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挽救網癮少年(1)

陶宏開教授:妙手挽救網癮少年(1)

  近日,武漢、天津、成都、南京等十大城市主流媒體聯手推廣「挽救上網成癮者行動」,以幫助更多的網癮青少年。04年11月30日14:30,陶宏開教授做客新華網就如何挽救上網成癮的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們健康上網與全國家長進行交流。  (附:十大城市主流媒體名單:武漢《武漢晚報》石家莊《燕趙晚報》 長沙《瀟湘晨報》 青島《半島都市報》及半島網 天津《今晚報》鄭州《大河報》合肥 安徽衛視台 南京《南京晨報》 杭州《錢江晚報》 成都《成都商報》)

陶宏開其人  60歲,美籍華人,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學家,素質教育積極倡導者,華中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陶宏開生於武漢,1964年,考入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後當了十年鄉村老師,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母校研究生,師從著名歷史專家章開沅教授,畢業後留校任教。1984年,他應美國密西根大學之邀訪問深造,並在美國定居。期間有7年時間從事素質教育,深入研究中美文化、教育等課題比較。2002退休後回到母校擔任特聘教授。  在華師任教兩年來,他把全部薪酬設置了獎學金。他說,「我個人要那麼多錢做什麼?我在美國有退休金,有存款,還有房產,回國教書,純粹是為了一份感情。」  陶宏開教授積極倡導整體素質教育,提出加強家庭、社會、學校和自我教育。其中學生自我教育最為重要,不斷提高學習自覺性和自學能力;他把素質教育學歸納為「三做」:即做人、做學問和做事業,其中以做人最重要。

訪談背景:  網癮少年是困擾中國眾多家庭的社會問題。今年5月5日,武漢晚報社推出了報道《誰來救救我的女兒》,17歲的曲倩名校尖子生,但因沉溺網吧,長期逃課,面臨休學。她的母親動過手、報過警,但毫無作用,只有向社會求助。見報當日,著名的社會學家、教育學家素質教育倡導者陶宏開主動揭榜,希望破解上網成癮難題。他在家裡接待了曲倩母女倆,交流11個小時,曲倩終於醒悟,同意不再上網。  曲倩的成功轉變,引發陶宏開在社會上發動了一個聲勢浩大的「挽救網癮少年行動」,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陶宏開先後與武漢、石家莊、長沙、青島、天津、鄭洲、北京、合肥、南京、杭州等10座城市主流媒體聯手,為1萬名網癮少年及家長提供講座,培訓近千名志願者,並呼籲社會共同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上百家媒體對這項行動進行了報道。  [主持人] 網友「枉評天下」:陶教授,您好。上網成癮者雖然不是主流,但的確為數不少,嚴重影響孩子們學習,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請陶教授從心理學角度談談,為什麼上網也能成癮?  [陶宏開] 一般人對一件事不會成癮,現在為什麼孩子素質不高,容易上網成癮,主要是家庭教育的不健康,學校教育的不科學,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三個方面造成的。所以孩子自身的素質很難提高,「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孩子很容易從小養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我想怎麼作就怎麼做,被給予自己不願意去考慮其他的責任,進學校以後,學校也是一個高壓式的強制性的學習、應試的教育。一下子感到很大的學習壓力,從家庭到學校很大的反差,這個時候父母配合學校,這個強烈的反差導致孩子厭學。我回國以後,看到當前國內很多的電視文化、影視文化、港台包括韓國等等文化比較低俗的連續劇,跟網路遊戲畫面相近,言情小說、打打殺殺的連續劇、武俠暴利影視文化,就把孩子引到了網上去,網路上想怎麼做怎麼做,可以罵可以打,可以殺,可以談戀愛,結婚生孩子,覺得自由,在現實中得不到的一切在網上能夠得到。本身的心理素質各方面不夠好,所以很容易投向網路遊戲從而成癮。  [主持人] 您和曲倩談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陶宏開] 講具體一點,如果挖一個腫瘤,不可以直接挖腫瘤本身,那樣會擴散並導致更嚴重。從周圍挖才能真正的解除掉腫瘤的威脅。挖樹要從樹的周圍開始挖,周圍的土會鬆掉。我們孩子上網成癮是一個果,不是因,是很多的不良因素造成的。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造成的,而不要先問孩子為什麼上網成癮,這樣是錯誤的。大部分的家長說你怎麼天天上網,不學習,孩子反感透了。我跟他們聊天根本不談網路的問題,談您多大了,哪個學校的,是重點班嗎?就是自然的聊天,就是問各方面的情況。來看「病」的孩子一開始也是被騙來的,根本不理我,不看我,說話態度非常的不好。很多的父母和老師會問孩子:「你怎麼這個態度?」她就不說了。你不能光說孩子有問題,家長也有問題。我是從事教育的,所以要保持我理性的態度,慢慢地走進他的心裡,慢慢談,從各方面的切入他的盲點,這樣會比較的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往往孩子自己認識到上網成癮是一個壞的事情。孩子自己到最後說:「真是網路遊戲害了我。」  [主持人] 很多的家長和學生都知道你的事迹,網友「九月的高跟鞋」問:您覺得小曲跟其他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陶宏開] 我曾挽救的上網成癮的曲倩和別的孩子沒有不同,一般的孩子容易對網路感興趣,因為網路是我們新時代的代表,我反對孩子上網成癮並不是不鼓勵上網,要認識網路是一個工具,很可惜網路電腦是一個西方文化,在西方跟經濟發展和上層建築同步發展,就是說大人先用電腦、用網路,很多孩子看父母用電腦長大,他們心理認為網路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玩具。90年代我回到中國,到處都是網吧,在中國孩子的心目中,絕大部分認為電腦是玩具。認為電腦就是玩的,到處是網吧在打遊戲。曲倩這個孩子也和他們完全一樣,不同的是,這個孩子智商比較高,個性比較的倔強,對父母反感,有仇視,這方面不太好,在我的眼中所有的孩子是健康的孩子,我並不認為上網成癮是一種病態,而社會上父母、某些心理學家很輕易地把孩子貼上標籤,什麼上網「成癮綜合症綜合症」、「狂躁症」、「社交恐懼症」。不解決問題而只孩子貼上標籤是不科學的,孩子更不會高興。  簡單的講,有三個步驟四個過程,就是說第一要認同我,跟孩子心靈溝通的時候要走進他的心靈,第二步認同我不反感我,反感我怎麼談?我開始跟他見面的時候看到抱著厭煩的態度「又教訓我」,我知道他有這種想法,我怎麼也不發脾氣,慢慢地聊天,他會覺得這個人很講道理,孩子會認同比較快,談話會比較的自然。認同以後,把認同轉到父母的身上去。我對孩子說:「大老遠到這裡來,你認為是壞事嗎?」孩子說:「可能不是壞事。」我說:「你說清楚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孩子說:「是好事。」「父母帶你來是好事情,你有什麼跟父母說的?你要感謝你的父母。下一步,既然認同父母對你的關愛,在這之前你對父母是什麼態度?」孩子說:「我煩他們,厭惡他們。」「不管怎麼樣,以前不知道,今年父母帶你來,是為你好。既然父母為你好,你願意他們痛苦嗎?父母給你這麼多,生命、愛、物質等等,你應不應該回報父母?應該要的話就要學習。」第三步是認同學習。孩子自己得出結論自己是上網打遊戲成癮,我不是強制的灌輸他,一個好的教育者不是把結論、知識告訴受教育者,而是幫助他尋找這個結論,給他一個方面。讓他自己得出結論,自己認識,是讓他從內心去理解、認識道理。  [主持人] 網友「WY1698」問:您幫助過的孩子是否已經成功的戒除網癮。  [陶宏開] 曲倩是我在這個活動中幫助的第一個孩子,她從開始到現在沒有打過一次網路遊戲,現在成績名列前茅。現在天天像過年,母女之間理解了,孩子的家長說真感謝您。我並沒有說我是什麼神奇的教授,我們幫助孩子整體的素質的提高不僅僅是解決網癮的問題,而是真正的以素質教育為主要的工具,幫助他們提高素質,逐步地把他們身上的問題解決,不僅僅是解決上網成癮的問題。  [主持人] 網友「天之眷顧」說:我是應屆畢業生,也思考類似的問題,我們的就業壓力很大,甚至有的同學找不到工作,我想問問陶宏開教授,他們該怎麼去疏導這種壓力?  [陶宏開] 正是因為我們三種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導致孩子比較脆弱,使孩子不是成熟地解決而往往感到壓力很大,然後去逃避。我講個家裡的故事,我在84年出國,我的小妹妹跟我到美國,我的大妹妹留在國內,我回國以後,我妹妹的兒子是名校學校的學生,妹妹哭哭啼啼地找我,他的兒子沒有考試,她回來問孩子考得怎麼樣,他兒子說還可以。媽媽說:「你騙我,你根本就沒有去考試。」兒子說:「你知道我沒有去,還問我。」我問她:「你明明知道兒子沒有去,還要問他,他本來沒有考試,心理很虛,所以他就撒謊。」所以我叫這個孩子過來,跟他說:「你媽媽的方法我認同,但是你考試不去就不對。」我說這樣,出一個題目,人無完人,我也不是完美的,大的前提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會犯錯誤,我們怎麼樣給聰明下定義,我說不重複犯錯誤的人是聰明的人,那什麼樣的人聰明呢?我說,不但不重複自己的錯誤,還不重複別人的錯誤就更好了。我說你沒有去考試,去哪裡了?他說逛街去了,他要善待自己。我說怎麼叫善待自己,他說:「除了考試上學,完全沒有自己的空間和方向,完全是填鴨式的,我要自己的發展,所以我要逛街。」  我說你的看法我很同意,請問美國的教育就完美嗎?我說美國也有中學生吸毒等等,一般人認為美國是素質教育最好的國家,如果他的教育制度也不完美怎麼辦?是不是號召全世界的孩子像你一樣逛街。從哲理來講,不可能有完美的東西,都是相對而言。我說達爾文你知道嗎?進化論,無盡天擇適者生存,你能不能解釋一下,他說:「一個人一個物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能生存下去。」我說:「你說的很對,你是適應他還是逃避他,我說逛街是適應它嗎?是逃避。在逛街逃避考試是錯誤的。不要再犯這個錯誤。第一步去適應這個教育制度,第二步去認識這個教育制度,怎麼認識?認識教育制度好在什麼地方?不好在什麼地方,找到問題,而不是盲目地適應。第三步,改進教育制度才是科學的教育制度。」今年放暑假之前,逃學的孩子給我過打電話,說他數學、外語差得很遠,能不能找一個家教。我們心花怒放,馬上找一個家教,通過心靈的溝通正確認識世界的話,方向就明確了。首先我要去努力適應它而不是感到厭煩去逃避,逃避不了的。我們第一步要努力適應它,而不是厭惡、逃避、指責,在適應的同時改進它。在改進現實社會的同時也改進自己。

推薦閱讀:

網癮少年自述心路歷程:如何陷入網癮
妙手挽救網癮少年(2)
始於唐,盛於宋,中國書院從來沒治過「網癮少年」

TAG:網癮 | 少年 | 網癮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