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幾種常見的發聲弊病與糾正方法3
歌唱大講堂
白聲
聲樂中的「白聲」多指那些聲音乾澀,缺乏泛音光澤,或是由於拉直嗓子喊唱的聲音。這種弊端,大多由於發聲時共鳴調整不當(或者根本脫離共鳴管道)盲目追求宏大的音量所致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嗓音結構各有其特點,同時也有其局限。聲帶寬厚的歌手(聲樂中稱為大號嗓門),發聲時聲帶振幅大,音量必然大,聲音笨重,發高音困難較大,就像銅管樂器中的大號,發出的聲音宏大,但卻沉重;而號頭小、聲音纖細的歌手,其發聲時聲帶振幅小,音量必然小,但是這種聲音輕巧、 靈活,高聲區發音比較方便,就像銅管樂器中的小號,發出的聲音高亢、明亮。一個技巧高超的小號演奏者,為了演奏出漂亮的 號聲,他不僅應善於增強呼氣的壓力,使吹奏出的聲音有充足的氣息支持,同時還應善於控制嘴唇與號嘴接觸而形成的縫隙 (演奏技巧),這樣,才能使小號發出的高音充分體現出自身的特色。
歌唱大講堂
可是在我們的歌唱教學中,常常發現有與此背道而馳的現象。如有的歌手為了追求宏大的音量,拚命「撐」著唱,把小號「撐」成大號,嗓音失去了彈性,這樣唱必然使發出的聲音 「散」、「白」、粗糙生硬而毫無泛音光澤;有的聲音較寬的大號歌手,在發高音時,由於缺乏使聲帶作局部振動的能力與高位置的頭腔共鳴感覺,僅僅採用演唱自然聲區時的發聲感覺來唱高音,所發出的高音必然音質蒼白暗淡。
歌唱大講堂
克服聲音蒼白的弊病,首先應明確嗓音訓練必須「對號入 座」。每位歌手都應在自己嗓音的有限範圍內循序漸進地去增加多種發聲能力,切不可以用加大聲帶振幅(撐大嗓門)作為代價來換取大音量、寬號頭。其危害性是直接增大聲帶的負荷,造成喉部發聲肌群疲勞而失聲。對於發高音有困難的大號歌手.,更不應拚命往上練,應遵照「關閉」唱法或「掩蔽」唱法的訓練步驟,去不斷增強喉部披裂肌群縮短聲帶閉合的能力。只有當這種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功到自然成,高音也就漸漸唱上去了。 對於拉直嗓子喊唱「白聲」的歌者,則應勸其在基礎訓練上狠下功夫,從建立正確的發聲歌唱狀態人手,確立起放鬆喉頭,打開喉嚨,運用深呼吸,運用良好共鳴發聲歌唱的基本聲樂觀念,逐步獲得優美的歌聲。
推薦閱讀:
※(原創)《太極聲道》自然發聲養生法---(一妙山人)
※越南發聲:特別重視與中美關係不會選邊站
※讓無聲者發聲
※馬蓉曝光王寶強發聲明之前和她的聊天記錄,王寶強一直在挽留馬蓉
※Oculus創始人離職後發聲:我想要個AI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