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起源——客家屬於漢族嗎?

客家這個名稱起碼有11各種說法。此外,還有匈奴說、土著漢化說 、畲族混血說。各種說法可說是百家爭鳴,應有盡有。雖然有些更是引經據典,但不少也只是信口雌黃,毫無根據。他們都忽略了「客家」形成的歷史條件,和「客家」形成時的土客衝突背景。這些論說的特點,除了徐旭曾的中原移民說以外,很多都是在20世紀以後才產生的。就是說,這些學說都是經過廣東西路客粵械鬥,轉為客粵筆戰以後才興起的。這時「客家」已經深入民間,要找出源頭已經十分困難了。

這裡把這些說法分為四類:

(1) 中原移民類:客萌說、給客說、客戶說、河洛說、夏家說、客卿說。這些說法強調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是中原南遷的漢人,不是廣府人所認為的蠻夷。前面三種說法原則上繼承了徐旭曾的中原移民說,但部份對客家得名的時間做出補充。它們的分別僅在於南遷的時間:客萌說為秦漢、給客說為晉朝、客戶說為唐宋。河洛說、夏家說則沒有明確說明其時間,但標誌著客家是值得驕傲的名稱。客卿說則認為客家人的祖先較顯赫,因為抗元有功而被封為有客卿別於其他移民。這類說法雖然很容易受到客家人的接受,部份更是「客家優越說」的表表者,但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很多都只是作者一時的想法,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便出台的,順口雌黃的態度居多,立論沒有可靠的歷史資料支持。結果是大部份都給人一個不認真的感覺,缺乏一個學術探求應有的嚴謹態度。

(2) 作客說:外人說、客居說、佃客說。主要說明客家是從外地遷入的居民, 而且自己沒有土地,但沒有說明遷入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強調他們從那裡遷來,但不至於否定客家人是漢族。這類說法的優點是它們不會錯到那裡去,但缺點是對我們認識客家這個名字的來由幫助也不大。例如說,全國都有居民遷居別處,或從別處遷入,但為什麼只有在華南某些地區,外地遷入的居民才成為客家人呢?

(3) 非漢族說:外族說、Haka國說、匈奴說、「山客」說。這些論點跟以上的大為不同,認為客家人是跟漢族不同的種族。非漢族說其實不是什麼新的觀念,因為廣府人從他們接觸客家人的開始,就認定客家人不是漢族,而是野蠻民族。就是在20世紀初期,還有不少人寫了一些觀點,否定客家人是漢族。其他的外族說或匈奴說認為客家是他稱,他們是中國北方的外族南下廣東以後,被稱為「客家」的。Haka國說和「山客」說,則一併解釋了「客家」名字的起源。Haka國說認為是一個在中國西北部的國家,在亡國以後,子民南遷不忘故國的自稱。「山客」說則由房學嘉(1994)提出,內容也跟其他的外族說大同小異,他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古越族遺民的一支,與歷史上南遷的中原人融合、漢化而形成。客家的「客」是他稱,不是自稱。古越族遺民大都居山,一些為逃避賦役的漢人也居山入越。漢族人及漢化較早的荊楚人、吳越人等稱之為「山客」。

(4) 畲族混血說:這是張光宇(1995)對客家人和客家話的一個新看法。但是他也是按照羅香林的說法追溯,認為無論閩客都是中原人閩南遷的後代,但是他認為客家人的祖先是晉代的司豫移民,而閩南人多源於青徐移民。結論是客家人是司豫移民部分同化為畲族,但多數是保持了漢族認同,更強烈地認為自己是「客家人」而不是「畲」。他寫道:客家人雖然身上流著畲族人的血液,但在他們的心目中仍自任「華夏胄裔」,與信守狗圖騰的畲族大有區別。客家人的族群已是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勤修族譜以中原郡望自矜。…而是告訴子孫「寧賣祖宗坑,不賣祖宗聲」。因為這樣才能簡單明了地顯示「華夏胄裔」的身份。客家人以是否有中原意識來區別客、畲;外人以是否帶有畲族血統去界定客家人,客家人就是在這樣的夾縫中激發了特彆強烈的族群意識。

推薦閱讀:

漢族與中華諸帝國3
幸虧馬永平是個漢族
佛教常識-漫談漢族僧服
漢族,內外「共生」的典範
漢族禮儀

TAG:漢族 | 起源 | 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