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學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課堂實錄
閆學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課堂實錄
課前談話: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遊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生:白雪茫茫 虎視眈眈……
師: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明月皎皎 炊煙裊裊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麼的?
生:美麗的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課文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生1:讀課文。 師評: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就讀得這麼好,把掌聲送給她。誰還想讀?
生 2:讀課文。師評:真好,我最喜歡她讀的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峨峨……」,第二個「必得之」第三個是「終身不復鼓」掌聲送給她。一起再讀課文,注意感受節奏。
生:一起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師: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師:真會讀書。能夠說出字表達的意思。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生: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生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生1:啊! 生2: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生1:真棒啊! 生2:了不起! 生3: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其他同學讀懂了什麼?
生1: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生2: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生3: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師:你們又從哪裡看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怎麼讚歎?
生自由發表意見。
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生1:還會有鳥語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開。生3:冬天白雪皚皚。……
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
生答:知音。
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
生: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
生:表面的。 膚淺的。
師:你能想像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
(學生自由說)
師:這樣的讚美有沒有價值?
生:鍾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師;可以想像,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哦兮若泰山。
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1:失望。 生2:寂寞。 生3:憂慮。生4:渴望。……
說;他在心裡一定會忍不住發出呼喚。我的知音——
生:你在哪裡?
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生1:快樂。 生2:激動。 :生3:充滿希望。生4:欣慰。……
教師簡介資料。
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生:我認為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
師;是啊,是人生的知音。
生;他們還是生命的知音。
師:是啊,他們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
:生: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
師;真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知音,真是太少了,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生:齊讀課文前4句。個別朗讀。
師:這位同學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
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伯牙為什麼認為子期是最後的知音?
生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
生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
師: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沒有人贊他——
生齊讀句子:善哉,峨哦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沒有人贊他——生齊讀: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他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
生1:斷了他的前程。 生2:斷了他的心弦。生3:斷了他的希望。……
師:伯牙在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
生再讀最後一句。
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生再一次朗讀全文。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讚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學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來,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俗話說得好,不要把內心的大門永遠關閉,你不要再傷心了。……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樂,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
(附課文: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絕弦 餘音裊裊
一篇短小、深奧的文言文,經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閆學的真情演繹,撥響了在座的老師和學生們的心弦,讓我們為之震撼、惋惜、悲嘆。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然而弦盡音未盡,那餘音卻久久縈繞我們的耳際,彈之不走,揮之不去。這就是閆學老師為我們彈奏的優美動人的樂曲!
閆老師在課前告訴我們,這是她第一次嘗試讓小學生接觸文言文。她也是第一次上這篇課文。拿到手中發下來的課文資料,我擔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言文,可是,當我和學生一起走進閆老師的課堂,我早已深深沉醉了。我彷彿聽到了伯牙優美的琴聲,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離去喟然長嘆、悲切傷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難求的那種渴望、失落的心境……閆老師的課,之所以給我們留下這麼深的印象,我覺得不僅僅是教師對文本的挖掘領悟得深入、透徹,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夠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學生,真正實現學生、教師與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沐浴,它牽引著人們回到真實的生命狀態,回到原來的精神家園,去體悟作者內心深處的人性的光輝。
一.讀出味道,讀出情意,讀出神韻。
整堂課,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遍數不下二十遍。從剛開始接觸課文時讀三遍,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換詞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並不是簡單機械的重複,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教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開愛生的情懷,不遺餘力地溝通互動的情意,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二.品出意境,品出心境,品出德性。
整堂課,教師引領著學生如同暢飲著一杯醇香的酒,品味著一杯清香的茶,在字裡行間,去品讀,去感悟。如讓學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現了幾次,每次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在現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麼。這一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對伯牙琴聲的喜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再如,讓學生想像:伯牙在斷絕弦的時候,還斷了什麼?通過想像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最後再讓寫一寫安慰伯牙的話,這一品味,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珍惜擁有,珍惜友情。
以上是本人聽了著名特級教師閆學的幾點深刻的感受,閆老師的課雖已上完,但她所「彈奏」出來的「伯牙絕弦」的凄婉的音樂,卻餘音裊裊,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心頭!
推薦閱讀:
※「困在廁所里的老師」…很多家長笑完之後,沉默了!
※寒假即將來臨,老師和家長準備好寒假作業了嗎?別怕,乾貨在此!
※[轉]陳玉琴老師講敲膽經 敲肝經 敲心包經專題
※四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