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有里有面兒(名家話北京)

有里有面兒(名家話北京)《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3月29日 第10 版)

有里有面兒,是一句老北京土話。有人把「有里」寫成「有禮」,這是不對的。「里」,是裡頭的意思,和「面兒」是相對應的。我曾寫過一本關於禮儀方面的書,就是用《有里有面兒》做的書名。說話辦事兒要有里有面兒,這是北京的老規矩。什麼是有里有面兒呢?簡單說,就是內外有別。北京人幹什麼事兒都講究要面子。面子,說了歸齊,就是尊嚴,或者說是虛榮。事實上,不光是北京人講究面子,地球上所有人都講究面子。外國元首來訪,總要有像樣兒的儀式,讓人家住最好的賓館,吃最高規格的飯菜,參觀最能代表本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地方。國與國之間如此,單位與單位之間也如此,個人之間更是如此。誰也不會把自己丑陋的一面展示給外人。過去,住大雜院的老北京人家裡窮,偶爾來了客人,往往弄得手忙腳亂。為了撐面兒,只能跟院里的街坊四鄰求救,張家借張八仙桌,李家借幾把椅子。窮,怕客人笑話,還得要樣兒,於是把王家的座鐘先搬過來,把趙家的收音機也先拿來擺一會兒,把孫家牆上掛的字也先拿過來掛一掛。總之,會借全院之力,把您家布置得體體面面。而且,在吃上,也打腫臉充胖子,在言談舉止上,好像也斯文起來,說話細聲細氣,不敢吐粗口兒,就跟家裡真有錢有教養似的。等客人前腳走,後腳就原形畢露了,該坐小板凳,還坐小板凳;該啃窩窩頭,還啃窩窩頭;該說話帶髒字兒,還是說話不幹凈。這就是里和面兒的區別。有人笑話老北京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實,要面子並不是壞事兒。如果一個人連面子都不要了,那麼,他是不是就不懂人活著的尊嚴了?想要面子,才會去努力奮鬥,爭取讓自己真有面子。當一個人不要面子了,那他還可以「救藥」嗎?要面子,還要有里子。這是北京老規矩的文化內涵。「里子」是心裡的活動內容,它往往是含而不露,也不能露的。比如您接待一位客人,他的一舉一動,您怎麼看怎麼覺得彆扭,甚至感到厭惡。您心裡可能會罵他:瞧你小子這德行!但是,您出於禮節,礙於面子,還要熱情地讓座兒、上茶,賠著笑臉,儘管您是那麼的不情願。這就是北京的規矩有里有面兒。北京人愛說這樣的一句話:甭管怎麼著,咱大面兒上得說得過去。這種「說得過去」,一方面要維護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也要給對方留面子。所以說,有里有面兒說起來簡單,其實,這裡頭卻大有深沉,即有很深的內涵。(作者劉一達為著名作家)
推薦閱讀:

名家繪畫:山水作品欣賞28
精校清名家詞 湖海樓詞(七)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名家筆下的菊花】
【鑒賞】21幅名家名作精讀:瞬間提升鑒賞力
好藝推薦好藝網 | 當代名家

TAG:北京 | 名家 | 人民日報 | 人民 | 海外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