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真的健康嗎?

小編導讀

隨著人們對於健康管理越來越重視,「素食主義」正在悄然盛行,越來越多人認為,素食是更佳的飲食習慣。確實,新的營養學觀念主張,現代人的日常飲食結構應該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均衡膳食,從而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目前發病率不斷上升的疾病。但是,素食真的更健康嗎?

那麼,關於素食,我們可能存在哪些錯誤觀念呢?正確答案又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有不少人存在這樣的疑惑:現在患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的人非常多,這些人吃素是不是更好呢?

1.素食也會得脂肪肝

通常得脂肪肝的人,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有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所以有些人就以為素食不含脂肪,只要吃素就不會得脂肪肝。儘管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經常吃葷食者脂肪肝的患病率顯著高於素食者,長期素食者很少發生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但是,由於長期厭食、節食、偏食、素食、患有吸收不良綜合征及胃腸旁路手術等原因,會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膽酸、氨基酸。因熱量不足,缺乏營養而導致的消瘦,常常需動用組織中的脂肪,使血液遊離脂肪酸入肝合成的脂肪增多,但又不能在肝內正常轉化成脂蛋白運送出肝,故而發生堆積導致脂肪肝。另一方面,某些素食者雖然不吃動物性食物,但在烹調食物中食入了過多的油,雖然它們是植物性脂肪,但攝入過多也可能使血中遊離脂肪酸增多而引起脂肪肝。

曾有媒體報道,武漢某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30名僧人進行體檢,結果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可見,素食者也會得脂肪肝。

2.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宜絕對素食

不少患者誤以為吃素更有利於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情控制,其實不然。

糖尿病和高血壓及其併發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病症,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是這兩種慢性病的常見併發症,作為繼發性腎病,其在飲食營養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對蛋白質的要求,與原發性腎病類似。植物蛋白中,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生物利用率小,攝入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故一味地吃素,反而會加速腎病併發症的發生。

因此,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提倡絕對吃素,而應該適當進食一些動物蛋白,限制植物蛋白的過多攝取。比如,攝入牛奶、雞蛋、瘦肉等優質蛋白,對預防腎臟併發症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也不要過多地攝入蛋白質食物,一般每天1個雞蛋、1杯牛奶就足夠一天的蛋白質需要了,血脂高者雞蛋最好去黃吃。

3.老年人素食易得肌肉衰減症

肌肉衰減與營養失衡有關,故加強營養,特別是加強蛋白質類的營養很重要。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組織和器官的重要組成成分。低蛋白質飲食的老年人,身體處於負氮平衡狀態,可加速肌肉的萎縮與機體的衰老退化。

研究表明,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不比青壯年少,只要腎功能允許,老年人至少要達到每日每千克體重1.2克蛋白質,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5%~20%。以體重60千克的人為例,每日應攝入蛋白質75克左右有助於維持氮平衡,並有可能減輕因能量攝入減少所致的蛋白質合成能力的下降。但是很多老年人實際的攝入量達不到推薦量的要求,部分老年人因為擔心發胖和心血管疾病,採用以素食為主的飲食,攝入的蛋白質數量和質量均較差。

除了保證攝入充足數量的蛋白質,膳食蛋白質的質量對預防老年人肌肉衰減綜合征更加重要。一般來說,動物性食物蛋白質的含量和質量都高於植物性食物,老年人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研究顯示,葷素搭配的中老年人骨骼肌質量顯著高於完全素食者。老年人要增加奶、蛋、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製品等的攝入量,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主食、蔬菜水果,以達到平衡膳食的要求。消化吸收功能減退的老年人可逐漸增加食物的品種和數量,少量多餐,這樣既可以保證需要的蛋白質和營養素,又可以使食物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老年人的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退,屬於中醫所說的「虛」的類型。而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多有補益的作用,適當多吃一些雞鴨魚肉,有益氣補虛的作用。

所以,純素食並不是最健康的哦!如果沒有信仰方面的因素,還是建議大家均衡飲食最好!大家知道了嗎?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淺談兩難主義詩學--解開中國新詩的死結!
李君如: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自由貿易還是自由貿易帝國主義-是什麼遮蔽了史家的眼睛?
李翔海:當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意義與問題
【引用】義大利年輕的照相寫實主義畫家Roberto Bernardi

TAG:健康 | 素食 | 素食主義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