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種業要事點評:漫漫寒冬有喜有憂
玉米面積調減,審定品種井噴,自然災害頻降,市場大浪淘沙——有多少玉米品種更新換代,有多少種子企業面臨崩盤,有多少育種戶金盆洗手。種子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層次變革,漫漫種業寒冬,春天還有多遠?
一、品種進入多渠道,種子市場浪淘沙農業部深化種業「放管服」改革,放寬玉米品種審定進入渠道,除保留原有的國審和省(區)審,增加了綠色通道、聯合試驗體以及引種備案制等。擴大試驗容量,縮短試驗周期,減少審定時間,簡化審定程序。將品種入市權交給企業、品種選擇權交給市場、品種判定權交給農民。農民日報報道,第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公示:2017年有176個玉米品種通過審定,是新世紀16年(2001-2016年)平均每年通過審定品種數量的5.1倍。加上各省審定的品種,全國玉米入市品種有2000多個。
放寬玉米品種審定通道,開啟種業全面自由公平競爭新局面。種業競爭格局可能發生兩方面的重大變化。一方面,品種數量多了,類型也豐富了,種植者或經營者選擇最適合種植意圖品種的機會就多了,優勢品種將在市場競爭中脫頴而出;另一方面,品種由短缺變為飽和甚至過剩,一大批採取高仿、初仿、甚至是「比瓢畫葫蘆」的品種,必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市場開始引導育種家更加有針對性地設計並完善育種方向和目標,加快玉米品種更新換代,為企業家、投資者和經銷商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玉米品種管理方式改革雖然只是去產能邁出一小步,卻是種業朝向發展方向前進一大步。
二、高溫熱害有多少品種將被淘汰
今年玉米生育關鍵季節,黃准海大部分地區發生罕見的高溫熱害,很多玉米品種出現畸形穗、禿尖、花粒,甚至空稈!剛剛進入新品種預訂高潮的觀摩會大部分嘎然而止,讓種企老闆憂心忡忡,前景暗淡!
種業人士預測種子行業可能出現以下問題。一是有多少玉米品種將被淘汰?黃准海地區至少有七八成品種讓人不待見了,還有一些品種剛見光還未留名就死去了。二是有多少種企可能面臨崩盤?有種業老闆自恃擁有新品種連年營銷順風,財大氣粗,傾量制種,連做夢都賺的缽滿罐流。順境中連年超常速發展,逆境中瞬間付之東流,在激烈競爭中面臨資金鏈斷裂甚至崩盤,九年暴利一年空啊!三是有多少經銷店可能要關門?種業營銷從暴利到微利,降價成為多數企業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在虧損的邊緣遊走。業界評估,今年玉米種子市場約有三分之一商家能賺錢也不是太多;有三分之一商家能保本有微利已經不錯;還有三分之一商家賠錢賺吆喝甚至可能要OUT了。死者退出,生者慶幸,新一輪種企兼并正在悄悄地進行,一批新興企業正在快速崛起,一批企業面臨生死存亡!
三、鄭單958依然種子市場唱主角2017年1月1日,鄭單958和自交系鄭58過渡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期進入了市場公有領域,在法律上不再接受保護。鄭單958橫亘新世紀15年,高產優質無與論比。從2005年至2016年,鄭單958全國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5000萬畝以上,位居全國所有玉米品種榜首,橫亘時間之久,貢獻之大,史所罕見。鄭單958還長期作為玉米品種區試和審定標杆,儘管全國有成百上千個玉米品種通過審定進入市場,儘管黃淮海地區連續遭遇鏽病肆虐、高溫熱害以及杜撰所謂「紅軸比白軸玉米抗性好」的故事,但在遼闊農田裡鄭單958品種依然鶴立雞群,超者寥寥。
玉米品種換代涉及全國所有主要玉米種植區,在品種高度同質化和品種數量井噴式增長的市場環境中,當整個行業都處於去產能的時候,鄭單958作為新世紀15年玉米「萬種之首」的生命周期遠沒有結束,今後若干年種植面積仍將位居全國玉米品種的最前列而少有新品種可以比肩。鄭單958的經歷表明,種業要上去,關鍵在創新,包括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組織創新等。要清醒意識到,在品種為王的時代,育種創新始終是種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套牌種子為什麼屢禁不止
農業部印發《2017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全國啟動聲勢浩大的「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公安模式,凡「套牌種子」一律視為假種子,經營額超過5萬元即入刑。(農資導報4月14日)
中國種子行業存在眾所周知的潛規則:育種不如買種,買種不如偷種,偷種不如套包。新品種剛剛通過審定其親本就可能被竊取,套牌種子隨後登場。花百十萬買個熱銷的品種權、或只買個審定號就可以套牌了。知情人透露:精通此道的人合夥建成一條從制種、收購、運輸到接收完整的利益鏈,從基地發出幾車皮種子,一到站立馬就有下家接貨,然後分送到村再到戶,幾萬幾十萬元的紅利就分到手了。有報道說,搞套牌種子的有國企、民企、上市公司,更多的是龐大的經銷商群體,市場上至少有1/3的種子是套牌貨。但由於缺乏規範的種子市場和監管乏力,部分經銷商和種子執法人員存在利益糾葛,甚至就是利益聯合體,侵權套牌種子依然呈多發之勢。套牌種子並不「偽劣」,成本低具有「價格」優勢,銷售散籽本小利大甚至無本萬利。在高額利潤驅動下套牌行為屢禁不止,愈演愈烈,「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被無情地打破。
五、我國植物新品種權授權量超過八千件2017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頒布20年。報道說,截至2016年底,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總申請量超過18000件,總授權量超過8000件,年申請量位居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成員國第一。國家植物新品種產權保護成績很大,問題不少。現代種業已成為典型的高技術產業,研發投入高,成功概率小,創新突破難。然而,仿製又非常容易,複製就更為簡單,所以知識產權保護已極為重要。當前,優秀的品種經常被侵權,市場上仿製、套牌現象極為普遍,嚴重損傷了創新者的利益,扼殺了創新積極性,阻礙了產業發展。必須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複製套包行為,用利益手段規範仿製改良行為。只有這樣,才能鼓勵原始創新,產業才能良性發展。現代種業的發展,是建立在以保護知識產權為中心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以植物新品種為代表的知識產權擁有量已經成為現代種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最大力量,沒有堅強的知識產權保護,就不會有外部資本投資種業,創新將成為無源之水。
六、含油率26%的油用玉米問世,中國獨創油用玉米華健1號是廣西大學農學院吳子愷教授團隊,歷經22年兢兢業業、匠心耕耘的成果。2004年「油用玉米育種方法」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2005年被列為「全國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國際交流選項推薦項目」,2011年華健1號通過廣西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17年6月24日在南寧召開「華健1號油用玉米展示交流會」,參會人員高度評價含油率26%的華健1號為油料作物增添了新成員。中國獨創,世界無雙!
圖:作者與華健1號培育人吳子愷教授(右)、郝小琴教授(左)
有報道說,我國食用油的年消費量約2500萬噸,食用油自給率僅32%,對外依存度達68%。國內70%的油脂企業被跨國四大糧商控制,市場上95%大豆油均為轉基因油。華健1號油用玉米的育成和創新,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新型油料作物,為國產食用油產業創建一條發展新路。要擺脫外資對食用油的控制,把油瓶子攥在中國人自己手中,還需要國家層面立項支持。廣西益寶油料玉米開發公司聯合科研單位、規模農場、油脂企業,打造「研發、生產、營銷」開放式平台,正在推進華健1號油用玉米產業化。
七、讓優質甜糯玉米走進千家萬戶農業部發布《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到2020年全國擴大甜糯玉米面積1500萬畝。2017年相繼舉辦了北方(武清)甜糯玉米大會和南方(南寧)甜糯玉米大會,以及第七屆博斯甜糯玉米(保定)國際研討會,展示全國甜糯玉米發展現狀和美好願景。
據報道,2017年全國甜糯玉米種植面積估約2000萬畝,是僅次於美國的甜糯玉米生產國和消費國,其中甜質玉米600多萬畝,糯質玉米1400萬畝,有600多個品種在生產上應用,基本形成了「南甜北糯」的格局。南方沿海省份以種植甜玉米為多,東北和黃淮海地區以種植糯玉米為多,70%用於加工,30%鮮苞(穗)消費。
我國發展甜糯玉米產業起步遲,科技含量偏低,品種多、亂、雜,缺失產業規模,加工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紊亂,基本上停留在初級生產和消費階段。從宏觀視角審視,我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多樣,消費市場潛力大,發展甜糯玉米有廣闊的前景。要高質量地發展鮮食玉米;有計劃地發展速凍玉米;創造條件發展罐藏食品加工業,做到產品多樣化、系列化、差異化,讓優質甜糯玉米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
八、玉米機械直收籽粒還要走很長的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連續三年承辦玉米機收籽粒品種篩選及生產模式創新項目,基本明確玉米機收籽粒生產模式推進路線圖。全國玉米收穫基本有三種方式:一是人工收穫果穗晾曬後再脫粒;二是機械收穫果穗後再晾曬脫粒;三是機械直收籽粒。當前全國機收籽粒面積僅占玉米面積的3%-5%,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玉米機收籽粒與機收果穗將共存。
玉米機收籽粒品種和田間收穫評價指標基本達成共識:一是要選育適宜機收籽粒的品種。收穫時品種籽粒含水量在25%以下,破碎率≤5%,落粒率≤5%。據科研單位定點觀察,全國多數玉米品種機收時存在籽粒含水量高、破碎率高、落粒率高。二是東北和西北地區國營農場以及大型農業合作社完全採取玉米機收籽粒作業;三是有的地區土地規模種植千畝以下的農戶實行機收果穗自然風乾,原因是10月中下旬新收玉米集中上市,市場價格起伏較大,有的糧販子在水分上做文章,影響農戶收入;機收果穗自然風乾後降至標準水分,隨時直接賣給飼料廠或養豬戶。還有相當地區農戶將果穗脫粒後玉米芯燒火做飯和燒炕取暖。特別指出,我國還有1/3玉米面積分布在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區,要關注發展小型動力收穫機械和脫粒機械的配置。
九、種子企業併購重組進入活躍期第十五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上,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持有效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企業4316家,較2010年的8700家減少了4384家,6年間種企減幅過半。種子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資本運作頻頻是種業併購重組的新動向。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是生物進化乃至市場競爭的基本法則,淘汰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弱的企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國種業併購重組最大的特點是國家資本進入,中信集團控股隆平高科、中農集團併購多家種企等,大有「國企稱雄種業」之勢!
中國種業必須通過併購重組將種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推動種業走向育、繁、推一體化方向發展。專家指出,併購是兩個商業交易主體的融合,不存在任何一方的單純優越感,應該是對雙方都帶來實惠。併購成功與否要看一加一能否大於二。有的企業老闆試圖以「零成本收購」、「低成本擴張」捷徑尋優,不僅沒有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神話,卻得到一加一小於二的結果。專家提醒,併購得以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整合,甚至可以說,併購的一半是整合重組。因為任何企業的併購都有它的目的,或者產生協同效應,或者獲得某種稀缺資源,或者吸收管理團隊。併購是第一步,而併購之後的整合重組更具有挑戰性。
十、中國化工併購先正達:喜?羞?憂?
中國化工宣布430億美元完成對先正達(Syngenta)公司收購的要約交割,中國化工/先正達邁入全球種業十強第7名。官媒評說收購先正達將能夠填補專利農藥和種子領域空白,對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將起到積極作用,可謂雙贏。這是喜!
中國化工併購先正達被形容是一樁「蛇吞象」交易。這場交易對價雖然鎖定在430億美元,但整體實際所需資金高達504億美元,主要來源於中國政府相關機構,以及中信銀行、滙豐銀行牽頭的銀團貸款。中國化工資產總額為3776億元,負債總額約3058億元(約450億美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0%以上。如此重大交易繫於一家管理混亂、嚴重虧損、瀕臨破產的企業,豈不有損於國家形象和聲譽?這是羞!
業界評價中國化工收購案很難產生1+1>2效應:一是國企管理體制機制與先正達企業管理存在顯著差異,需要多長時間和精力完成融合統一?二是國企科技創新邁步蹀躞,存在核心技術能否為我所用的變數?三是,中國化工併購後債台高茿給後期經營帶來壓力,以及難以預測的整合協同前景及其隱匿的深層危機。這是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