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向美防長討一萬句承諾,也防不住美國在釣魚島臨陣脫逃
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繼訪問韓國後,今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內第一位訪問這兩個國家的美國閣僚。此次美國一反常態,在外長會談前先行召開防長會談,並非偶然。特朗普在總統競選期間反覆表達了對美國盟國條約的蔑視,馬蒂斯需要再次向日韓提供保證。
日媒《讀賣新聞》報道,馬蒂斯很可能會在2014年奧巴馬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後,再度重申美國對日本的條約承諾,提供高級別的口頭保證來延續奧巴馬的政策: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適用對象。
處在日本非法管轄下的釣魚島列島,位於琉球島鏈西南部、台灣東北約200公里。2012年,日本不顧中方反對,執意對釣魚島實施非法「國有化」後,局勢一度非常緊張,日本軍機不斷在東海挑釁,中國海警船也多次在釣魚島領海巡航。2014年,奧巴馬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偏袒東京、遏制中國的聲明成為重大事件,一觸即發的危險以中日在2014年底達成四點共識而暫時解除。
然而馬蒂斯重複這一舉動,象徵意義將大於實際意義,雖然對日本來說不亞於救命稻草。專家預期中國將在2035年擁有主導東海的軍事力量,日本單憑自己不可能在釣魚島爭端中佔據優勢。唯一的希望,就是爭取將釣魚島納入規定美國對日防衛義務的《日美安保條約》中。
但即使馬蒂斯承諾了一萬遍,安倍也並不能就此高枕無憂。烏克蘭危機已經充分證明了美國外交政策轉入了收縮軌道,軍事干預的意願很低。更何況《日美安保條約》這根救命稻草本身也並不牢靠。
從法律本身的角度來說,《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規定,「各締約國宣誓在日本國施政的領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擊,依照本國憲法的規定和手續,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這個條款本身傳遞的信號就不是美國捍衛日本的決心,而是美國對日本的警告:不希望被動捲入盟友的軍事衝突。
首先,條款中「在日本國施政的領域下」,對日本一方的武力攻擊不等同對美國一方的武力攻擊,隱含了對此反應存在區別。其次,「採取行動」並沒有具體指明是軍事行動,暗含對日本的武力攻擊不一定引發同等的反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約條約的第五款中,美國對歐洲的防禦承諾要強硬得多:對北約盟國的武裝攻擊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武裝攻擊,全體成員國將進行集體防禦,軍事反應直接寫進了條約中。
其次,特朗普外交團隊中的矛盾意見也很多。在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小組開會,對他們主要政策框架達成一致之前,最好不要把早期誇張的聲明等同於特朗普的外交會比奧巴馬政府更激進。
一旦特朗普的外交團隊開始認真商討政策,就會意識到美國核心利益不在釣魚島,而是在與中國合作,推進核不擴散、氣候變化、反恐等議題,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本文系文匯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推薦閱讀:
※日本教授主張釣魚島主權屬中國
※釣魚島屬於中國固有領土
※日本東京都調查團啟程前往釣魚島進行非法調查
※日媒:中國成功阻止亞歐峰會提釣魚島南海問題
※中國赴釣魚島巡航公務船增至13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