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蘊含哪些人生道理?
寓言故事總能夠打動人心,一是在於它的生動性,二是在於它的深刻性。關於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九十歲的愚公要把門前兩座大山移走,何其難也,但是在他的動員下,全家男女老幼開始鑿石挖山,還驚動了鄰居去幫忙,頂住了別人的冷嘲熱諷,最終感動了上帝,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這則故事聽起來非常簡單,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很深刻。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第一,愚公為何要下決心移走大山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那兩座大山擋住了視線,阻攔了通向外界的道路,即是說,愚公所處的外界自然條件是惡劣的,至少是與他心中的美好景觀是不一致的,所以才下決心改變眼前的處境,人都是因為不如意才下決心改變環境的,安於現狀則不會有所作為。
第二,改變環境是因為不安於現狀,但只是空想於美好的藍圖,而不去下決心行動,則無法擺脫現狀的束縛。同時,走出現實困境還需要一股鍥而不捨、堅忍不拔、頂住壓力等的「愚公」精神,假如這位愚公一聽到反對的聲音,就望而卻步,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移山的舉動了。愚公移山靠的是精神的力量、感召的力量、行動的力量,即是把內在的「精神」化作了改造現實的力量,而不是僅僅停留於設想、空想、嚮往等的空洞「精神」之中。
第三,欲完成一項讓人驚動的事業,光有精神、毅力、嚮往等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相應的措施、辦法、方法等,愚公是怎麼做的呢?他首先提出想法,然後動員家庭成員,率先垂範,以至於感化帶動鄰里參與其中,並把目標的實現規划到以後幾代人身上。精神本身就是一股無法估量的力量,無法估量的精神力量如何作用於外在的環境呢?這當然就需要藉助於一些中間環節,愚公帶領全家行動,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作用於外部環境的過程,同時也是移山的具體措施,那就是帶領大家一起行動、協同作業。
第四,故事以感動上帝幫助移走大山的美好結局收尾,這樣的結尾我們可以從象徵的意義上來理解,它象徵著一種「精神」的勝利,感動天地的精神行為總能夠克服艱難險阻,最終獲得成功。正像毛澤東在七大閉幕詞上引用愚公移山精神時所說:「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幺挖不平呢?」毛澤東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當然是為了鼓舞和引導當時的民眾,另一方面表明了精神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強大精神的引領、帶領下,一定會取得預定目的的。
這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很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推薦閱讀:
※你沒有女朋友,不是沒有道理的!
※全是大實話!老了老了想通了很多道理
※簡單的道理,深刻的寓意
※南懷瑾老師講述:我們處世做人,「用心若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