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新聞》研究解放軍重鎮 台領先全球 @ 林中斌 部落格 / Blog Chong
《軍事新聞》研究解放軍重鎮 台領先全球
2016/04/06 中時電子報 蔡浩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06000719-260301
accessed April 8, 2016
林中斌 2016.4.8
以下是論文的序言:
解放軍觀察的誤判與盲點
PLA Watching: Biases and Blind Spots
林中斌 Chong-Pin Lin
2015年11月27日 首爾
2013年11月,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率領四艘區主艦與護衛艦下南海進行訓練 。2015年2月,中國官方首度證實第2艘航母將進行建造 。但是十多年前,許多解放軍觀察家質疑中國能造航空母艦,甚至有意願造航空母艦。因為1998年從烏克蘭拖回中國的「瓦雅格號」,即遼寧號前身,是「破銅爛鐵」的空軀殼 ,而且即使中國造出航母,也是個海上的「移動棺材」和很容易被敵方火砲打中引爆的彈藥庫 。
2011年4月,當2005年起進行改裝的「瓦雅格號」,透過官方媒體首度證實即將完工出航時,長久報導解放軍硬體發展《漢和防務評論》雜誌創辦人的平可夫,感嘆:「改裝的速度實在超乎想像。這顯示中國當局對航母投入的能量之大,連我都得對原本的判斷自我批評(檢討) 。」
長久以來,外界對北京發展解放軍硬體的能力,一直傾向低估。但是進入廿一世紀,外界對北京實際使用軍力與他國進行武裝衝突的意願又高估。
這些看法主要來自西方,而亞洲尤其是華人觀察家也顯然受影響。
對於佔了事後之明便宜的我們來說,這些當時的看法顯然是誤判。而誤判來自於觀察的盲點。這些誤判和盲點何在?它們的根源為何?這篇論文將就那些問題提出筆者的淺見,敬請賜教。
在1979年鄧小平啟動改革之後,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學界和官方開始重視解放軍研究。而筆者從1980年代開始,人在美國,便參與各種解放軍研究會議。
在1984年秋於華府附近的羅斯林(Rosslyn)由史丹福研究中心(Stanford Research Center) 召開一次解放軍研究會議,但並未持續成年度聚會 。重要的是,於1990年9月,在美國維京尼亞州的斯丹頓丘(Staunton Hill, Virginia),由美國國防部軍情局啟動,邀請解放軍研究學者及官員,召開第一屆解放軍研究會議,地點數年後移出斯丹頓丘,最後固定在卡萊爾的美國陸軍戰院(Carlisle, Pennsylvania),而年度會議至今未斷 。在1990年代初期,台灣的智庫「高等政策研究中心」(CAPS)開始邀請各國學者召開年度的解放軍研究會議,多年後演變成與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合辦,也至今未斷。以上三種會議,筆者皆受邀躬逢其盛 。這些一年一度的解放軍會議帶動了西方其他國家和亞洲國家的研究解放軍的風潮,以至於今。
後兩岸關係尚未明朗,在雙邊長期對峙且具語言文化接近等優勢,使台灣對中國大陸解放軍的研究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學者分析指出,解放軍是台灣安全最大的威脅來源,因此台灣應成為國際上研究解放軍的重鎮,且有別於西方國家的觀察角度,台灣有潛力在該領域取得領先。
中央社5日報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指出,兩岸長期軍事對峙,使台灣對大陸長期的情蒐分析,尤其解放軍研究領域,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反介入概念 台先提出
他認為,目前國際間最重要的解放軍研討會,一是由美國軍事學院主導;另一則由台灣民間智庫與國外合作主辦。
他表示,美國非常重視台灣的解放軍研究,當初解放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的概念,最先是從台灣提出,所以美國認為台灣研究解放軍的思維,還是有可以借鏡、學習的地方。
林中斌指出,西方國家研究解放軍時,常忽略解放軍對中國古代戰略及兵法的重視,《孫子兵法》中「能而視之不能」的概念,跟西方嚇阻理論剛好相反,導致西方過去低估解放軍的現代化程度,如今又高估解放軍對爭議領土動武的意圖。
他分析,雖說兩岸關係錯綜複雜,但雙方文化的同質性高,台灣在理解對方行動背後的思考邏輯上仍優於西方,可見台灣確有潛力成為世界研究解放軍的重鎮,且應該是領先的地方。
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立委羅致政受訪表示,台灣無疑是研究中國大陸的重鎮,且台灣對大陸的了解不僅只有軍事,還包括許多層面。
綠委:有必要研究
他認為,台灣在語言、文化及人脈的優勢下,從事大陸研究較許多西方國家更具優勢。未來新政府為促進對大陸的了解,也應大力支持對大陸的研究。
推薦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兵大隊編成
※解放軍現役上將
※這國軍隊堪稱第二解放軍,中國先進裝備對他從不吝惜
※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安倍和美防長是一唱一和
※以「東方經驗」夯實社會和諧之基 新論·連載·廣告-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