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理清思路,表達自己的技巧
來自專欄數據學習隨筆4 人贊了文章
為什麼要講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一直是職場的重要技能之一。當遇到某個問題時,你可以運用邏輯思維去梳理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找到問題的本質與解決方案;當需要向他人陳述結論時,你可以運用邏輯思維去梳理即將要表達的內容,劃分清晰溝通中的結論、背景、論點,從而將你的結論條理清晰的傳達給對方。
幾乎可以這麼說,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越強,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溝通表達就越清晰。
接下來,文章將分別從邏輯思維如何運用在思考過程中、如何運用在溝通表達中去展開介紹。這兩種情況的核心區別在於是已有結論對外陳述,還是未有結論對內分析挖掘。因為現在大多數邏輯思維的講解都是更注重教給我們如何對外陳述,所以在這裡我們也從溝通表達的場景開始介紹。
表達框架:金字塔圖組織語言,快速表達
在問題被梳理清晰的前提下,運用邏輯思維去溝通表達,一般是遵循論點/背景--->結論--->理由--->行動的整體框架。接下來逐個介紹各個環節的關鍵點:
1. 論點/背景
論點,一般指接下來談話的中心內容。論點闡述時經常包含背景介紹,它們往往不可分割。
- 闡述論點,應盡量從對方了解的信息開始闡述;
- 我們可以使用 5W2H 法來細化論點:When、Where、Who、What、Why、How、How much,通過 5W2H 方法將來各事件元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如何進展、進展如何等)梳理清楚。
舉一個簡單例子,你想找 Boss 聊聊員工加班的事情,你不能說 「Boss,關於加班我想找你聊一聊「 。這樣顯然沒有將事件元素陳述清晰,Boss 會無法判斷你談話的內容,他只能去猜測你將要表達內容是關於加班的哪個方面。正確的論點闡述應該是 「最近,年輕員工加班時間增加過多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一些調整?」。這樣論點就描述清楚了。
2. 結論
結論,指在接下來談話中你最想陳述的內容,即便刪除所有其他內容你也想保留的內容。結論的陳述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 結論是解決問題,而不是闡述事實;
- 結論和論點不能偏離,也就是說結論與論點間的聯繫要科學易被聽眾接受:儘可能做到是/否問題回答是/否;原因問題回答原因;怎麼做問題回答怎麼做。比如,Boss 問你銷售為什麼不輸入商品的預估數據?你卻回答,輸入的方式應該設計的簡單一些,就是有問題的。Boss 問的是原因,你回答的解決方案,跳躍太大,造成 Boss 難以理解。
- 遵循金字塔原則,大多數時候結論先行,否則傾聽者容易產生疲倦。當希望給傾聽者以準備時間或者傾聽者自行得出結論的時候,我們才將結論放後面。
3. 理由
理由的陳述關鍵點在於做到符合 MECE 分析法,篩選「合格」理由作為結論的支撐,避免將一個相似的理由分成3個理由來說。那麼如何做到符合MECE原則?如何篩選「正確合格」理由?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下:
MECE 分析法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理由間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通俗地說,就是在沒有重複沒有遺漏的狀態下進行思考或表達。當然,真實的情況往往是我們難以做到真正的窮盡,所以只是力求不遺漏,覆蓋 8~9成 即可。
MECE 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 日常分類模式:投入 vs 產出、生產 vs 消費、人力 vs 物力 vs 財力、過去 vs 現在 vs 未來...
- 通過公式推導思維解決遺漏:銷售額 = 用戶數 * 轉化率 * 客單價,因子一目了然;
- 套用經典商業/業務模型:
- 戰略模型3C-Customer/Competior/Company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
- 營銷模型4Ps-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4Cs-Customer/Cost/Communication/Convenient
- 生產管理模型QCD-Quantity/Cost/Delivery
常見分析方法為我們提供了 MECE 分析的切入點,那麼我們要如何選擇 MECE 的理由?一個是參考下面將介紹的篩選合適理由的原則,另一個是注意從反向思考去檢查MECE分析所得理由的缺點。
選擇「正確合格」的理由作為支撐,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 從對方角度設想,選擇能讓對方信服的理由,所以面對不同的聽眾,要有不同的側重;
- 對於認同感不強的理由,採用「理由的理由」去支持它。「理由的理由」可以是:數據證明、一般常識/規律、事例的累積、已決斷的策略、公司規定/制度等;
- 有大量事實,但沒有結論的場景,我們可以先陳列大量理由,從理由中推導出結論;
- 已經有結論,但理由支撐沒有思路的時候,我們同樣可以先陳列大量理由,再整理分類理由。
此外,在理由的陳述中還需注意理由與結論的關聯。因為理由是結論的支撐,理由推導得到結論的邏輯被聽眾理解是你的結論被理解的重要前提。下面介紹兩種主要的理由推導結論的邏輯:
- 歸納並舉型:列舉理由,通過理由的共通點推測結論,這種推理方式的缺點是顯得主觀,所以要格外注意考慮例外的情況。
- 演繹推理型:三段式,"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如果大前提、小前提是錯誤的,那麼演繹推理的結論也是無意義的,所以要注意確保大、小前提是正確的。
4. 行動
有結論還應該有行動,行動應該是明確自身和他人的具體任務,並加以Deadline限制。即人、事、時間都是劃分清楚的,在此同樣可以採用5W2H來確認行動計劃是否清晰。
思考框架:梳理問題,邏輯推導解決問題
在還沒有將梳理清晰問題時,我們運用邏輯思維去梳理問題,它一般遵循 Problem-->Why-->How 的框架,接下來分開闡述各環節(因為思考過程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與溝通表達所運用的方法類似,所以這裡不會再陳述的非常詳細):
1. 明確問題
明確問題主要有兩個方法:
- 設定想要的狀態,即設定目標或設定參照物。當問題很明確,那麼設定「理所當然」的目標即可,如:公司連續兩年赤字,那麼設定目標為公司盈利即可;當問題不明確,那麼需要設定理想目標,如:公司連續10年保持全國第四,那麼設定目標可考慮5年內成為全國第一。
- 把問題具體化到能夠思考原因的大小,列舉具體事例,從事例中歸納問題。如,年輕員工沒有朝氣,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列舉具體事例:打招呼有氣無力、寫資料錯誤率高、辭職率高等,通過這樣的細化,我們就知道具體的問題是什麼了。
2. 尋找原因
尋找原因的關鍵在於,不停地詢問為什麼,逐步深入挖掘。如何有邏輯地深入挖掘原因?這裡仍舊建議 MECE 分析法,與表達框架中介紹的理由陳述相似,畢竟在表達中陳述的理由就是在思考中挖掘得到的原因。
挖掘原因的另外一個重要命題是,我們需要深挖到什麼程度?各種行業書籍給出的答案是,追問5次,直到能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案。對於沒有可能性的部分中途就可以停止深挖,不必要刻意追問5次,只對有真正可能性的原因進行探究。
3. 檢討解決方案
深挖直到能想像具體怎麼做為止,在探討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先不要過多考慮方案的可行性。這裡,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類人給出總結與建議:
- 對於不思考就行動的人,建議多思考在行動,採用根本原因分析、從零開始思考等方法;
- 對於思考過多而不行動的人,建議一邊行動一邊思考,採用假設思考法。
總結
以上,為關於邏輯思維整理思路,表達自身技巧的總結與介紹。但仍有一點是需被注意的:邏輯思維雖然有用,但也並非所有的場合都可以用邏輯思維去解決問題。比如,女朋友大發雷霆和你大吵特吵,你如果試圖用邏輯思維去解決,那估計是要涼涼了(手動微笑臉)。。。大多數人建議在需要尋找問題總結結論或者進行結論表達的時候才使用邏輯思維!
推薦閱讀:
※設計開放型習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真的是全球領先嗎?
※清理思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10本書
※訓練帶球時變向能力的幾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