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運動已被美國加拿大全面叫停,而中國人還在狂做……
很多人都會納悶,我從小做到大,從來沒發生過什麼危險。做完運動都是一個感覺,累過之後就是爽,從來沒發現有什麼不對勁。
但這並不表示你就一點事也沒有,它有可能轉化為慢性腰肌勞損,甚至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的潛在因素。
台灣的一名男子曾因大幅度做仰卧起坐,血管爆裂。壓迫神經導致頸部以下全部癱瘓。
醫生給出診斷說,因為長時間久坐,頸椎和腰椎都承受較大的壓力,做的仰卧起坐造成二次傷害而導致全身癱瘓。
在國外,仰卧起坐已經被他們給拋棄。加拿大軍隊已經把仰卧起坐從士兵體能中刪除。
他們官方認為仰卧起坐雖然可以增強肌肉彈性,但它的危害遠遠大於優點。錯誤的姿勢更是在浪費時間,還會造成脊椎和腰椎損傷。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脊椎生物力學教授Stuart Mc Gill更是發表了一篇論文,說,sit up compluce hundred of pounds of compressive force on the spine。(仰卧起坐能夠給脊椎造成幾十磅(幾百斤)的壓力。)
論文被華爾街日報報道,此文一出,在美國掀起一股抑制仰卧起坐的旋風,各類報道更是層出不窮,大家紛紛細數仰卧起坐的危險。
1,重複彎曲的運動給脊椎帶來壓力。
2,仰卧起坐是損傷臀肌的運動。
3,仰卧起坐可能誘發腰肌勞損。
4,又快又猛地仰卧起坐會直接導致肌肉拉傷。
有專家表示,仰卧起坐動作要領特別高,一般的人包括教練都是錯誤的指導。這種做法會讓頸部肌肉損傷或頸椎間盤突出,嚴重的會導致半身不遂。
仰卧起坐的危害也引起美國軍隊的注意,美國海軍時報直接指出應該放棄仰卧起坐,稱這是過時的訓練,是後腰損傷的主因。
現在國外已經很少有人再做仰卧起坐了。而在我們中國,仰卧起坐依然是我們體能考核的重中之重。
從上小學開始,仰卧起坐就是我們考核的基礎。事實上,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兒童骨骼尚未發育,肌肉生長也沒有達到高峰期。仰卧起坐會讓他們感到肌肉疲勞,甚至會影響身體均衡發展。
而骨骼發育健全的成年人也不要暗自竊喜,別看仰卧起坐只有四個步驟:平躺——抱頭趨頸——收腹屈腰——起身。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沒有幾個是能夠做到位的,而這很有可能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32歲的周先生因為沒有進行專業的指導,他採用了平常最普遍的做法。雙手抱頭,帶動上半身,拉傷了腰部,被送進了醫院。導致他現在對運動都產生了恐懼。
因此在做運動的時候,盡量不要做仰卧起坐,以免對脊椎造成傷害。而有些必須要做仰卧起坐的學生,也應該進行對自己傷害最小的姿勢。
很多人表示,如果不做仰卧起坐,那我們應該做什麼?美國軍事專家表示,可以用平板支撐代替仰卧起坐。
平板支撐與仰卧起坐相比,不僅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還能訓練全身肌肉。
下面是5分鐘平板支撐步驟圖,讓你進行正確的核心體能訓練。
運動是好事,但別讓錯誤的做法耽誤你的人生。你可以換個姿勢做到更好。
先松解緊張的肌肉筋膜,還是先正骨?
昨天有位醫生朋友問我:「治療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問題引起的疼痛,如果有骨關節位置不正,並且伴隨肌肉筋膜的緊張,是先正骨還是先松解緊張的肌肉?」。
其實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很多人還沒有衝破一個思路上的壁壘,這個壁壘就是:在我們人體,骨架這個「懸掛」著肌肉筋膜以及內髒的「架子」和另一個「裹住」骨架和肌肉筋膜以及內髒的軟組織之間運作的切實規律到底是什麼樣的?
其實我們身體的關節要的不是嚴絲合縫、一點不差的精準對位,而是最佳的活動動態。肌肉也不是必須得松的軟塌塌的,而是要處在合理的基礎張力維持下的協調狀態。
說的通俗一點,其實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副骨架挑著一團肉,而這一團肉又裹著這個骨架,而在這團肉最裡層的結構是骨膜,骨膜才是肌肉肌腱真正的附著點,所以說要真正解開深層的結構,就必須要牽動骨膜,而要真正牽動骨膜就必須要去轉骨頭,而不是去捏肌肉。
而且深層的肌肉一般不會像淺層肌肉筋膜一樣形成類皺褶的狀態,所以深層的肌肉可以通過直接牽動骨頭進行松解。
而身體最外層的結構就是皮膚,所以說要真正鬆開淺層結構就必須要先解開皮膚,而不是去亂掰骨頭。而且像處在我們身體淺層的肌肉和筋膜一般會形成類似皺褶的異常狀態,所以松解淺層的肌肉和筋膜必須要在選好要松解的方向之後加一個牽引的力。
但需要注意注意的是這個牽引不是拉伸肌肉,因為這個牽引最忌諱的就是誘發肌肉的牽張反射,所以這種牽引需要借著患者的呼吸和一些簡單的動作來讓組織「滑回去」。
但是在臨床治療當中,很多醫生的腦子裡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大多數情況都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其實這個不同層次結構的松解才是我們應該真正關注的重點問題,而不是去糾結是先動骨頭還是先松肌肉筋膜。
其實很多不管是骨關節還是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它們在出問題的時候都會存在一個方向上的活動受限或者活動過大,這點尤其在脊柱腰段的屈伸動作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其實很多脊柱要段活動受限或者活動過大都是由於脊柱腰段肌肉筋膜的拉力方向不對了,而不是脊柱本身病變導致的關節活動度下降。
以活動受限的治療方法為例,其實我們只需要把患者腰段的肌肉筋膜向靠近脊柱的方向推一下,然後再讓患者抬起腿(屈髖屈膝)跺幾下腳就好了。
而且我們在面對身體問題的時候,不能只盯著骨關節和肌肉筋膜等軟組織,還要重點關注一下內髒的張力這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不管遇到哪裡不舒服的患者,我基本上都會問他們大小便正常不?
尤其是有便秘或者腹瀉現象的患者,如果我們不去處理他的腹部,有些與它相關連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比如像腰痛、背痛等等。
因為腹部臟器的變化會影響其基礎張力,而腹部臟器的基礎張力和腹壁的基礎張力是相互影響的。有些腰痛的人會有肚子脹氣,有時候就連喝一小碗稀飯都感覺肚子很脹,其實更多時候這並不是因為胃脹,而是腹壁不能協調內部張力的變化而導致的腹部壓力過大,進而出現的腹脹感。如果我們能把它整個腹壁給他鬆開,效果會比吃藥要更快更有用。
在我接診疼痛患者的時候,還有一個問診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詢問患者有沒有做過手術或者受過大的外傷,因為這裡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瘢痕組織的形成。我接診過很多有瘢痕組織的疼痛患者,所以我領教過瘢痕組織在疼痛問題當中強大的威力。
當我們在受了大的外傷或者做完手術之後往往會產生瘢痕組織,如果這個瘢痕組織可以完全和周圍的軟組織去協調運作(相互適應),那麼它們層次之間的功能就是正常的,如果不能協調運作,那麼它可能就會把從深層的筋膜到淺層的皮膚都會牽扯到。
而且淺層筋膜和皮膚的皺褶就會變厚,而且瘢痕組織相對於骨的移動就不能很協調的運作。上周我就剛遇到一個腹部做完手術之後產生了瘢痕組織,進而影響了他整個右側腰背痛的患者,我幫她松解了腹壁,以及把它整個腹壁和體側的張力做了對位之後,他的疼痛明顯減輕。
其實在我們準備去幫患者解決任何一個骨關節或者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問題之前,先要把他身體整體的基礎張力給對好。這就像中醫「攻下派」在「驅邪」之前要先「扶正」一樣,中醫「攻下派」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都是因為被邪氣侵犯了,一定要把邪氣驅逐出去。像寒邪就得發汗,如果在上焦就得讓人吐出去,如果在下焦就得讓人拉出去。
中醫「滋陰派」的創始人朱丹溪就專門強調過:在我們「瀉下」之前要先「扶正」,不然就會導致:「邪去而正氣傷,小病必重,重病必死」。
筆者給大家分享這些都是一些個人在臨床診療當中總結的一點點心得體會,希望看了這些內容之後您能有所收穫!
推薦閱讀:
※《山河故人》:賈樟柯鏡頭中的變遷中國
※中國期刊的影響因子及其查詢
※中國為何需要「周恩來神話」?
※中國長城史 第四章 秦、漢、晉長城
※她僅次於許家印馬化騰馬雲,身價1600億,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女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