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寶第一年,這些事你做了嗎?

  新手爸媽知道嗎,寶寶的第一年,是人一生中名副其實的起跑線。別看孩子似乎什麼都不懂,其實這個時期的「智力開發」,有很多功課可以做呢。

  孩子出生第一年,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大腦的神經元細胞非常豐富,是成人的幾倍。適當的外部刺激,可以幫助孩子的神經元之間迅速建立新的鏈接,使孩子「更聰明」。

  當然這個「早教」絕對不是讀書認字練鋼琴這些。嬰兒時期的智力發展是全面性的發展。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著手進行:

  1, 按摩和體操

  

  現在很多愛嬰醫院,在新生兒出生以後,都會教新手爸媽給孩子按摩身體,這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好處多多,一定要堅持。我家兩個孩子的按摩都堅持到7、8個月,直到他們再也不願老老實實躺在那裡任我們擺弄為止。

  按摩可以在孩子洗澡後進行,每天一次到兩次。寶寶浴後在床上或者護理台上躺舒服了,就可以開始進行按摩了。爸爸或者媽媽,可以在手上抹一層嬰兒油(我家是直接用橄欖油,綠色安全),按照先頭、後身、再手指的順序,給寶寶做按摩。

  頭部按摩主要包括腦門、眉弓和整個頭顱,這種按摩可以直接刺激孩子大腦的發展。身體按摩包括胸部、腹部和四肢的按摩等,可以強健孩子的內臟功能和體魄,四肢按摩之後,千萬別忘記揉捏孩子的小手心和小腳心。手腳心和手腳指,包含有非常豐富的末梢神經,進行按摩可以幫助孩子打通指端神經和大腦對應區域的鏈接通路。要知道,小朋友的智力發展,一開始就是從手的動作來體現的。

  除了按摩外,還可以給寶寶做體操,鍛煉肢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為後面的大運動發展做準備。

  2, 爬行練習

  

  民間說四翻六坐八爬。可是爬行練習,是從出生第二天就可以做的。

  寶貝一出生就會爬,這說法你相信嗎?這是真的,因為嬰兒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叫做「爬行反射」。這是人類從漫長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雖然現在對於人的生存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幫助寶寶鍛煉身體。爬行對孩子大腦發育的作用非常大,可以加強大腦對四肢、眼睛的協調和控制,現在一些研究提倡讓孩子早爬行、多爬行。爬行練習就可以實現這一點。

  在出生的前兩三個月,我家的爬行練習都是在按摩之後進行。讓寶寶趴在床上,媽媽用食指和中指抓住寶寶的腳腕,拇指抵住寶寶的腳底,兩隻手交替向前推動寶寶,寶寶會做出匍匐爬行的動作,別看新生不久,爬起來很有勁呢。

  孩子大些,可以適當增加爬行練習的次數。到寶貝5、6個月,就可以真的為爬行做準備了。要注意,用正確的手勢推動寶寶,而不是隨意把手擋在寶貝腳後面,可以使寶寶練得更好更安全。我家兩個寶貝都是6個多月會爬,而且一直以來都能表現出比較優秀的運動和平衡能力,我覺得應該跟早期對按摩和爬行的堅持有關係。

  3, 感覺訓練類遊戲

  

  有多少種感覺器官,就有多少種感覺。視覺、聽覺、觸覺等等,都是感覺。聽音樂、看黑白和彩色大卡等,可以分別鍛煉寶貝的視覺、聽覺等等。這些方法都值得給孩子使用。

  在這裡著重說的,是一種日常比較陌生的感覺——「平衡覺」。

  平衡覺,一看就知道反應了人的平衡能力。雖然名稱不像視覺、聽覺這樣熟悉,卻跟我們與日隨行的,我們一舉一動,平衡覺都在工作。有些人暈車、暈機等等,就是平衡覺過於敏感的緣故。

  平衡覺跟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密切相關。生活中有些孩子看上去笨手笨腳、坐不住,甚至走路撞桌子撞牆,這可能就是感覺統合方面出了問題,也就是說,孩子對身體、動作不能很好地控制,他的大腦不能將視覺、平衡覺、動作等協調起來,無法按照要求任務要求把所有感覺統合在一起。平衡覺失調是感覺統合失調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平衡覺比較好的孩子,身體表現會更協調,情緒也更平和。

  嬰兒時期是平衡覺訓練的最佳時期,也是感覺統合訓練的最佳時期。家庭可以做的有這些:

  第一, 將孩子倒立。這事在我家一般都是爸爸做,爸爸會提起寶寶的腳,讓孩子完全倒立過來。時間不宜太長,越小的孩子時間越短,以孩子能承受即可。

  第二, 抱著孩子轉圈,讓孩子看到旋轉的世界,這就好像大一些的孩子坐轉馬一樣。

  第三, 用毛巾被或者小床單,讓寶寶躺在中間,爸爸和媽媽配合,媽媽把床單一邊舉起,讓孩子滾向爸爸一邊,然後再爸爸舉起床單,讓孩子滾回媽媽這邊。有些家長擔心這樣會傷到孩子,其實只要動作輕柔一些,不要太魯莽,並不會傷到孩子的。

  第四, 寶寶滾大球遊戲。準備一個大龍球,讓寶寶趴或者躺在球面上,抓住寶寶腳腕,滾動大龍球,讓寶寶隨著球滾動。我家女兒很喜歡這個遊戲,大一些時候,讓她做這個會一邊做一邊咯咯笑個不停。

  第五, 寶寶會爬以後,可以讓寶貝爬樓梯、鑽洞洞、鑽彩虹傘(用床單把寶貝蓋在下面,讓他鑽出來),這些遊戲,都可以很好地鍛煉寶貝的感覺統合能力。

  4, 手眼協調類遊戲

  

  其實寶貝最初的手眼協調就是看手和吃手,先是舉著小拳頭使勁看 ,後來就能把小拳頭放進嘴裡,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要寶貝能做到手的動作和眼睛的動作協調。

  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對寶貝未來的發展意義也很重大。眼到、手到、心到,這是完成一項任務最基本的技能。

  鼓勵寶貝抓握是最基本的練習方法。常把各種東西遞給寶寶,鍛煉他的抓握能力同時,也鍛煉了手眼協調能力。

  我一直特別喜歡的一個遊戲就是捏豆子。孩子7、8個月以後,拇指和食指可以分化,就可以鍛煉「捏」的動作了。這既是精細動作的訓練,也是手眼協調的訓練。我一般是 準備一個小瓶子,裡面裝上大大小小的豆子,大到蠶豆、花生、小到綠豆等等。每天一次到兩次,讓寶寶練習捏起這些豆子,如果孩子再大些,可以讓他捏起來放進瓶子里,完成一系列動作。

  不用擔心寶寶把豆子放進嘴裡不安全,首先,玩這個遊戲時家長必須在旁邊寸步不離地看護,其次,豆子不用準備太多,5、6個足夠,每次玩過都收回瓶子蓋好,讓寶寶自己無法拿到。經驗告訴我,每天幾分鐘的練習,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效果。

  手眼協調類訓練會一直持續到孩子幾歲,孩子大些,可以做串珠子、穿紐扣、積木搭高等等,都是相近的練習目的。

  5, 最重要的練習

  

  前面說的練習,雖然對孩子的智力開發都很有效果,但是對1歲以內的嬰兒來說,最重要的智力開發,是媽媽不離不棄的愛和關懷。而且,這一點可以說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嬰兒是靠對媽媽的認識來認識這個世界的。如果遇到一個「好媽媽」,嬰兒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安全、可信,嬰兒對世界的態度就會是自信、友善;如果遇到的是一個「壞媽媽」,嬰兒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冷漠、自卑,一些「壞媽媽」的行為,給嬰兒造成創傷,會像烙印一樣刻在嬰兒的神經反應通路中,影響終生。

  那怎麼才是「好媽媽」?媽媽大都愛孩子,可是對嬰兒的愛尤其不同。有句話說:「1 歲以內怎麼寵都不過分」,的確是這樣,滿足1歲以內嬰兒的一切需求,就是好媽媽了。

  這包括:第一,能正確理解嬰兒哭聲的意義,餓了就給奶,孤獨了就抱抱等。第二,能通過跟嬰兒聊天、微笑、愛撫等,向孩子傳達積極的情緒,滿足嬰兒獲得愉悅的需要。第三,通過親子遊戲、戶外活動等,滿足孩子的社會交往需要。

  總之,嬰兒的爸爸媽媽,要用最大的善意,盡最大可能地滿足嬰兒各種需求。這可能很辛苦,尤其對於疲憊不堪的新手爸媽來說,但這一年的辛苦絕對值得,養出一個內心陽光燦爛的小嬰兒,會讓孩子和大人,在後面的教養生涯中都深深受益。

推薦閱讀:

給寶寶按摩需要掌握小竅門
遠離紅屁屁 給寶寶選購護臀膏須知
寶寶小鞋子
100件要為寶寶做的事(二)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