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長大:李子勛親子關係36講》精彩語句摘抄!
2. 如果大家的個性都高度一致,社會不僅單調而且瘋狂。
3. 一個孩子的心理、性格是否發展健康,並不在於是什麼樣,?在於對自己個性的接納程度,接納程度決定著孩子對自己的滿意度。
4. 3—5歲孩子的記憶更多的是指向父母的情緒,很少關注父母的語言,更少關注父母的價值標準。所以,孩子讀出母親的表情,知道自己錯了,至於為什麼錯,心裡還是糊塗。
5. 客觀上說,內疚可以引發對自己的分析,並改善與孩子的關係,選擇更寬鬆的教育方式。但內疚也有明顯的壞處,就是讓母親失去原則,因為內疚會干擾判斷,破壞基本原則,在管理孩子的時候無意識地顯現出搖擺和含混,更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6.你的孩子正處在對外部世界高度的興趣和高度的害怕之中,出現任何「反常」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
7. 母親要參與式地與孩子討論。
8. 5歲的孩子正好是需要發脾氣的時候。不僅如此,在體驗安全、快樂、滿足、友情、信賴、親密與依戀的同時,他還需要體驗憤怒、敵意、悲傷、抑鬱、挫敗、不誠實、破壞、執拗、疼痛、饑渴、寒冷等情緒。5歲孩子正面臨情緒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最初階段。而一個人的情緒能力恰好是他個性、情商、情愛能力發展的溫床。這個階段父母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孩子的情緒成長。
9. 孩子亂髮脾氣是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他的情緒。
10. 5歲孩子正處於與父母的依戀分離期,一方面他要隨心所欲、自行其是,不願意再受父母管轄,另一方面他又想繼續依賴父母,恐懼父母離開自己。這是一種雙向衝突。
11. 當孩子發脾氣時,媽媽就走開,干自己的事。等孩子發完了裝著什麼都沒有發生,不要批評他。
12. 對母親來說,你對孩子的擔憂是你內心存在的對文化觀念的一種困擾,這個困擾不是孩子的,是你自己的。你能做的就是充滿好奇心去等待。
13. 5歲以後的記憶都是可以被孩子記住的。
14. 孩子的性別意識不只是身體性別,更重要的是心理性別。
15. 從幼兒園的兒童轉化為一名小學生,在心理層面會有一些衝擊,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應應該是預料中的事。建議父母保持平常心,把孩子的行為看成是他心性發展的一種自我磨合,父母坦誠、信賴、溫暖的態度,可以支撐孩子穩步向前。
16. 對孩子纏繞、哭等類似對親人控制的行為,父母可以給予理解但不要支持,不要改變規則,遇到孩子反抗時可以溫柔地堅持。
17. 12歲以下的孩子,一般沒有管理金錢的能力,每周一兩塊錢的零花錢就可以了。
18. 1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幫助他學習對錢的管理,給他稍微多一些的零花錢,要求他建立一個賬目,時不時看看,然後誇獎幾句。
19. 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母親先不要忙著處理孩子的行為,等自己內心的焦慮平息以後,再採取合適的措施。
20. 如果看到孩子無端的發脾氣,可以裝作沒看見,不對這樣的信息作回應,讓孩子慢慢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的處理,更容易讓孩子從負面情緒中獲得經驗和自我管理情緒的技術。如果?到孩子的情緒馬上就希望能幫助他克服或解決,結果不但會強化這些情緒,孩子也不能從中獲益。
21. 很多問題是被關注出來的。
22. 我們評價一個現象的時候,很容易被捲入現成的模式。
23. 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可能意識不到自己長大了,所以那個時候關鍵是要提醒,而不是批評,不要罵孩子,也不要說孩子有戀母情結的問題,那還讓孩子非常困惑,把他搞得很慌亂,他不知道昨天還是對的東西,今天怎麼就錯了,他會很失落。這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過去的方式父母是很喜歡的,現在關係需要一些變化,父母很喜歡這樣的變化,孩子也會喜歡的。……關鍵是信息要傳達出來,孩子意識到了,就會慢慢朝獨立方面發展。
24. 人與人之間往往關係越好,距離越近,越容易彼此產生傷害。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喜歡吵架。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猜忌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妒嫉。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分享中長大的孩子,慷慨大方。誠信中長大的孩子,理解真理。公正中長大的孩子,極富正義。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敬。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友善中長大的孩子,不但愛他人也愛自己。
推薦閱讀:
※親子活動有感
※40個小吸管大設計遊戲——創意陪娃系列(6)
※聰明家長改善親子關係的妙招
※【裙舞飛揚】【若蘭】——羨虹——親子款再鉤MOON老師的V型美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