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嘿! 不要亂給我孩子東西!

我對原文一段特別有感觸:「助產士和醫生語重心長地教育我:你是媽媽了,從現在起,你是孩子最重要的人,你必須參與、決定孩子的一切!」

(巴西馬瑙斯,大裊攝)

今天我不來溫良恭儉讓,也不騰雲駕霧小資情調;

今天我直接嗆聲 ——

嘿!請不要亂給我孩子東西!

這不是一篇「育兒文」。是寫給所有的人。

我們都會因為「社交」 而接觸到 「別人的孩子」。他們會是你同事的孩子、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

他們更是獨立的「孩子」、並代表著一個獨立的家庭。

今天話題的起因,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亦是大家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但是我今天要說——「不」。

在全世界,帶著孩子在外面玩,但凡遇到其他孩子,他們友善的家長通常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更會慫恿分享食品。

不同的是,之前在德國和奧地利,我和我的孩子都已習慣,所有的人首先來徵求我——孩子母親,的意見:「 我可以給你的孩子吃嗎?」 ,以及延伸開來的:「我可以對你的孩子做xxx嗎?」 (比如給看一本書、給抱一下……)

回來之後,幾乎從沒有人問過我;甚至,每當我明確拒絕時,我竟然從來就沒能拒絕掉。

比如昨天我在公園時,一位孩子奶奶喂自己3歲的孫子吃棒棒糖;然後好心讓她的小孫子給我的女兒也送一個糖。

我女兒的眼睛發光,激動得要崩潰——因為,她老媽我,從未准她吃過。

我於是連忙示意小男孩的奶奶:「謝謝!不過不用了,我都不讓她吃糖呢!」

這時,小男孩在「分享」的體驗中,感到「受挫」,有點沮喪,於是,他的奶奶痛定思痛,堅持說:「 都多大了,還不讓吃糖!怕什麼,吃吧吃吧!」 並最終將糖不由分說地塞給了我的女兒。

我礙於面子不忍阻攔,兩個女兒歡天喜地地接過了兩粒五顏六色的糖果,驚為天人!

這類情景,我們回國後遇到得不計其數。但是必須說,這已然成為我繼防霧霾、防毒食、防人販、防災禍……一系列 「育兒難」措施之後,新增的一點。

這種做法的危害是什麼呢:

一、 混亂了孩子的 「安全意識規則」

我們在中國的家長都不會忘了教孩子 「如何防壞人」吧。其中一條就是: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糖衣炮彈」。還有 「不能與陌生人說話」……

更驚人的是,根據最新的官方」打拐「 攻略,還有針對人販子的技術升級所給出的建議,即:不要輕信陌生的小朋友。因為這有可能是人販子的孩子,他們用糖果或溜溜球將目標小孩誘騙到人販子所埋伏的地方……

儘管,我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絕對的善意;但是,你們如何能讓我年幼的孩子也判斷並理解這些?!

我今天對孩子說 「絕對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糖果」,轉身就對「陌生的糖果」 毫無招架之力。

——正如在超市,一名正在做促銷的營業員,徑直餵給我的孩子試喝的酸奶;我衝上前拒絕後,她仍然塞給我孩子,並說 「沒事的,喝吧!但是寶貝,如果外面有陌生人給東西,你不可以要哦!」

拜託!親愛的大姐,您就是那個「外面的陌生人」好嗎!

果不其然,原本在我孩子心目中,威猛如 「神獸」一般的人販子,如今被這些突如其來的糖衣炮彈,摧得 「走下神壇,形象親民」 。

二、 破壞了孩子心目中「媽媽的權威」

如今我感受明顯的是,社會氛圍對於「媽媽的分量」的尊重相當不夠。

我個人對於「媽媽的分量」第一次明確的定位,就是在我順產生下大女兒的那一刻起。

當助產士抱起剛出生20分鐘的女兒,給她稱體重印腳模時,都會特意很詳細地解釋給我聽;剛剛生產完的我虛弱不堪,連忙擺擺手,示意「隨便隨便」;

沒想到,助產士和醫生語重心長地「教育」我:「你是『媽媽』了,從現在起,你是孩子最重要的人,你必須『參與』、『決定』孩子的一切!」

這所阿爾卑斯山區的鄉鎮醫院,也確實是如此履行這一原則的:我順產後暈倒了,護士不許我自己如廁,而是必須由護士用輪椅護送;然而,如果是涉及孩子,無論是護士給孩子換洗,還是抽足跟血,還是點眼藥水,都必須由剛剛生產完的媽媽陪在孩子旁邊,哪怕是用輪椅把我推到診室。

我懷老二期間,短暫住過一次醫院;仍然是這家「山鎮醫院」。當時醫院主動要求我的老大陪著我在醫院住,原因是「孩子不能離開媽媽」,並且特意將我安排到一個獨立的病房,還為孩子準備了嬰兒床。——根據國情解釋一句:沒有增加任何額外費用……

在德國奧地利, 幼兒接受檢查治療或住院, 必須由媽媽全程監護陪同。

「媽媽分量」的意義在於:

1. 幼兒時期的孩子,尤其需要一個「權威形象」(通常是自己的母親)。這個形象的「權威性」,既可以帶給孩子以安全感,又將是孩子建立社會秩序的標杆和依據。

2. 「媽媽的分量」越重,媽媽親子的效果越好。

因為,媽媽的責任感也來自於外部及自身對於「媽媽身份」的認同;這種認同感也會激發「成就感」。從而成為我們摸索「為人父母」時,美妙的進階動力……

3. 「媽媽的權威」,將會建立起最適合孩子的生態環境。

通常,媽媽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媽媽為孩子量身定做的生存方案,也是一個需要全社會認可和配合的完整體系;

只有這個體系能完整、有序地實施,才能給予孩子一個安定健康的生活空間。

4. 「媽媽的權威」,同時還有助於簡化家庭內部糾結。

說到這裡,我很感激我的婆婆。我婆婆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是說一不二的「領袖人物」;然而在涉及到我的孩子的吃喝拉撒時,她總是會主動問我「可以嗎?」,讓我很感動。

用我們湖北話說,就是「很清白」,意思是「很明理、很通達、很拎得清」的人。

婆婆的智慧,免去了我、也免去了她自己、更是免去了我先生的、不必要的煩惱。也為我們換來了直接的安定團結。

更幸運的是, 我自己的父母, 也都是如此, 在我孩子的大事小情上, 他們只給建議, 但不自作主張。

其實,想清楚了,很簡單:各找各媽,各管各娃。

在德國和奧地利時,所有人「要對我的孩子下手時」,都會徵求我的意見:

幼兒園的聖誕節班級慶典時,孩子的老師會問我:能給你的女兒發塊蛋糕嗎?

復活節前的例行體檢時,孩子的兒科醫生會問我:能請您的女兒吃顆巧克力蛋嗎?——倒是我當時反過來諮詢醫生:「2歲多的孩子可以吃巧克力了嗎?」;我們的奧地利兒科醫生說:「當然不能多吃,復活節嘛,可以破個例!您真是位負責的媽媽!」

而我也完全這般地,與其他孩子相處——與德國、日本、奧地利好友在一起時,哪怕我拿出的是一根天然有機的香蕉,面對他們的垂涎欲滴的孩子,我也一定會問我的好朋友,而不是自作主張給他們的孩子吃。

因為,常常我的好友們就真的會拒絕我。比如,他們想控制自己孩子的食量;或者想形成自己孩子對食物的節制……

我們與對方的這種相處模式,讓大家彼此更輕鬆。

誠然,「媽媽的分量」在中國之所以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是受國情的影響:

中國社會的生活及工作壓力,致使大多數媽媽根本無力在孩子年幼時擔當「全職媽媽」。

因此對孩子的照管,不得不成為老人、託管班、保姆的任務。這也導致了在對孩子的「權威形象」樹立上,人物繁雜、界限模糊;

其次,中國社會存在很多「不得已」,尤其是對於孩子的教育上。家長能「自主設計」的環節,非常有限。

由於孩子一環一環的升學壓力,我們必須為其配置相應的教學模式;個中有多少狂悖,自不待言;然而,我們卻必須順應這些模式,還要配置相應的生活方式。

否則我們的孩子將從起跑線上,被直接甩出操場。

在這種批量生產的「流水線」上,對於每一個「產品」的獨有母體,自然缺少合理的關注。

三、危害了孩子的健康

有一年大年初二,國內媒體就報道了一則事件:某個串門的,擅自餵了親戚家兩歲的小孩一顆開心果,結果孩子噎死了……

上周我聽朋友說,她孩子10個月,朋友的親媽不顧朋友的反對,堅決要給寶寶吃路邊攤的燒烤,結果10個月的孩子吃了一口集地溝油、化工毒、致癌物於一體的燒烤,狂吐到抽搐;孩子姥姥這才信了,不是什麼都能給孩子吃的……

如果說,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那麼好吧:

今年春節去婆家, 吃海鮮時,我猶豫了一下,只給了自己的孩子, 而沒有給先生親戚家小孩——因為那孩子的父母不在桌邊。 先生示意我也給那個孩子剝個大蝦, 主要是表示我的「周全得體」, 我卻執意要等小孩父母回來。 先生急了, 說:「這有什麼好問的!」

誰知, 孩子父母一過來,我們傻了: 那孩子是嚴重的海鮮過敏!

在德國時, 有一次有兩個鄰居在遛狗時遇到。 一個鄰居拿出香腸喂自己的狗, 另一個鄰居的狗饞得一下就沖了過來; 喂狗的鄰居,把香腸高高舉過頭頂, 大聲問對方:「它能吃嗎?就是普通的豬肉腸?」

——我當時就想: 德國人真矯情!

結果狗主人快步跑過來拽回自己的狗, 說:「還好你沒給它! 它剛動完手術, 獸醫說不能吃這些東西!」

四、破壞了人際關係的適當距離

海歸之前,我曾與一位定居巴黎的好友談心。好友是我的中學同學,女博士,在巴黎大學任教。說到「回國最不適應的是什麼」,好友說:「最不適應的,是從上至下對人私生活的干預。」

回來後,我同樣感受到了這一點。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一種「沒有界限」之中。 除了法律和道德, 個體的生活自由和尊嚴受到了諸多莫名其妙的干預; 甚至遠遠超過了法律和道德的力量。 這一點,有很多歷史淵源。之後我將專門開篇來談。

總之, 不管「你們的」孩子怎樣,我的孩子在家裡就是:沒有看過電視、沒有玩過手機、沒有吃過糖果、沒有吃過冰淇淋、沒學過英語、沒做過奧數!

我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這樣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因為:這是我 「一家的生活方式」。

這就像母親哺乳一樣, 這是旁人看到就必須迴避的事情,你怎麼能大搖大擺地上前評頭論足, 還自以為是呢。

有兩點不能做反了:

1. 每個人都是有自由思想、獨立尊嚴的人;

2. 每個人都有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所以,如果我說「我的孩子不需要」,那麼,請您尊重我的方式。

而倘若任何孩子在我們面前受到傷害,請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大裊爹攝於巴拿馬)

(版權聲明:任何個人、網站、媒介轉載使用「海歸娃娃」公號的文章,須註明出處為「海歸娃娃」,引用本人文章內容須註明作者姓名和原文標題版權歸「海歸娃娃」所有。未經作者允許,不得用於商業用途。不得隨意抄襲。對侵權的個人、網站、媒介「海歸娃娃」將保留追究侵權責任的權利)

推薦閱讀:

最普通、最便宜的東西,其實最養人!
老人說,家裡「陰氣重」一定要小心「不幹凈」的東西,7招化解陰氣重!
最美好的東西
東西四命
陳益峰:東西四方分吉凶,門主灶不可相混

TAG:孩子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