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撲面,靜室生香[文化解讀]

古風撲面,靜室生香2011-05-24 13:21

古風撲面,靜室生香文:musee某夜,異鄉,小小書房,偶然見到本《中國文化擷英》,翻開,是些很古老的文字:周易繫辭、黃帝內經素問、禮記、淮南子.....泛著絹黃的舊書,撲面而來的是一股靜氣。突然感覺歷史遙遠的窗戶被輕輕推開,清新沁脾的夜涼隱隱而近,心如古井,文字之間有清涼的綠水搖曳,照得見心境的波紋,卻不是春水,而似秋意,那是禪坐到一定境地才會有的感受。而古老的中華文化中,早已涵有如此濃重的靜氣!「古人心靜福壽齊」,所以這些古老的文字之間,與天地陰陽交融,文以載道,傳達的都是與個人情緒無關的天地之道,文字背後隱藏著的,都是靜心修道的深廣內涵。古風撲面而來,也是靜氣心生之際。滿室靜氣繚繞,猶如旖檀香燃裊裊。靜謐書房,只有呼吸悠微,不知有心。

1、《周易繫辭》第4章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解釋】「易」符合天地的道理,所以能普遍包羅天地間的一切道理。仰觀日月星辰天象,俯察地貌,因此可以知道可見、不可見的緣故,考察事物的開端,推究事物的終了,就可以明白死生因果的道理;宇宙萬物其物質一面是由精微之氣組成的,精神脫離物質性的肉體就是「遊魂」,從而導致物質的變化,由此可推知鬼神的情況。精通易道的人,其德與天地相似,因此不會違背自然規律。通曉萬物而德行足以救助天下,其行事就不會有過失。思想無所不通,行事無有不可,但又不失原則,不隨波逐流。明白天理,樂於順應天命;安於所處而仁心敦厚,就能做到博愛。天地間一切萬物都包括在易道之內而不能超越其中,容納萬物而無所遺漏,通曉天地陰陽變化之道而充滿智慧,這個奧秘,是無方所、無體積、無局限的。「神」,無影無形,無方所,無定體,充滿空間而不佔據空間,陰陽而不可測,妙萬物而為言。

《周易繫辭》第5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解釋】一陰一陽,既對立又統一,既制約又相互轉化,這就是道的運用。是「善」使人不斷均衡自身陰陽,棄惡揚善,逐漸與道相合。人的先天本性與道相合,也是成道的根本原因。仁慈的人見之把道叫做「仁」,智慧的人見之把道叫做「智」。大道之奧秘,在平凡的事物中,人每不悟,人們天天都在用它卻毫無察覺,所以能全面認識這個道的人是很少的。陰陽之道通過仁愛被體現出來,通過功用可以體察出來,它能鼓動萬物,但不象聖人一樣懷有濟世利民之憂,可以達到富有萬物天天自新的境地。大業即是富有萬物,盛德是不斷自新,易是生生不已,新陳代謝,沒有窮極。形成日月星辰等象叫做「天「,效法天的法則而形成的叫「地」。盡耆策成卦觀象推知未來,叫「占卜」。通達事物的變化而見機行事,叫「事」。陰陽變化神秘莫測叫做「神」。【評介】「法象莫大乎天地」,立成器以為「天地盤」來模擬天地,反映天地的變化,而與天地相似,自然包羅了天地間的一切道理。易學取法天地,從仰觀俯察,精心總結。高度抽象,仰觀天文,盪成八卦以象天盤;俯察地理,制出九宮以象地盤。天盤稱「乾」,「坤」是地盤,只是效法「天盤」之取用而定出「地盤」,乾坤即「天地盤」,是聖人所「立成器。」法天則地,立成器以為「天地盤」來模擬天地之道,而不違背自然規律之奧秘。周易只用天地二盤,不另設人盤者,天人合一,人是一小天地,天地盤合一即人盤之用,易為人所應用,故不另設人盤,而人盤已具其中。因此,易學之道可以適應天下人之應用,並非誇張之詞。那怕旁門左道流行,也不同流合污,只樂於天地之道,所到之處或所居之地廣行方便,普結善行,憂人之所憂,無慢人之所敬,則人皆愛之,也是學易者應有的修為。

2、《禮記 大學》選摘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解釋】大學的宗旨在於彰顯先天良善的德性,在於親近、善待他人,在於使人達到品德完善的境界而不遷移。知道應臻的境界是什麼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夠安於所處;安於所處才能夠慮事周祥;慮事周祥才能夠獲得至善。每樣東西都有本有末,每件事情都有始有終。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近道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先天良善的德性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德;要想修養自身的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智慧;獲得智慧的途徑在於感通萬事萬物。感通萬事萬物後才能獲得智慧;獲得智慧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德;品德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德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是不可能治理好家庭、家族、國家、天下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同樣也是不可能的!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這就叫得到智慧了。

慎獨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解釋】誠其意的意思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容貌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裡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別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麼用呢?內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到外表上來,這就叫做「誠於中,形於外」。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是在一個人獨處時也一定謹慎。曾子說:「十隻眼睛看著,十隻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 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3 養生寶典:《黃帝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將人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 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推薦閱讀:

玉魂國魄!從玉文化展讀懂中華文明
儒家慈善文化的歷史建構
品茗文化及其美育功能
詩歌點燃文化自信     浙江日報
不說真話的文化基礎

TAG:文化 | 古風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