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八大人覺經述義
講述人:上成下剛法師
講述地點:長春般若寺弘法樓
啟講日期:2007.4.18-2007.5.13
佛歷二五五一年三月初二至三月二十七
《佛說八大人覺經述義》出版序
言佛說八大人覺經者,謂此八種之法,乃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一、世間無常覺;二、多欲為苦覺;三、心無厭足覺;四、懈怠墜落覺;五、愚痴生死覺;六、貧苦多怨覺;七、五欲過患覺;八、生死熾然、苦惱無量覺。
諸佛菩薩大人依此八法,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然一切眾生還迷執世間,起惑作業,輪迴六道,流浪三途,出沒無間,故諸佛菩薩大人,心生憐憫,乘本願力,重返娑婆,以此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
大德所謂:「事不毀心,道方合節」。即在這一切善惡、苦樂、成敗、生死,乃至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事物上,面對現實,能循規蹈矩,以理從事,不肆意縱情,不錯謬非法,不毀壞自己的良心,不毀壞自己的清凈心,與道方合乎拍節。此經多就事顯理,就因說果,凡佛門弟子,是不可以不學也。
以是之故,今特述此經大義,願與法界眾生,共獲此《佛說八大人覺經》之利益也,是以為序。
佛歷二五五一年九月初一日
學法沙門釋成剛敬識
今講此經,先釋經題,次釋譯人,後釋經文。
釋經題
此題為一經之總綱,經文乃一題之別義,欲知一經之別義,須明一經之總綱。如提網者,須先舉其綱,綱舉則眾目張矣。
此題須分通題與別題。前六字是別題,別在此經與他經不同故;後一字是通題,通於諸經故。通題乃能詮之文,別題是所詮之理,通別能所,合為一經之題。
此佛字是能說之人,即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八大人覺是所說之法,即所說之經。
此經題是人法立題。佛,梵語,具雲佛陀,華言覺。覺有三義,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一者自覺。謂自悟本性,即悟明本具之佛性,本來是佛。然無始劫來,眾生迷於本來之佛,而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今既自覺,不再錯認,即可就路還家,返妄歸真,面見本來之佛。
二者覺他。謂佛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自己之所覺悟發為言教,開導一切,令諸眾生皆得悟明——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只要不用妄想,放下執著,皆當做佛。
三者覺行圓滿:1、自覺智滿,謂以始覺智照本覺理,照到業盡情空,是雲散日明,即本具的佛之智慧之日得以開拓發明,是名自覺智滿。2、覺他行滿,謂菩薩能以種種權巧方便,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四攝等萬行,給眾生拔苦興樂,功行福德圓滿,故名行滿。如是三覺圓滿,故名佛陀。
說者,謂釋迦如來以四無礙辯,隨機施教,金口之所宣說也。有五種人說法:一、佛說。二、聖弟子說。三、仙人說。四、天人說。五、化人說。此經是佛說,非餘四人說也。又說者,悅所懷也。佛以利生為懷,若時至機熟,能令眾生得益,則佛暢悅所懷而說也。
八大人覺者,此八字乃指此八種之法。大人二字乃指諸佛菩薩也。覺者乃覺悟之義。謂此八種之法乃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一、世間無常覺。二、多欲為苦覺。三、心無厭足覺。四、懈怠墜落覺。五、愚痴生死覺。六、貧苦多怨覺。七、五欲過患覺。八、生死熾然、苦惱無量覺。此八種法雖為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然眾生還迷而不自覺知,故佛為使眾生也覺悟,而以自己之所覺悟,而覺悟一切眾生也,以期給眾生拔苦興樂,故說此經。
經者,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謂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具有貫、攝、常、法四義。貫者,謂貫穿所應知義理。攝者,謂攝化所應度眾生。常者,謂三世不能易其說。法者,謂十法界所應遵其軌。又經者,徑也,即修行成佛之路徑也。從因地到果地,必依此經所說之義理,發起自覺、覺他真實之修行,即可以從生死此岸,渡過煩惱中流,而登涅槃彼岸,故曰經也。
二、釋譯人
此經是後漢沙門安世高法師譯。安世高者,姓安,名清,字世高,後漢時人,乃安息國王正後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加又志業聰敏,克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嘗見群燕,忽謂伴曰:「燕雲,應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奇之,故儁異之聲,早被西域。
高雖在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父位,乃深惟苦、空,厭離形器,行服既畢,遂讓國與叔,出家修道。博曉經藏,尤精阿毗曇學,諷持禪經,備盡其妙。既而遊方弘化,遍歷諸國,以漢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機敏,一聞能達,至止未久,即習通華言,於是宣譯眾經,改梵為漢,出《安般守意經》、《陰持意經》,大小十二門,百六十品,《道地經》等三十九部經論。所譯經論義理明晰,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而不野,凡在讀者,皆亹亹而不倦,高窮理盡性。
高自識宿緣,多有神跡,世莫能量。初高自稱,先身已經出家,有一同學多嗔,分衛值施主,每輒懟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餘年,乃與同學辭訣雲:「我當往廣州畢宿世之對,卿明經精勤,不在吾後,而多恚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
既而遂適廣州,值賊寇大亂,行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故遠來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時意也」,遂伸頸受刃,容無懼色,賊遂殺之,觀者填陌,莫不駭其奇異。既而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即今之世高也。
高游化中國,宣經事畢,值靈帝之末,関雒擾亂,乃振錫江南,雲:「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行達栱亭湖廟,此廟舊有威靈,商旅祈禱,乃分風上下,各無滯留。嘗有祈神竹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餘船,奉牲請福,乃降祝曰:「舫有沙門,可便呼上」。客咸驚愕,請高入廟,神告高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修道,好行布施,而性多嗔怒。今為栱亭廟神,周迴千里,並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豐,以嗔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丑形長大。若於此捨命,穢污江湖,當度山澤中。此身滅後,恐墮地獄,吾有絹千匹,並雜寶物,可為立法營塔,使生善處也」。高曰:「故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異,眾人必懼」。高曰:「但出,眾不怪也」。神從床後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其梵語數番,讚唄數契,蟒淚如雨,須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別而去。舟侶揚帆,蟒復出身,登山而望,眾人舉手,然後乃滅。倏忽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造東寺。高去後,神即命過。暮有一少年上船,長跽高前,受其咒願,忽然不見。高謂船人曰:「向之少年,即栱亭廟神,得離惡形矣」。於是廟神歇矣,無復靈驗。後人于山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里,即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後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己少年。時少年尚在,高徑投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並敘宿緣,歡喜相向,雲:「吾猶有餘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資供,隨高東遊,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亂相打者,誤著高頭,應時殞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勤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之,莫不悲嘆,明三世有徵也。
高既王種,西域賓旅皆呼為安侯,至今猶為號焉。此《佛說八大人覺經》即安世高所譯三十九部經論其中之一也。此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以簡略的語言,對其四十九年說法一代時教,即三藏教典的高度概括。四十九年說法一代時教,三藏教典是廣繁詳細之說,《八大人覺經》是概括簡略之說,雖然概括簡略,然宗旨要義收盡無餘。
安法師以準確、有力、通俗的語言,將其由梵語譯成漢文,利益華夏,功在千秋。今我等受益,實出法師之辛勞,故當知恩報恩,唯依教奉行,自度度他,以此緬懷先德,是為不負法師之望也。
三、釋經文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此示八種覺之總名。標明為佛弟子當常修此八種覺,以期長覺不迷,防心狂亂也。
無論出家、在家,凡皈依三寶,依教修行者,皆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皆名佛之弟子。既為佛之弟子,佛是皈命依靠處,是師範、表率,是榜樣、學處,則佛之所覺,我亦當覺,佛之所悟,我亦當悟。此乃為佛弟子之本分事,即根本分內之事,不容置疑,應當履行完成,恆修此八種覺。
言常於晝夜者,則二六時中,恆常如是,非朝憶夕忘,一曝十寒,常有間斷,屢屢懈廢也。此明功用不輟,猶鑽木取火,不待火出燒木,木盡火滅,焉可休息。
言至心者,至者真也,至心,謂真實心也。至則心常在道,專至懇切,非悠悠忽忽,心不在焉。此明用心親切真誠,猶人心有要事,雖不露於外,而常念不忘也。
言誦念者,背文曰誦,照讀曰念,則文義淳熟,熏習成種。此明其憶念不忘,牢記在心,遇境逢緣,心有主宰,自作主張,保持在正確的學佛位置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直至成佛而後已。
八大人覺者,謂此八種法乃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佛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乃大乘果人,是大覺悟之人,故名大人。菩薩能自覺、覺他,雖未覺行圓滿,然已分證法身,乃大乘因人,是修大菩提之人,故名大人。聲聞、緣覺二乘之人,但能自覺,不能覺他,又只覺我空,未覺法空,猶滯小乘,故不名大人。
一、世間無常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此入道之初門,破我法二執之前陣也,故佛教眾生,首當覺悟世間無常。
世間有兩種:
一、器世間,乃依報世界,即眾生所依賴生存的物質世界。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山河大地、房舍舟車、衣服床座、飲食醫藥,乃至微塵,都沒有一個常恆不變的實體,悉皆無常,即剎那遷移變化,新新不住,不得久長也。所謂世界有成、住、壞、空者是也。
二、有情世間,乃指正報身心,謂正由業力所感報之五陰身心也。亦沒有一個常恆不變的實體,心在不停地生住異滅,身在不停地遷移變化。正如佛所說:「是我此身肉,恆屬老病死」,沒有哪一剎那不屬於衰老、病苦、死亡也,所謂身有生、老、病、死者是也。
國土危脆者,乃總指此世間眾生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歷代有興盛、衰亡。是天災人禍、種種障難、種種問題、種種逼迫充滿其中,危險脆弱,猶若懸絲,無有安穩。正如佛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所燒,痛烈難忍,不可住也。
四大苦空者,《圓覺經》雲:「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毛髮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又經雲:「身中四大,各自有名,皆無我者。我既皆無,其如幻耳」,此皆四大苦空之義。
推薦閱讀:
※惟覺法師《八大人覺經》釋人名
※讓你受歡迎的八大人際定律 【 轉載】
※韓版大人小孩毛衣和帽子手套
※八大人覺經·怨親等施
TAG: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