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密集物體恐懼症

密集物體恐懼症 2013-04-28 14:46 藍心網 來源:心理學百科 心理導讀:密集物體恐懼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就是人們會對密集物體發生本能的恐懼心理,所謂的蓮蓬圖正是利用的是這一點嚇到不少人——Lansin.com

密集物體恐懼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就是人們會對密集物體發生本能的恐懼心理,所謂的蓮蓬圖正是利用的是這一點嚇到不少人,圖片本身並不噁心,只是一種心理反應而已,類似於有人恐高症,有人有尖銳物體恐懼症等。輕度的可以通過慢慢從輕到重的熟悉嘗試面對法克制,重度的就要看醫生了,會造成人心理不適,精神緊張,重要的是看見周圍類似的物體就會產生過敏反應。

在空間上,密集密集物體可以大致分為如下三類:

一、凹陷密集型:

蓮蓬乳、空手指都屬於這一類,網上流傳著的很多其他合成圖也都屬於這一類,也許由於這一類能帶給人程度最大的密集型恐懼。凹陷密集型,其條件是立體,然後在一個面上有許很多多洞洞般的存在,洞里可能有東西(如蓮蓬乳),也可以沒有,根據眾人反應,見到這類場景都會有一種摳洞的慾望。

二、平面密集型:

這一類密集型帶給人的恐懼較小,有時甚至無法產生恐懼感,只有少部分人會恐懼。例如一張紙上畫滿了螞蟻(薩爾瓦多?達利的畫作中經常有成群的螞蟻)。或者是在一張紙上重複著一種圖案。

三、突出密集型:

比如在一棵樹的樹榦上,爬滿了同一種類的某種昆蟲(瓢蟲、甲蟲、蜘蛛什麼的),它們可能還會互相層疊著,非常擁擠。又比如密密麻麻的昆蟲卵,在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全本》第76-77頁有這麼一個句子:躍入眼帘的景象是一隻蝴蝶正在產卵,不僅如此,產下來的卵還密密麻麻排列成整潔的幾何形!……昆蟲卵這種活物,在自己手肘上對稱排列的感覺,令你一驚。

密集物體恐懼症自我調節

一、積極的自我暗示

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對自己說20遍「我接納自己,我相信自己!」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變我們心裡以前對自己的否定觀念,學會悅納自己,培養自己的信心。

二、放鬆入靜訓練

找一個安靜沒有人打擾的地方,舒適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像自己來到一個青山環繞、綠樹成蔭的幽靜地方,心境變得平和起來。現在開始放鬆,從頭部到腳部依次想像變松變軟……每天至少一次,通過經常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 身體,有助於克服緊張的反應。

三、別太在意自己的反應

緊張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身體上的不適,根據強化理論,如果緊張時我們太在意自己的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反應,就相當於在強化自己的緊張行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當我們不去管自己的緊張反應後,由於緊張得不到注意和強化,緊張反應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

密集物體恐懼症治療原理

密集物,在遠古時代,常常與危險的蟲卵、各種毒物沾染皮膚後的皰疹、各種病留下的皮膚坑洞、群居昆蟲、不辨別混亂感、弱勢(自己單人)面對強勢(密集物)的壓力感等聯繫緊密,千百萬年來的生存經驗沉積在我們體內,使得我們對密集物噁心、恐懼、頭皮發麻,從而儘快遠離,甚至以嘔吐的方式表達「排出由眼前聯想到體內可能致病的毒物」。 為什麼我們不會對米飯噁心,是因為千百年來「米飯」已作為「安全認證密集物」刻入我們大腦系統。 但如果換成一碗白色的細小珠子之類的,可能會聯想到「蟲卵」,依然覺得無比噁心。 密集物恐懼症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導致的,克服它很簡單,就是解析密集物圖片的合成圖層,解離合成密集物的幾個真實要素,將它們一一獨立化,再運用更強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它們的無害性。 一般情況下其實不需要治療,因為這是人類的普遍反應,而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不太可能會經常接觸到類似「蓮蓬乳」之類的東西,所以請不要恐慌,順其自然即可。如果實在反應過敏影響太大最好還是找專業人士諮詢,這是一種心理反應,幾乎無法用藥物達到克服效果。

暴露療法

就是強迫患者接受造成其恐怖的事物。將患者驟然暴露於恐懼事物前,使其心理受到極大刺激,如果成功,會使患者建立起對恐懼印象的新認識,明白恐懼並無必要。多看,看到沒感覺為止,學法醫的就是靠多接觸屍體消除對屍體恐懼的,這叫「脫敏」。

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就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從事物運行的客觀法則,它能最終打破神經質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順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這一態度的指導下正視消極體驗,接受各種癥狀出現,把心思放在應該去做的事情上。這樣,病人心裡的動機衝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減輕了。

責任編輯:黃富權

[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中國是否患了「伊斯蘭恐懼症」?
抑鬱恐懼症的癥狀有哪些?
社交恐懼症?見了人不知道該說啥?那你需要打開這篇文章
容易產生婚前恐懼症的星座,雙子座對婚姻缺少信任

TAG:恐懼 | 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