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擊碎「貧油國」偏見 日本曾在此勘探30年
鳳凰衛視6月18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中國甩掉貧油國帽子」何亮亮:1959年的國慶前夕,中國的地質工作者在東北松遼平原上,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特大砂岩油田,適逢十周年國慶大慶就命名為大慶油田。自從1928年起,日本人就在東北找石油找了整整30年,一度已經在接近大慶的地區鑽探,但是仍然與油礦失之交臂,為此後來一些當年在東北活動的日本人是後悔不已。在上世紀初,世界上大部分產油地區都是海相的,也就是說發現的石油大部分是有海洋生物生成的,所以人們普遍地都不相信,在陸相中能找到大型油田,但是陸相石油的理論,在中國的地質學者逐步探索中發展。在30年代末在新疆和甘肅玉門陸續發現了獨山子油田和老君廟油田,老地質學家也提出了「中國的陸相可能生油」的概念。1955年地質部作石油普查的先期安排,再次把大型陸相沉積盆地之一的松遼平原排除在外,全國礦產普查委員會技術負責人,黃汲清認為松遼是最值得查找的地方。他在1955年6月督促下達了松遼平原的石油勘探任務。1955年的8月,5個人的地質小分隊向松遼平原進軍,採用了新的地震勘探技術,後來又組織了加強勘探力量。到1959年9月26日,黑色原油如巨龍般從千米的地下噴涌而出,大慶油田打破了地質學界長期存在的「中國貧油論」。1960年在十分艱巨的條件下,包括王進喜在內的數千名鑽探隊員和科技人員趕赴大慶,展開了石油大會戰。1963年12月4日,新華社播發了《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新聞公報》。首次向世界宣告,我國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在已經基本可以自給了,這個消息給剛剛擺脫經濟危機的中國人民以巨大的鼓舞,以王鐵人為代表的大慶精神,激勵了各界的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日本仍然十分關注中國發現了大油田,1964年《中國畫報》的封面刊登了王進喜在大慶油田的照片,日本情報專家據王進喜的衣著推斷出,大慶油田是位於齊齊哈爾和哈爾濱之間,並且通過照片中王進喜所握的手柄的架式,推斷出了油井的直徑等等,由此日本人迅速設計出了適合大慶油田開採所用的石油設備。我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徵求開採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的時候,日本企業就一舉中標了,後來大慶的原油也一直向日本出口。大慶也是中國石油工業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基地,隨著後來一個個油田的開發,大慶人也走向了各地,成為各個油田的骨幹。
推薦閱讀:
※無睡意哲學|放下理論偏見
※請不要對半手工(模具)紫砂壺有偏見。
※讓更多的「偏見」讓位「常識」
※中國藝術為何需要西方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