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念淳:1998JT跨界
來自專欄自動售貨機5 人贊了文章
【以下內容編譯自《自動售貨機時代》】
1998年,JT收購日本最大的運營商unimat,成為JT的子公司。
JT是何許以人?
JT是日本煙草公司的簡稱,其發展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8~1948年)為了壟斷煙草收入,為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積累資金,日本政府於1898年頒布《煙葉專賣法》,成立專賣局,對煙葉實行專賣。20世紀初期,專賣範圍逐步擴大到煙草製品和鹽業。政府在這一時期對煙草和鹽業實行的是直接的行政管理與經營。
第二階段(1949~1984年)1949年,日本政府將財政部下屬的煙鹽專賣局改組為日本煙鹽專賣公司。專賣公司是一個由國家出資、依據特殊公法設立的法人企業,它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經濟法人,另一方面,特別公法對其經營範圍、承擔的義務和責任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企業必須依據特別公法開展活動。日本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逐漸放鬆對外煙進口的控制,至80年代中期日本取消了煙草專賣。
第三個階段(1985~2001年)1985年4月1日,日本煙草專賣公司依法改組成日本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標誌著JT的正式建立),1985年,日本煙草公司成立了日本煙草國際公司,1988年,收購鳥居葯業50%以上的股份;1994年上市,1996年,剝離鹽業務;並開始多元化策略(食品、藥品、海外擴張);1999年,收購美國RJR-navisco公司美國以外的香煙業務,耗資78億美元(約1兆日元);2002年,日煙國際與雷諾士國際業務進行重組。
第四個階段(2002年以後)2002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了日本煙草公司法,JT民營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06年,收購世界第五的煙草公司加萊赫公司(Gallaher),耗資2.2兆日元。
完成JT改組的關鍵人物是曾歷任公司專務、副社長直至社長的本田勝彥,本田社長為人直爽,在這點上和其他公務員出身的高層明顯不同,按照他的話來說,
JT轉型為民營企業時,香煙國內佔有率高達96.7%,也有過麒麟當時被批的經歷,隨著市場開放、取消關稅,以及健康意識增加,人均吸煙支數減少,JT的份額開始下降。
JT通過聚焦三大業務,以及精簡員工(員工人數從3.4萬精簡到2.4萬人),資金和人才的儲備基本到位,JT對unimat的收購就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
JT幾宗收購案中,用於售貨機上的金額並不大,但對售貨機行業來說還是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動。
JT實際上在1996年就研發成功人氣商品桃味飲用水,通過收購售貨機運營商,可以直接將自己的產品在售貨機上進行銷售,以迴避在超市等傳統渠道上令人非常頭疼的議價問題。
至於收購製藥公司,主要是基於推廣醫用藥品的開發,這些事兒和自動售貨機沒關,就不多說了,前面提到的參觀朝日啤酒的事,在那裡除了參觀啤酒生產,還介紹了朝日研發的中藥,當時覺得很神奇,覺得啤酒廠應該和中藥沒啥關係,後來才知道這叫多元化,或者叫跨界。
眼下,中國自動售貨機或無人零售正經歷著20年前JT入局自動售貨機的情形,阿里、京東、平安等巨頭相繼從不同角度參與這個行業,歷史驚人的相似,不管初衷如何。前面說過,從出貨量角度要看70年代的日本,那麼從資本的角度看,現在要研究一下20年前的日本到現在日本自動售貨機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說不定還可以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
那麼為什麼Unimat同意收購了呢,按照片山的說法,「好事不過三次」,和中國人說的見好就收應該類似,看樣子片山不是那種貪婪的人,不象國內某些公司本來不值幾個錢,有人來談收購,立馬就抖起來了。
受洛克希德案的影響,片山有些點位雖然丟失了,但對公司沒造成啥大衝擊,片山的業務依然以阿米巴分裂的方式在增長,尤其在辦公室咖啡領域更厲害,並成為運營商中的老大。
1989年,片山在董事會上提出要把公司賣給一個叫高橋洋二的人,這個消息對整個公司來說很突然,元老們都低著頭不說話,片山就問坐在最後一位的橫原明良,這位運營出身的哥們今年剛升為董事,持有公司500股的股份。橫原認為公司形勢向好,目前不是賣的時機。
片山則認為要見好就收,一直以來運氣都不錯,但說不定下一次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片山說這是他猶太人朋友和他說的「好事不過三」。
公司股份構成是片山佔80%,員工持股20%,橫原稅後都分到了5000萬日元,估計片山拿到手幾百億都有可能,高橋當然是分期付款,一直付到片山作到會長的時候。
高橋洋二年輕時作時裝生意,後來專門運作企業併購重組,據說成功案例有100起以上。此外還搞開辦公司一條龍服務、女性高利貸之類的生意。錢多到了在宮古島有自己的渡假區的程度了,但其人據說還是非常儒雅的,無論言談舉止還是個人愛好方面,例如喜歡收藏美術作品......
1998年4月,據說是日本併購重組行業最牛人吉田允昭牽線,高橋轉讓所持公司72%股份的一半給JT,橫原推測是不是高橋當時手頭緊不得而知,但結果是高橋最後出局,原因是高橋與JT各持股36%,都是公司大股東,但經營理念不一致,高橋目的是多出利潤,而JT則想公司多出銷售額。
1998年9月,JT持股52%,成為JT集團成員;
1999年,unimat更名為JB,JT不斷增持JB股份,並邀請三得利、麒麟、明治乳業等可以互相支持的飲料廠家(即供應商)持有JB的股份,在業務上合作。
JT的收購腳步卻沒有停止,2001年-2002年間,不斷將各地的中小運營商收購至JT旗下。
這宗收購案是非常成功的,不僅JB得到了大規模增長,JT飲料部門的銷售額也得到了增長,如下圖。
JT對JB增長一半歸功於市場開發,一半歸功於收購中小運營商。收購前的unimat給人高利貸公司子公司的形象,肯定沒有作為JT集團成員形象好,因此,業務開展成較之前順利,有更多的場地主願意提供場地進行合作。
通過JB自動售貨機銷售的飲料佔比不斷增加,超過了60%,由於減少了與零售店之間不斷的議價及更換新品的問題,經營也穩定下來了,JT老闆主張的不搞惡性競爭的思路變成了現實際。
推薦閱讀:
※據說這就是下一個大風口,無人零售貨架!
※永井隆:1976經銷網路
※生鮮自助售賣機商業計劃
※站在無人零售的風口,為什麼你卻沒飛起來?
※從零售到無人零售,不能把「新零售」搞錯了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