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課題申報與設計論證(轉)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李倡平201012   在進入課題設計與論證之前我想講兩個問題。什麼是課題?什麼是課題設計論證? 什麼是課題呢?簡單地講,問題就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 所謂問題, 一是所問之題,或是有疑問之事; 一是指事情的嚴重性,如通常所謂很成問題。 現代教育科研的實踐告訴我們,任何一項科研活動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研究什麼問題即研究的內容。 二是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即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三是怎樣研究這個問題即研究的方法。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一個課題的基本要素。 什麼是課題設計論證?教育科研就是要提出問題、選擇問題、研究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或手段。如何提出問題與選擇問題,根據提出和選擇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設計,採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解決,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科研課題設計論證。 課題的設計論證包括問題的提出、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論依據的選擇,研究假設提出,研究目標與內容的構建,研究方法的選取,研究思路與步驟的確定,預期成果的設定以及研究條件的保障等9個方面進行整體構架。    同時現代教育科研也告訴我們一條通則: 選題是關鍵。 論證是保障。 前期研究是基礎。 富於創新是亮點。一、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 什麼是選題?顧名思義指經過選擇來確定所要研究的中心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確定研究方向,二是選擇研究問題。這是進行教育科研的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育科研開始必須要走的第一步。這一步走得如何至關重要。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選好題它不僅關係到研究的價值,決定研究的方向和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關係到能否獲得有效的研究成果。 (一)充分認識選題的重要性,突出問題意識 科研源於問題,研究始於觀察。選題的過程是面對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與問題,作出理性的判斷與選擇的過程,更是一個知識積累與創新的過程。能否善於提出問題是進行教育科研的關鍵,它決定研究價值的大小,決定研究的成功與否。選題不當是導致研究失敗的重要原因,不說開展研究就是在課題申報當中能否獲得專家的認可與課題管理部門的立項資助還很難。正因為如此,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困難。 選題一定要突出問題意識,這種意識是自覺的不是它人所強迫的,是持續的不是間斷的,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與判斷基礎上的而不是空穴來風。一個課題的提出與設計最可怕的是沒有問題,或者是有問題不是真問題而是假問題。沒有真正的問題,就沒有真正的研究,也就不可能出真正的有價值的成果。如果把課題當作一條河流,問題就好比河的源頭,沒有問題這條河就將成無源之水,而無源之水很快就會幹涸。 (二)學會發現問題,善於提出問題 問題從何而來,儘管問題的來源很多,但總的來說不外乎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關鍵是要善於從理論與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 1.來自理論的選題 豐富的教育實踐孕育和呼喚教育理論的創新,而理論創新需要提出新命題,開闢新領域。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理論的創新,而理論研究的生命力就在於回答實踐中提出的問題。因此,理論不但可以解釋目前的現象,而且還可用以預測未來的現象。研究者通過一個良好的理論研究從中可以推演出多種預測,成為研究問題的重要來源。 來自理論的選題還可以他人或自已的理論及過去的研究來選擇。根據他人的理論選題。主要從三種途徑獲得,一是從某個一般原理歸結到某一特殊問題的研究中獲得;二是為證實他人的某一觀點而從事的研究中獲得;三是為反駁他人的某一觀點而從事的研究中獲得。如多元智力理論在培養學生個性發展中的應用研究;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論證; 從理論中獲得選題有以下幾種具體途徑: 一是研讀中外教育文獻從中捕捉新問題; 二是根據個人的學科研究興趣與研究專長選擇問題。 三是對有關理論進行演繹和驗證拓展問題。 四是從現有的理論研究成果中發現不足提出問題。 2.來自教育實踐的選題 教育科學研究的選題除了來源理論研究之外,更多的來源於教育實踐。豐富的教育實踐同時伴隨許多的教育問題產生。我們教育科學研究最首要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研究和解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最現實、最緊迫、最複雜、最細微的問題.。 來自實踐的選題的具體途徑有:一是研究者從已的研究活動獲得新的認識從而獲得新的問題;如從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機制的研究,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新的問題。二是對教育教學實踐中某一種現象或某種行為感到困惑,心存疑慮形成了問題;如文科院校如何實行工學結合有問題;三是教育本身所產生的熱點與難點客觀存在,已成為不可迴避的現實。 如職業教育辦學特色與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3. 來源於研究行動的選題 研究行動也是一種實踐,之所以把它作為一個問題單獨來講是主要考慮它具有與其教育實踐不同的特殊性,是一種超越一般教育實踐,對教育研究行動進行研究。如方法論研究。這也是我們獲得新的問題的另一條重要的渠道。 4.來自課題指南中的選題 應該說科研管理部門發布的課題指南都來源於理論和實踐,只不過是科研管理部門根據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情況,把徵集到的問題經過歸納、提煉、概括,以指南的形式提供給研究者選擇。它集中了教育學各個學科在一定時期內所需要研究解決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門的意志和意圖,代表一定時期內教育科研的發展方向,體現了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實際需要,具有鮮明的引領性,導向性和指令性,是我們選題的一個重要的來源和依據。 (三)把握好選題的基本原則 把握好選題的基本原則,可以避免選題的盲目性,增強選題的科學性,提高課題申報的命中率。選題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必須具備研究性即問題是否獨特,是否能夠通過特定的方法解決,可否獲得有價值的成果。因此一般應遵循下列原則: 1.價值性原則 看問題是否有理論與實踐價值,價值越大課題就越有意義,越被專家看好,立項的可能性越大。當然我們做研究不是單純為了課題立項,一項有價值的研究不立項也是要研究的,但立項是為了更好地研究,是為了能夠在更大範圍更大意義上顯示研究的價值。如有一位大學教授正在做教育資源學研究,這是一項前人還沒有做過的研究,也沒有正式申報立項,但並不等於沒有研究價值 2.準確性原則 教育科學研究的選題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要針對教育的現實,切中教育的時弊,把握當前學科發展的趨勢,符合教育改革實際的發展的潮流。問題要真實準確,充分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表述要清晰,不能含糊期辭,模稜兩可,儘可能防止和避免核心問題的邏輯錯誤,以免出現理解上的岐義。 3.創新性原則 教育科研的本質在於創新,而選題的創新很大程度決定了研究的創新。儘管研究的創新性最終體現在研究結論、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上,但其研究的創新性已經隱含在選題之中,有沒有新意一般從選題上就可看出幾分,因此要儘可能做好資料文獻檢索查新,儘可能避免低水平重複選題,努力做到研究視野新,題目表述新,研究內容新,設計採用的方法新。 4.可行性原則。 所選擇的問題應是可以研究解決的真問題,依據現有條件是可能完成研究任務出成果的。有一定的理論作支撐,有前期研究成果作基礎,有研究條件作保障。研究內容寬度適宜,不寬不窄,目標不高不低比較適中,預期成果設計恰當,拿得起放得下。 5.規範性原則。 學術研究不設禁區,但並不意味著不講政治紀律和學術規範。選題要符合政治、道德、學術規範,盡量避免那些政治、民族、宗教、外交等敏感問題,避免那些自已沒十足的把握,道不明、說不清問題,給自己容易帶來麻煩的問題,可以想像一個明顯存有硬傷的選題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不言而喻。 (四)選題要注意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係 1.選題大與小的關係。研究主題的大與小決定了研究目標的高與低,研究內容的寬與窄,也決定了獲得成果的多與少,同時決定了研究的宏觀與中觀或微觀。選題時儘可能做到從大處著眼,從處著手,小題大做,以小見大,透過小問題審視教育大背景。選題不一定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有價值 2.選題新與舊的關係。教育的對象從本質上講是永恆不變的,都是為了圍繞人的教育、人的心靈朔造、人的成長和造化。這就決定教育科學研究的問題也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在選題時要注意繼承與發展,改革與創新。同一個問題在新情況、新要求、新背景下會給人帶來很多新的思考,萌發出許多的聯想、觸發研究的衝動與靈感。找不到新的研究點,難以獲得新成果,找不到新方法和新途徑,也難以積累新經驗,取得新突破。 3.選題難與易的關係。教育科學研究理應多鼓勵迎難而上,越是難的課題某種意義上講是最有創新價值的。但現實情況表明由於受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很多相對比較大而難的課題,一般人做不了,一般的力量,一般的投入很難完成,因此要把握適度,從小問題入手,尋找突破口。選題的難易與課題的大小有關,一般大課題研究起來相對比較難,難在問題比較複雜抽象,研究的內容龐大,任務艱巨,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相對小的課題問題可能比較簡單具體,研究內容涉及面不很廣,投入的力量相對少一些,容易出成果。 4.選題理與行的關係。所謂理主要是指理論性研究選題,行是指實踐性應用性研究的選題,兩者要有區分但又要兼顧。一個好的選題有理論高度和深度,即算是實踐性應用性的課題同樣要有理論的支撐與回答,不能就事論事。同時又要特別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取得實際效果。一般來講,地方教育科研機構和高校純理論的問題少選或不選,不是理論研究不重要而是難以出實際成果,難以解決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我們更多的是需要「短、平、快」的行動研究、應用研究、實證研究。 (五)選擇課題的思維策略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目的在於探究真理和改變現狀。因此,發現問題經常是從觀察和懷疑開始,要進行多向思維,探究事物真相。其路徑是: ---懷疑(熟悉學科內容,養成反思習慣,懷疑權威論斷) ---逆向思維(變換角度,反向思考) ---類比(與其他領域的現象、事實有相似或共通之處) ---探究(深入探究事物真相) 在科學研究中,一個問題本身經常帶來很多新觀點,在這個過程中,質疑也就開始了,很多人也參與進來,這就實現了通過一些簡單問題的切入,最後將問題細化為多層次多方面。因此,科研之路是爭論而不是順從或從眾,爭論基於觀點的價值,而非主張者的背景、地位和聲譽。二、教育科研課題的設計 什麼是設計? 設計是對理想境界中的選題進行整體構想,提出研究的具體規劃與實施計劃,通過設計將研究問題化為具體的研究行動方案和計劃,使研究有可能成為現實。 (一)課題設計的基本框架 1.課題名稱.課題的具體題目要明確而無歧義,字數不超過25個字為宜,不用副標題。 2.問題的提出。交代背景,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說明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3.研究的理論依據和研究假設。介紹運用何種理論作指導,提出研究假設,找到研究主題及其變數之間的關係。 4.核心概念的界定。表明課題所研究的對象、範圍、明晰核心概念內涵與外延。 5.研究目標與內容。確立研究要達到的初始目標與終極目標,提出課題研究的具體問題,形成若干個子問題體系,從不同側面和維度進行研究。 6.研究的方法。決定和選擇課題所採用的主要研究技術和方法。 7.研究思路與步驟。明確課題開展研究工作的具體策略與路徑,表明研究的重點與關鍵之處。 8.研究保障。表明課題所能控制運用的研究資源。 9.研究隊伍。明確課題組成員及分工,形成知識學科、職稱職務結構合理,有年齡梯度研究團隊。 10.研究經費。對獲得資助的經費作出合理的預算分配方案。 1l.研究成果預測。表明預期的科研成果形式和數量。 12.資料附錄。表明研究者掌握的研究資料與參考文獻。 (二)課題設計的技術操作 1.怎樣做研究現狀述評 研究現狀述評是課題設計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內容,是研究者提出問題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在整個課題設計中的文字最多,篇幅最長,位置最靠前的部分,是專家評審時對該選題提出的由來,佔有資料與信息廣度與深度,研究意義和價值進行考察的重要依據,在整個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狀述評分兩層含義,一是要,二是要 所謂,即對這個問題目前國內、國外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闡述至今為止國內外曾經有哪些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研究些什麼,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形成了哪些重要的學術觀點。運用研究者掌握的收集到的文獻進行綜合性闡述。目的是尋找現有研究的不足,為自已提出的問題找到創新點。綜述要儘可能全面詳盡真實地做好文獻的收集與整理,不能隨意杜撰,斷章取義。引文出處也要規範,避免侵犯知識產權。 所謂「評」,就是對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形成的學術觀點,研究的方法與採用的技術等進行分析比較,作出和概括性的評價。表明你對已有研究的看法,指出哪些研究不足,有哪些可進一步研究的空間與介面。我做這項研究與之相比較,切入點和落腳點有哪些區別,有哪些創新與發展,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和突破,對推動教育理論創新和教育改革實踐將起到什麼作用,有著什麼價值和意義等等。評價要客觀,概括要精鍊,不能憑個人好惡,刻意貶低與拔高,言過其辭。兩者的關係緊密相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述的目的是為了評,是前提,是基礎,是鋪墊。評是對述的深化概括,提煉上升。 2.怎樣界定課題的核心概念 課題的選題中一般有一些關鍵性詞語,隱含了一個或多個概念,有的已經是約定俗成,十分常見,不需要對其內涵和外延作出解釋的界定的概念,但有些是別人不清楚,理解起來容易產生岐義,需要進行界定。尤其是其中核心的問題如果界定不清,將會使研究的目標與研究對象、範圍、內容產生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到研究目標,研究方向,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因此要重視概念的界定。課題界定即對研究的核心概念進行明晰,闡明概念的內涵外延,明確研究對象,確定研究範圍。 4.怎樣選擇研究的理論依據 理論依據即課題研究的理論起點、理論指導、理論前提。所謂理論一般是指為實踐所證明檢驗,得到社會所公認的才稱其為理論。做任何一項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論作指導。古今中外,當代近代可供選擇的教育理論很多,如教育學原理、心理學原理、教育經濟學、教育系統學,教育社會學;還有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現代哲學理論、教育人本理論、教育公平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力資本理論、多元智力理論、主體教育理論、情境教育理論、生命化教育理論、理解教育理論、新課程理論等等。選擇理論指導要講究科學性,一項研究並不是理論依據越多越好,要選擇與本研究有直接聯繫有針對性指導的理論,不能生搬硬湊,濫竽充數。同時要注意理論的邏輯性,上位理論與下位理論不能交叉重疊,相互矛盾。還要注意理論的連續性,使之貫穿整個研究的始終。 5.怎樣設定課題研究假設 一項科學研究一般都應有研究假設。什麼是假設?是指從已有的事實和科學原理出發,對實踐中觀察或研究到的、以往的理論沒有說明或當時不能說明的一些現象做出理論上的假定性說明 也就是說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種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作出一種推測性的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前預先設想、暫定的理論。對各種教育問題和現象所作的且尚待證明的初步解釋都屬於假定性質。 研究假設一般具備以下幾個特徵: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或科學理論為依據,不能憑空想像,毫無依據。二是研究假設必須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具有可檢驗性和驗證性。三是研究假設必須具有一定的預見性,而且這種預見性是建立在某一事物現象的初步判斷基礎之上,具有客觀性。四是研究假設表述要清晰,界說要準確,符合語言邏輯 一個好的研究假設要達到四條標準:一是假設應以敘述的方式加以說明,明確表示研究者設想在兩個變數之間有還是沒有關係。因此不能以提問的方式表述假設。二是假設應說明兩個以上的變數關係,但每一個假設中,只能陳述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兩個以上的變數之間的關係,可以有一組假設。三是假設有待檢驗,並可以檢驗。前面已經講了假設是對研究結果的一種猜想,但這種猜想是有待於檢驗的,也是有根據的,不能憑空捏造。四是假設應全面反映課題中涉及變數的不同值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 例如華東師大曾有一位教授做過一項有關「充分開發兒童智慧研究」課題,其假設是:「兒童具有很大的潛能,特別是有相當一部分兒童因為先天和主要是後天的種種原因智力發展比較好,只要教學過程組織得比較合理,就能提早打開兒童的智慧閘門,使得智力水平在中等以上兒童提前三年時間完成現行中小學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獲得良好的發展」。 6.怎樣確定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和內容是課題設計論證的主體核心部分,是研究選題的進一步深化和細化。研究目標可分為初始目標和終極目標。初始目標是本課題最初需要解決的若干子問題。終極目標是通過這些子問題研究,最終需要解決的總問題。 如「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 『六位一體』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它的研究目標是:通過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崗位需求分析、項目化教學、素材的選取、單元設計、生成性評價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等研究(初始目標),探索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終極目標),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改革。 在研究目標下具體提出和探討些什麼問題即研究內容。研究內容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每一項內容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與其它問題又有聯繫的問題或就是一個子課題。每個問題都要具體,與研究目標緊密相關。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一種內在邏輯聯繫。文字表述要用探究式和研究式形式表述,不要用肯定式和陳述式,表述。如「某某問題的研究」。問題的排列也要講究順序,先研究什麼後研究什麼。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問題不要設計得太多,問題越多研究任務越重,難度越大,應突出主要矛盾,重點突破熱點難點問題。 7.怎樣選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科學的結論取決於科學的研究,科學的研究又完全得益於科學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質的研究法;敘事研究法等。在做設計論證時方法的選擇不能太原則,太籠統,力求問題與方法相對應,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要具體詳實,不能僅限簡單地羅列出幾種方法。 研究方法應該是專業性、學術性的,有的表述為上下結合法,點面結合法;理論聯繫實際法僅是研究工作策略,不是研究方法。 所謂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是指對研究的總體把握,研究從哪裡進入,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突破,注意些什麼樣的研究策略,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主要做什麼,重點做什麼,本研究關鍵性的技術難點在哪裡,怎樣去解決,工作流程是什麼等等。恰當的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決定研究的科學有序的推進,要因人、因題來考慮。要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先為有所後為。 8.怎樣預設階段性和終結性成果  提出問題是為了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要用成果來回答支撐。在設定預期成果時,首先要明確本課題打算出什麼樣的成果,是論文還是專著,是軟體開發還是做軟體的使用推廣。要根據研究的定位來決定,學理性研究一定要有理論成果,理論建樹、理論創新,當然也要注意成果的實踐性。應用性研究重在尋找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的辦法與策略,其成果能夠推動實際工作,產生實際管用的效果。開發性研究,既要重視開發的理論創新又要重視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理論與實踐成果兼而有之。其次是要明確成果的數量,出多少成果。在兩個前提下,緊扣研究目標和內容來設定成果的名稱與表現形式,努力做到研究內容與成果相對應,成果與成果表現形式相對應。 9、怎樣組建課題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的組建既是課題設計論證中的一個部分,也可做為研究條件的保障單獨考慮。一個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對做好課題作用非常重要。組建研究團隊時要做到五要一要注意年齡結構,形成研究梯隊。二要注意學科結構,形成多學科的支撐與融合。三要注意理論工作者與實際者工作的結合,推動理論與實踐雙重探索;四要注意行政領導與一線教師的結合;五要注意專家的參與和指導。 10、怎樣規範引用參考文獻  標明參考文獻是遵守學術規範的需要,也是課題設計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參考文獻的作用:一是幫助讀者了解有關本課題的研究歷史和已有成就作為進一步研究的依據;二是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同時體現作者治學的嚴謹;三是為別人提供查證的線索避免由於馬虎,轉引他人研究觀點而產生的誤解或不同的理解。 參考文獻的多少與質量反映研究者對本課題的歷史和顯示研究水平以及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在引用時應注意比較全面,確實對本課題設計有針對性和參考性。遵循引文規範,按學術規範標明文獻名稱、作者、文獻來源、日期。精心選擇,不要太多,要有代表性。三、教育科研課題的論證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通常習慣把課題設計與論證連在一起來講,其實,嚴格意義上講設計與論證是有聯繫也有區別,二者不能混為一談。設計主要是把課題的總體框架構建好,而論證是對總體設計框架的必要性、科學性、創新性與可行性從理論與技術的層面進行分析求證。二者同時發生交織一起,對於有經驗的研究者很容易把握,但對於科研新手需要從理論到實踐加澄清。 (一)課題論證的目的 論證的目的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論證問題的真實性和現實性。運用已掌握的文獻資料考證問題是否存在,是否可能解決。二是論證研究的科學性。所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充分的教育理論或教育實踐依據,研究的前提是否成立可靠,有沒有研究有基礎,有沒有前期研究成果。三是論證研究的創新性。研究的創新點在什麼地方,與其它同類研究的有何重大的突破,研究的視野有什麼不同,研究採取了哪些新的方法,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新成果。四是研究的可行性,完成課題研究的充足條件與必要條件是否具備。 (二)論證的具體技術要求 論證需要達到以下十個方面的技術要求: 1.明確課題的定位:是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是實驗研究還是開發研究? 2.明確課題研究的重要性,有沒有分析比較,有沒有足夠充分的說明。 3.問題的設計是否緊扣研究主題或偏離主題?研究目標是否清晰明了?研究內容是否緊貼研究目標?是否將研究主題細分為若干個分問題,且分問題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的邏輯關係? 4.研究假設的設定是否清楚明確,表述合理,是否可以驗證? 5.有關研究變數的定義和描述是否完整,要進行哪些變數的前測和後測,要運用哪些量表和工具? 6.研究選擇哪些樣本?樣本是否過多或過少,範圍是否適中?是否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否具有可信度? 7.研究難點與核心問題在哪裡?最先從哪裡切入?從哪裡取得突破? 8.研究所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是否得到滿足,需要哪些什麼樣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9.預期成果是否對應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成果表現形式有哪些,完成有可能性有多大?數量是否足以支撐研究目標,成果的層級和檔次是否定位得當,能否確保滿足結題的要求? 10.參考文獻是否具有新穎性?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是否合符學術引文規範?結束語 課題設計論證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是加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名師大家學習。其次是要加強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探索掌握規律,不斷提高科研素養與能力。再次是要勇於開拓創新,研究新問題,運用新方法,力求形成新成果,取得新突破。 
推薦閱讀:

多城蜜語 倫敦:設計者的朝聖地/周志超
突破常規的橋樑設計——無背索斜拉橋
四種披風的結構設計與圖紙資料
誰也不是「葯神」,設計師必知的版權神葯

TAG:教育 | 科研 | 設計 | 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