩個方法,一是通過豐富多彩的色彩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我在兒子房間的四周掛上了各種名畫的摹本,還陳列了大量著名雕刻的仿製品。從兒子小時候起,我就抱著兒子識別屋中的各種物品,如桌子、椅子等,並把這些物品的名稱念給他聽。兒子真實只注意畫的顏色,漸漸地也懂得了畫中的含義。 在兒子智力的開啟中,畫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善於繪畫的父母的培養下成長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由於我懂得一點繪畫,就準備了許多美麗的花草和鳥獸的畫給兒子看,還讓他看有美麗圖畫的圖書,並讀給他聽。他總是是能安靜地聽著。這表明兒子儘管什麼都還不懂,但已對我的聲音和畫的顏色開始感興趣。此外,我還經常把同兒子談話的內容繪成圖畫,用這種方法增長兒子的智慧。為了發展兒子對色彩的感覺,我買來了五毅六色的美麗的小球和木片,以及穿著色彩鮮艷服裝的布娃娃,經常用這些玩具跟他做遊戲。這很重要,因為孩子若不從小時就開始發展色彩感覺,那以後對色彩的感覺將會非常遲鈍。蠟筆也是孩子的好玩具。我經常利用它同兒子進行「顏色競賽」遊戲。我預備好一張大紙,從某點開始,先由我用紅色蠟筆畫一條三厘米長的線,而後,兒子也用紅色蠟筆畫一條同樣長度的平行線。接著,我在我畫的紅色線之後,用青色的蠟筆在他畫的紅色線後邊畫一條青色的線。這樣連續畫下去,假若兒子使用的蠟筆與我所用的顏色不一樣,這一遊戲就不再繼續,兒子就輸了 卡爾一學會走路,我就經常帶他去散步,並讓他注意天空的顏色、樹木的顏色、花朵的顏色、原野的顏色、建築物的顏色和人們服裝的顏色等等,這都是為了發展他的色彩感覺。 還有就是讓孩子專心注意某些事物,以養成敏銳觀察事物的習慣。我通過和兒子玩一種叫「留看」的遊戲來達到這一點。每當路過商店的門前時,我就問兒子這個商店的櫥窗內陳列著哪些物品,並讓他在記憶中搜列這些物品。兒子能說出的物品當然越多越好。如果兒子記住的物品沒有他應該能記住的多,就要挨批評。 這一遊戲對發展孩子的記憶力也十分有效。鑒於嬰兒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通過鮮活的物品教會兒子各種形容詞。在兒子出生後第6周,我曾給了買了些紅色氣球,把氣球用短繩扎到他的手腕子上,氣球便隨著手的上下擺動而上下擺動。以後,又每周給他換一個其他顏色的氣球。通過這一遊戲,我便能輕而易舉地教給他紅的、綠的、圓的、輕的等形容詞,而且兒子對這一學習方式非常樂意。 粗糙、光滑等形容詞此外,盡量讓孩子的手發揮多種功能,對於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是有重要意義的。嬰兒認識自己的手也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為了讓孩子儘早發現自己的手,只有讓他的手有事可做才可以辦到。 每次當兒子醒來,小手張開的那一刻,我和妻子趕緊讓他抓點東西,平時經常活動兒子的手指,經常讓兒子撫摸東西和拍手掌。另外,我總是引誘兒子觀察我的手,讓兒子了解許多手的功能。比如我拿著小搖鈴搖動,兒子就會甩動胳膊發出響聲。他八九個月時我給他一支蠟筆和一張紙,我了拿著一支蠟筆和一張紙。我在紙上畫畫,兒子也在紙上亂畫。他其實什麼也畫不出來,但是他通過觀察已經開始發揮手的功能了。 我對兒子進行這樣的訓練時,決不強迫他去做什麼。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斷地發揮他的能量。我只是為了不讓他的潛力白白地浪費掉,才努力進行各種有效的引導。由於實行了這樣的教育,使兒子總有事干,他也決不會因無事可做而去吃手指頭,因無聊而沮喪,甚至哭泣,相反,他從一開始就向著健康的方向成長。 正文 第三章 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二)從兒子15天大就開始向他灌輸辭彙 幼兒在3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儘早教孩子語言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不及早掌握語言,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其能力,而若能在孩子6歲以前掌握準確的語言,那麼這個孩子的發展就一定會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我主張從孩子15天大就開始灌輸辭彙,在孩子剛會辨別事物時就教他說話。 反覆發出「手指、手指」的聲音給他聽 就拿很多東西給他看,同時用和緩清晰的語調重複東西的名稱 只要兒子醒著,我們或者跟他說話,或者輕聲給他唱歌。當他眼光停留在床上吊著的彩色紙花上時,我會不厭其煩地重複著:「紅紙花、黃紙花……」 如果我在做事,我也會用親切的語調對他說話,告訴他我正在幹什麼。 孩子能開口說話,這證明孩子真正的學習已經開始,這時,給孩子什麼樣的信息便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一定不會完全準確,那麼,教孩子的純粹的發音就是這一階段的頭等大事。否則,孩子習慣於不準確或含糊不清的發音之後再想予以糾正就很難了。 在生活當中有許多成年人仍舊說著不標準的辭彙或發音或不準確,這都是在嬰幼兒時期沒有得到正確培養的結果。 孩子發「mo-mo-mo」,你卻聽成了「ma」並加以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出現發音上的混亂。 總是在他睡醒後一小時進行。因為這時候他情緒最好,效果也更好。教小孩子說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特別是要想教他標準的發音以及快速記住大量辭彙的時候 從「身邊的實物開始」是教孩子學習說話和掌握辭彙的最好方法。 在兒子稍大一點以後,我和他母親就抱著他教他飯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體的各個部位、衣服的各個部分、室內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處,院子里的花草樹木及其各部分等所有能引起兒子注意的實物名稱。總之看到什麼就教什麼,也教他動詞和形容詞等,使他的辭彙漸漸豐富起來。 ,一路上我看到什麼講什麼,有意地叫兒子注意:高高的樹、矮矮的草叢,飛動的鳥兒,粗粗的木棚欄,路燈,樓房,馬車,各種花草,各種人,還有忙碌的小螞蟻……兒子被逗引得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一出門就指這兒看那兒,吩呀不休,說話也進步多了。 當兒子稍微能聽懂話時,我和他母親就天天給他講故事。在我們看來,對於幼兒,沒有比對他講故事更為重要的了。因為孩子是這個世界的生客,這個世界對他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世界。所以應該儘早就讓他知道這個世界,越早越好。為了培養兒子對這個世界的親和力,最好的做法當然就是講故事了。講故事還可以鍛煉兒子的記憶力、啟發想像、擴展知識。傳授知識、死死板板地教,兒子不易記住。用講故事的形式教,兒子就喜歡聽,並且容易記住。所以,教育孩子運用講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我在這方面給諸位的建議是,給孩子讀聖經。聖經是舉世無雙的,大家都公認,像這樣的名著實在罕見,所以把它讀給孩子聽是最好不過的了。由父母清晰地讀給孩子聽,這是教教育學好語言的最佳方法。此外,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講故事不能只讓孩子被動地聽,應該要他複述。如果不讓孩子重複,就不能完全達到講故事的效果。 在兒子還不會說話時,他母親就給他講希臘、羅馬、北歐各國的神話和傳說。等他會說話以後,母子兩人就表演這些神話。我們向兒子講述聖經故事時,有的還用戲劇的形式演出 兒子到五、六歲時就能毫不費地記住三萬多個辭彙 我還反對教給孩子不完整的話和方言。有些父母教孩子「咂咂」(乳房)、「丫丫」(腳)、「汪汪」(狗)之類的辭彙。我對這種做法感到遺憾和氣憤。因為這些語言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有害無益。誠然,孩子學不完整的話和方言會更容易一些,因此許多父母也就認為孩子的語言從這些半截子話學起並無大礙,但是我經過試驗發現,孩子在兩歲左右時,如能緩慢、清晰地教他說正式的語言,一般來說孩子都可以發出音來。 如果兒子本來可以學會的東西,我都故意不教給他,這在教育上就是極其愚蠢的了。對孩子的語言學習來說,完整規範的語言是他們遲早要學的語言而那些半截子語言卻是他們不久就要拋棄的語言。讓孩子學兩套語言,勢必給孩子造成雙重負擔,世上確實再沒有比這更不經濟的事了。孩子本來可以用那些白白浪費掉的精力去學習一些其他知識的,但他們在這種錯誤的教育下,只得付出如此寶貴的光了。因此,做父母的,絕不應當教給孩子一些不完整的話,以免浪費時間 教給孩子不規範的語言的害處還不止於此。社會上有許多孩子,甚至到了十四、五歲(甚至已長大成人),有的話還發音不清楚,這就是父母教育不當的結果。不用請教心理學家,就連任何一個普通人都知道,教師用在糾正學生已經養成的毛病上所花的時間比起教他們新的知識所花的時間還要多。 社會上竟有這樣的父母,他們以孩子發出的錯音、說出的錯話為樂。他們不僅不去幫助孩子糾正,反而將錯就錯,隨聲附和,這是大錯而特錯的。因為這樣將使孩子永遠無法發覺自己的毛病,以至習慣成自然,難以糾正。能正確運用語言意味著能正確地思考。如果讓孩子從小就使用似是而非的語言,那麼孩子的大腦就難以訓練好。我從兒子出生時起,就儘可能地對他說準確而漂亮的德語。在向他灌輸語言時,我認為俗語也很重要。因為有的意思,不用俗語就不能表達得很完美。我們的思想在發展著,新觀念也在不斷地產生著,表現這些新觀念的俗語也必然增加,所以排斥俗語就會落後於時代。在辭彙學習上,我 信條是:要想有清楚的頭腦,首先必須有明確的辭彙。為此,我不是只讓兒子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現方法上,而是教他逐步了解和使用複雜的措詞,並且為求措詞生動準確,決不使用暖昧的措詞。我認為家人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要一個在嚴格要求,一個卻縱容孩子 孩子其實都喜歡說話,從小時起,他們就常常一個人把學到的單詞反覆地說著玩。我就利用孩子的這種傾向,把兒子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選的詞句組成短文,讓兒子記住。他不僅能很快地記住,並總是高興地複述著。以後,我把這些短文翻譯成各種外國語讓他說,他也能很快記住。根據我的經驗,在人的一生中,一至五歲可能是最有語言才能的時期了,父母千萬別讓這種才能白白枯死。 為了儘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在前面做了那麼多,都是為了能儘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兒子今後取得成就與否,跟這三方面都有重大的關係。但是對孩子切忌進行機械的訓練,那樣不會有任何效果,而應該採取一些靈活有趣的辦法。 一位科學家說過:一切智慧的根源在於記憶。 早期教育可以使記憶力發展的時間大大提高。尤其是嬰兒時期,每天重複輸入相同的辭彙,不斷地刺激孩子大腦里的辭彙庫,可以促使孩子的記憶力迅速發展。 有時我們還一起讀一本有趣的書,並寫出要點。 兒子很小時就把各種事情寫成韻文來記憶,因為韻文比散文容易記。在兒子8歲時,我曾用骸骨教他生理學。一次, 他乘我外出旅行之機,就用韻文寫下了已記住的骨、肌肉和內髒的名稱。我回來時,大為驚奇。 對歷史上事件的教育,我多在兒子讀過之後用戲劇形式演出,這樣就容易記住了。 在創造力方面我鼓勵兒子多動手、多思考、多提問題。不論兒子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我都耐心地給予解答。 兒子2歲時,他母親每天像上課一樣講故事給他聽 至於想像力,我們的幸福有一半以上靠的是想像。不會想像的人是不懂得真正的幸福的。貝魯泰斯曾說過:「想像是人生的肉,若沒有想像,人生只不過是一堆骸骨。」那種沒有風趣的人幹什麼都只論事實,排斥想像。他們甚至把聖誕老人和仙女從家裡攆走。他們的這種乾巴巴的生活態度也傳染到對孩子的教育中。 想像對於任何人都是必要的。 凡是年幼時充分發展了想像力的人,當他遭到不幸時也會感到幸福;當他陷於貧困時也會感到快活。所以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於想像的人。
推薦閱讀:

一些中餐的英文說法 - 安徽基礎教育資源網
積極倡導差異化教育
【古蘭經】教育思想探析 - Qzone日誌
別讓孩子遇「挫」無「力」——走出「挫折教育」誤區
泰國留學—北大學長帶你走進泰國斯坦佛國際大學!(多圖)

TAG:教育 | 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