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F1賽車上的神秘「人字拖」

Halo——F1賽車上的神秘「人字拖」

4 人贊了文章

F1(Formula1,世界一級方程式汽車大獎賽的簡稱)是由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簡稱FIA)舉辦的最高等級的年度系列場地賽車比賽,它與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並稱為「世界三大體育盛事」。

F1賽車錦標賽起源於1950年,因其風馳電掣般的急速、震耳欲聾的聲浪,引人關注,每年的賽事轉播收視率都超過600億人次。自這項運動誕生至今,其賽車座艙都是裸露、開放的,即車手頭部暴露在座艙外;然而,自今年2月以來,隨著各車隊相繼推出2018款新車,人們驚奇地發現,今年的賽車與以往任何一個賽季都不大一樣:新車座艙前被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要求強制性地裝上了一件黑色的「人字拖」,FIA官方予以美名——Halo(光環)。

危險的速度與激情

是什麼原因促使FIA在2018賽季給每一輛F1賽車裝上這樣一個古怪的「人字拖」裝置呢?

這得從F1本身說起。F1錦標賽是當今世界上競技水平最高的賽車運動之一,可以說是科技、團隊精神、運氣、天時和車手技術的集合體。作為一種特製的單座賽車,F1賽車給人的印象是:碩大且暴露在車身外的輪胎,沒有翼子板遮擋,座艙也裸露在外。F1賽車不能在普通道路上行駛,汽車廠的流水線也不生產它們,這些賽車是由各賽車公司或車廠的賽車運動部單獨設計和製造的。一部優秀的F1賽車大約由2萬個大小不等的部件組成。1.6升V6渦輪增壓引擎可以提供超過700匹的馬力,使一部質量為650千克的賽車從0到100千米/小時加速只需2秒,其最高時速都在350千米以上。

2005年,哥倫比亞車手J.蒙托亞駕駛邁凱倫賽車在義大利的蒙扎賽道開出了372千米/小時的極速。正因為這樣的速度與激情,F1的每一站大獎賽都吸引了全球數億車迷的關注。極高的關注度也讓賽事主辦方、轉播方以及各車隊和贊助商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凡事有一利,也有一弊。F1極高的速度也給車手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方程式賽車不同於其他賽事的最大特徵是完全開放的座艙,車手的頭部裸露在外。儘管頭盔為車手提供了保護;但是,時不時因為高速碰撞帶來的車手傷亡不可避免。譬如,1967年的摩納哥大獎賽中,法拉利車手班蒂尼在領先的情況下與套圈賽車發生追尾致其死亡;1973年,泰利爾車隊的塞維特在測試中意外身亡;1982年,加拿大著名車手吉爾斯·維倫紐夫在比利時的練習賽中由於彎道失控最終導致車毀人亡;最令人心碎的是,巴西車王埃爾頓·塞納在伊莫拉賽道英年早逝……迄今為止,F1賽事已導致200多名車手和觀眾喪生。

安全方案疊出

安全問題成了懸在F1圍場里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為此,在國際汽聯的鐵腕干預下,最近20多年來,各車隊在提升賽車性能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賽車的安全性。比如,採用硬殼式的車手座艙、使用了用於製造裝甲車的12層高強度碳纖維加固車身,便於發生車禍時吸收一部分因碰撞產生的能量;加之,六點式安全帶的研發,將運動員從肩膀到身體側面都牢牢固定在座位上,避免了很多衝擊力。

國際汽聯覺得這一切安全措施都天衣無縫時,問題又來了。1995年,芬蘭車手哈基寧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賽道高速滑出。雖然他的頭部沒有受傷;但是,頸椎骨嚴重破裂,生命垂危。科研人員這才意識到,F1是開放式賽車,為了保護運動員在高速失控時不會因為位移而使身體受傷,六點安全帶將車手身體死死固定在座椅上;這樣做固然能防止車手的身體受到較大傷害,但是車手的頭部和頸部沒有任何固定措施,成為最脆弱的器官——在發生劇烈撞擊時,車手的頭部和頸部會隨著速度的巨大變化而劇烈地前後移動。

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羅伯托·胡博德曾測算過,賽車在發生碰撞的一剎那,由於速度劇烈改變,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給車手頭骨和頸椎造成相當於頭部重量7、8倍的衝擊力。因撞擊過程造成的迅速前後位移,導致車手頭部和頸部反覆承受這樣的壓力,給車手的頭蓋骨和頸椎造成巨大傷害。

20世紀90年代末期,HANS(HeadandNeckSuppor的縮寫,意為頭頸部支撐系統)的問世解決了這一危機。HANS系統是附著在座椅上的一個小型裝置,隨安全帶固定在車手的肩部和胸部,頭盔後方是一道小型隔板,將車手頭盔和頭部後方的車身隔離開來,隔板上左右各有一條能伸縮的纜帶連接車手頭盔。在發生劇烈碰撞時,這條細細的纜帶會防止車手頭部往複劇烈運動,以防給車手的頭部和頸部——特別是頭骨的底部造成傷害。頭頸部支撐系統既能防止車手的脊椎向後拉傷,又能防止車手的頭部前甩,撞上方向盤。

1999年,各車隊在賽車頂端進氣口上方裝上了一個T字架。這個T字架除了能夠幫助觀眾在比賽時區分各車隊的1號和2號車手(F1的每個車隊有2台車,顏色和塗裝一樣,人們只有通過T字架的顏色來對兩車進行辨別——紅色為1號車手,黃色為2號車手)外,還可以在賽車發生橫向翻滾時確保車身不會壓迫車手的頭部。

然而,種種措施只能對車手胸部及以下部分進行保護,暴露在車身以外的頭部仍處於高危狀態。2009年的匈牙利大獎賽中,法拉利車手馬薩被前車脫落的一根彈簧擊中頭部,即使有頭盔的緩衝保護,劇烈的撞擊還是導致這位法拉利「大將」休克昏迷;2014年,法國車手朱里思·比安奇在日本鈴鹿賽道的7號彎撞上救援吊車,歷經9個月的昏迷後不治而亡,年僅26歲;次年,英國車手威爾遜被其他賽車碰撞後的碎片擊中頭部,英年早逝……

一樁樁安全事故使得國際汽聯的官員和各車隊老闆如坐針氈,嚴峻的安全形勢將FIA掌控下的F1運動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周末的大獎賽還要不要進行?面對各界的質疑,2014年12月,國際汽聯主席讓·托德召集現役11支車隊的經理和技術總監在巴黎舉行會議,就如何提高車手頭部安全要求各車隊獻計獻策,拿出切實有效的方案。

很快,邁凱倫車隊設計出一個氣流罩(AeroScreen)方案。此裝置是一個全封閉系統,類似於戰鬥機座艙上的整流罩,將車手完全包裹在內。這顯然提升了車手的安全感,然而馬上有一些人提出反對——這個氣流罩本身的質量接近20千克,對一部F1賽車來說太重了,而且若是車輛發生火災,這個裝置是不是有可能會延緩運動員的逃生時間?

就在FIA否決了AeroScreen方案不久,紅牛車隊的設計師阿德里安·紐維給出了一個半封閉的設計思路——Shield(護盾)系統,該系統是一個採用特殊多聚纖維製成的玻璃罩。護盾能夠擋住一個20千克的輪胎以100千米/小時的速度撞擊產生的衝擊力,對預防威爾遜遭遇的碎片傷亡也很有效,而且不會影響車手進出賽車。不過,在後來的賽道測試中,車手們因為這個裝置普遍感到眼暈,Shield系統也順理成章地被各車隊拋棄。

安全「光環」

2016年,國際汽聯的技術官員在賽車上原先放置Shield的部位裝上了一個「人字拖」。因為這個形象怪異的「人字拖」看起來像一個指環,所以F1圍場的大佬們美其名曰「Halo」(光環的意思)。

Halo是由直徑為50毫米的鈦合金製成,三個支點分別被焊接在座艙的正前方和左右側的後方,儘管Halo的質量只有Shield的1/3,不超過7千克,但是能夠承受住116千牛的垂直、46千牛的側向衝撞產生的壓力,這也許就是鈦合金最大的優勢所在——超輕卻耐撞。2017年1月,FIA官方進行測試時,將一個佩戴了頭盔的模型人放置在Halo環內,隨後推動一個20千克的倍耐力輪胎以225千米的時速撞上Halo環。結果,人們驚訝地發現,Halo環沒有發生任何形變,模型人也保持完好。

2017賽季末,FIA將Halo系統推廣至每一個車隊,並進行為期數周的車載測試。試車的結果是,近半數的車隊並不認同。邁凱倫車隊的CEO扎克-布朗表示,Halo系統擺在車手正前方的那根T柱會影響他們的視線,並且在高速情況下干擾車身的側風氣流,導致車隊要重新設計賽車的空氣動力學系統。梅賽德斯車隊經理托托·沃爾夫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沒有什麼比那個放在座艙上的『拖鞋』更難看的了,如果給我一把鋸子,我恨不得現在就把它鋸掉!」

法拉利車手基米·萊科寧甚至表示,F1的座艙就應該保持傳統,什麼設備都不加,因為賽車本身就是一項危險的運動,如果擔心風險就不應該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不過,更多的運動員和車隊經理對Halo表示了歡迎。索伯車隊總設計師泰勒表示:「F1第一次引入鈦合金,我想這是一件積極的事,畢竟F1作為高科技的代名詞就應該走在創新的前列,我們不應該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大膽嘗試未嘗不好!」哈斯車隊的老闆斯泰納甚至開玩笑說:「為什麼要鋸掉它(Halo)呢?你不覺得那個傢伙就像比基尼的丁字褲嗎,看上去那麼的性感!」也有很多車手在歷經8天的季前測試後表示,儘管剛開始的時候對Halo系統感覺不習慣,但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這其中就包括衛冕冠軍劉易斯·漢密爾頓:「如果它(Halo)既能保護車手的安全,也不會對駕駛產生影響,為什麼不能用呢?除非我是一個傻瓜。」

不管各車隊是什麼反應,贊成也好反對也罷,這一次,國際汽聯是鐵了心了。在相繼排除AeroScreen和Shield方案後,Halo是目前能夠保護車手頭部最有效的一套系統,它輕巧、結實,並對賽車的干擾最小。2018賽季的每一輛F1賽車都會被強制性裝上這套系統,如果這套系統真的能在實戰中表現不俗的話,將來鈦合金系統可能會被移植到其他的賽車比賽中,比如北美的印地500大獎賽,甚至不久的將來,還會更廣泛地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F1比賽中的防火賽車服

1975年,在德國的紐博格林賽道,世界冠軍尼基·勞達因為嚴重的碰撞導致賽車起火,儘管工作人員救援及時,這位奧地利車王還是被油箱里噴射出來熊熊火焰灼傷了面部,從那年以後,F1賽車的防火成了個大問題。

1976年,杜邦公司為各位F1賽車手設計出第一代防火賽車服。4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賽車服也是日新月異。今天我們看到直播中賽車運動員穿的各式帥氣的賽車服,名為諾梅克斯,它是由5層納米纖維製成的,這種材料極其耐高溫,可以確保運動員在800℃的火焰中有10~12秒的黃金時間逃生。由於F1賽車的座艙緊挨著發動機,所以即便沒有火災,在正常的比賽情況下,座艙里的溫度也是很高的,特別是在像巴林、馬來西亞這樣的熱帶地區,運動員的座艙溫度大約有六七十攝氏度,這樣的條件下極容易使人脫水中暑,而新款賽車服還能起到隔熱和降溫的作用,使運動員在酷暑條件下也能專註比賽。

當然,這種諾梅克斯服不僅可以防火,還具有防酸鹼、抗重力作用,賽車在高速通過彎道時會產生巨大的離心力。有人做過測算,運動員在穿著比賽服的情況下可以承受6~8G的彎道離心力,而不穿時只能承受3G的加速度,否則就會感到頭昏目眩。因為有這麼多的優點,現在的諾梅克斯納米材料已經被飛行員、太空宇航員和其他的賽車比賽所青睞。


推薦收聽:

關於環保 | 除了熄燈,你還能做些什麼?

四季的雲,是天空的魔術師

足球場變鬥毆場! 史上最恥辱的一場「比賽」

只知道吃粽子?端午其實是個美食節!

父親節 | 爸爸一詞從何而來?

(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推薦閱讀:

TAG:汽車 | 一級方程式賽車F1 | 賽車 |